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正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7-02-25 06:41: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

《南州六月荔枝丹》随堂练习

姓名

一、基础题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a)

B.红缯(c?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

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D.壳面(k?)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2.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醴酪纵然粗糙 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

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

3.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

A.紫绡 (生丝织的绸子)红缯 (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 (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出闽山 (自然,天然) 果树志 (文字记录)

绛囊 (深红色) 蒂部 (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 (横布于天边) 宠幸 (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 (第二次)浑圆 (全,满)

4. 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 )

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5. 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6.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7.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8. 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

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9. 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

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10. 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 )

A.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 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 荔枝不耐贮藏。 D. 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11.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

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 。 ,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

12.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二、阅读题

(一)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完成1-3题

1. 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 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3. 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二)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回答1-3题。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2)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3)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1-3题。

1.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3. 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荔枝的?

2.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

3.第一段引用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例子起到怎样的作用?

4.作者说“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这里的不足之处指的是什么?

5.荔枝的外壳主要由什么组成?

6.文章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些诗句,有什么作用?

7.作者在说明荔枝果实形状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8.和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相比,在对荔枝膜的描述中,引用明代徐勃的《咏荔枝膜》诗的作用是什么?

9.根据作者的介绍,什么才是真正的果肉?

10.我们所品尝的果肉实际上是什么东西?

11.作者是如何介绍荔枝的花的?

12.“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13.作者在说明过程中用词准确无误,试举例说明。

14.本文不仅仅使用说明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等手法,请举例说明。

15.作者运用大量比喻说明荔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说明。

篇二: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答案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5.节选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

A.由远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实及虚 D.由虚及实

16.下列对荔枝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达到四十克以上,就称得上大荔了。

B、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莹白如冰雪的荔肉是荔枝的假种皮,并非荔肉。真正的荔肉其实早在食用之前,就被人扔掉了。

C.荔枝不耐贮藏,所以古代君主若是想吃荔枝,须用快马飞骑日夜传递。

D.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因而不能种植。

17.文中引用诗词典故,下列对其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明代徐勃的一首《咏荔枝膜》,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白居易所言膜如此绡的正确性。

B.作者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既从侧面写出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含有凭吊古代和讽刺唐代统治者的意味。

C.作者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既有助于说明荔枝的有关特征,又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D.作者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有关荔枝大小的内容,意在表明自己博学多识,是有关荔枝种植方面的专家。

参考答案:

15.B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实质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由第1段荔枝大小,再到第2段膜,再到第3段肉就可确定说明顺序是由表及里。】

16.D 【原文没有荔枝因核小而不能种植的意思。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17.C 【解答本题只要理解清楚一点——说明文中的引用是为说明服务的——就能准确解答本题了。从这一点上来理解,只有C项才符合要求。

篇三: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学案

北辰中学 高杨 2009年6月3日

【教师寄语】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激发同学们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掌握高考中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品读赏析法 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课前仔细阅读《金榜》人物名片 2、 常见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如:整体——局部 上——下

外——内 远——近

(3) 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也叫逻辑顺序)如: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总述——分说 简单——复杂 3、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作用:准确、科学 (2)举例子:作用:具体、清楚

(3)分类别: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

(4)打比方: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 (5)引用:作用:确凿可信 说服力强

(6)列数字: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 (7)画图表 作用:一目了然 4、《辞海》中对荔枝的介绍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有芳香。性喜温湿多光。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

学习过程

一、丰富词库 夯实基础

1、摘记有表现力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做在语文作业本上) 2、字词过关练习 仔细完成《金榜》基础自主梳理部分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课文标题给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三、品读赏析

1、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荔枝的?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说明有说明好处?

2、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判断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至少3种)

3、 文章引用了不少古代诗文和典故,具体说说各自有什么作用?如果删掉这些,会影响本文的表达效

果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引用诗文

作用

引用典故

作用

4、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实结合下列两题理解这一特点。

(1)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可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指出下面表达科学的一句:( ) A.海洋是人类食物的大仓库,海洋植物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B.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C.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D.成熟的荔枝,壳是深红色或紫色。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各有哪种作用,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序号

(A.限制范围 B.表示程度 C.表示情貌 D.表示时间 E.表示推测 F.表示能愿 G.表示数量) 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②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 ) ③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 ④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结合高考的形式,进行删减,重新组织,编写了下面的几道习题,即为教学服务,又为高考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有这样的记载:“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②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③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④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⑤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⑥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⑦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论据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年多年。 2.下列有关第⑥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据考证: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且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B.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C.蔡谱中记载的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宋公荔枝”已有千年历史。 D.陈谱中记载的“陈紫”荔枝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3.下列对原文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说明荔枝壳的特点时用了定义说明的方法。 B.第③段介绍荔枝肉的特点时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 C.第④段介绍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时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 D.第⑦段为了说明荔枝“喜温暖”的习性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⑦段的叙述来看,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B.作者对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均提出异议。 C.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32种。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学习成果展示台

二、整体感知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 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2、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 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形态 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说 (表)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明 第二部分: 荔枝的生态 5.壳膜白色 荔 (主)枝6.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本(里) 7.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身果实 8.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9.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10.产地 中国南部

(实)说明 (次) 11.果谱 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荔枝第三部分: 荔枝的生产 有关 12.移植 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问题(虚)

13.产销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三、品读赏析

1、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见上表)

2、1. 下定义: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 “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作用:准确、科学

2. 举例子:荔枝稀奇品种有 “龙牙”、“珍珠”。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作用:具体、清楚 3. 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 4. 打比方:

“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如说明荔枝壳形态时,说“荔枝壳

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 5. 引用:《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作用:确凿可信

6. 列数字: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 7. 画图表 作用:一目了然

3、诗文作用

《荔枝图序》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掌故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比喻 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小结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见上表)

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

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B C A B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7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南州六月荔枝丹》随堂练习姓名一、基础题1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 醴酪(lào)贮藏(zhù)紫绡(xiāo)萌蘖(mia)B 红缯(c?ng)祠堂(cí)莹白(yíng)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