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网络论文 正文

网络论文

2017-04-20 05:51: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网络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

来,与网络结合的智能建筑快速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 自动化系统 系统集成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

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多维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包括来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甚至同时还提供多媒体信息,如图象、 语音、动画等。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① 电子邮件――这应该是大家都得心应手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发邮件时收件 人不一定要在网上,但他只要在以后任意时候打开邮箱,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来信。 ② 网上交易――就是通过网络做生意。其中有一些是要通过网络直接结算,这 就要求网络的安全性要比较高。 ③ 视频点播――这是一项新兴的乐或学习项目,在智能小区、酒店或学校应 用较多。它的形式跟电视选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节目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 ④ 联机会议――也称视频会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会。它与视频点播的 不同在于所有参与者都需主动向外发送图像,为实现数据、图像、声音实时同传,它对 网络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网络结合的智能建筑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户、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1】。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智能建筑的系统一般由如下元素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者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机集成。

一. 一般智能建筑各系统及子系统的划分及功用

(一)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使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二)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等)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

(三)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处理图形、图像、声音等任务。

(四)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

(五) 计算机网络

智能建筑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有以太网、FDDI网、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等【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质量、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需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通过该网络,形成一个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核心,并能访问internet的有机整体。本文中以杭州某政府指挥办公大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整体设计理念。

二. 工程实例:

杭州某政府办公大楼是实施整个所辖范围建设管理的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除了满足该大楼用户日常办公的基本应用,并支持高效、便捷的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辅助的决策应用,实现该大楼办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推进整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使该大楼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整个所辖城区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在满足上述应用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大楼与整个辖区建设单位间地联系和沟通。

三. 智能大厦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的 概 念 在 中 国 智 能 建 筑 学 术 领 域 内 提 出, 已 有 近10 年 的 时 间 了, 特 别 是 中 国 科 学 院 徐 兴 声 研 究 员 早 在 1992 年 就 系 统 地 提 出 了 有 关 智 能 化 建 筑 核 心 技 术 — — 系 统 集 成 的 内 涵。 尽 管 对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还 存 在 不 同 的 看 法 和 争 议, 但 是 有 一 点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那 就 是 用 户 的 需 求 将 决 定 一 切。 目 前 国 际 上 有 一 种 流 行 的 说 法: 信 息 技 术 将 从 以 技 术 为 中 心, 转 为 以 需 求 为 导 向, 其 唯 一 的 目 标 就 是 按 照 商 业 活 动 的 需 求 来 提 供 必 要 的 信 息(IOD:Information On Demand)。 同 样, 智 能 大 厦 的 系 统 集 成 将 根 据 大 厦 的 拥 有 者、 使 用 者 的 需 求 来 决 定 其 系 统 集 成 技 术 的 应 用, 而 不 是 为 集 成 而 集 成。 同 时 智 能 化 系 统 的 智 商 与 系 统 集 成 度 存 在 着 密 切 的 相 关 性。

我 国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走 过 了三 个 阶 段: 从 子 系 统 功 能 集 成 到 控 制 系 统 与 控 制 网 络 集 成, 到 目 前 的 信 息 系 统 与 信 息 网 络 集 成。

当 今 的 系 统 集 成 技 术 的 概 念 已 与 几 年 前 明 显 不 同, 无 论 是 大 厦 内 的 控 制 系 统, 还 是 信 息 系 统, 已 不 再 以 处 理 器 或 服 务 器 为 中 心, 而 是 网 络 化 的, 甚 至 有 人 提 出 网 络 就 是 计 算 机。 集 成 应 用 系 统 的 开 发 也 不 再 面 向 过 程, 而 是 面 向 数 据。 随 着 信 息 系 统 以 需 求 为 中 心 及IOD 概 念 的 出 现, 信 息 技 术 步 入 了 一 个 新 时 代, 一 种 面 向 用 户 的 商 业 活 动 与 高 新 科 技 服 务 的 新 型 关 系 正 在 建 立。 在 这 些 新 概 念 的 促 使 下, 系 统 集 成 专 家 指 出: 未 来 那 种 单 一 的、 封 闭 的, 难 以 使 用 的 技 术 和 系 统 将 很 难 存 活; 单 项 的 技 术 和 应 用, 独 立 的 协 作 环 境 和 单 机 环 境 已 经 不 能 满 足 应 用 的 需 求; 而 那 些 建 立 在 开 放 信 息 网 络 之 上, 密 切 结 合 应 用 需 求, 能 够 灵 活 地 嵌 入 到 全 球 信 息 网 络 框 架 下 的 技 术 和 应 用 将 具 有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22】

