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音乐教育实践论文 正文

音乐教育实践论文

2016-11-01 12:11: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音乐教育观点论文

音乐教育观点论文

摘 要: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音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中叶,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几十年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批判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同时也逐渐发展,而在“后现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潮下,一种新的偏向功能音乐教育的理论也逐渐起源。本文就简单论述这三种音乐教育哲学各自的观点以及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 实践音乐教育 后现代音乐教育发展 实用主义音乐教育哲学

一、审美音乐教育

1、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建立

在西方的哲学历史上,有着诸如康德、卡西尔等哲学家对于审美教育以及艺术哲学就有一定的偏向,“审美音乐教育”的观点成为了雷默教授建立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哲学理论基础。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大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在音乐教育领域,一些学者表达不满并认为: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哲学形式,它必须是充分的、全面的,来统一整个音乐教育专业。随后,一场审美教育运动展开,这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学术理论支撑。

1970年,贝内特?雷默教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审美音乐教学哲学体系的初步建立,书中提倡的思想,正是

篇二: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能力的发展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音乐与幼儿健康、道德情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 幼儿 能力发展

幼儿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作为美育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美的教育,音乐教育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在2001年9月起试行的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也明确的提出: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幼儿参与音乐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要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在培养提高音乐能力的同时,全面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由此看来学前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版块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从不断尝试到步步改进再到实际运用,我从中深深的体会到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不该再是片面的理解为学几首歌、打几种节奏、跳几个舞,而是要通过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那么学前音乐教育具体能促进幼儿那些方面能力的发展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1、 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健康发展

1.1促进大脑发展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分工不同,各有侧重。而整个大脑也只有在两半球机能同时高度发展并能够很好地协同活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整体功能。但是,以往有些教育设计过于偏重语言学习、抽

象符号记忆、抽象思维能力训练,而忽视音乐、美术等以发展形象感知、思维能力为主的活动领域,以致使学前儿童大脑右半球的潜力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进而最终影响到整个大脑工作能力的最优发挥。

艺术教育中的音乐对开发大脑有特殊作用。音乐能调动右脑积极活动,对训练幼儿思维的“多向性”能力起了积极作用。音乐促进右脑的听觉、视觉机能的发达,形成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它也是培养和发展右脑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特效方法。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力度的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使肌体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丰富的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活动也是让幼儿随着音乐曲有节奏地舞动身体,不但在形体上、体质上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脑神经的灵活性,促进了右脑功能的发展。

1.2提高运动能力

学前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很少有完全脱离身体运动的。在各种伴随音乐进行的动作表演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中,儿童可获得锻炼身体各相应部分的大小肌肉、骨骼和韧带,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等器官的耐受力。特别是经常参加韵律活动的儿童,更有可能获得健美的体形,端正的姿态和良好的发育。即使是歌唱活动,也能对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音乐教育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

2、 音乐教育与幼儿的道德情感

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道德情感培养入手,可以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情感方面起着特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寓教于自由活动、愉快纯朴之中,用声音去打动人心的美,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对幼儿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与德育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比如:以前在让孩子们认识国旗之后许多幼儿过一会就会忘记它有什么特征,然而通过学习《国旗红红的哩》这首歌,幼儿随着动听的音乐旋律,踏着进行曲的节奏,当他们唱着歌词“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五颗星星黄黄的哩??”,不但是增强了对国旗的认识,更促进了孩子们体验一种强烈、自豪的感情。记得有一次我教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然后带他们到户外去活动,一个小朋友突然看到了操场上空飘扬的国旗,他马上学解放军叔叔的样子给国旗“敬礼”,还不停的唱起了这首歌,引来了其他的小朋友都一起唱了起来,大家围着旗杆又唱又跳,快

