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中国梦分析论文 正文

中国梦分析论文

2016-11-09 09:12:2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梦论文 3000字

我的中国梦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当中国梦在遥远的北京被唤醒时,全国人名都热情洋溢地为此奔走,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实现整个名族伟大复兴,经济高度繁荣,科技快速发展,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高度提高,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一天天地登上世界的各个舞台,发挥着原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很多地方都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国家。在很久以前的唐朝,唐人就已经在各个领域做得很出色,无论是军事,科技还是文化,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不如说四大发明就来自于那个时候。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中国梦已不再局限于那样的一个程度,已经超越只满足民生所需、减少战乱,而是要让全国人名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多地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阐释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规划。“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府、

我们的执政党息息相关。

总书记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一般来说,理想越是远大,要实现的过程就无比艰辛,,虽然说发展改革的时机到了,时间也会比较的长。而作为我们个人,就是要汇小流以成江海,凝聚个人力量。首先,我们要相信党的领导,对国家绝对忠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像一盘散沙,而是像一个有无数沙子组成的混凝土一样坚强,怀有共同的目标,怀有一样的理想,真真实实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点点滴滴,不违背祖国,不辜负党的期望;第二,要普及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体系,要把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想法让全中国人民都知道,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我们是一个国家,我们也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完成,我们需要动员全体所有社会人一起来规划建造我们自己的家园,如果思想得不到提高,行动上就永远跟不上节奏,活着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知道要走出去,可就是迷失了方向;第三,社会主义领导层要不断打开视野,积极寻找治国之策,因为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繁荣,有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我们政府的策略,尤其是现在的这个阶段,我们的成果已经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和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只有我们的领导者能够既能保持一些方面的持续发展,又能放眼看世界,向欧美等归家吸取先进的治国治家之策,才能保持天下太平,经济繁荣,经济卫生等各领域不落后。

可以这样说,中国梦的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它也是

切实可行的。看着忙忙碌碌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似乎该做些什么,古人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最近的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扶持教育,包括免费师范生政策,鼓励大学生去乡村任教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教育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正如以前的可持续发展一样,我们的发展也要保证其有一定的续航能力,这就考验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而这样的青年才俊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质量,由此我不禁感受我们身上的包袱,是我们这一代表现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即将走向职场,走向社会。

选择教师,不仅是选择事业与榜样,更是选择继承与未来,中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存在,而我们也正是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毅然决然的要在路上不断的前行。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还很令人担忧,中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有的是因为贫穷落后而上不起学,有的是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而不得不半途而废,比如说好多地方不能参加异地高考,还有的是因为考不上而与教育绝缘等等,前不久,民进中央关于农村初中辍学状况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初中平均辍学率接近40%,有的地区农村孩子的辍学率更高,达到近90%,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在谈到农村孩子辍学率上升的两个原因时,有两点是值得参考的:一是政府的9年义务教育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二是教育投入不合理、对城市的教育投资明显高于农村。但除此之外,,

政府对公民进行的有关法制教育不够,是导孩子辍学率上升的第三个原因。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教育普片存在瑕疵,重点是农村,根本在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试想,“九年义务教育”被提出来了,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没能上学,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九年义务呢,假若我们的高中生也免费就读,大学生也给予一定的补贴,我们的教育还会保持在这种状态吗?

我国对教育的改革是尝试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的,2001年,国务院就已经开始试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体制,2006年就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了,包括西部农村地区,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以前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完初中,外出打工”,而现在则是“读完初中读职中,样样精通”。可见教育对于一个青年人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想想以前的一辈,靠扫文盲来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几个字,而现在的我们则对数学、化学、物理等各个领域都小有见解,尽管不可能人人都达到精通的地步,但比起我们的上一代,我们懂得更多。总之,教育对于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离开了教育,就会退回到很久以前的那种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野人,无法在社会上生。一个国家救更不能缺少教育,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当一个国家失去了她的文化之后,我们便可以侵略它”,而没有教育,就没有了一切,包括文化、军事科技。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对教育也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很多国家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治国策略。第一,改革要治根治本,不能空喊口号,我们的很多想法被提出来之后,被炒得红红火火,而一段时间后却被抛诸脑后,就像以前的学生减压减负,当中国教育部提出来的时候,全国各地一拥而上,呼吁减负,但在后续的进程中,“吊瓶班”、“赤膊班”出现了,学校变相补课,学生家长盲目给孩子找补习班,结果多么好的想法还是付之东流,有想法还得严格的操作实践;第二,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为第一条奠定很大的基础,很多情况的出现,跟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思想是离不开的,一旦你有某种想法,你的行为就会被你的思想所控制,以成绩论英雄,在校园里基本是一个谁也再清楚不过的金科玉律,你的成绩好,你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赞叹,家长的厚爱,但如果情况相反,你就会像一个被丢弃的婴儿,无数家长和孩子也正是为了能得高分而不惜一切手段,其结果是孩子的某些天性和创造力被扼杀了,这正如我国现在人才匮乏,其实和这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改变观念是很重要的,要让全国人民都要与时俱进;第三,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我们已经建国六十多周年,可以说国内国外的很多道理和方法我们都已经考察探索过,有的已经应用于现实教育中,有的也被摒弃了,而且现在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世界的各个角落基本达到信息共享,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全球人类实践的经验之上,积极探索新的可行之道,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与国情相适

