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2017-05-02 05:46: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20分)得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翻开岁月的扉页,回首走过的路程,那日渐远离的过去,留给我们许多清淅的记忆:班级姓名 考号 春的柔情,夏的奔腾,秋的充实,冬的庄重。年轻而渴求的心承载着我们的职任与梦想,驱使我们以自信且坚实的脚步去踏响今天的旋律。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路程( ) 承载()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___ ___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3月21日下午,我市召开古淮河两岸景观规划。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出席会议并致辞。戚寿余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淮河两岸规划建设工作,②特邀专家对目前古淮河两岸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讨,进而进行整体景观规划,争取将该项目做成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地标。 序号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与经典有约”语文周活动中,发现《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都具有运用讽刺艺术揭示社会现实的特点,请你分别结合两部小说中具体内容证明该同学的观点。(4分)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③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⑦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⑧山高月小, 。(苏轼《后赤壁赋》)

⑨绳锯木断, 。(罗大经《鹤林玉露》)

⑩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二(70分)

(一)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5~6题。(3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文《鱼我所欲也》和乙文《文天祥传》节选,完成7~10题。(16分)

【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有所不辟() ②贤者能勿丧耳()

③以事宋者事皇上() ④泫然出涕()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说说甲文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天祥可谓是“舍生取义”的贤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他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用心作画印象深》,完成11~13题。(14分)

用心作画印象深

⑴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运动员心理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训练当中。同样地,如何利用我们的想象力来促进学校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⑵2009年,教育心理学家做了一个使用心理意象法学习的实验。他们让学生在35分钟内读一篇关于双极水分子的科学类文章。其中一组学生被要求尽量去理解教材,另一组学生被要求读文章并且用简单而清晰的图像来想象文章的每个段落。最后,对学生进行测验,以检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这些测验不是简单地考查记忆,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的能力。结果发现,被提示用图像来想象文章内容的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分数。

⑶这表明在阅读学习材料时,尝试在心里用图像来描绘自己所读到的内容比单纯地一看而过要好得多。比如,当你在记忆英文单词“um-brella”时,相比于只记它的这些字母组合,如果能够在头脑中呈现你所拥有的雨伞的形象,把它们连结起来,那么会记得更牢。再如,你在记忆日本的首都“东京”时,如果能够在头脑中想象出原有记忆中的世界地图,然后标记上东京的地理位置,那么你基本就可以记住“东京”了。

⑷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可以把新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且时常能与过去的知识或者我们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相联系,因而能够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9期,作者:何吴明)

11.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用心作画印象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选文第⑵、第⑶段中所举事例能否对调位置?(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⑷段,思考心理意象法能够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洁净之莲》,完成14~16题。(16分)

洁净之莲

⑴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

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⑵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⑶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⑷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⑸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B)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⑹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做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象,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

(作者:张佐香)

14.文章“洁净之莲”中莲的“洁净”有哪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⑹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人和书的亲情》,完成17~20题。(21分)

人和书的亲情

⑴许多人与书的关系,犹如与至爱亲朋的关系。谈起书,这些人爱意绵绵,一往情深,仿佛是在谈人生的第一个恋人,好朋友,或可敬的师长。

⑵大约在30年前,一个秀丽的上海女孩儿成了云南插队知青。她可算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了,才十四五岁。女孩儿的父母作为大学里的教育领导,“文革”中在劫难逃,自然是被首批打入另册,女孩儿的家自然也是被抄过的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家一旦被抄,那么便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

⑶女孩儿特别伤心,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

⑷然而这女孩儿天生是乐观的,因为她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了。书中某些优秀的人物,那时就安慰她,开导她,告诉她人逢乱世,襟怀开阔乐观是多么重要。

⑸在云南,有一次女孩儿被指派去开什么会,傍晚在一家小饭馆讨水喝,非常偶然地,她一眼看到了一本书。那本书在一张竹榻下面。人不爬到竹榻下面去,是拿不到那一本书的。女孩儿的眼睛一旦发现了那一本书,目光就再也不能离开它了。

⑹女孩儿颤抖着声音问:“那……是谁的书?……喏,竹榻下面那一本书……”⑺小饭馆里那时一片肃静,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女孩儿身上——人们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没听到过“书”这个字了,似乎早已忘了书是什么……

⑻“书……竹榻下那一本书……谁的?……”

