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大学生心理论文 正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2017-04-20 05:47:3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爱情

大学生爱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摘要: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原因 爱情 责任感 失恋 学业 理性

正文:进入大学才发现,在高中很少见,有也要偷偷摸摸的“恋爱”,什么时候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从身边同学的情况来看,大学里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就像高中里偷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少之又少。

一、谈恋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学生会有那么多去谈恋爱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我们男女就不“互相爱慕”,一进大学了,大家纷纷都“互相爱慕”了?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能有点消极了):首先,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不再那么严的管着我们了,对我们来说,大环境宽松了,也就更容易放得开去干想干的、以前没干过的事了。其次,高中时老师就经常会说:“现在先不要谈恋爱,专心准备高考,等上了大学了,怎么谈都没关系。”这些话无疑也给了高中时的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暗示我们,大学里可以大胆谈恋爱。还有,进了大学之后会发现,一对对的情侣们亲密的出现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的心理,同学们一个个都有了男(女)

朋友了,我没有的话太丢人了,于是我也要找一个。最后,不得不考虑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的空闲的,谈恋爱的这些人中,也不乏那些是因为寂寞无聊空虚而要找个对象的。

二、恋爱与爱情

恋爱与爱情,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大学里谈恋爱的随处可见,但是那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仅很少见,而且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曾经看到过一对问答“现在的社会上还有爱情吗?有啊,电视剧里有的是。”个人认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现在所谓的爱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外在因素,离真正的爱情是越来越远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是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起成长一起长大的过程。在爱情里,我们会想从内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魅力,我们会希望自己能让对方感觉到轻松愉悦。总而言之,爱情应该是一股能使人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显然,这和大学生的恋爱大不一样。

三、失恋与责任感

在恋爱的季节,爱情是多变的。现在校园里的人,大多都还不成熟,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与不确定因素,带着当事人本身对自己感觉的模糊性,失恋在大学里就成了家常便饭。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要说双方前期一点感觉都没有,显然也不合适,人有种“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视”

的“本能”,得到了所谓的爱情之后,便不会加以珍惜。一开始对双方可能会“迷恋”,时间久了,就觉得没趣了,这时支持感情继续下去的,应该就是“责任感”了吧,不想自己原先的承诺破坏了,便选择继续,等到其中一方实在厌倦了的时候,伤害也就来了,“责任感”的淡化最终导致了“失恋”。

四、处理失恋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弱,当又一段感情破裂,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这时就需要妥善处理失恋问题,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失恋者要认识到,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处理好爱情和其他东西的关系,不要把爱情看的太重,没有了情侣还有是很多关心你的亲人和朋友的。

失恋者身边的老师、朋友们,有时候也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朋友,如果有发现同学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千万不能忽视,要安慰关心,让失恋者感觉到爱情之外的温暖,早日走出失恋阴影。而且,平时越是内向、腼腆、文静的同学,其真实的心理想法隐藏的越深,越需要我们去多关心。

当然,帮助的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则很有可能起到负面的效果。应当采取先辅助失恋者发泄完再对其进行安慰劝说的方式,否则不满长期在内心积压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女生的话可以用陪她大哭一场等方式助其发泄,男生也可以陪他跑跑步等,发泄完之后就可以比较冷静,比较理性的思考问题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总之,失恋后必须妥善处理,我们也要多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失恋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兼顾学业与爱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处理好的大学生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无法自拔,有些大学生

则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无意于学习,进而荒废了学业。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大学里,我们都还很幼稚,可能爱情观不是很正确的人也不在小数,选择伴侣的时候就需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伤害了自己。

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

总结:大学并不是最适合找一生伴侣的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应以学业为重的,但是要找对象的话必须慎重,真诚。一旦遇到真的悲剧的爱情,就应该学会放弃,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要拿得起放得下,更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要理性对待爱情。

参考文献:1.李宇老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堂内容

2.百度文库

3.百度知道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

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篇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

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

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篇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篇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篇三: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作者:马建彬 联系电话18750750018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它是那样的具有魅力,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恋爱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恋爱压力,即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准婚姻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他们还要承受各种恋爱挫折及矛盾心理的煎熬。针对大学生的各种恋爱心理困惑,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恋爱挫折,并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著者:刘小龙,题名: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及教育对策,来源期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 65-69页 ) 分析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恋爱动机世俗化;恋爱过程闪电化;恋爱道德空洞化;恋爱心理脆弱化;恋爱地位至上化)。 (著者:陈柄权,题名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误区及其危害《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680-681页 )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格尚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谈恋爱,对该人的人生有可能带来不利。”不成熟的心灵既难以把握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人,也难以处理恋爱中的各种矛盾。正如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言:“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幢婚姻,等到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使你锥心的蠢事。”