乐得不得了。后来听家长们说,有许多孩子平时在路上看见了国旗就马上开始唱歌,还会不停的给家长们讲国旗的特征,音乐让孩子们有了愉快的体验;《小小猴,真淘气》这首歌曲,孩子们也很喜欢,音乐旋律本来就很诙谐有趣,再加上歌词讲述了小猴乱仍果皮带来的不良后果——滑倒了别人和它自己,幼儿既喜欢唱又从中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学习了歌曲以后我真的发现孩子们乱仍东西的习惯有所改进。可见,幼儿在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中学习到了很多良好的品质,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又是教育中的催化剂,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使之从小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丰富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3、 音乐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

3.1促进个性意识倾向

学前年龄阶段,教育的目标着重在培养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和广泛兴趣。音乐教育活动是可以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的。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意向,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更加敏锐,记忆、想象能力提高,情绪变得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幼儿园音乐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使幼儿迅速地积累起大量的生活体验,不但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而且也辅助养成了幼儿对人和事的初步的积极态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学前幼儿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3.2增强自信心

音乐活动是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在以往的活动中总有一部分“老演员”,一部分是“老观众”的状况,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他们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愿意参与表现活动,产生自卑。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所以应将音乐教育作为手段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我认为一开始不要对活动提出很高的目标,而是要从最浅的游戏开始,比如:听音模仿、结合音乐学做简单动作等等;或者把一节复杂的活动分解为两到三课时来进行,根据不同情况每次增加一些难度,着重是让幼儿在参与、胜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为了幼儿的发展,创设鼓励的环境,使之具有安全感。音乐活动中尽量做到让每个幼儿有当“领头人”的机会,使每个幼儿感到自己很重要,能够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

人人动得起来,将自己以往的经历与生活经验重新组合,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3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音乐活动是一个群体活动,幼儿园音乐活动大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体舞、节奏乐队、游戏等等,因此要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意群体合作交往。比如在合唱中孩子们要习惯与同伴合作让自己的行为与别人保持一致,这就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在集体舞或者表演时,孩子们又要相互适应配合,学会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学会摆脱自我与人交往。通过音乐教育追求实现多元价值,使幼儿自身价值获得提高,得到体现,在增长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健全个性与人格。

4、 音乐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其目的是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培养幼儿简单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影响幼儿审美兴趣和能力;一方面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简单的音乐才能,这样才能为幼儿在音乐艺术中进行审美活动奠定基础。

首先要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加音乐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其次在音乐活动中能逐渐扩大音乐经验,获得表现音乐的能力,如:幼儿能准确听出旋律、能唱准音高,体验不同节奏的乐曲所带来不同情绪等等。孩子们能用轻柔的音色表现《摇篮曲》、能用有力的声音和有节奏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玩具进行曲》、能在欣赏《小兔和狼》时,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动物们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促进了其对音乐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发掘了幼儿的潜在能力,他们在接触大量不同性质、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审美的内容和能力。

5、 音乐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的进步已逐步使人们认识到: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良好的艺术教育中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对于科学理论的学习乃至进行科学研究、发明活动以及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而想象也同样是学前儿童从音乐活动中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应更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思维,因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比如,有一次我在教幼儿学习《小树叶》的歌曲时,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根据一、二段不同的节奏和歌词含义,让幼儿自己想象:是怎样的情景?该怎么去唱?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分辨出第一段是“小树叶舍不得离开妈妈的情景”,第二段是“小树叶满怀希望要重回妈妈怀抱的喜悦心情”,他们在熟悉了音乐之后,第一段用了悲哀、难过的情绪来演唱,第二段用了愉快、兴奋的情绪来演唱,而且自己还加上了动作进行表演,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学习歌曲《大雨小雨》时,这首歌是一个训练强弱对比的曲子,在熟悉以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想象“还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可以有强弱对比?”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想到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不同、想到了“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所以不同、还想到了刮“大风和小风”时不同的声音??于是我引导大家一起把歌词改了再唱,孩子们不但不会厌倦还比以前更认真,觉得更有趣,而且很自豪,因为他们自己创编的歌词得到了肯定。

