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法律毕业论文 正文

法律毕业论文

2016-11-10 09:31:5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法律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盗窃罪 犯罪构成盗窃罪的认定 特殊盗窃行为 许霆案

目 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 言......................................................................................................................... 1

1盗窃罪概述.................................................................................................................. 2

1.1盗窃罪的概念 .................................................................................................... 2

1.2盗窃罪的犯罪构成 ............................................................................................ 2

1.2.1盗窃罪的犯罪客体 .................................................................................. 2

1.2.2盗窃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4

1.2.3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 5

1.2.4盗窃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6

2盗窃罪的认定.............................................................................................................. 7

2.1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 ........................................................................................ 8

2.2盗窃罪的犯罪形态 ............................................................................................ 9

2.2.1盗窃罪的着手 .......................................................................................... 9

2.2.2盗窃罪未遂的特征 ................................................................................ 10

2.2.3盗窃罪未遂的标准 ................................................................................ 10

3盗窃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11

3.1盗窃罪与抢劫罪 .............................................................................................. 11

3.2盗窃罪与诈骗罪 .............................................................................................. 12

3.3盗窃罪与抢夺罪 .............................................................................................. 12

3.4盗窃罪与侵占罪 .............................................................................................. 12

4特殊盗窃行为探析 .................................................................................................... 13

4.1使用盗窃.......................................................................................................... 13

4.2网络盗窃.......................................................................................................... 14

4.3单位盗窃.......................................................................................................... 15

4.4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 .................................................................... 16

4.4.1许霆案回顾 ............................................................................................ 16

4.4.2 ATM机的性质 ...................................................................................... 16

4.4.3关于案件争议 ........................................................................................ 17

5盗窃罪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的建议 ............................................................................. 18

5.1我国盗窃罪存在的缺陷................................................................................... 18

5.2完善我国盗窃罪的建议................................................................................... 20

结 论 ...................................................................................................................... 21

引 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从动产的私有制发展起来的时候起,在一切存在着这种私有制的社会里,道德戒律一定是共同的:切勿偷盗。”①中国也有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法律上创设所有权制度,通过法律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财产所有权不受非法侵害,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选择。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多种侵财犯罪,其中盗窃罪是侵财犯罪中最为普遍、常见的罪名。

盗窃罪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犯罪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最多发的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多发的盗窃犯罪造成了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更容易造成民众的恐惧感和生活的不安全感。所以,世界各国均将盗窃罪视为主要的犯罪类型,盗窃罪自然就成为司法实践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最具有疑难性的犯罪之一。

同时,盗窃罪也是一类常新的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特殊的盗窃犯罪现象不断涌现。例如: “使用盗窃”、“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利用ATM机漏洞恶意取款的行为”等等,这些特殊犯罪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盗窃理论的冲击。司法疑难呼唤着刑法学界对盗窃罪的理论发展。因此,加强对这些特殊的盗窃犯罪的研究,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侵犯财产犯罪,完善我国立法,为国家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国民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正确地分析、认识和看待盗窃犯罪是十分必要的。

① 参见《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第20章第15节和《旧约全书。申命记》第5章第19节.转引自《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甲种本(上)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第211页.,

篇二: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姓名: 宋宝君

学号: 1313001263263 学校: 海军指挥学院 指 导 老 师:

目 录

一、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

二、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

(一)对当事人的损害(二)对权力机关的损害

(三)对整个社会“广普性”的损害

三、民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执行立法滞后

(二)法律意识单薄

1、公民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

2、地方党政机关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单薄

(三)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

(四)法院自身工作存在问题

1、执行体制不健全

2、执行机构和队伍存在的不足

3、执行的期限过长,导致当事人产生执行无效率的失落感

四、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当事人如何解决难与收取执行款的问题

(二)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

(三)完善法院各项工作机制

1、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强化执行方式改革

3、规定明确的执行时限

4、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5、充分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用,为执行工作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当事人在执行中的证据意识

(五)完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扩大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民事执行是实现民事权利的一种法律途径。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

一、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

执行难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有条件执行,但由于主观、客观方面因素的存在,无法使之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现象。当前“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协助执行人难求,应该执行的财产难动”。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当人民法院裁判送达当事人后,因种种原因致使该生效裁判规定的权利、义务内容难以实现。