(一) 智能大厦系统集成向何处去

人 们 对 于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的 认 识, 以 及 需 求 与 应 用 功 能 的 实 现, 正 在 从 低 层 次 向 高 层 次 提 升。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来 讲, 早 期 简 单 的 集 成 和 交 互 已 经 不 能 满 足 目 前 信 息 集 成 应 用 的 需 求。

从 集 成 上 看, 智 能 大 厦 已 经 从 集 成 功 能 发 展 到 集 成 系 统 和 网 络, 从 基 于 单 机 应 用 发 展 到 基 于 网 络 的 协 同 应 用, 特 别 是 基 于Internet/Intranet 网 络 集 成 的 应 用。

从 信 息 交 互 上来 看, 已 经 从 简 单 的 状 态 信 息 组 合 和 基 于 监 控 的 处 理, 发 展 到 基 于 内 容 的 处 理 和 融 合, 以 及 基 于 虚 拟 与 多 媒 体 技 术 的 人 机 接 口。

从 应 用 上 来 看, 信 息 综 合 服 务、 虚 拟 环 境 和 全 局 事 件 处 理, 以 及 远 程 监 控 和 维 修 管 理 将 逐 渐 流 行。

以 上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技 术 的 发 展 方 向, 也 印 证 了 需 求、 应 用 和 技 术 发 展 趋 势 正 朝 着

一 体 化 集 成 的 方 向 发 展。

(二)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什 么 样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不 是 简 单 的 堆 砌, 它 不 是 把 各 种 技 术 和 系 统 拿 来 放 在 一 起 进 行 演 示 的 展 示 台。 一 个 理 想 的 系 统 集 成 应 用 模 型 应 能 够 连 接 所 有 与 之 相 关 的 对 象, 并 根 据 需 要 综 合 运 作, 以 实 现 整 体 目 标。 建 立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集 成 的 应 用 模 型 应 以 信 息 集 成 为 核 心。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提 供 了 智 能 大 厦 信 息 集 成 全 面 解 决 方 案 的 基 础, 基 于Internet/Intranet 网 络 的Web 技 术 可 以 在 世 界 和 大 厦 范 围 内 提 供 信 息 的 采 集 和 综 合、 信 息 的 分 析 和 处 理、 信 息 的 交 互 和 共 享。 因 此, 运 用Internet/Intranet 网 络 和Web 技 术 实 现 智 能 大 厦 信 息 集 成 应 用 模 型 的 思 想 应 运 而 生。

智 能 大 厦 信 息 集 成 应 用 模 型 的 设 计 目 标 应 完 全 基 于 建 筑 物 内 部 网Intranet 之 上, 通 过Web 服 务 器 和 浏 览 器 技 术 来 实 现 整 个 网 络 上 的 信 息 交 互、 综 合 与 共 享, 实 现 统 一 的 人 机 界 面 和 跨 平 台 的 数 据 库 访 问。 因 此 可 以 真 正 做 到 局 域 和 远 程 信 息 的 实 时 监 控, 数 据 资 源 的 综 合 共 享, 以 及 全 局 事 件 快 速 的 处 理 和 一 体 化 的 科 学 管 理。