篇二:中国梦分析论文

中国梦分析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的使命担当,展示了统摄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词汇,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和进军令,叩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激起强烈共鸣,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中国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较片面甚至曲解。比如,认为中国梦就是一个梦,不可能上升为理论,更不可能指导实践;中国梦就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组合,就是顶层为推出一个新的政治概念而喊出的口号;中国梦就是有房有车有舒适生活的美国梦翻版,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如果不引起重视,任其流泛蔓延,就很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消解中国梦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进而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认识一致才能行动一致。正确引导人们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廓清思想上的种种迷雾,同心共筑中国梦,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史文清同志发表在《学习时报》上《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文,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理阐释,洞察敏锐、思辨精辟,论证缜密、意蕴深远,对我们学习研究中国梦很有帮助。结合此文,我认为,当前要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廓清思想迷雾,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梦想的民族,5000年来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走过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我们的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早就把梦想播种在这方土地上,把汗水挥洒在这方土地上,把热血浇灌在这方土地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瑰丽的神话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向往光明和进步的生动写照。《经》中说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孔子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理想阶段,一是“小康”,二是“大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梦想,一直是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自秦汉肇始,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周秦伟业、两汉胜景、大唐气象、两宋富庶、元朝拓疆、明代兴旺、康乾盛世,光芒耀眼、令人神往。然而,壮丽的辉煌之后,却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和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在这一梦想的感召下,孜孜求索、前仆后继、奋起抗争,唱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从林则徐、魏源等少数开明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反思落后积弊,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发动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和力量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

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才迎来曙光。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壮烈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延续,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题。它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来自近现代以来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迪。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现实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论创新,都源于对发展现实的准确把握,都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迫切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是适应当代中国各方面事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结果。今天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物质基础。这是一个梦想即将成真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现有的改革“红利”已较充分释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陷入困境,妨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约束难以解除,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难度都比过去增大,前行道路上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不仅要解决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的意识领域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考验异常严峻。习近平同志特别提醒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作出集中而系统的阐发,并不是一时兴起的随意发挥,而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当下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正视,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结果,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民族特质。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锻造了中国梦独特的民族性。中国梦孕育于国家衰落、民族危亡时期,凝结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深重的苦难、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品格、心理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也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强调集体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集体梦、民族梦、国家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梦的提出,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渴望,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身份,没有意识形态色彩,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全球华人空前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极强的包容性。而且,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和谐和平,中国梦实现靠的是和平崛起,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努力,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伟大梦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短短三句话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蕴含着六个具体指向,具有很大的包容量、高度的凝聚力,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中心任务。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仍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务。

充分民主是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这就需要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

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度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这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满足民生需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序解决;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充满活力。

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中国梦,就要保证我国人口的适度合理增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保证人民能够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中享受宜居适度的美好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群众期盼,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真切地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前进,都是理论和现实密切互动的结果。现实要求理论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现实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任务的需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述,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梦创新了党的理论的话语空间。中国梦用最通俗易懂、最形象化的语言,向人民群众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了人民期盼的共同富裕,解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这种话语体系上的创造性转换,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中国梦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么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解决了科学发展中如何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学说的历史性问题,形成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道路的哲学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运用和深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涵,成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哲学原理上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及时回应了我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对民族、国家、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和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政治动员,是对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它已超越一种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升华成一种政治理念和执政追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价值。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体现的是一种抱负。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变革社会、促进进步的巨大力量。有一位外国专家曾经说过:“13亿中国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币来引领。”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物质财富上一穷二白的时代,但也面临着精神懈怠、信念缺失的危险。“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选择,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凝聚人心、激励民族的大思维和大战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往往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中国梦的

