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正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2017-02-23 06:00:2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三单元第12课

知识技能:

1.自学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感悟小徒弟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动脑、勇于创新,才能想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重点:抓关键词句,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突破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品味,结合小组交流和教师点拨加以突破。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以“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导入

从前有个皇帝,他很喜欢作画,他设立一个书画院,集中国内顶级画家,他给画师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

篇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猜一猜这幅是一个什么字?(出示幻灯)

2、师板书:“想”

3、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收集的有关“想”字的词语。(师生互动交流,相机释义)

4、师总结,导入课题,板书:“别人没想到的”

5、师讲“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导入新课。(出示幻灯)

二、听一听

1、老师出示幻灯,明确学生学习要求。(出示幻灯)

2、老师示范读课文。(出示幻灯)

3、学生中途猜想故事情节。

4、指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说一说

1、再次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出示幻灯)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A、简述故事

B、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做的?

板书:大徒弟 用细笔画很多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 画许多骆驼的头

三徒弟 只画山、两只骆驼

2、(出示幻灯)一起欣赏三位徒弟的画,猜想一下谁的画会得到师傅的称赞?(自然过渡到问题C)

C、师傅称赞了谁的画?

3、老师小结。

4、课堂学生调节,老师学生互动一分钟游戏。

四、品一品,重点句子解析。

1、(出示幻灯)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很多。

①从“密密麻麻”“很小很小”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②你觉得大徒弟的画怎么样?

2、(出示幻灯)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这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①二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

②大徒弟相比,谁的骆驼画得多?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3、(出示幻灯)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①小徒弟画了什么? ②相机理解“弯弯曲曲”和“连绵不断”(稳重哪个词语和它的意思一样?)

③你觉得小徒弟的画怎么样?说说你的理解,师相机总结

4、师过渡:我们来看看师傅是不是也是和你们一样的想法。

5、(出示幻灯)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①师傅是怎么说的?

②什么叫“若隐若现”?

③比较句子: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比一比,哪句好?(原句好,语气强烈)

6、听了师傅的话,大徒弟和二徒弟有什么反应?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相机理解“恍然大悟”。

五、悟一悟,体会课文含义。

1、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出示幻灯)

2、师生互动交流,相机板书:创新 奇特

3、师生互读。

六、忆一忆,加深学生课文理解。

1、回忆一下你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你学过的课文,哪些事情别人做出了创新,是想别人们想到的?(出示幻灯)

2、师生相互交流。

3、师相机指导。

七、画一画,拓展学生思维。

(出示幻灯)

还有其他的办法能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用细笔画很多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 画许多骆驼的头

三徒弟 只画山、两只骆驼

创新 奇特

篇三:30_想别人没想到的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读准“召集、骆驼、恰好、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等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除“骆驼”外的词意思。读通课文,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比较三位徒弟不同的绘画方法,并抓住“用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许许多多”等词语体会他们绘画时不同的想法。

3、反复朗读画师的话,能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说大概意思。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4、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收获,想想,平时有没有我想到了而别人没想到的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三位徒弟不同的做法,扣住重点词句体会他们各自的想法。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学了故事之后的收获。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

2、齐读课题。

二、初读知内容。

1、自由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读完了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反馈

1)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分节读,正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①指名试说。

②提供帮助。

出示:从前有位画师想考考他的三个徒弟。他给每个徒弟

(),让他们画骆驼,看谁( )。大徒弟画了(),二徒弟画了( ),小徒弟只画了( )和( )。 最后只有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品读体会。

1、课文就是讲了三个徒弟画骆驼的故事,那他们是怎样画的呢?

(划一划,读一读)

2、出示三位徒弟画画的语句,朗读句子,体会想法。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 ⑵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并说说三位徒弟当时的想法。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①他为什么这么画?当时是怎么想的?

随机理解:“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在句子中的作用。 ②把自己当成大徒弟说一说。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得果然比大徒弟多。

(抓住二徒弟的想法说一说,方法同上)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①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小徒弟的画,他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里走出来,另一只——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若隐若现。(师生配合看着图说) ②猜猜小徒弟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演一演,说一说。

⑴选择三个徒弟中的其中一个角色,自由准备。

⑵指名三位徒弟上台向画师(教师扮演)介绍自己的画,要求介绍时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

4、质疑解疑:大徒弟和二徒弟,你们看画师只称赞小徒弟的画,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让我们听听画师是怎么说的吧!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出示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②比较朗读这两句话,你感觉到什么?(体会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反问句的语气是陈述句无法表达的。)

⑶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听了画师的话,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5、师总结: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骆驼虽然看上去很多,但终究只有纸上画得那么几只,而小徒弟画上的骆驼虽然看上去只有两只,但却是数不尽的啊,这才是真正的最多呢!小徒弟想出了别人没想到的办法,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点题)

四、悟理延伸。

1、故事里的两位徒弟经过画师的点拨终于恍然大悟,你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又悟到了什么呢?

2、思考:

其实,课文的故事还没完,大徒弟和二徒弟输了这次比赛后,请求画师再进行一次比赛,画师听了,笑了笑说:“也好,刚才我们比谁画得骆驼多,这次比

赛我们就比比谁画得骆驼最大吧!”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徒弟,你会怎么画呢?

课后习题

密密麻麻 许许多多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捂

1.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平时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词语,你也来说几个。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抄几遍。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3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相关文章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三单元第12课知识技能:1 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