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吟咏合肥的诗词 正文 本文移动端:吟咏合肥的诗词

吟咏合肥的诗词

2017-05-07 06:32:1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吟咏杏花的诗词

吟咏杏花的诗词

杏花

宋·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

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北宋·秦观《画堂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篇二: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真是琳琅满目,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才情多歧,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一、赞美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二、借花言志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诗外。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表达了他敢于冲天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宋·史铸《咏翻集句》: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把"瘦"字人词,把她的离情与菊花体态交融在一起,抒发内心久别的情感。

明·高启《晚香轩》:。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沈钧儒《赏菊》: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篇三:合肥市导游词

合肥市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合肥历史悠久,古称庐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总面积7266(市区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区127.94)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作为四大科教城之一,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等蜚声中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的旅游形象概括为“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五句话,“三国故地”是历史、“包拯家乡”是品牌、“淮军摇篮”是骄傲、“科教基地”是特色、“滨湖新城”是未来。

一、三国故地

“三国故地”是历史。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合肥,作为曹魏和孙吴的分界线,双方在合肥一带展开了32年的“魏吴江淮之战”,并引发著名的公元215年的逍遥津大战。合肥地理位置极佳,被称为淮右襟喉,江淮唇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演义中有对逍遥津大战的详细描述,在书中第62回里标题是“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大战逍遥津”,原因是曹操率大军前往汉中攻打张鲁,临走之前,就将一个锦囊交给了当时的城门户军薛悌,上面写着四个字“贼至乃发”就是敌人来了再打开。

果不其然,曹操刚走,孙权便率领十万大军抵达距今逍遥津五里开外驻扎,因为距离逍遥津五里开外,所以该地现在被称作五里墩,也就是安徽省内第一个立体交通枢纽,也是合肥十景之一五里墩立交桥的所在地。

当时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将领以及七千士兵,薛悌当众打开锦囊“若孙权者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率800士兵突袭,打破孙权,并在今逍遥津的飞骑桥上杀得孙权夺马而逃,孙吴水军节节败退到现在的淮河路步行街上,以前那里并没有路,而是一条合肥的母亲河叫做金斗河,水军被这里埋伏的五百弓弩手杀得片甲不留,大胜孙吴,夺取战役的胜利。 由于这里是曹操集结士兵训练弓弩的地方,因此这里也是合肥十大名景之一教弩台的所在地。

曹操是我们安徽亳州人,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对于曹操是有阴险狡诈的感觉,这也多是从三国演义而来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具有明显的贬低曹魏,而褒扬诸葛亮的态度,其中所写的空城计、锦囊妙计其实都是曹操所发明并使用的。如果大家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正史《三国志》。

现在在合肥有很多与三国时期有关的地名,比如位于三十岗的三国遗址新城,还有操兵巷,是当初曹操演练士兵的地方;在合肥工业大学内有一个水塘,叫做斛兵塘,当初是曹操用来计算士兵数量的地方。

东吴国的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就是我们合肥庐江人。《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描写了这样一段故事:公元215年,曹操调集大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合肥守备空虚,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统兵七千守卫合肥。曹操担心孙权乘虚而入,给张辽留下了“锦囊妙计”。“锦囊妙计”的典故被小说家罗贯中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事实上“锦囊妙计”的典故就出自合肥,指的是安徽人曹操用来明确众将的分工。当年东吴孙权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以七千守军打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小儿闻张辽大名不敢夜啼??”在合肥逍遥津留下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佳话。

二、“包拯家乡”是品牌。

说的是北宋时合肥走出了“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包青天。山东曲阜有三孔——孔府、孔庙和孔林,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万世师表;合肥有三包——包祠、包墓和包阁(清风阁),包拯是世间为官者的千秋楷模!包拯包青天虽然是一千年前的人物,但包公的清官文化和廉政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包拯家乡的清官文化和廉政精神。为了纪念包公,现在合肥包公文化园由包公墓、包公祠、清风阁、浮庄、脚印塘等组成,也是全国著名的廉政教育基

地。

三、“淮军摇篮”是骄傲。

说的是清朝晚期,中国迎来了合肥人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时代,这支淮军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淮系政治集团,掌控中国三分之二的疆土,影响中国政治四十年。在淮军将领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了。清朝光绪年间的1884年,合肥肥西人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成功地抗击了法国对台湾的侵略。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担任中国台湾省的首任巡抚,也就是中国台湾省的第一任省长,他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开矿山、修铁路、建学堂,大力开发建设台湾,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合肥还孕育了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抗日名将孙立人、开创学校军训先河的卫立煌将军、和平将军张治中、布衣将军冯玉祥、谍报将军李克农等一大批军政人物。现在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是合肥的骄傲。

四、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上海、西安、武汉),现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不仅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57所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为代表的275个科研院所;而且科技成果也比较丰富,世界上第一台影碟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国产微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国产窗式空调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仿生搓洗洗衣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变容式冰箱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诞生在合肥。合肥也以中科大,以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为技术、知识支持,不断发展科技。 最值得一提的是祥云火炬。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经由澳大利亚大堡礁水下传递意外熄灭,而2008年的祥云火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水下,而且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上传递时,面对非常恶劣的天气条件,大风,极度缺氧的环境中仍然熊熊燃烧,生火不息。这里祥云火炬的设计制造者就是来自于LENOVO联想集团,其集团CEO是合肥人杨元庆,而2008年奥运会也是由中科大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火灾防控处理的。

五、滨湖新城于2006年建设。 首先是:基础设施优先。南二环往南后,是安徽省最宽的路,双向十四车道,宽八十米,充分舒缓交通,马路中也设立BRT车站(由安凯设计建造,可以稍微提

一下安凯集团),另外在铺路的时候,水电、煤气、网络管道也一次到位。而合肥地铁一号线也已经在建设,相信通车后会大大方便滨湖的交通。 其次:社会事业有限:保证上好学,就好医。合肥市政府为了集聚更多人气,将合肥最好的小学中学都移到了滨湖新区,比如师范小,46中,合肥一中(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母校,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另外也建设成立合肥最好的一所医院“滨湖医院”其设施设备均为省内一流。 第三:群众利益优先。保证居民住好房,重点解决失地农民住房和失业保障、就业,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滨湖世纪城,让农民也住上高楼大厦,现在也有更多的高楼在建设中,由于新区房价较为便宜,而交通则非常方便,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在这里购买新房。最后:集聚人气优先。发展配套娱乐设施,新建大型超市、大型购物商场、装修器材城、KTV、酒吧等,丰富居民的夜间生活。因此我们滨湖新区不但人气非常旺,也处处散发着青春活力。 改革开放给合肥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合肥市正以科学城、工业城、园林城、卫生城的崭新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


吟咏合肥的诗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1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吟咏合肥的诗词
相关文章
  • 吟咏合肥的诗词

    吟咏杏花的诗词吟咏杏花的诗词杏花宋·王安石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