民事执行是实现民事权利的一种法律途径。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前者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内主动执行的行为,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正常程序状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后者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经申请执行人启动执行申请程序之后的一种被动执行行为,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非正常程序状态,需要付出比自觉执行更高的成本,是不自觉执行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法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自觉执行案件在整个民事执行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应越大。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现状来说,尽管法治在不断向前推进,但自觉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是造成“执行难”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

在法治国家里,法律乃是一国的最高行为规范。一方面,能否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是衡量一个政府治理国家事务能力的最重要的尺度,所以法律得不到执行应视为政府的莫大耻辱;另一方面,国民是否遵守法律也是区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因此不执行法律判决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生效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的后果必然是法律白条越来越多和应对失措。事实证明,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

(一)对当事人的损害

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对当事人来说不仅是有案件表的或案值的量度的直接损失,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损失:第一,讨债的直接成本;第二,因讨债而影响其他活动的“机会损失”;第三,因浪费时间和精力产生的疲劳和厌烦,已经因目标实现不了情绪失落等形成

的精神损害。

(二)对权力机关的损害

对权力机关而言,不仅因人们指责执法机关效率低下而受到损害,还包括:第一,因败诉方拒绝执行判决,执法机关的权威和尊严受到的损害,同时也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院的形象;第二,受到腐败无能的怀疑和责难;第三,整个权力机关面临监督不力的责难;第四,对法律的不信任会转嫁为对党和政府的失望。

(三)对整个社会“广普性”的损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自然人或法人的经济角色是多重的,他可能是债权人,又可能是债务人。如果他作为债权人的 权利得不到保护,就很难指望他会心悦诚服的承担债务人的义务,于是赖债就会向传染病一样很快蔓延,甚至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由此可见,法院执行工作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

三、民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执行立法滞后

执行工作目前主要依靠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开展。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条文仅有三十多条,如此少的容量必然导致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操作性,也必然导致强制执行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中的无法可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是规定的少且原则性的多,确定性的内容少,对一些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如对执行当事人,协助执行人和执行程序一些环节上缺乏法律约束力,对干涉、阻挠、妨碍法院执行工作的行为,没有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对执行措施,执行方式,执行期限,申请人举证,执行协助,拒不履行的制裁,也尚需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完善。

总的来说,现行的执行立法的效率精神乏弱,没有认识到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有关的执行规范还不能满足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需要。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较完善的强制执行法!而多年来,全国法院有待执行的案件不少于二、三百万件,而且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把执行程序规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这种立法体例本身就限制了执行规范的完善。尽管现在有些相关的规定和司法解释,但仍未改变内容过于概括,原则抽象,可操作性差的状况,立法滞后是造成执行难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法律意识单薄

1、公民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

突出表现在:不少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采取拖、赖、躲、逃等手段违法阻碍、抗拒执行;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无视法律尊严,有的甚至围攻、殴打执行人员,对执行人员进行非法拘禁,毁损执行公务车辆等。

2、地方党政机关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单薄

我国人治的理念深厚,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法治自古弱于人治。而且地方党政机关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对那些属于地方政府主要财源和利税大户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保护,所以常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非法干预司法执行工作。

(三)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

当前我国的法院和法官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法院隶属于地方,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法院直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用人方面应经其核准同意,法院经费由地方财政直接拨与,在财物上受制约,地方法院还不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而是地方的法院,执行工作在某些方面确实很难摆脱地方和部门的干扰。而且区域经济的存在决定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其利益直接相关,也与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而当地领导也自然要维护当地的利益。地方法院的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它不受地方的敢于是不可能的,保护地方利益也在所难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无视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滥用权力,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肆意干涉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案件的执行直接涉及财物的,有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全全局观念,往往为了避免损失,保住既得利益,片面的从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法院执行工作设置种种障碍,这些都阻挠执行工作的正常发展。

