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

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

2017-05-02 05:53: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论文集

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概况

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团委与徐州空军学院训练部、基础部,以及徐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团委协办,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与徐州空军学院数学建模小组联合承办的一项大型赛事。2005年5月1日到4日,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成功举办,本次联赛共有420个队报名参加,收到有效论文307份。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空军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五所在徐高校积极参加,同时还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四川内江师范学院等多所外省高校参加。

联赛评委会在著名的数学建模教育专家韩中庚教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比赛评阅论文的程序进行阅卷,保证了阅卷的公平、公正。

特选取部分优秀论文制作此论文集,以示纪念。

1

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顾 问: 赵跃民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曹德欣中国矿业大学纪委书记、徐州工业与应

主 任: 委 员: 秘书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于贤福徐州空军学院副院长

高井祥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曹 巍中国矿业大学团委书记张建华徐州空军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郁时炼徐州空军学院基础部主任 云 武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王传棨中国矿业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张益东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廖大庆徐州空军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殷惠光徐州工程学院副院长 郝 达徐州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 梁 惠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李陆锋 缪治洲 何 琦 陈雷冯卓 王国栋 赵月英 陈慧光 闵乾洪 刘坤 马国庆 张苗 邵定夫 李晓波 2

苏北数学建模联赛评委会成员名单

顾 问: 朱道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组委会负责人 主 任: 戴朝寿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主教练

秘书长张兴永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主教练 成 员:

廖大庆周圣武吴宗翔王海军索新丽袁新生刘信斌孙世良李苏北郭建萍徐州空军学院数学建模竞赛主教练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教练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教练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教练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教练 徐州空军学院数学建模竞赛教练 徐州空军学院数学建模竞赛教练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建模教练

徐州工程学院数学建模教练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教练

3

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获奖名单

本科组A题获奖名单:

参赛队号

参赛学校

1424 徐州工程学院 1238 西北工业大学 1379 中国矿业大学 1156 徐州空军学院 1008 中国矿业大学 1119 中国矿业大学 1412 中国矿业大学 1237 西北工业大学 1020 中国矿业大学 1388 中国矿业大学 1279 中国矿业大学 1363 中国矿业大学 1397 徐州师范大学 1427 徐州工程学院 1113 中国矿业大学 1262 中国矿业大学 1332 中国矿业大学 1007 中国矿业大学 1015 中国矿业大学 1023 中国矿业大学 1044 中国矿业大学 1072 中国矿业大学 1130 中国矿业大学 1185 中国矿业大学 1225 中国矿业大学 1177 中国矿业大学 1087 中国矿业大学 1243 西北工业大学 1108 徐州空军学院 1286 中国矿业大学 1392 中国矿业大学 1394 徐州师范大学 1391 中国矿业大学 1046 中国矿业大学 1377 中国矿业大学 1383 中国矿业大学 1294

中国矿业大学 参赛队员一 参赛队员二 颜世乾 蔡先彬 梁二伟 王晓东 蒋金城 程坤 刘旭辉 高栋锴 刘艳波 马国庆 魏华 钱汇东 刘坤 邵定夫 潘浩 吴波 孙运建 温树峰 董子楠 陈静 陈德金 朱广东 许文娟 郄丽曼 刘美华 徐向松 路柏华 刘富贵 盖程程 闫青 邓芳 赵月英 郭法永 矫震 沈雪东 宋超 程宇昕 季文彦 王志国 朱德鑫 水焜焜 张馨怡 苏伟 许团委 王刚 冯驰 何文俊 胡金杭 劳国洪 汪强 黄姗姗 徐培 赵海龙 徐洪祥 郭志明 胡金华 王鹏 郭春龙 杨旭亮 任晓玲 康宗欣 李景 顾以浩 吴燕梅 李江利 程洁 韩强 张兆龙 安宁 陈晓辉 张亚兰 何亚琼 谢永清