I3BMS(Intranet 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系 统 模 型 采 用 业 已 成 熟 且 被 广 泛 采 用 的Internet/Intranet 技 术, 以TCP/IP 协 议 为 基 础, 以Web 浏 览 和SQL 数 据 库 为 核 心 应 用, 构 成 智 能 大 厦 智 能 化 管 理 系 统 内 统 一 和 便 捷 的 信 息 交 互 平 台, 建 筑 物 内 各 个 自 动 化 和 信 息 子 系 统 的 实 时 运 行 信 息 可 通 过 网 关 上 传 到 网 络 中 心 的 智 能 化 系 统 集 成 中 央 服 务 器 上, 建 筑 物 内 各 职 能 部 门 领 导 和 管 理 人 员 均 可 以 在 授 权 下 通 过Web 工 具 方 便 地 浏 览 建 筑 物Intranet 上 丰 富 的 信 息 资 源, 监 控 和 管 理 各 子 系 统 的 实 时 工 况。 通 过 开 放 数 据 库 互 连(ODBC) 技 术 将 系 统 集 成SQL 数 据 库 与 办 公 自 动 化、 物 业 管 理 数 据 库 互 联, 提 供 综 合 全 面 的 信 息 与 数 据。

(三) 如 何 实 现 智 能 大 厦 信 息 系 统 的 集 成

1. 采 用Intranet 技 术

由 于 采 用 了Intranet 网 络 和Web 技 术 进 行 智 能 大 厦 系 统 信 息 集 成, 使 建 筑 物 内 的 设 备 监 控 自 动 化 和 管 理 的 实 时 监 控 信 息 经 建 筑 物 内 的LAN 和 电 信 部 门 的 公 众WAN 网 络 传 输。 如 美 国 花 旗 银 行 芝 加 哥 银 行 大 厦 智 能 化 系 统 已 明 确 采 用Intranet 系 统 集 成 方 式。 若 要 充 分 体 现 智 能 大 厦 在 本 世 纪 初 投 入 使 用 时 仍 具 有 国 际 先 进 的 智 能 化 水 平, 那 么 采 用Intranet 实 现 系 统 集 成 是 极 其 重 要 的。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表 现 出 智 能 大 厦 的 现 代 化、 多 功 能 和 智 能 化 的 电 子 信 息 跨 世 纪 领 导 地 位 的 总 体 形 象。

2.. 将Web 技 术 用 于 实 时 监 控 自 动 化 系 统

采 用 了I3BMS 系 统 集 成 方 案, 就 是 选 用 了 Microsoft 的 全 套Internet 技 术 解 决 方 案。 由 于Microsoft 是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软 件 公 司, 在Internet 解 决 方 案 方 面 有 战 略 性 的 巨 额 投 资, 因 此 其 在 技 术 方 面 的 领 先 地 位 是 不 容 置 疑 的。Microsoft 的Internet 技 术 多 用 于 一 般 办 公 自 动 化(OAS) 和 管 理 信 息 处 理 系 统(MIS), 而 将 其 应 用 于 设 备 自 动 化 的 监 视 和 控 制 系 统 集 成, 实 属 一 个 创 举。 从’ 98 上 海 智 能 建 筑 国 际 博 览 会 上 看, 前 来 参 展 的 美 国、 瑞 士、 德 国、 新 加 坡 等 国 外 著 名 楼 宇 自 动 化 系 统 集 成 商 和 国 内 各 大 系 统 集 成 公 司, 均 未 提 出 采 用Internet 技 术 实 现 智 能 建 筑 系 统 集 成 的 方 案。 而 我 们 已 为I3BMS 系 统 开 发 了 实 时 网 关 技 术 和 动 态Web 页 面 技 术, 该 项 技 术 应 用 处 于 国 际 领 先 地 位, 并 将 帅 先 应 用 于 湖 北 电 信 工 程 局 办 公 大 厦、 山 东 枣 庄 电 信 枢 纽 楼 和 烟 台 第 二 电 信 枢 纽 楼 的 智 能 建 筑 系 统 集 成 工 程 项 目 上, 已 引 起 了 国 内 外 厂 商 和 用 户 的 极 大 兴 趣。

目 前 进 入I3BMS 集 成 系 统 的 有BAS、SMS、 FAS、CCTV、CSC 和CPS 等 监 控 子 系 统 的 监 视 与 运 行 信 息, 实 现 与 办 公 自 动 化、 物 业 管 理、 酒 店 管 理 等 系 统 数 据 库 的 互 连。 互 联 网 上 的 综 合 信 息 和 数 据 都 可 以 在 同 一 个Intranet 平 台 窗 口 上 显 示 和 进 行 信 息 查 询。 再 加 上 优 化 策 略 和 历 史 记 录 功 能, 完 全 可 以 达 到 最 优 化 监 控 和 管 理 的 目 的。