(四)法院自身工作存在问题

1、执行体制不健全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随着近十几年来民商事案件有大量增加而发展起来的,执行工作发展之始,就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执行规律的执行工作体制。其内部没有形成分权制约机制,外部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执行机构的职责、权限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执行难现象的发生。具体表现在:第一,执行机构和审判机构权责划分不明确而相互扯皮、引起争端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还存在“重审轻执”的现象;第二,执行机构内部的执行命令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三种权能,往往是由同一执行员统一行使,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第三,横向的同级执行机构之间关系松散,相互配合协调不够,相互牵制的情况经常发生;第四,纵向的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监督制约乏力、集中统一不够。

篇三:法律毕业论文

松花江水污染给我们的法律启示

班 级:法学0302班

学生姓名:潘 建

指导教师:周一平

摘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诞生,人们在机械化生产中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却是以牺牲我们及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为代价:环境污染仍在蔓延,大规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例。该事件的解决始末,使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在处理此事件中的诸多弊端,反映了我国现行相关制度的缺乏。故本文以该案例为切入点,直视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措施的软肋,同时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之路。

关键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立法启示

The Legal inspiration of the

Water pollution in Songhua River

Class: 0302

Author: Pan Jian

Tutor: Zhou Yiping

Abstract

With the birth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have been produced on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on which our and our offspring’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epe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preads, and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take place sometimes. The Benzene pollution in Songhua River in November of 2005 is an example in such. The whole story of this accident discloses the disadvantages in dealing with this accident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 lack of institutions in present China. Thus, this article chooses this accid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face up to the “soft rib” of the emergency measures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ced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versea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better the legislation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 in Songhua Ri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legislative inspiration

目 录

1 绪论 .............................................................. 5

2 回顾: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始末 ........................................ 5

2.1 事件概述....................................................... 5

2.2 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污染事件之时间链 .................... 5

2.3 松花江污染三大后遗症........................................... 7

3 反思:事件处置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 7

3.1 整体的环境应急机制缺乏法律依据................................. 7

3.2 应急信息的通报及反馈不力....................................... 8

3.3 应急储备不足................................................... 8

4 直视软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现状及主要缺陷 ................ 9

4.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概述......................................... 9

4.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概念..................................... 9

4.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种类..................................... 9

4.1.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特征..................................... 9

4.2 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现状............................ 10

4.2.1 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的规定.................................... 10

4.2.2 环境保护法律的规定........................................ 10

4.2.3 环境行政法规的规定........................................ 12

4.3 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4.3.1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文件的缺陷................................ 12

4.3.2 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 13

4.3.3 环境行政法规的缺陷........................................ 13

5 借鉴:国外处置类似事件的立法经验及趋势 ........................... 14

5.1 国外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立法经验.......................... 14

5.2 国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趋势............................ 15

6 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律体系 ............... 17

6.1 明确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指导思想 ................. 17

6.2 建构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框架 ..................... 17

6.2.1 关于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文件.................................. 18

6.2.2 修订《环境保护法》........................................ 18

6.2.3 制定专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 18

6.3 完善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实现模式 ................. 19

参考文献 ........................................................... 21

致 谢 ........................................................... 22

1 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防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2001年全国发生各类污染事故1800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2002年全国共发生11起重大和特大污染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近3000人中毒;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就发生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8起;2005年,全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同时,引发了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下文中提到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其中影响颇为重大的一例。之所以频频发生类似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一些地方没有高度重视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处置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工作不力;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等。究其根源,则是我国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健全,立法尚不完善所致。

2 回顾: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始末

2.1 事件概述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连续爆炸,在这之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该车间附近的第二松花江(即松花江的上游),造成水质污染。14日10时,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5项指标全部检出,以苯、硝基苯为主。随着污染物逐渐向下游移动,这次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开始显现。特别是黑龙江省省会、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多年以来饮用水直接取自松花江,为避免受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供应自来水,这在该市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该事件在群众中引起巨大恐慌并一度致使纯净水价格暴涨。直到11月27日,在松花江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该市才恢复供水。 [1]

2.2 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污染事件之时间链

2005年11月23日下午1时,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吉林省省委书记、


法律毕业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5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法律毕业论文
相关文章
  • 法律毕业论文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关键词:盗窃罪犯罪构成盗窃罪的认定特殊盗窃行为许霆案目录摘要 ...

  • 法律毕业论文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关键词:盗窃罪犯罪构成盗窃罪的认定特殊盗窃行为许霆案目录摘要 ...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