王丽慧 4

参赛队员三 获奖等级 刘晓丽 一等奖 冯源 一等奖 张骞 一等奖 李奇欣 一等奖 张建欧 一等奖 程弈星 一等奖 刘丙镯 二等奖 孙春艳 二等奖 王冬冬 二等奖 孔贺 二等奖 李彦晴 二等奖 赵龙梅 二等奖 段德成 二等奖 吴顺华 二等奖 周欣 二等奖 吴波 二等奖 孔明礼 二等奖 尹明锋 二等奖 张翔 二等奖 史志鹏 二等奖 夜长舟 二等奖 伍耿星 二等奖 时磊 二等奖 关建东 二等奖 强瑞芹 二等奖 王荣 三等奖 苏林海 三等奖 袁文铎 三等奖 刘亭 三等奖 王鑫宇 三等奖 宋守东 三等奖 陈光鹏 三等奖 张鸣飞 三等奖 曹明福 三等奖 王新勇 三等奖 黄双凤 三等奖 陈冬菊 三等奖

1389 1404 1422 1382 1416 1214 1054 1095 1264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杨威 罗袁龙 裘 星 赖明辉 王帅 喻伟 张保华 廖波 孙兵兵 高思源 倪彬彬 张秋亮 陈兵 刘振玉 陶煜 王晓龙 苏喜庆 肖开阳 孟凡伟 孙绍奇 赵后波 陈永仪 林涛 常晴 童航 程玉龙 李京安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1069 1182 1190 1283 1330 1329 1402 1403 1042 1066 1105 1122 1142 1160 1163 1165 1167 1170 1178 1183 1184 1189 1234 1255 1018 1339 参赛对号

1009 1039 1136 1088 1423

中国矿业大学 陆佩 兰恒琮 中国矿业大学 吴其 孟庆涛 中国矿业大学 孔宁 洪婷婷 中国矿业大学 徐世洪 邱祥云 中国矿业大学 张卓鹏 于宪阳 中国矿业大学 石学军 周念鑫 徐州师范大学 秦海霞 张丽君 徐州师范大学 朱斌 牛芳芳 中国矿业大学 李俊宏 黄廷飞 中国矿业大学 王柏棠 岳元成 中国矿业大学 吴小东 陈作庆 中国矿业大学 曹恩文 吕伟 中国矿业大学 潘银光 陈新叶 中国矿业大学 唐书田 高阳 中国矿业大学 边冬青 陈瑞霞 中国矿业大学 张永鑫 周达峰 中国矿业大学 胡贤军 张苗 中国矿业大学 杨媚 张士伟 中国矿业大学 赵张飞 张伟伟 中国矿业大学 宋波 李韬 中国矿业大学 肖鑫 冯忠辉 中国矿业大学 马龙信 曹雷 中国矿业大学 顾金华 余铭华 中国矿业大学 从高峰 林世超 中国矿业大学 朱美俊 李飒飒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张希

何科兵

本科组B题获奖名单:

参赛学校

参赛队员一 参赛队员一中国矿业大学

殷曰宁 王斌 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任永敏 闫宸伟 中国矿业大学

刘甫 杨乐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李天明 王林元 徐州工程学院 陈杰

郭正东 5

徐倩楠 周爱亮 王娟 吴涛 黄斌 王帅雷 李伟 侍丛亮 李祥 杜广花 韩树洋 陈照平 石修松 周璇 孙路路 张嘉敏 石亚坤 王涛 陈国振 王永 胡基业 李涛 朱帅剑 詹俊荣 方霞 舒敏

参赛队员一吴国强 王珏 李永明 甘水滔 汤增宝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获奖等级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篇二:2015五一苏北数学建模A题论文

2015年第十二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它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授权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为(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

参赛组别(研究生或本科或专科):本科生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日期:2015年 5月1 日

获奖证书邮寄地址:

邮政编码:

编号专用页

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裁剪线裁剪线裁剪线

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参赛队伍的参赛号码:(请各参赛队提前填写好):

题目基于实际公路网络的最优路径选取

摘要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挤日益严重,路径优化选择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综合考虑诸多不确定因素,寻找出一条可靠、快速、安全的最优路径,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本文通过对实际交通网络及不确定因素的交通流动力学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和数据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给出了实际交通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方案。传统最短路问题中的权是一个常数,问题1要求将权变更一个随机变量;问题2要求将权变更为一个普通函数;问题3是把权从随机变量变成有特定要求的函数,即满足上下行关系、同一段时间关系、上下行和同段时间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问题4要求提出一种或多种最优路径定义及算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对问题1用正态分析的方法解决;对问题2用正态分布模型并设计枚举算法加以解决;对问题3用图论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参考蚁群算法解决。

针对问题1:用正态分析理论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作对比,定量分析车辆行驶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正态分布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论证和推导,将模型中的时间量用一个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替换,利用题中所给的均值和标准差得出此正态分布函数,制定出两点间不同条件下对应的最优路径。然后借助中国矿业大学到徐州火车站这一示例交通网络作验证,得出最优路为绕城快速路,与实际相符。

针对问题2:用SPSS软件随机生成一组模拟交通数据,结合Excel软件作数据的分析处理。在正态分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图论模型,用Matlab软件参考蚁群算法进行路径搜索算法的设计,根据全局收敛理论分别论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复杂性等性质。最终借助模拟交通网络进行了模型和算法的验证。

针对问题3:将实际情况中涉及的时间相关性加入分析。对这类问题,可用图论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参考蚁群算法解决。对真实交通网络G319的路况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SPSS软件运行结果得出主成分矩阵和方差解释表,结合权重公式,合理分配权系数,将权从随机变量变为包涵两种要求的函数:上下行和时间要求。完善算法设计,并用G319路况信息验证校核。

针对问题4:通过分析不确定性条件下交通网络的实际情况,将灰色模型理论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最终实现对最优路径的预测。

关键词:城市交通最优路径选择正态分布模型图论模型层次分析法

目录

一、问题的重述 ............................................................................................................................................. 1

二、问题的背景和分析 ................................................................................................................................. 1

2.1 问题背景的理解 .............................................................................................................................. 1

2.2 问题的分析 ...................................................................................................................................... 1

2.2.1 问题1的分析 ....................................................................................................................... 2

2.2.2 问题2的分析 ....................................................................................................................... 2

2.2.3 问题3的分析 ....................................................................................................................... 2

三、模型的假设 ............................................................................................................................................. 2

四、符号约定和名词解释 ............................................................................................................................. 3

4.1 符号约定 .......................................................................................................................................... 3

4.2 名词解释 .......................................................................................................................................... 3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 3

5.1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3

5.1.1 不确定因素与行驶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3

5.1.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4

5.2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6

5.2.1 设计算法搜索动态交通网络中的最优路径 ....................................................................... 6

5.2.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6

5.3 模型三的建立与求解 ...................................................................................................................... 7

5.3.1 以G319为例检验模型、算法的正确性 ............................................................................ 8

5.3.2 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11

5.4 模型的完善及新模型的提出 ........................................................................................................ 12

5.4.1 模型的完善 ......................................................................................................................... 12

5.4.2 基于灰色模型下最优路径的选择 ..................................................................................... 13

六、模型的评价、改进 ............................................................................................................................... 17

七、模型的推广 ........................................................................................................................................... 18

附录? ............................................................................................................................................................ 19

附录Ⅱ ........................................................................................................................................................... 19

附录Ⅲ ........................................................................................................................................................... 23

附录Ⅳ ........................................................................................................................................................... 23

附录Ⅴ ........................................................................................................................................................... 24

一、问题的重述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挤日益严重,路径优化选择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综合考虑诸多不确定因素,寻找出一条可靠、快速、安全的最优路径,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于是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解决一下问题:

1、对一般的交通网络,设已知每条路段行驶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定量分析车辆行驶时间的不确定性,然后给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车辆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并将此模型应用到下图算例中,验算选择最佳路径。

图1-1 示例交通网络图

2、根据上问的定义,假设已知每条路段行驶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设计算法搜索最优路径,并将该算法应用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中,用计算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试从理论上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复杂性等性质。

3、建立模型描述交通路段之间行驶时间的相关性,并将这种相关性应用到一、二问的最优路径搜索问题中,并设计算法解决考虑相关性的最优路径搜索问题,给出算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试从理论上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复杂性等性质。

4、从不确定性条件下交通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完善前三问的模型和算法。或提出一种或多种与前三问不同的最优路径的定义方法,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设计算法,应用数值算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试从理论上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复杂性等性质。

二、问题的背景和分析

2.1 问题背景的理解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于是路径选择问题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实的交通网络中,动态、随机出现的交通流及偶发的交通事故、在线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多行为主体参与以及决策行为的个体偏好存在决定了交通环境的不确定性。

已有的路径选择研究大都假定出行者在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ermation systems)导引下选择最优道路。但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现实中大多数出行者选择的不是最短路。那么出行者是如何选择城市交通车辆路径的?

2.2 问题的分析

本文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交通运输情况和出行者的择路行为符合不确定性规避原则的特点来对设计最优路径,从而确定最佳出行方式。

篇三:苏北数学建模论文

2009年“百年矿大杯”

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

承 诺 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2118

参赛组别(本科或专科):本科

参赛队员 (签名) :

队员2:高利鹏

队员3:周万鹏

获奖证书邮寄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桃五B2062

队员1:刁伟

2009年“百年矿大杯”

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

编 号 专 用 页

参赛队伍的参赛号码:(请各个参赛队提前填写好):

竞赛统一编号(由竞赛组委会送至评委团前编号):

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团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年“百年矿大杯”

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

题 目 纯净水安全监控问题

摘 要:

随着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对纯净水安全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纯净水安全监控问题也越来越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问题一中,其中纯净水安全风险分析的科学评价可以归结为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和进行评判排序的问题,在e^(0/5)~(8/5)标度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数据对e^(0/5)~(8/5)标度进行深化,并用来二次排序,从而得到较为精确且符合实际的安全风险的评价准则及排序结果。

问题二中,对于9个公司的风险度排序评价,我们采用相对标准值的平均权重法,相同结果的公司再进行基于层次分析法思想的二次排序,同时,对于每个公司的主要危害因素,采用基于采集数据的各个项目的最大比例法,并结合特殊数据的直观性,即可得到结果。

对于问题三,我们分离出不合格批次样品中的数据,采用饼状图解法来研究纯净水生产流通环节中各个危害指标的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实际数据,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图来分析A、B、D三个公司的管理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可行度较高的意见。

问题四中,要求求解最优的抽检方案,因此仍然采用层次分析法。但是这次采用的是多准则下的层次分析法,通过软件可以很快得到结果,最后结果为:

对于问题五而言,我们通过问题三的解答来寻找出各个公司的管理漏洞,从而得到比较实际的监控对策。

【关键字】:(单准则/多准则)层次分析模型(AHP)加权和e^(0/5)~(8/5)标度

平均权重最大比例法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问题的重述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由于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我国政府对纯净水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已将纯净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纯净水安全问题的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一系列隐忧,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2007年07月12日,南通一纯净水厂发生造假事件。2008年3月底,贵阳市发生数百人感染甲肝事件,经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组核查,确认“竹源牌”桶装水是造成疫情爆发的主因。2009年03月25日,某大学B区学生饮用了“清清”牌桶装纯净水后,百余学生出现集体腹泻事件。2009年2月26日,湖南师范某寝室在长沙爱高普纯净水有限公司订购的桶装纯净水中出现了黑色虫子事件。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对纯净水安全的影响愈来愈严重。