目 前 国 际 上 大 部 分 控 制 或 系 统 集 成 公 司 所 采 用 的 客 户/ 服 务 器 平 台, 明 显 带 有 传 统 工 业 控 制 的 特 点, 画 面 呆 板, 这 与 建 筑 艺 术 的 美 学 特 色 不 相 称。 若 采 用I3BMS 方 案, 可 以 对Web 页 面 进 行 美 学 设 计, 利 用 彩 色 照 片 和 建 筑 美 术 效 果 图 经 网 上 压 缩 传 送, 创 造 出 最 佳 的 人 机 界 面 工 作 环 境。

3. 开 发 系 统 集 成 协 议 转 换 网 关

智 能 大 厦 的 消 防 报 警 系 统 可 以 作 为 完 全 独 立 的 系 统, 从I3BMS 的Intranet 系 统 集 成 的 立 场 来 看, 完 全 可 以 单 独 设 置。 同 时 还 允 许 其 他 子 系 统 单 独 设 置、 修 改 设 备 配 置 和 扩 充 系 统 功 能。I3BMS 的 信 息 系 统 集 成 需 要 在FAS 子 系 统 提 供 RS-485/RS-422/RS-232 工 业 串 行 数 据 接 口 及 其

篇二:我眼中的互联网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考查课

论文

我眼中的互联网

学生姓名: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

专业课程: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任课教师:

2015 年 6 月 15 日

我眼中的互联网

刘宁宁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时间流逝 ,互联网已经有了10多年历史。伴随着经济与社的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当中去。网络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让我们来认真全面地认识一下对我们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的网络——互联网。

关键词:互联网;生活;未来;发展

人类的脚步早已迈入21世纪,随着网络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当我们静下来仔细的一想的时候,会猛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生活在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与网络密切相关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已经算的上是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人类,或者说是E人类了,而我们正处于的时代也可以称之为--E时代。也许我们能够拒绝网络,但我们不能改变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一、对互联网的理解

1、互联网简介

计算机与网络是继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又一个信息存储与传播的伟大创造,称为第五次信息革命。 通常,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则可译为“网际”网络,又音译因特网或者英特网,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即我们常常说到的互联网。

2、对互联网的认识

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每一个我都使你变得更强大,每一个你都能够变得更有效。”这是对互联网最好的解释。互联网基本的术内涵,跟所有的电信通讯不一样,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者虽然那些缔造者是互联网之父,但是互联网发展至今,是每个参与者即全世界数亿网民共同创造的结果,胡启恒院士评价《互联网时代》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拥有全球视野;同时它能把最复杂的技术问题,说得让普通人都懂,是一部最好的科片;再有就是真正做到了公正,不带任何国籍、民族或政治的各种偏见,以一双公正的眼睛表达了互联网先驱和缔造者高尚的精神。

马云说,什么是互联网。“互”就是要互动。“联”就是要联盟,无论是商家还是在使用者,都从互联网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就商家来说,它推动了一种新的

消费模式,一种新的投资理念。例如淘宝网等,再为商家提供了一种便利推广商品,并且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就消费者来说,互联网作为人际交往,信息传播、商务的工具,提升生产率和生活质量。我们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对于大量堆叠在一起的资源,通过网站,互联网技术,可以搜索了解到任何可利用资源,不至于被浪费,得到资源的最优最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就是是这样一种有用的工具。

20年过去了,以“追随者”姿态进入网络时代的中国,今天已是互联网巨浪中的弄潮儿。6亿的中国网民和腾讯、百度等中国网络公司正在重划世界互联网版图。中国创造的4G网络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6个来自中国,其中包括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岁就拥有4亿多用户的微信。完全可以说,互联网影响、改变着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或者说,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互联网将所说的地球村更早地实现了!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对互联网来说都不是问题。互联网引发的问题是,两个人相隔最远的不是千山万水,而是各拿着智能手机忘情相向而坐的人。