⑼女孩儿一手伸入衣兜,一手指向竹榻下——她打算用兜里仅有的几角钱买下那一本书,无论那是一本什么书。而兜里那几角钱,是她的饭钱。

⑽一个男人终于回答她:“别管谁的,你若爬到竹榻下拿到手,就归你了!”⑾女孩儿喜上眉梢,乐了。

⑿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女孩当即往土地上一趴,就朝竹榻下面那一本书爬去——云南的竹榻才离地面多高哇,女孩儿全身匍匐着朝那一本书爬去……

⒀当女孩儿手拿着那一本书从竹榻下爬出来,站起来,不仅衣服裤子脏了,连脸儿也弄脏了,头发上满是灰……

⒁但是女孩儿的眼睛是更亮晶晶的了,因为她已经将那一本书拿在自己手里了呀! ⒂“你们男人可要说话算话!现在,这一本书属于我了!……”

⒃小饭馆里又是一阵肃静。

⒄女孩儿疑惑了,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惟恐被人夺去……

篇二:《亲亲麦子》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

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

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1.结合文意,赏析划线句子

1)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2分) 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播种时的情景,播撒出去的金黄的麦子像一阵阵金色的雨闪烁着光芒,(1分)表现出麦子的生命力,也表达出作者对麦子的喜爱之情。(1分)

2)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把麦粒比作汗滴,表明它成长的来之不易,(1分)把麦芒比作直指蓝天的剑,表现出麦子顽强地生命力和喜人的长势。(1分)

12.怎样理解第②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这句话?(2分)

答案:1)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伸。(1分)

2)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1分)

1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麦子的真善美的?(3分)

答案:作者从麦子的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收割等几个方面来表现麦子的真善美。(3分,每两点1分)

14.作者如何表达自己一家三口对麦子的情感,试简要分析。(6分)

答案:父亲:文中描述了父亲播种与观麦的细节,父亲脸上荡漾着笑容和扯麦穗时怜惜的动作,流露出父亲对麦子的怜爱之情。(2分)

母亲:文中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记叙母亲割麦和找麦

子的场景,母亲熟练地动作和细心地寻找,表现出麦子在农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价值。(2分)

我:文中的“我”视麦子为自己永远的亲人,与麦子亲

近,喜悦它的清香,表现出“我”对麦子的无比喜爱之情。(2分)

15.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答案: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

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

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

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写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 )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篇三:阅读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阅读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莲恋莲

余光中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不曾向我展现它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Narcissus),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丛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John Frazer)有一次对我说:“来台湾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朗爽,似乎在说:Lookatme!莲只郝然低语:Don’t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爱情,宗教,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的莲一身。

节选自《余光中选集·散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赏析】

诗人余光中对“莲”情有独钟,“恋莲”是余光中的一种精神“情结”,“莲”中包含着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生命理想,诗人是在用心灵感知莲的灵魂。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既冷且热”,是“华美与冷隽”的和谐统一;“莲”的“郝然”,使它更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含蓄之美;“莲”的“飘逸,更富灵气”,使得“莲更自成世界的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

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的范围,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节选自《季羡林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赏析】

见楼前荷塘空荡荡,作者便投莲子入塘,这便引发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长的期待。这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遮蔽了半个池塘”,作者的喜悦与欣慰自然溢于言表。而莲荷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过程,不也正是绵绵不绝生命力的象征吗?

洁净之莲

张佐香

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身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朵,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碧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莹白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莲塘流动着令人心旌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溺。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以自拔的情形。不绝如缕的《采莲曲》足以与《诗经》媲美。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纸页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力竭倒在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和莲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纭,进入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去,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众生缘何沉溺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汇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悲,普渡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一枝的莲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开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炼,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朵朵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美好、败坏、清澈、污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们的意义与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莲的精魂升华在我们生命的血液中,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洁净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像,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得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人间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

《长沙晚报》2006年4月10日

【赏析】

本文开宗明义,开篇就点明挚爱“莲”的缘由。然后逐层阐释莲“优美和慧心”的特质。作者先描写“一湾碧水之上”的莲:“亭亭如盖”,“大气磅礴”,“皎洁莹白”。接下来描写“纸页与画幅”上的莲:“洁净清爽”。最后描写的是心中独具“慧心”、能点化众生的莲:能“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让世人在“充斥着美好、败坏、清澈、污浊的尘世之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做洁净的真人。

《语文学习报》(人教高一)2007年9月10日


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17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张佐香《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20分)得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翻开岁月的扉页,回首走过的路程,那日渐远离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