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爱莲说》综合阅读试题 正文

《爱莲说》综合阅读试题

2017-02-23 06:04:0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爱莲说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作者 ,是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

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

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

闻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

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一)

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

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

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

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

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

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

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

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 .

⑵陶后鲜有闻( )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

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

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

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

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

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

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

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

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

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篇二:爱莲说的阅读题及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是一种文体。《爱莲说》的意思是( ),作者()是()代的著名的( )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 濯妖植 亵 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文中的李唐指的是 ( )朝代.

5、文中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中加横线的两个“独”字有怎样的作用?

7、本文描写莲花的美好的形象,赋予莲花美好的品格。用文中原句填写内容并说明赋予莲花什么品格?象征君子怎样的品德?

(1)、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括莲花的品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根据这个结论将莲花比作花中君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以君子比喻莲花,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9、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10、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1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1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象征意义入手谈你的认识。

14、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答案1、谈谈莲花的可爱;周敦颐;北宋;哲学家。2-3略。4、唐。5、总提,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作铺垫。,是入题的准备。6、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7略8、君子;应鄙弃那种贪图富贵、随俗浮沉、追求名利的世风,能洁身是好,正直、质朴、豁达,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9、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10、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12-14略。

篇三:《爱莲说》阅读作业题

《爱莲说》作业题

一、本文选自 ,作者是,字,号, 代 家,后来学者称他“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不可亵玩焉( ) ...

5.香远益清(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 ...

三、用原文语句答题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傲自许的语句: ,。

2.比喻句子豁达正直,不附权贵的句子:,。

3.比喻句子声名远扬,坚守节操的句子: ,。

4.比喻君子有端庄的仪表、令人敬重不敢侮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

6.文章的主旨句是: 。

7.文中描写莲花高洁品质的名句: 。

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 。

四、课文阅读

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开头却先说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莲的可爱形象?

3.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4.作者爱莲,只因为喜爱它的外形吗?

5.第二段以三种花比喻三种人,哪三种?这三种人生态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态度依次是什么?

6.你如何理解这三种人生观?他们有什么不同?

7.既然作者是为了借莲花抒发君子的人生观,那么为什么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的人生态度?

部分问题参考答案:

四、1.运用衬托的写法。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从而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

2.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

3.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洁身自好,又不自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豁达正直,不附权贵;“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声名远扬,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端庄严肃,令人敬重。

4.不。从“莲,花之君子”中看出,更因为莲是君子的化身,所以作者才独爱莲。

5.(1)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陶渊明,世人,周敦颐。

(3)惋惜,讽刺,赞美。

6.隐逸者:虽志向高远,但却远离官场,远避现实,消极避世。 富贵者: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为了衬托作者的高洁气质,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采取的是消极避世的态度,这从正面衬托出莲直面现实,保持高洁的人生态度,而世人的趋炎附势则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


《爱莲说》综合阅读试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5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爱莲说》综合阅读试题
相关文章
  • 《爱莲说》综合阅读试题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习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