二、互联网的利与弊

1、互联网带给大家的好处

互联网有很多好处,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快捷。我们可以在网上订机票、宾馆、车票等等。拿我们学生举例,每个学期的选课和教师评价都需要在网上完成,同时学校的重要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除此之外,很多同学会在网上订衣服、鞋、课外书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利用网络与远方的亲朋联系,方便快捷。有了互联网,我们不用出门就知道天下大事,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浏览到信息。要是在古代就有了互联网,那么汉武帝就不需要派遣使者万里迢迢到西域去封班超为候了,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在电子邮件上御笔亲书、封侯拜相。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些弊端。对于我们来说使用最多的就是手机,而手机则是发展最快,更新也是

最快的领域,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有谁又会去想过好处背后所带来的隐患呢!

互联网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休闲娱乐。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电视不转播的比赛,听音乐,或者玩游戏来放松自己。不过互联网的弊端也由此而来,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这样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另外,互联网的信息容量虽然非常大,但是它良莠不齐,大量的不健康网站和信息夹杂在其中。

2、互联网的弊端

互联网也是病毒传播的最大的渠道,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电脑。除了以上弊端,互联网最令人讨厌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当我们在看体育新闻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些无聊评论着嘴里吐出的污言秽语;当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跳出一些二、三流的网站的不良信息;有很多骗子,利用互联网诈骗以及盗取他人的网上银行密码。

互联网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它,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

二、互联网的发展

1957年10月5日,一向孤高自傲的美国人被送到餐桌上的报纸的消息震惊了,苏联人竟然发射了轨道卫星,而他们却没有做到,无疑,这是一个晴天霹雳。接着,“阿帕”成立了,获得国会批准的五百二十万美元筹备金,也因此,今天网罗了每一个人的互联网就萌芽在这项拨款中。

互联网之父们,罗伯特·泰勒,拉里·罗伯茨,伦纳德·克兰罗克,罗伯特·卡恩,温顿·瑟夫等。经过他们的努力,互联网一步步的走向成熟。1987年9月20日20点55分,按照RCP/IP协议,一封以英德两种文字书写,意为“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从中国到达德国”。

带领亿万人跨越山峦的英雄----蒂姆·伯纳斯·李。他寻找拉里路线的罗伯茨在人类的舞台上的出场都是29岁,罗伯茨要实现的是不同电脑之间的连接,而伯纳斯·李是电脑连接了所有人。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万维网的发明者。用比较俗一点的说法来讲,如果当初他申请了万维网发明专利,那么他将是世界最富有的人,然而他没有,他成为精神世界最富有的人。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钱财,而是你为世界,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万维网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并且让互联网的使用得以普及。互联网向蒸汽机一样,掀起了一场革命,信息技术正在前所未有,彻底改变着全球进程中各种联系。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上的所有一切事物,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前几十年互联网发展的中心在美国。起初,中国在传统产业上地位落后,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缓慢。现在,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快速的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当今,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有及大趋势:一是“客流媒体”兴起,博客、播客等“客”字号个人媒体。推动个性化内容和草根内容百花齐放;二是网络广告起飞,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进入创新活跃期;三是数字文化产业得到了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休闲内容从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经济发展开始步入世界领导地位,未来互联网的中心将在中国,用户在中国。在未来,互联网必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事可以搬到网上去完成的。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人们可以干更多的事,而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和享受优质生活。所以,未来的趋势是社会生活网络化,网络生活真实化,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和网络密不可分。

我眼中的互联网,在未来,在中国,将会更加快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会带来更多隐患,我们90后的学生也应该把握住互联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用前瞻性的眼光去认真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让我国的互联网水平早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当今,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思想、态度等等人文化的因素也逐渐走向数据的形式。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带来的发展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而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然而,我想,在这样的一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更多的是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无限的想象驱动无限的动力及广阔的未来空间。人类的震撼人心的进步,世界的亟待探索的领域,都在吸引着内心的向往。年轻的血液流淌着,不知道下一刻又会出现什么。当年出现克隆、转基因食品话题的时候,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惊慌,

