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中文专业论文-李清照其人其词 正文

中文专业论文-李清照其人其词

2016-11-09 10:25:1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文专业论文

-李清照其人其词

;李清照其人其词 文学,是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社会,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打上了个人生活与情感的痕迹。作为一种重要文学形式的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同样能够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体现作者的个人生活环境。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一生经历坎坷,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北宋与南宋初期之间,其人其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①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喜读书,工于词章,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李清照五六岁时,便随着作了京官的父亲来到了东京汴梁。作为开明士大夫家庭的女孩,她不会像乡村地主家的女儿那样闭塞,深受封建礼教的禁锢,她可以划着小船,在莲花深处嬉戏,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市,良好的生活环境陶冶了她的情操,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为写出个性鲜明的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部分诗词无不她反映出她少年时代的幸福生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多个字,描绘出一幅幅划船游乐、在荷花深处欣赏美妙自然的图画,刻画出作者醉心自然、活泼灵动、富有少年激情的形象,暗示了作者少年时代的清纯、可爱。她的另一首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也非常经典,“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位少女在自由自在完了之际,突然有人到来,匆匆忙忙躲避却又心怀好奇,装作赏花闻香、其实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的样子。《浣溪纱`闺情》、《点绛唇`寂寞深闺》等词作亦折射出代情窦初开而又接受封建礼法束缚的复杂感情;总体格调明快,动作富有旋律,表现出其少年时代生活的幸福与平静。 青年时代的李清照曾经有过一段美好幸福的生活。②她18岁时与当时北宋右丞相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两个情投意合,关系融洽,共同研究金石书画,研究诗词创作,在技法上也日臻成熟。和少年时代一样,这个阶段的李清照生活还比较平稳,而且北宋政治暂时未出现大的波动,所以其诗词仍然局限于个人情感世界,表现女性的柔情和内心思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篇精彩的《醉花阴》是李清照写给在外地做官丈夫的,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表达了独居的寂寞、凄凉、孤独和心灵的暗淡,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的眷恋和思念,展示出一个古代知识女性鲜为人知的的奇特内心世界。《凤凰台上忆吹萧》、《一剪梅》、《蝶恋花》、《醉花阴》、《好事近》、《行香子》、《念奴娇•春情》、《怨王孙•春暮》等作品都表现了少妇时代的缠绵悱恻,表达了离愁别思,这也说明李清照是情感丰富、珍惜家庭生活的知识女性。中国古代男性描写生词别离的诗词比较多,古代出现的杰出女词人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李清照在古代词坛独树一帜,成为描述女性情思内容的典型代表。与唐代柳永的《雨霖铃》等一批类似作品相比,李清照的作品情感更加细腻、逼真。 随着北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新旧党派之争的愈演愈烈,李清照的家庭也受到了牵连,对李清照诗词的内容产生的了巨大影响。腐朽的北宋王朝根本无心认真备战,无法抵挡北方少数民族女真的进攻,公元1127年,金攻破了③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赵构南逃,在④建康称帝,成为宋高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难以有家,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异乡漂泊,人地生疏,故乡遭到了外族蹂躏,给她带来了极大痛苦和沉重打击。然而更大打击还在后面,丈夫赵明诚满腔热血,一心想收复失地,然而却于1128年病死在建康。无依无靠的李清照进入了最为暗淡的阶段。为了继续坚持生活,李清照顶着世俗之风被迫再嫁,而第二个丈夫发现她贫穷的一无所有,便对她拳脚相加,使她的生活更加沉重、抑郁。面对国

破家亡的困境,面对丈夫去世的打击,面对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面对再婚再嫁的痛苦,李清照的诗词具有以下特点。 一反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真实再现个人生活的凄苦。 作为乱世中流浪异乡的女性,饱尝了生活的艰难,历经了家庭生活的风风雨雨,忍受了常人无法体会的寂寞,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成为中年时期诗词的一大特色,这个阶段,她的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篇二: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2

风华绝代之李清照

——李清照前后期词愁的比较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才艺超拔、情感丰富的杰出的女词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且对“愁”情有这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验,综观其词“愁”的各个阶段所蕴含的内容和意义都有所不同,本文将其“愁”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探讨比较:18岁以前少女未婚时期;新婚到青州屏店居前;青州屏居到南渡以前;南渡以后。她运用其女性的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感悟,把心中的“愁”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为中国词坛增加了几多灵气,几多温馨。