本问题主要考虑纯净水的以下危害因素: (按照危害的严重性依次给出)

“电导率”: 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控制的好坏,“电导率”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与自来水无异,不能算做纯净水。

菌落总数: 是指纯净水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取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它可以作为判定纯净水被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反映纯净水加工过程中对大便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数值越高证明污染越严重。

霉菌:食物霉变后产生,直接引起中毒,或产生致癌物质,毒害人体。

纯净水的安全危机的爆发,往往是日常的监控机制和管理长期存在漏洞的反映。完整、有效的纯净水安全风险分析监测预控,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纯净水安全监管效率和管理水平,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近年来,我国在从国家宏观层面探讨建立纯净水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如何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并应用到饮用水安全监控过程还处于起步阶段。

某城区共有九家生产并销售纯净水的公司,其中A公司和B公司规模较大,其余均为小公司。针对该城区提供的近年的关于各公司的纯净水检测报告(见附件),请你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本问题所给数据,给出纯净水安全风险分析的科学评价方法,确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规则,对该城区所有批次的纯净水进行评判排序。

2、对该城区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各公司)按风险度进行排序评价,并对它们分类综合评价,指出各公司产品的主要可能的危害因素,并指出同类公司的实际特点。

3. 对检测出的不合格的样品成因分析:评价纯净水生产流通环节(归为仓库和销售网点两类)的危害因素以及各个危害指标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四类危害指标的分析,讨论A、B、D公司的管理状况。

4.国家相关部门每年要面对各种专项检验,对于纯净水专项检验的投入经费有限,已知该城区下一年度投在纯净水方面的检验总批次为100个批次,在现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并考虑各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设置各公司检验批次的分布,使得抽检方案的针对性最优(即检出的风险性为最大)。

5.结合你的工作,请你给该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观点,评价该城区的饮用水安全形势并给出监控对策。

二、符号说明

A1, 电导率

A2, 菌落总数

A3, 大肠菌群

A4, 霉菌和酵母

B[i], 已被检测的第i批次的纯净水

S,判断矩阵的总目标

W, 判断矩阵的权重

三、问题的约定与假设

问题的约定(为了简化问题,该约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量的简化):

约定一:所给35样品的批次从上到下依次为批次1至批次35,批号相同的样品批次不

同;

约定二:采样地点中销售网点类包括店内、货架、营业部,仓库类包括厂成品库、仓库、

成品库;

约定三:电导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的危害严重性逐级递减; 约定四:公司规模的大小由已给的历史所抽样品数量比例确定;

问题的假设:

假设一:要使检出的风险性最大,那么每个公司的抽样数量与本公司各项指标的不合格

率以及公司规模有关;

假设二:抽样时公司规模对抽样数量的影响介于电导率的不合格率和菌落总数的不合格

率之间;

假设三:风险度只和本题所给出的四个危害因素有关,其余危害因素不在本题的考虑范

围之内;

四、问题的分析

在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中,有三个问题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

一、作比较判断时人的主观选择起相当大的作用,各因素的重要性难以量化,因此我们采用Saaty于19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即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1],把定性的问题定量化。

二、我们所选取的标度是否影响解的精确度?

这主要体现在我们是选取1~9标度还是e^(0/5)~(8/5)标度。1~9标度用于单准则下的层次分析法,而e^(0/5)~(8/5)标度适用于多准则下的层次分析法,且精度较高。

三、怎样根据模型简化计算?

这主要体现在对35个批次产品的排序问题上。

本文模型从实际应用和数学优化的角度考虑上述问题,建立了多准则的层次分析模 型,采用e^(0/5)~(8/5)标度法思想,根据不同程度的理想化假设对数学模型进行改进并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了辅助计算。


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1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
相关文章
  • 苏北数学建模第二届论文

    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论文集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概况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团委与徐州空军学院训练部、基础部,以及徐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