篇三:网络语言论文

摘 要:本文采用配额样本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上海部分高校1300位大学生,对高校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网络语言熟悉程度和对网络语言认知进行了调查,并对网络语言规律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语言;配额抽样;使用习惯

一、网络语言的流行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传播,首先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1]。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IM、网络社交SN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2]。网络语言来源广泛,符号及文字象形,数字及外语象声,方言及外来词借意等,具有高度跨界的混合性。

网络流行语主要用于日常在网络上的表达中,如BBS、聊天室、社交网站等等。使用频率高、词语来源方式多样,主要有象形,象声,借用,社会事件或现象衍生词等[3]。特别是社会事件流行语,网民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和现象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他们从事件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赋予新的含义,得到广泛认可之后沿用至今,部分词语还被《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4]。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探索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用状况,本次调查问题重点关注资深网络使用者行为、高校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熟悉程度、网络流行语的生活使用频率、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认知等问题。

在校大学生群体占网民总数近31%,网络使用是否一定会带来网络流行语?抽象地看,网络流行语诞生于网络,并通行于网络,即意味着广泛地被网络使用者所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机制:一,网络使用者出于交流的需要,必然会开发并使用一种基于网络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虽然可以分为不同层级,但这是对应于上网用户一般功能需求而言,是基础的和同质化的,这种话语体系对于传统媒体表达而言是新颖的和异质的[5]。二,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络使用的黏性(社交依赖),无论其主观还是客观的,都会造成对于网络流行语知悉和运用的提升。当一种行为习惯被个体沿袭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网络“传统”和“习俗”,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效应即能浸润大学生受众的思维和价值。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般社会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现实社会使用,与对于网络流行语文化层面的认可,应是高度相关的。这种文化认同可以体现在大学生对于使用流行语的网络“自己人”的崇拜上,对于网络流行语创新能力的评价上,对于网络流行语社会意义的价值判断上。

最后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背景情况,是否对于网络流行语认知形成干扰?本调查设计了性别、年龄、专业、经济条件变量来进行检验。虽然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差异及其他差异仍然存在,但是高校大学生群体进入大学后,即进入一个校园和网络的社会使

用环境,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与“校园加网络”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削弱了基本情况对于个体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及态度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调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结构化的数据收集,以正式书面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被直接告知调查项目的目的。实际调查方法为在2011年5月至6月对上海市主要的13所高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派出调查员进行街头拦截。每所高校固定抽满100份问卷后结束,共计形成1300份数据完整的问卷。

三、调查分析结果

(一)调查样本描述

统计发现,受访1300位学生中共有男生591名,女生709名,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20岁至21岁的受访大学生占到64%,大多数受访者是大二大三学生。出于统计便利,本调查将回答医科、农科的学生归入工科口径,而将艺术、社科的学生归入人文口径,发现各专业大类人数相近,工科学生略多,总体与高校招生分类相符合。仅有21.5%的受访者完全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而41.9%的受访者偶尔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大多数受访者每月生活费在800元至1200元的占到44.2%,其次是500元至800元的群体占到32.3%。大多数受访者在高中以前已经开始上网,人数达到72.6%,从大学阶段才开始上网的仅占到6.3%。

51.1%的高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1~3小时之间,上网时长高于3小时的大学生也占到31.1%,而时长不足1小时的大学生仅占17.9%。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体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上网的习惯,网络有可能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媒体接触途径。以上信息的统计既是对上海高校大学生总体情况的掌握,也有助于对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进行环境因素的分析。

(二)问题的统计分析

1.社交媒体网络使用调查。关于社交媒体定义及分类,外国学者已有研究[6],鉴于统计便利,本文采用五大类分类方法,即微博,论坛,社区,博客以及点评。统计发现,78.23%的大学生使用社区型社交媒体,62.77%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和社区都属于传受互动较强的社交媒体类别。