关键词:李清照 前期词后期词词愁 愁情

引言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之一,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学术界历来主张南渡是李清照思想变化及词风变化的分界线。靖康二年(1126)四月,金兵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押辅臣、乐工、工匠等及大量财物北去,汴京为之一空,北宋灭亡。此前,在李清照个人生活的经历中又出现了丈夫赵明诚之死的事件。由于这两 件事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故学术界认为,国破家亡极大地刺伤了李清照,是促成其思想变化以及词风变化的关键。吴东范的《谈李清照词的感情表现》(《佳木斯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周皓的《浅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思想风格》(《零陵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等文从肯定的方面对李清照前期思想着墨甚多。黄信德在1991年第3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指出前期词作多写欢快、甜蜜、思念、寂寞之情,虽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积极意义,但反映现实的深广度不够。后期词作则注人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乱离之苦,能帮助人们认识她所处的特定时代,激发爱国情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强大感发力量。王汝礼在1993年第l期《南通师专学报》上发表《谈李清照词前后期的变化》,指出前期主要抒发真挚爱情、离愁别苦;后期主要抒发忧患国家存亡之情,饱经世态炎凉之悲。马丽的《浅谈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02期)认为评价李清照的诗歌、词赋不应只重视她的词,而忽略她的诗的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体现了她的指摘时政,歌颂英雄,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孝梅的《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第18卷 第2期)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何靖雯的《浅议李清照词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变化》(《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12卷第2期2002年6月)一文认为,李清照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赵晶的《李清照词浅议》(《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学术研究)归纳了一下

李清照的词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硕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 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质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李清照的思想变化是否只能以南渡为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也被正式提出来了。如邬晓菁在《李清照词分期新论》(《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一文中,主张按词作的风格及抒情主人公生活经历的变化进行分期。从这里出发,她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下限到赵李结合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中期下限到赵明诚逝世的建炎三年(1102—1129),后期下限到李清照去世 (1129—1156)。这三个时期的李清照分别为少女时的烂漫,少妇时的幽怨及思念,以及孀妇时的哀伤。其词作与之对应表现出这一变化的历程,视角较为新颖。

随着研究的深化,在其思想内容研究方面,还有人对李清照的“自我意识”和“内心隐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文生、英烈在《李清照词的女性自我意识》(《辽宁师大学报》1990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词“展示了她独特的命运和心灵的历程”,“表现了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刘淑丽在《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作品“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知识女性发自内心的对社会的反抗”。徐翠华《李清照之女性自我意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认为李清照词引起身后九百多年的关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她自成一格的女性自我意识 ,宛如一股清新的溪流 ,体现在她的词中。在主流文化中 ,作为女人 ,她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女性的现实处境迫使她转向女性自我。这一点与Dickinson一样。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 ,她建立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并为女性自我作颂歌。这种自我意识影响下 ,她的诗作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 :1 对于主流社会她持的不是认同者而是批评者的姿态 ;2 “自我”在她的诗词中占突出地位 ;3)通过花的意象

来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 ;4 对女性力的称颂。杨赛的《李清照词的女性自我意识》(《大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对此也有论述。张学忠的《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一文也认为李清照具有封建女性的反传统意识,她的反传统精神“最突出表现在她利用词这种文学形式,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大胆坦率地传达出对爱情的真实感受”。王金寿《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认为真正较为完整系统地表现女性意识的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涉足词坛,本身就是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其词作所体现的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质,旷达超逸的隐士风度,崇尚独立人格的意识,以及“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的卓然才气与独创精神均折射出易安独特的女性意识。王秀红《李清照的超前女性意识》(《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认为她的超前女性意识表现在强烈的时代感中蕴涵着浓厚的爱国主义,反封建的叛逆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张忠纲《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文史哲》2001年05期)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把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甘心“隐于闺阁”,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价值。李清照的两次婚姻,既有难得的幸福,更有不可避免的不幸,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婚姻基础的观念在这幸与不幸中得到充分展示。在本篇论文中我就从更细微的方面来谈谈李清照的词愁, 本论文我就从四个时期来进行探讨。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其词感情真挚、细腻,婉约愁肠,素有婉约人生之称。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后人朱或评曰:“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首称。”(《资料汇编》)[1](5))甚至与众多杰出的男人的词作相比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传统上对李清照词

的研究,都以赵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李词的演变,本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划分,将其一生分为四个阶段来细看其词的变化。第一,十八岁以前未婚少女生活时期(1084—1101);第二,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前期(1101—1117年);第三,青州屏居时到南渡前(1117—1128);第四,南渡以后的时期。从这个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无愁到有愁、从淡愁到浓愁的层层对比、层层递进的过程。她所作的愁