在音乐活动中不只是歌词可以自由创造,还可以让他们自由创编舞蹈动作、自由为音乐配奏打击乐器、自己改编音乐游戏的玩法等等,音乐活动不象计算题那样有完全的对或错,只要是孩子们愿意参加,只要是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只要是幼儿自己能想到的没有完全违反常规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认同和接受,让孩子们更多的受到赞扬和鼓励,肯定和保护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在游戏、玩耍的时候本能地哼着歌;也常会看到刚蹒跚学步的婴儿听到音乐就会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还有些不会讲完整句子的孩子却能哼唱完整的乐句……可见,音乐与儿童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天生就带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音乐也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加上音乐本身对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前幼儿音

篇三:音乐教育艺术实践论文

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姓名:许紫虹 年级:1603 专业:音乐教育 马克思注意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由此诞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告诉我们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来源于实践,更为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对象。我们甚至能这么说,如果没有实践活动的存在,理论也将不复存在,更不会有认识活动的发生发展。任何认识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和前提,都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在音乐教育中,也是需要艺术实践作为前提和基础,来发展和完善音乐教育。

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还要学习掌握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专业音乐院校重在“精、深”,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重在“会、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以某一技能、技巧、理论、知识的“精”为目标,而是求其“会”;不以某一领域的“深”为目标,而是追求“广”,为将来能够“传”———能够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学习,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开展适合高师的艺术实践显得格外重要。

可是,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较少,新开办本专业的地方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大大影响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那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有那些形式呢?

一、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所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校园艺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艺术活动,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地锻炼和提升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园艺术活动的质量。许多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

课文剧、音乐会等等,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二、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官,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三个阶段。音乐学习的基本机制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因而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整个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开端。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学习中的感觉是学生对音乐语言诸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力度、声色等个别单位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等5个种类,其中听觉和视觉在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学习中的知觉是学生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学习者不是把音乐音响看成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单纯音响,而是把这些音乐音响当成完整的艺术综合体加以认识。比如在音乐观摩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能力,还要能在音乐中听出由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综合成的主题、乐段、乐章等整体性的结构,这就是完整的知觉。控制论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反馈调节的过程。音乐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现象是信息源泉,感官起着检测信息的作用。感官产生的反映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然后,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作出判断和发出指令,又通过神经系统把指令信息传给执行器官,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

感官再把控制的效果作为新的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作出修正调节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正调节控制过程,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由此观之,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学生的意识中就无法形成学习内容的表象,那么,音乐学习自然成为不可能。由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口传心授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场观摩专业音乐家的表演,使他们对于音乐的领悟得到深化,学有榜样。

三、组织音乐采风活动

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工作能力。我院音乐采风活动包括采风前的准备工作、实地采风工作和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详的准备工作。

1.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民俗活动、祭祀活动、说唱音乐等。

2.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

3.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

4.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总之,采风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越细致,就越能保证采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1.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2.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3.录音、拍摄要完整、清晰。录音、拍摄所获得的音像资料需及时整理,并注上文字说明。另外,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乐器、民间乐谱、唱本等也可适量购买做为实物资料保存。采风是一件繁琐、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只有按计划有条不紊、仔细认真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采风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 采风后的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是音乐采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最后环节。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可以开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如照片、乐谱、录像片、特色乐器、采风日记、采风心得等。并且对采集来的民间曲调、歌谣进行创作与改编,排练成声乐、器乐节目,在采风创作音乐会上进行表演。在实施艺术实践的活动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结合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未来的音乐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手段,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升到创作和研究的高度,使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把教与学、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积累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挥自身智力潜能,升华知识和能力并内化为自身素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实践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2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音乐教育实践论文
相关文章
  • 音乐教育实践论文

    音乐教育观点论文音乐教育观点论文摘要: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音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中叶,审...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