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正文 本文移动端: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17-05-09 06:33:4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古诗二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温馨寄语:学会倾听,自信表达,善于发现,及时补充。

【学习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送别情深。

【导学过程】:

【预习任务】: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 1-2 首。

2、预习这首古诗,了解李白的生平。

【活动一】:我能给大家朗诵背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

【活动二】:我能理解诗意。

1.理解重点词语:烟花 唯 尽 辞 故人

2.联系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活动三】:再次朗读古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小组内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

【活动四】:我的收获。(谈谈你品读到的友情)

【当堂检测】: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题中“之”的意思是 尽唯烟花

2. 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故友所作。送别的时间是,地点是 ,友人要去的 地方是 。

4. 写出画横线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诗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拓展延伸】

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画一幅画。

篇二:20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送别》生闭眼想象

2、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受到什么了?)

3、因为古人由于交通不便利,朋友之间分别了,是很难再相见的,有的甚至永远再也见不到了,所以每当友人要远行,他们有的会在郊外的亭子外送行就像我们这首歌一样,有的临别时还会以诗相赠,表达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很多,你们以前学过的还记得吗?

4、请生背诵

5、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两首送别诗,首先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背景介绍

6、大家齐读下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呢?

根据生答板书:人物——李白、孟浩然事情——李白送别孟浩然

地点——黄鹤楼 目的地——广陵

7、课件出示黄鹤楼,请生介绍,师在补充

8、介绍广陵(出示路线图)

9、谈谈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0、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两遍,注意字音,看准字形。

11、请生读,互评,指导读

12、诗读了这么多遍,你们是否读懂了呢?现在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只参考课文的注释,谈论下诗文的意思

13、点三四名生来答,根据答 板书:时间——三月

14、重点讲解: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

15、大家想象下,如果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帆船要消失在尽头要多长的时间呢?

你想想李白就这样一直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离去,直到船消失了他也不肯离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情谊深)

(四)朗读背诵

16、(我们已经了解到诗人与他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假如,我们站在江边上,看着我们最好的朋友乘着帆船,渐行渐远 ,心中感慨万千,恋恋不舍,于是吟唱了这首千古绝唱)

配乐读诗(女生、男生、齐读、互相读)

第二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一)复习导入

1、请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诗中你体会了什么?从哪句中感受到的?

2、生齐背

3、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送别诗: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比较诗题

4、生读读诗题,看从题目中你可以收到什么信息?

5、根据生说板书:人物:王维、元二(解答元二,是指在家排行第二) 事情:王维送元二,元二要出使安西(使:出使)目的地:安西(今天新疆车库)

6、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异同(后者告诉了元二去的原因)

(三)读诗悟情

7、生自由朗读

8、点生读(正音) 朝雨、客舍、浥、更

9、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意

10、请生讲解

11、渭城朝雨浥轻尘:地点——渭城

客舍青青柳色新:地点——客栈(出示图片)

谈感受:空气、客栈、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为什么要劝朋友喝了一杯又一杯呢)

(朋友要去哪里?出示:安西图片(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可不可以不去要,不行,因为“使”——奉命出使,奉谁的命令呢?——皇上,不去的话是要杀头的。

可是这一去,可能是一辈子都没办法再见了。

所以,如果你是王维,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读)——你品了什么滋味?

还不够,再喝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你喝了了什么滋味?

总觉得喝也喝不够,但是天色已经不早了,不得不分离了,再干了这最后一杯吧——劝君更尽一杯酒

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12、你读出了什么?

(四)配乐吟唱

13、出示:《阳关三叠》

14、指导生吟唱

篇三:古诗二首

20.古诗两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 字:陵鹤 孟 孤

课后习题:

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搜集积累有关人间真情的诗句。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帆远情更长,酒尽心已碎,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诗文中交流。

2. 只言片语就把对客人的欢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古诗文千古不衰的魅力啊!课下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呢?

