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2017-02-23 06:08: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

3、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学习重点

领悟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

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学习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

二、认识作者

田晓菲,天津人。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被北大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相继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时就走上了哈佛的讲台。新著《赭城》。

三、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 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

3、 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用多媒体展示。

四、字词大练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用幻灯片展示)

抽屉 蓦然 迸溅 积攒 犀利 穹隆 骤然 呜咽 絮语 摒弃 不胜 安恬、撷取 抚慰 ..............惆怅 白驹过隙 ....

2、解释下列词语。

白驹过隙

弹指

迸溅

穹隆

骤然

呜咽

沉淀五、整体感知

1、录像片展示

《走进北大》

教师范读课文第一部分(1—5)

探究问题:文章课题《十三岁的际遇》,而全文没有一处写到十三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2、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

探究问题:作者写了来到北大两年多来的感受,主要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来写的?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读出了什么?

3、探究问题:何谓“不系之舟”?作者为何自称“不系之舟”?请学生读两首诗。幻灯片展示,配乐朗诵。

六、课后拓展

你从《十三岁的际遇》中读出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导入

采用学生回答的方式。

总结:我们从《十三岁的际遇》中读出了感动,读出了作者对北大的款款深情,读出了作者渴望为北大到大海深处采撷最灿烂的珍珠,读出了作者不忍离开北大的依恋之情。

二、精品细读

1、 阅读第二部分

(1) 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本部分大意的句子。

(2) 如何理解那句誓言?为何会苍白无力呢?

(3) 我参观北大图书馆的经历为什么会想到“上铺的女

孩”?这一段文字就记叙的顺序而言属于哪一种?

(4) 作者读北大的人读出了什么?

(5)我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

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 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其中“河流”、“风景”、“舵手与船工”分别象征什么?

总结第二部分

2、 阅读第三部分

思考问题(1)何谓不系之舟?作者为何自称“不系之舟” ?

三、朗读第三部分,配乐朗诵。

思考: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回顾与北大的尘缘,充满自信之情——描写两年来成长在北大的感受,赞美北大,热爱北大之情——展望未来,而不得不离开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延伸地带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课

北大在田小菲的人生之路上是一座里程碑,对她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和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着无数个十字路口,“向左走”与“向右走”是人生之路的方向。 (幻灯片展示)

六、课后拓展

请以“岁的际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字数500字以上。

篇二:语文教案-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默读全文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5、朗读10、11段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四、小结

设计思想

板书设计

篇三:第八课《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第八课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能通过品味精彩句子,体会作者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体会和学习作者渴望创造的精神。

3、能掌握抒情、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适当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重、难点:

能通过品味精彩句子,体会作者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体会和学习作者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北大是我国的著名学府,为什么北大有着常人难以抗拒的严肃、庄重的力量?究竟北大能给人什么样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真阅读一名北大学生在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而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十三岁的际遇》。

二、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抽屉()稚气 ()白驹过隙( )尘缘( ) 蓦然 () 迸......

溅 ()

穹窿()积攒 ()沉淀 () 徜徉( ) 絮语( ) 摒弃 ( ) .......

舵手( ) 安恬 ()撷取( ) 依偎( )惆怅( ) 逝去.......( )

3、形近字辨析, 注音并组词

竟聊详 栏俯

竞卿祥 拦腑

4、解释词语:

目不转睛:似曾相识:

白驹过隙:蓦然回首:

穹窿: 徜徉:

不系之舟:惆怅:

5、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6—12):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

第三部分(13—17):写我是不系之舟

三、课堂小结: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第二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听写词语:

二、合作探究

与船工。”“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你是如何理解“风景”“河”“船客”“舵手与船工”“不系之舟”的?

“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比喻莘莘学子“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老师

“不系之舟”指的是没有拴的船。大家想一想,一只没有拴住的船,它会怎样?(会在河里漂流,不会停下。)

3、“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作者是怎样评价自己与北大朝夕相处的整整两年的时光的?你同意这个评价吗?为什么?

4、归纳本文的写作方法

①详略得当。略写进北大前的感受,详写进北大后的感情的发展变化。在详写部分中,又分详略,详写图书馆,略写北大的人。

②构思精巧,首尾呼应。

③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你从作者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7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相关文章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3、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学习重点领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