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财政学试题解析2 正文 本文移动端:财政学试题解析2

财政学试题解析2

2017-05-07 06:35:2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1)政府决策失误。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

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

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

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1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

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能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3.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答: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

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4.简述公共定价。

答:公共定价是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

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5.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答:回答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更为可行的效率标准。这样的效率标准就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

首先,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问题,也就是指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

其次,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制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3)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4)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

(5)居民有财政支出的状况和公共物品提供状况的知情权,不仅政府要定期公告,而且居民有随时查询权。

7.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9.试述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答: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完善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

(二)完善我国财政的法制化建设

10.试述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答:(一)财政监督的内涵。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二)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切实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1)财政监督主体。(2)财政监督范围。

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的效应。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5.试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

答: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将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特别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认为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的原有机器(或者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出就会增加,经济就会增长。

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

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1.试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答: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另外,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社会消费性支出既然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防务和社会安定,还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社会管理处理和协调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以及商务关系。

4.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答: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说明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已经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凡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皆为生产劳动;除此之外的一切劳动,皆为非生产劳动。

普遍做法是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由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6.试述政府必须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答: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

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

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

1.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和特点。

答: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财政投资的特点是:

篇二:财政学试题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26、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根要制度称为( )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27、第二步利改税于( )年实施。 A、1979 B、1980 C、1983 D、1984

28、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 )

A、提高效益 B、增加收益 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加强资产监督

29、财政政策总是从( )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 B、供给 C、总量 D、分配

30、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 )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 B、累进征税 C、固定总额税 D、免税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交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全部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均涂黑。涂错,多涂或少涂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9分)

31、营业税中的“应税劳务”是指( )等。

A、加工 B、修理修配 C、建筑业 D、文化体育业 E、娱乐业

32、( )便得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有了资金保证。

A、收入的增加 B、人口的变化 C、税收手段的发展 D、技术的发展 E、都市化程度发展

33、税收效率包括税收的( )效率。

A、行政 B、公正 C、经济 D、正 E、负

34、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 )法。

A、免税法 B、扣除法 C、抵免法 D、减法 E、消除法

35、消费税中,下列( )采取从量定额征收。 A、黄酒 B、白酒 C、啤酒 D、汽油 E、原油

36、契税是在房产因( )而发生产权转移时所征收的一种税。 A、出租 B、买卖 C、典当 D、赠与 E、交换

37、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法定性 C、不确定性 D、能动性 E、刚性

38、目前地方的固定收入包括

A、营业税 B、地方企业所得税 C、农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E、增值税

39、一般将( )税种划为中央税。

A、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的 B、有利于宏观调控的 C、税额较大的 D、能稳定增长的 E、税源分散但潜力较大的

40、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是( )

A、国家的双重职能 B、税和利的性质不同 C、国家财力 D、法律 E、政策

4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 )

A、稳定价格 B、提高社会资源的供给能力 C、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 E、国际收支平衡

42、国库疬的发行对象是( )

A、个人 B、国有企业 C集体企业 D、企业主管部门 E、地方政府

43、国债的发行价格包括( )

A、免费 B、平价 C、贴水 D、升水 E、不确定

44、预算的局部调整有下列几种情况( ) A、科目之间的经费流动 B、动用预备费 C、预算的追加与追减 D、动用预算外资金 E、预算的划转

45、社会保障支出体现了( )要求。

A、社会福利政策 B、公平分配 C、加快经济增长 D、实现充分就业 E、物价稳定

46、社会集团购买力的( )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定。 A、项目 B、金额限制 C、主体 D、数量 E、用途

47、全额预算管理的具体形式有( )

A、全额管理,定额补助 B、全额管理,定项补助 C、全部预算包干,结余留用 D、部分预算包干,结余留用 E、全额管理,差额补助

48、财政采用信贷方式支援农业是指( )

A、向农业发放正常贷款 B、保证农业生产的信贷资金 C、低息货款 D、微息贷款 E、财政拨专款给国家银行以发放长期贷款

49、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从内部来看有下列途径( )

A、生产周期及配磁性程度 B、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C、生产的销售速度 D、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E、生产力布局

三、计算题(列出计算过程,没有过程答案正确不得分。每小题5分,共10分)

50、某公司地口一批货物,离岸价格20万元,运输费2万元,保险费1万元,包装物费1万元,关税税率20%。计算关税税额。

某单位一年流动资金周转额5000万元,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为500万元,计算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天数。(一年按360天计)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国债有哪些类型?简略分析利弊。

怎样优化和控制行政管理费用?