一首诗就是一幅图画

一首诗也是一个哲理小故事

(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还是一份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课——古诗两首,一起感受那份情。

二.读诗题,检查预习

1.指导读题

(1)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的题目

(2)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正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地名、人名、动词送、之后面一停顿,节奏就有了。

2.你也来试试吧,指生再读课题——

一起读,送/ 元 二/ 使/ 安 西;黄鹤楼 /送/ 孟浩然 /之/ 广陵

3.检查预习,填学习卡片

题目会读了,那古诗预习的怎么样了,老师考考你们,拿出学习卡片,完成表格,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开始吧!

同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感

(一)生汇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点拨

1.课件出示广陵的图片(联系课下搜集的资料,预设问题:广陵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从而感知广陵在唐朝时就是风景优美的繁华都市)

2. 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

3.“明楼美景遥想送,诗情画意在其中。”读出“柳絮如烟的画面。”(总结古诗的方法:边读诗边想象画面。)

4.课件出示长江图,理解词义“西辞”。

5.生说诗意

(一个词串就是一个故事,你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二) 生汇报《送元二使安西》师点拨

1.王维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诗中的渭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渭城的水——清澈见底

渭城的杨柳——苍翠欲滴

渭城的空气——清新甜润

2.如诗如画渭城,预设:渭城的空气为何如此清新甜润?

理解“朝雨”“早晨下的雨叫“朝雨”,一场朝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使得客舍及旅店门前的杨柳,显得更加苍翠。

3.他们送别的方式是什么样?

感受目送、酒别的不同

三、品读感悟

(一)同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地读一读第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李白心中的那份情。

1.品读“孤帆远影”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单独的一条小船。)

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

什么说“孤帆”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读诗悟情

只有在那只孤帆里有他情同手足的兄弟,你读——

只有在那只孤帆里有他肝胆相照的朋友,你来读——

只有在那只孤帆里有他“风流天下闻”的夫子,你再来读——

3.“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得远远的──—孤帆远影。

4.多么深情的目送啊!朋友你就是李白,看到那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你在心里想对孟浩然说点什么?

5.生练习说话,师指导朗读。

师引读依依不舍、祝福、向往的情感。

6.总结,师生配合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份浓浓的情,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啊!让我们一起背诵。

(二) 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感受到了这份情,于是李白将这一份浓浓的送别情融入了这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不舍、有祝福、还有无限的向往。

在王维的心中,送别又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师配《阳关三叠》读诗

1.当你这样静静的闭着眼睛聆听我读的时候,你的眼前看到了些什么?

(好朋友在喝酒相送)

2.出示安西图片

看看当时阳关以西,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那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这一去到哪里啊?——安西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路,几乎穿越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

使学生感受路途远、时间长,体会王维舍不得让元二离开的根本原因。

3.自由读诗,谈体会。

诗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这份深情?

“更”的意思是:再(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尽”,就是喝完的意思(他们都一饮而尽啦,只有好朋友间才有这样的酣畅淋漓啊!)。

指导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品酒悟情

真是字字含情啊,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啊,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呢?

生谈体会——生生表演——读诗句

5.师引读

喝不完的酒,诉不完的情,担忧、悲伤、不舍都融入在这首诗当中,齐读

把你领悟到的感情用你的声音再现出来吧!让我们一起背诵,铭记这份送别的情意吧!

四.总结拓展

1.“帆远情更长,酒尽心已碎。“回顾两首古诗,不论是以目送的默默无语,还是酒别的酣畅淋漓,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朋友心中的有一份情,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魅力无穷,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对我的情,不知道,(去掉,号)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我对你们的情呢?(让学生谈谈对教师的感情)

2.课件出示送别诗句

师生共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40分钟,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情,我们也是朋友了,你能

用上一句送别的诗句,送送老师吗?

台下这么多的老师,他们和我是朋友,和你们也是朋友,把送别的诗句也同样送给他们吧!

4.总结:一生得一知己足以,谢谢你们,让我们举起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别离。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68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学校班级姓名温馨寄语:学会倾听,自信表达,善于发现,及时补充。【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