情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由于她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特有的气质、性格、经历和审美取向,因而,她对于“愁”情有着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并且,以她特有的才情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创立了“易安体”。在两宋文学上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文学史上,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一、未婚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具英伟”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王氏,相家女,亦能文”[2],也是一个通文墨、精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自幼耳濡目染,养成读书的癖好;工书、善画、兼通音律、诗词、散文、造诣都高。她虽然不能应举入仕但学识与文才都不亚于一般的第子,早已名噪闺阁之外。故“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追近前辈。”[2]《碧鸡漫志》卷三)。

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中生活,加之父亲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可以说李清照这段时期是最无忧无虑的。因而,她婚前作品的格调大多爽朗欢快,表现出对大自然美好风景的欣赏。然而,欢乐中有时也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主要是因为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年华易逝的感伤。这些都构成了李清照少女未婚时期词中的主要内容。 少女李清照外出游玩时总是比较随意尽兴的,山水景物的陶冶培养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与及其敏捷独到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了她的内心生活。在她的词作中也有所体现。如她的早期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绘,来烘托出人物的醉态。其实是自己的醉态,写自己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小词的笔调极具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生动、流暢,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水乡行乐图。这充分显示了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的青春活力和潇洒乐观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在封建礼教制度深严的宋代,能像李清照那样无拘无束生活的少女少之甚少。因而,她的闺中生活充满了趣味、充满了快乐,就算独在家中也一样心情爽朗、天真活泼,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体现。如她的闺中词作《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风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李清照描写自己闺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开心与欢乐,词的上片描写少女李清照荡秋千尽情嬉戏的场面,自由自在的少女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露浓花瘦”的暮春季节,气候冷暖适宜,着“轻”而荡秋千。以致浑身“薄汗”,玩得酣畅淋漓。下片写外来客来访,李清照匆忙躲入闺中这样一个忙乱的小场面,“蹴罢秋千”,稍作休息却正好碰见了客人来访,为了躲避客人,慌张不知所措到“袜划金钗溜”。像李清照这样大胆、直率、任性的少女,有

如此过渡的害羞与紧张,暗示着来客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毕竟不同一般的少女,临进闺房的那一刹那,她寻找借口“倚门回首”,峰回路转,佯装“却把青梅嗅”,暗地里端祥来客,这首小词描写少女好奇而羞涩的情怀,感情质朴、真挚。作者用“溜”、“走”、“回首”、“嗅”四个动作,把一个芳华少女这种情怀活灵活现的描写出来,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自然奔放。

如果以封建礼教的尺度来衡量李清照,她所描写的着袜而行、倚门而回首的行为,绝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行为典范,深闺中的少女应该总是遵“礼”守“节”,循规蹈矩,低眉顺眼、羞答答的。李清照以智誉的态度,描写了不守法礼的少女,表现了她自己大胆、勇敢、活泼、洒脱的个性。

伴随着喜悦、欢乐之作,李清照这时期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题材。

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在《彤管遗编》题作“暮春”,作者用短短几十个字,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断,小令中李清照通过女主人与卷帘人简单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性格,侍女粗心大意信口回复:“海棠依旧”。而对自然界变化感觉 敏锐的女主人立即意识到,这个“依旧”无非是假象;实际上经雨水滋润显得丰满起来,红花经风与吹打,开始调萎,已经消瘦下去,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微的体会,正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无比伶惜,这使感情细腻而又含蓄的李清照心中有了一些淡淡的忧愁。

以前有许多学者认为李清照少女时期是无愁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看法太片面了。在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流行着一种唐宋“季节病”——伤春悲秋。在当时许多文人墨客中都存在,如:朱淑真吟出过“把酒送春春不语,窗却下潇潇雨(《蝶恋花》的伤春之句)”。,还有辛弃疾等许多人也吟过。不管是女性作者还是男性作者,其所写的以春天为背景,为咏写对象的词中显露出伤春悲秋的愁容,作为文人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当她被关在“寂寞深闺”里而无从施展抱负的时候,在无所事事的苦闷里,自然会从花的凋零,感到自己青春的易逝,而牵引起无限恋惜春光的感情来。