调查显示习惯使用两种网络社交媒体的受访者占到36.5%,而习惯使用三种及以上的受访者占到30.8%,仅使用一种社交媒体的受访者也达到了32.7%。鉴于2007年以来社交媒体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大致将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习惯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和资深用户,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体现了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客观存在,而大学生群体也成为社交网站中的活跃用户。

2.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调查。本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目的与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CNNIC第28次调查结果相近,主要用于交友以及娱乐,其次是新闻和求知。

3.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直观态度,有32.2%的人表示愿意接受,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反对不偏好和无所谓,占到62.9%,极少数人持排斥态度(1.6%)和喜欢态度(3.2%)。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基于自身的知识和见闻对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而温和地包容。

4.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将近3/4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而表示不会使用的为1/4。

进一步调查使用频率,选择略有使用和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访者达到51.9%,而很少使用的人数为31.5%,有10.9%的受访者表示从不使用网络流行语,仅有5.7%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结合前表进行关联分析,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众多为轻度使用,而明确表示会使用及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众也达到21.4%的比例,因而具备了一部分固定受众。

5.网络流行语熟悉程度。问卷根据常见程度不同,列示了三类网络流行语(分别代表简易级,中级,高级),按多选项就高打分原则处理数据,多数受访者表示熟悉中级网络流行语,达到47.3%。

6.六成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使交流便利。

7.网络流行语相较于现实语言的差异。本题为多选题,高达84.3%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性,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娱乐性认知程度较高,使用网络流行语本身即存在娱乐精神。而认可网络流行语创造性的也达到63%,而对于娱乐性以外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性(意见倾向),有33%的受访者对此认同。

8.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42%的受访者认可网络流行语存在创新,认为较大创新和有很大创新的占到37.2%,也有20.8%的受访者对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持不认可的态度。

9.对于源于社会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意义的看法。有47.8%的受访者认同源于社会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有意义,体现了网民对于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也有20.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意义,是无聊、炒作和哗众取宠的行为;另有31.7%的受访者认为于己无关。此题对应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性,选择无意义的受众可能受到了较高娱乐性的干扰。体现出大学生认知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上存在分化,但整体而言,有近半数大学生认同社会事件派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当代青年网络围观的正面力量。

10.网络流行语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本题为多选,有50.4%的受访者选择娱乐趣味作为网络流行语盛行的主要原因,简洁快速是35%受访者认同的理由,自我个性和从众心理是两个既有对立又能统一的网民特征(顾明毅,2009),各有21%和20%的受众选择。

11.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有46.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能够催生网络文化(鉴于前面的分析结果,这种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娱乐性),而43.9%的受访者认为表达了网民的心声,还有37.5%的受众认为丰富当代语言。而19.5%的受访者明确认为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呈现负面作用(有待未来对流行语内容类别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有一部分受众对于流行语对社会的负作用呈谨慎的认识,最后,29.3%的人认同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现状,这种新型语言交流模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又一种手段,一定意义上提升了网民知情和表达的能力。

(三)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

对于资深网络使用者采取了三个问题进行测量(社交媒体使用种类数量、每日上网时长、最早接触网络时间),并以之分别与熟悉网络流行语进行关联分析。统计结果发现F值均大于临界值;相伴概率0.000明显小于0.001。

1.触点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2.上网时间越长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3.接触上网越早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陈韵超: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顾明毅:复旦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参考文献:

[1]尹韵公.论网络文化[J].新闻与写作,2007(5). [2]喻国明.传播的“语法革命”和舆论引导力[J].电视研究,2009(10). [3]沈建荣.网络词语“PK”的社会语用论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 [4]李兰兰.网络词语背后的文化心理及其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5]胡泳.网络社群的崛起[J].南风窗,2009(5). [6]Antony Mayfield.What is Social Media[M].Icrossing ebook Publish,Spannerworks,2008.


网络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2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网络论文
相关文章
  • 计算机网络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网络》题目学院(部)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1月4日摘要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广,传输效率较低的以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通信网,随...

  • 计算机网络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定稿)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姓名:姚安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提交时间:2013 12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广...

  • 计算机网络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定稿)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姓名:姚安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提交时间:2013 12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广...

  • 网络论文

    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网络结合的智能建筑快速发展。关键词: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