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正文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2017-02-12 06:37:0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Research on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issues

院科 门类: 教育学 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20111100025

小星星

*** 系: 班 级 : 学 号 : 申请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二〇一四年〇四月

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小星星(21101100025)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教授

【摘要】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分析 和研究,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 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教育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义务教育,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新农村建设

目录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三、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留守儿童地域性分布特点

五、留守儿童教育的未来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强国之基础。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人口众多,国民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均衡化程度有所提高。受学龄人口减少影响,义务教育规模继续下降;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继续提高;寄宿生规模大幅增长,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继续增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有所增加,中部地区占比近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稳步提升,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持续了20年的“追4”行动如期实现,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城乡教育分布不平衡,东西部教育水平不平衡【1】。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

【2】益活跃,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2013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

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收入低,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清晰以及新旧体制的不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快速进入城市,导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3】。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其子女在城市进行生活,所以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母亲、父亲、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同辈和自我监护和其他6个监护类型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70%、4.2%、14.2%、6.3%、3.2%和3.1%【8】。如下图

篇二: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

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许 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

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许 伟

摘要:随着社会上打工潮的不断升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极易形成自卑、逆反、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特征 关爱 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上打工潮的不断升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这部分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失父母亲情。虽然与祖辈、亲戚生活在一起,但是往往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低,过分溺爱,不能正确的教育引导,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极易形成自卑、逆反、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外出务工,跟随祖辈、亲戚或独自生活,他们每逢寒暑假就背着书包行李远赴父母身边,与父母有短暂的生活时间。团聚期间,由于父母工作忙,父母大都只会问及到学习成绩情况,很少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不能真正得到父母的爱心呵护,使得心理上的亲情缺失得不到慰藉。与父母的生活不能相容,情感得不到释放,加上在老家养成的不良习惯,往往他们就会寻找心灵的寄托---网络。我就曾经这样一件事情,2013年暑假应同学邀请到上海游玩,恰巧住在同学附近有一位我校的学生家长,该生也

来到了上海与父母生活。有一天傍晚这位学生的家长慌里慌张地跑到同学家询问:“有没有见到孩子,孩子已有两天没回家了。”了解了一番情况(原来,这位学生来到上海后,不愿与家长有太多的交流沟通,每天只是睡觉上网,由于父母工作忙、压力大,也是没时间过多照顾孩子,每天丢下一些钱,叮嘱几句后便去上班了,这不已经两天了,还没有回家)后,我与同学也加入了寻找孩子的行列中来。后来,在附近熟悉的邻居那里获悉,孩子可能在镇上的一家网吧。果然 ,在这家网吧中找到了孩子。此时,孩子一脸疲惫,见到我们虽然很惊愕,始终一言不发。无奈,这位孩子的家长请了假,还是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如果这位学生的父母能够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多给孩子一点关爱,或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政策法规,他们可以跟随父母在异地就读小学。可是由于父母的工作不稳定,他们也就随父母流动,经常性的变换学校、老师、同学,给幼小的心灵带来压力。后来,受到升学的影响,读初中时,家长便把他们送回老家随祖辈或亲戚读书。在后来与他们的座谈中了解到,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也是很复杂。按理说,从小随父母生活,共享天伦,必定会快乐成长的。其实,并非如此。其中一位读八年级的学生告诉我说:“许老师,其实你不知道,虽然我们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可与父母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没时间照顾我们,每天回家后只是问及我们的学习成绩,对于我们的想法根本不去理会。有时父母的工作城市变动,我们还不得不

随父母重新到新的学校读书,在一个个陌生的环境中读书,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不愿融入当地孩子的学习、娱乐中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再加上读初中时,离开父母回到老家读书,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产生失落感。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期,学校针对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分析、调研、论证后承接了一个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途径,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我认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可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政府重视。每学期当地政府、村委会领导都应定期到学校参加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联席会议,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典型的案例,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学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关爱工作做实做细。

(2)以学校开展的活动为教育平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在对留守儿童问卷座谈中发现,学生参加过学校团总支举行的各类活动后,思想、心理、行为上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乐观、积极、阳光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更应以团总支为学生思想教育阵地,最大程度的发挥团总支的育人功能。每学期团总支都应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各班主任全力配合,积极宣传动员,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尤其是班级里的留守儿

童,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认识个人价值、锻炼个人意志、重塑良好品质。班主任因势利导,促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思想情感归属上有了新的依托,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3)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学校应专门聘任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担任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理解、关爱。辅导老师、班主任经常性的与家长联系,交流一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给予家长孩子教育相关的指导建议,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惠民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会用更多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投入到关爱工作中去,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有真正的归属,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宝林镇、邓媛

《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青永红、周林

篇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了农民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安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外出务工农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一问题并未受到社会的实质性关注,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因此,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它家人照顾的年龄在 14 岁以下的孩子” [1] 。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限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主要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6-14 岁)。和“留守儿童”相对而言的概念是“非留守儿童”,是指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民子女,其父母亲没有外出务工。在“留守儿童”这个概念中,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农民的子女,必须是以异地转移的形式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这是因为,尽管这些农民也务工,但每天完工以后仍然回到家里和子女一块儿生活。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的多。但是这样的监护制度弊端很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加之他们与孙辈们代沟沿重,无法交流好思想情况。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们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也属于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学习。三是教师监护,教师监护是这几年才产生的。即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留守儿童”所读学校的老师或班主任。一般,一个老师会带五六个左右的留守儿童。这种监护制度的弊端是教师所带学生过多,还有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一) 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监护人的各种因素,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

1.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农村的看护人队伍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类“隔辈看护”较多,孩子认为他们年龄大、体力劳力不如自己,在认识和思想上落后,对他们的话听而不从,甚至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2.道德缺失

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 学习情况

1.缺少监督,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加之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都还较小,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而放学回家后,其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很少对其监督和辅导。另外,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孩子家务负担加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缺少学习监督

父母的外出务工,不仅使留守儿童少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了一个好帮手,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20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本应与父母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监护人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

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负担过重,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也没有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意识。这充分说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较少。这些不利因素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同时,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不仅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而且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的限制,也很少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自身原因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寻求的援助对象是同学或好朋友。原因是当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活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些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留守儿童因自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儿童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45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Researchonleft-behindchildreneducationissues学院科门类:教育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0111100025小星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