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正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2017-02-23 06:03: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B、拨动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现象;

C、在桌子上弹钢尺,观察现象;

D、教师演示实验: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

(2)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板书)

(3) 学习反馈: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常见的发声现象。(展示课件:举出发声现象) (选择2或3个问题,重点分析讨论,剩下的让学生课后思考)

蚊子、蜜蜂等飞过有嗡嗡的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出的。

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4) 学生看书了解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flash展示:唱片记声)

2.探究声音的传播

刚才我们发现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

(1) 探究过程

①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实验(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指出: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传声的。像空气这样能够传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板书)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大家听到老师上课的声音也是靠空气传播的,那么固体和液体可以传声吗?如果可以,你能举例证明吗?学生分组讨论。

②学生实验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桌子的声音。

学生演示“土电话”实验。(flash)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③展示“这是为什么(一)?”海豚听着训练员的哨声表演;花样游泳运动员跟着音乐起舞;池塘里的鱼被掌声吓跑了。这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板书: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是以声波传播的。以铅笔点水为例,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展示动画课件声波。

板书: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3.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同学们阅读课本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学生分组探讨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水(常温)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2) 得到结论: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板书)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板书)

4.回声现象

(1) 播放一个回声资料,让学生感受回声。

(2) 教师提问:什么叫回声?(学生讨论得出: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

(3) 教师追问:任何有障碍的地方都能产生回音,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却不容易分辨。

(4) 学习反馈: 例题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人耳能够把两个声音分辨出来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0.1秒,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此时就分辨不出回声了。

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能推测出自己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吗? (17米)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4.回声的产生和听到回声的条件。

方法与技能:

1.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用放大法研究微小变化。

四、选择与填空

1.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有麻的感觉与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2.运载多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项目正在筹备过程中。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声学实验现象。(动画:发声体)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敲击长钢管的一端,另一端的同学可以听到两次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现象是 乙、丁?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改革开放后,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小明家车的图片(我家的车声),说一说你家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16页1—5题。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思考16页的“想想做做”,看谁设计的方案更好。

4.动手制作“土电话”。

六、板书设计

课题: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

三、回声:听到回声的最短时间为0.1秒,距离17米

篇二: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公开课教案)

平潭岚华中学公开课教案

班级 八年(5)班 学科 物理 课题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执教者 林瑞兰

篇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执教:张堰二中 周一吟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声》章节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以及以后的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以及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本节课与生活、生产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感受声音的美好与有趣,体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望。

(2)通过活动探究,意识相互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介质 教学难点:声波的传播形式

【实验器材】鼓、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木棒、水槽、弹簧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单介绍贝多芬,学习贝多芬为了音乐事业执着奉献的精神,同时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环节2:学生实验 造声比赛

学生利用饮料瓶造声,边实验边思考,归纳得出结论。 环节3:演示实验 显现振动

敲击鼓面和音叉,将振动转化显现。 环节4:借助弹簧 认识声波

用弹簧模拟空气的振动,从而认识声波的传播形式和内容。 环节5:合理猜想 实验验证

合理猜想声波还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然后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环节6:学生体验 回归教材

通过“悄悄话”活动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并回归教材,归纳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环节7:观看视频 合理推理

播放玻璃罩中闹钟的传声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真空无法传声。

环节8:课堂小结 收获知识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校本作业《课课练》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4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相关文章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题:2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分析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