篇三:中国梦分析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的使命担当,展示了统摄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词汇,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和进军令,叩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激起强烈共鸣,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中国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较片面甚至曲解。比如,认为中国梦就是一个梦,不可能上升为理论,更不可能指导实践;中国梦就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组合,就是顶层为推出一个新的政治概念而喊出的口号;中国梦就是有房有车有舒适生活的美国梦翻版,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如果不引起重视,任其流泛蔓延,就很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消解中国梦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进而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认识一致才能行动一致。正确引导人们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廓清思想上的种种迷雾,同心共筑中国梦,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史文清同志发表在《学习时报》上《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文,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理阐释,洞察敏锐、思辨精辟,论证缜密、意蕴深远,对我们学习研究中国梦很有帮助。结合此文,我认为,当前要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廓清思想迷雾,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梦想的民族,5000年来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走过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我们的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早就把梦想播种在这方土地上,把汗水挥洒在这方土地上,把热血浇灌在这方土地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瑰丽的神话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向往光明和进步的生动写照。《诗经》中说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孔子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理想阶段,一是“小康”,二是“大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梦想,一直是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自秦汉肇始,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周秦伟业、两汉胜景、大唐气象、两宋富庶、元朝拓疆、明代兴旺、康乾盛世,光芒耀眼、令人神往。然而,壮丽的辉煌之后,却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和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在这一梦想的感召下,孜孜求索、前仆后继、奋起抗争,唱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从林则徐、魏源等少数开明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反思落后积弊,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发动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和力量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才迎来曙光。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壮烈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延续,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题。它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来自近现代以来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迪。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现实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论创新,都源于对发展现实的准确把握,都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迫切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是适应当代中国各方面事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结果。今天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

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物质基础。这是一个梦想即将成真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现有的改革“红利”已较充分释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陷入困境,妨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约束难以解除,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难度都比过去增大,前行道路上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不仅要解决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的意识领域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考验异常严峻。习近平同志特别提醒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作出集中而系统的阐发,并不是一时兴起的随意发挥,而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当下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正视,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结果,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民族特质。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锻造了中国梦独特的民族性。中国梦孕育于国家衰落、民族危亡时期,凝结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深重的苦难、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品格、心理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也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强调集体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集体梦、民族梦、国家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梦的提出,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渴望,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身份,没有意识形态色彩,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全球华人空前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极强的包容性。而且,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和谐和平,中国梦实现靠的是和平崛起,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努力,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伟大梦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短短三句话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蕴含着六个具体指向,具有很大的包容量、高度的凝聚力,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中心任务。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仍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务。

充分民主是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这就需要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度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这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满足民生需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序解决;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充满活力。

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中国梦,就要保证我国人口的适度合理增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保证人民能够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中享受宜居适度的美好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群众期盼,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真切地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前进,都是理论和现实密切互动的结果。现实要求理论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现实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任务的需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述,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梦创新了党的理论的话语空间。中国梦用最通俗易懂、最形象化的语言,向人民群众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了人民期盼的共同富裕,解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这种话语体系上的创造性转换,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中国梦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么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解决了科学发展中如何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学说的历史性问题,形成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道路的哲学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

的坚持、运用和深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涵,成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哲学原理上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及时回应了我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对民族、国家、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和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政治动员,是对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它已超越一种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升华成一种政治理念和执政追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价值。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体现的是一种抱负。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变革社会、促进进步的巨大力量。有一位外国专家曾经说过:“13亿中国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币来引领。”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物质财富上一穷二白的时代,但也面临着精神懈怠、信念缺失的危险。“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选择,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凝聚人心、激励民族的大思维和大战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往往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中国梦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描绘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宏伟蓝图,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五彩缤纷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十三亿人民的深厚伟力。

中国梦触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自身的发展往往与世界的发展具有联动性,呈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的态势。中国梦与世界梦辩证统一,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中国梦所包含的世界意义,就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而且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在当代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必将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面新旗帜。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

会保障体系;今天的世界对“中国信息”充满饥渴、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赢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民族尊严。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之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让我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唯有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闯过激流险滩驶向潮平岸阔。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国十三亿人,每一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追梦、圆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每一个人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并引导人们把小家和大家、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让人们从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看到前进的方向与力量,看到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众人齐心,其力断金。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人一把力,就一定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实干成就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日子等不来。中国梦的每一步实现,从来不是靠空口白牙,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透过历史回音壁,回首我们走过的路,什么时候实干,什么时候就能夺取胜利;什么时候不务实,什么时候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和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的奋斗勇气,而热衷于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那么,梦想最终只能止于梦想,难以到达现实彼岸。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好梦成真,离不开艰苦奋斗、离不开真抓实干。


中国梦分析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9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国梦分析论文
相关文章
  • 中国梦分析论文

    中国梦论文3000字我的中国梦学院:姓名:班级:学号:当中国梦在遥远的北京被唤醒时,全国人名都热情洋溢地为此奔走,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实现整个名族伟大...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