二、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时期

十八岁的李清照就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并著有《金石录》,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能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妻两人情投意合,“调夫雅谑谐琴瑟”[3],生活十分美满。可是,丈夫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的悲愁和苦闷,离愁别绪的闺阁相思之愁成了她这时期词中主要的愁源。在丈夫不在期间,她写了大量思夫之愁的词,并以妇女全面独特的视角和清婉细腻的笔触,把这种离愁别绪的情感表达得缠绵婉转,楚楚动人,雅而不俗,是那种“男子作闺音”的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在封建社会能够得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是天大的幸事,而与称心的伴侣生离死别,又是人生的极大不幸。二者都是李清照的切身经历,封建社会的女子经济不能独立,人身没有自由,她们的一切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嫁鸡狗尚且需要相随,不用说象赵明诚那样有品行、有才学的人,李清照怎么能不倾心相爱?我们从她描写夫妻情爱的作品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其中凝聚着饱满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女子特有的对爱情细致入微的描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例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堪称真切、深情、细腻、独到之作,其结句更耐人寻味:唯有一个女子才能把自己受到离愁的煎熬与风霜之于黄花的摧折联系起来。也只有一个女性作者才能感受到,一个青春少妇不仅她的容貌如黄话般雅洁婉丽,作为一个思妇,她的苦境又与黄话的命运极为相似。这样一来,思妇的形象和黄花的形象也就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黄花晚节香”。一个女子对丈夫的爱情,也应该象黄花那样临风傲霜坚贞不屈——无疑这也是“人似黄花瘦”这一名句中所包含的女性特有的思想感情。

同时,一个出色的诗人,决不会成为时代的简单的传声筒。他应当是社会的敏感者,应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性格,应当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抒发者。压抑丰富的情感,缺乏抒发内心的勇气,是一会成为诗人的。

李清照最为可贵的特点之一就是她敢爱敢恨,敢抒情怀,敢写内心世界,始终没有使自己丰富的情感衰退,始终保持着极为深挚强烈的情感感受。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政治道德理想,就是以残酷摧残人们情感为其统治手段之一。这一违反人性-、扼杀人类健康情感的极其残酷的一面就表现在对妇女的束缚和压抑上。她们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在三纲五常这种封建道德伦理禁锢中把心中青春的热血和激情扼杀掉。她们情欲的火焰悄悄的燃烧,又悄悄的熄灭,无人知晓,也不敢染个人知晓。而李清照在宋代周程理学流行的年代里,却崭露锋芒,情感泉涌,唱出了自己的内心。她的诗和文,鲜明地表现出她性格的刚烈、豪放、深沉的一面,在气魄和见识上,可以和男性爱国诗人并驾齐驱,“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她的词,则细腻地表现出她的性格的温柔、深挚、内在的一面。是女性内心隐秘的独白。她大胆地倾吐内心的苦闷,热烈的情感和扑不灭的欲望。

如她的经典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自间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际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花痷词选》诗词杂俎本作“别愁”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不久所作,元人伊世珍《琅嬛记》卷中云:“易安结?未久,明诚那负?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4](《李清照集校注》75页)

女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多深呵。即使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稍解,也不能须臾忘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对内心情感变化的巧妙、细腻的捕捉。可见她的一往情深和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和欲望的火焰,一般说来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在李清照的词中却时常燃烧:“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闌犹剪灯花弄。”(《蝶恋花?春怀》)这里的人、月、花、梦,都娟娟含情,道尽了女性思念爱人的九回情肠。这些抒写女性内心情怀的词句,都比较含蓄,大都借助于深邃的意境和浓厚的抒情气气氛而有力地闪现出来,颇有典雅、凝重的闺秀风度,但这却是一个没有道学气的真正的女性,是一颗跳动着对生活、对爱情热望着的心灵。她这种强烈柔韧的情感,不能不诉诸笔端,给人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宣泄。可是,李清照这种表现情感的闺秀方式,她的这种“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纤细甚至带有某种羞涩心理的表达方式,同朱淑真那种“娇痴不怕人猜”(《断肠集》)的娇憨直率的态度,是截然不同、各有风韵的。从这里正可见出两种女性风度和个性性格。李廷机曾评曰:“《一剪梅》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5](《李清照资料汇编》P50)

在这一时期像这样描写离别相似之愁的闺怨词在李清照笔下还有许多。如一首经典的离愁抒情词:《点绛唇》:“人何处,连天哀草,望断归来路。”盼望佳人归来而失望所寄托出来的愁思,还有《行香子》等等。这些词中充分体现出了李清照因对丈夫赵明诚相思的愁情。

篇三:李清照其词-其人

李清照其词\其人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今史,精于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她的词作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

一、婚前:幸福美好的生活,多情浪漫的情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游东京、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她在早年所作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在这首小令中真实地描述了她年少时一次愉快的郊游。在封建礼教对女子诸多束缚,我们从她身上却根本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她驾舟游玩,不觉天色已晚,却丝毫不担心回家受家长的责骂,由此其家庭开明程度可见一斑。

二、婚后:守望爱情,愁多于乐

鱼玄机在《赠邻女》中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李清照嫁给了才情兼备,又与她意趣相投的赵明诚。赵明诚非常敬佩妻子的


中文专业论文-李清照其人其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0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中文专业论文-李清照其人其词

    中文专业论文-李清照其人其词;李清照其人其词文学,是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社会,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打上了个人生活与情感的痕迹。...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