54简述转移性支付的重要意义。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阐述我国编制复式预算的意义和原则。

56、如何借鉴西方经验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政支出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D 6、D 7、A 8、A 9、C 10、C 11、B 12、C 13、D 14、A 15、

A 16、A 17、D 18、A 19、D 20、D 21、A 22、B 23、C 24、D 25、B 26、B 27、D 28、

C 29、A30、B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C 3、AC 4、ABC 5、ACD 6、BCDE 7、ABC 8、ABCD 9、AB 10、AB 11、AB 12、ABCDE13、BCD 14、ABCE 15、AB 16、AB 17、CD 18、CDE 19、AB

三、计算题 1、①到岸价格=20+2+1+1=24万元(2分) ②实税=24×20%=4.8万元(3分)

2、①周转次数=5000/500=10次(2.5分) ②周转天数=360/10=36天(2.5分)

四、简答题1、1)按期限长短,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国债。(1分) 2)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内债和外债(1分)

3)按利息支付方式,分为有息、有奖、无息、无奖等国债。(1分) 4)按计量单位,有货币、实物国债(1分) 5)按发行方式,有自愿和强制国债(1分)

6)按国债分市场结合程序,可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1分) 前者与金融市场影响密切,后者在一定程序上有税收特征。(1分)

2、答:1)行政管理中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机关、行政机构和外来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1分) 2)首先将“保障供给”和“历行节约”结合起来。(2分) 3)其次要精简机构,压缩偏制(2分) 4)严格财务管理(2分)

3、答:1)其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等功能上。(2分) 2)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分配。(2分) 3)在分税制条件下,增强地方对中央的依赖性。(2分) 4)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支出经财政之手,但不由政府购买,而转移到另一集团或个人手中去实现购买。(1分)

五、问答题 1、意义 1)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针(3分) 2)全面反映财政活动,增强财政分配的透明度(2分) 3)建立预防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2分) 编制原则: 1)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分) 2)量力而行,检察合理。(2分) 3)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分)

2、1)西方原则:量出为入原则,分配原则,自身原则(3分)

2)西方有的原则可为我国借鉴,原因是经济的同源性和市场的统一性(1分)

3)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优化东方结构,自行节约;讲求产益。(8分)

篇三: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

第1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二、填空

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性 。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入与支出的对称。

6、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 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究 》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四、不定项选择

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C、教育 D、桥梁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C、教育 D、桥梁

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

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8、财政的特征包括:

A、阶段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

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A、家庭 B、企业 C、政府D、中介

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第2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填空

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

2、公共物品的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3、政府主要是通过

4、混合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 外部效应 引起的。

5、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6、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

四、不定项选择

1、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

2、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方法 C、市场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6、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A、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B、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C、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D、财政支出的评价方法选择

7、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A、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B、财政支出单位效益

C、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D、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8、公共选择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A、立宪 B、立法 C、行政和司法 D、投票

9、财政执法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合法原则 B、公共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D、合理原则

第3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填空

1、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4、区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

5、购买性支出对生产有直接性影响,对

6、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耐用品的支出属于

7、用以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的财政支出发展变化指标是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

8、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四、不定项选择

2、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CD

A、基本建设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AD

A、支付债务利息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5、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BD

A、环境治理 B、治理国土C、能源开发 D、教育

6、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 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

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

7、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

A、行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

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受益不在当期,应由发行国债的收益来补偿

C、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

D、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

第7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填空

1、财政收费主要是共物品的价格。

2、1997年以后,我国财政统计中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包含的项目有税收、企

业亏损补贴(抵减收入)、 教育附加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门结构 为标准的。

4、1997年以后,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包括府性基金 、 乡镇自筹统筹资金、 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 和其他收入。

5、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四、不定项选择

1、关于税费改革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

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以税收替代收费

2、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

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

B、提出最终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

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

3、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4、影响财政收入规范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ABC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D、所有制结构

5、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ABC

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6、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C

A、定额税B、比例税C、累进税D、累退税

7、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有:AC

A、减税让利B、增税政策执行不力

C、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D、根本原因是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8、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包括:

A、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宜过大,目前过快的提升速度应适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空间

B、实行全面的减税政策

C、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取决于统一的计划,所以执行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方针;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则应转向以支定收

D、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9、对于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

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

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

第8章 税收原理

二、填空

1、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定性 。

2、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 有偿性 的一面。

3、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和 财产 三大类,国家的税制往往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 所得税、 商品税和 财产税 为主体。

4、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税两种。

6、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纳 税能力和征税能力,其中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 人均收入水平 ,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税务管理水平 。

7、一般来说,税收努力取决于两类因素:一是,二是 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8、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 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 制度的仅对课程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9、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程、商品课税、 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0、现代社会,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方法随着税收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最终以税负能否转嫁 为标准。

四、不定项选择

1、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ABD

A、纯所得额 B、商品流转额 C、个人全部所得 D、财产净值


财政学试题解析2》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3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财政学试题解析2
相关文章
  • 财政学试题解析2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2 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