恋爱并不必然都带来快乐和幸福,有些人体会到的往往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

因此,大学生是否可以恋爱以及利多弊多的问题,实际上是恋爱能力的问题。从恋爱心理健康角度分析,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大学生恋爱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一些人只想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他们选择恋人而不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该选择一个终身伴侣,这在低年级大学生身上尤其如此。不过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因为自己需要爱和被爱,许多大学生还未成熟到考虑将来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未来美好但如梦幻一般。这不是大学生的过错,而是年龄的特点。然而,婚恋心理卫生却因为这一点是重要的。一般来说,恋爱的目的、归宿是结婚。把恋爱和婚姻结合起来,是婚恋心理卫生的要求,是恋爱心理成熟的特征之一。

恋爱着的人常常表现出隐蔽性(尤其是恋爱初期)、羞怯性、兴奋性、冲动性、幻想性

等心理牲,同时在行动上表现出焦灼不安、记日记、读小说、欣赏音乐等个人独自进行、独立体验的内隐行为以及写情书、修饰自己、去舞场、看电影、郊游、倾心交谈乃至拥抱、接吻等外显行为。

恋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恋爱对人的影响越大,这种改变也越大。恋爱越健康,那么积极的改变就越多,反之,这种改变也可能是消极的。正如日本学者在《现代青年的性意识》一书中指出的:“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在不同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和影响下,呈现出恋爱态度的显性化及恋爱动机和择偶观念的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内隐了许多问题,针对内隐问题,把爱情内涵教育、心理教育和日常教育三者并举,才能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著者:赵娟,题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和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 第17期)

一、大学生恋爱的一般心理过程

恋爱心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对恋人相互了解对方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感受阶段。这是爱情的萌发阶段,即男女大学生在交往中,产生了对某位具有某种魅力的异性感性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异性的外表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它能够激起感观快乐。一些学生可以凭着这短暂的感受就一下子跌入"情网",导致盲目恋爱。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感受,因此它是脆弱而容易见异思迁的。

2、注意阶段。一旦被某为异性所吸引,就会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位异性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举爱好和家庭情况等。进而考虑自己能否和他(她)接近,如何表露真情,并时而设计一些相会的情景。此阶段多表现为"单相思","白日痴梦"。如果没有恰好的契机,爱慕之心就会随之消失或埋在心底。

3、求爱阶段。这是重要而且困难的阶段。这时期求爱者心理负担非常重,各种担忧不断涌现:怕向对方表白后遭到拒绝;又怕表白时太紧张而张口结舌;担心情书言不尽意;担心求爱不成反被人讥笑--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求爱挫折,产生心理障碍。

4、恋爱阶段。一方表白与一方接受,双方的恋爱关系就确定了。求爱成功之后,爱情的扁舟就驶入了恋爱的海洋,两个异性之间就开始了共同的情感交换活动。

大学生恋爱心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

1.初始期。一般为大学一年级。经过高考干军万马的角逐.挤过升学独木桥,进入大学殿堂的青年,一下子从如牛负重的升学压力当中解脱出来,个个身心舒畅,如醉如痴。得意洋洋。他们远离父老乡亲,面对着全心的生活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心里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从而急切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于是,男生女生接触就频繁起来了。尤其是在这时,高年级的大哥哥们关心起一年级的小妹妹们来了。

发展期。一般为大二。大三年级。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他们已经完全去掉了中学时代的尾巴。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他们已经对周围同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与许多同学建立了友谊。而友谊往往正是恋爱的基石。

稳定期。一般为大学四年级后,大学生变得成熟稳重了,看问题也更加现实了。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性心理问卷,对6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81.4%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②30.8%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影响学习;③12.3%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性行为,对恋人曾与别人有性行为的态度,64%的人表示不追究过去,只看相识以后。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占5.5%,女生占6.4%。46.4%的人不反对婚前性行为;④大学生失恋后48.5%的人表示顺其自然,26%的人表现痛苦,16.9%的人通过文娱活动寻求解脱,只有2%的人找心理医生咨询。结论 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性心理服务机构。 (著者:刘发荣,题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来源期刊:《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 第5期 325-327页)

二、 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特点

一般来说,恋爱者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恋爱要求主体做出具有目的的行为,实现关于感情的交流,关于充实而完整的亲昵情谊的理想。这种主动性同克服各种障碍紧密联系着,使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情绪激动状态。

2、专一性。这是恋爱的一个显著特征,主体将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了。爱情作为特定的人的选择,具有专一排他性。

3、平等性。恋爱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相敬如宾,没有高低之分,必须有一种"投桃报李"的默契运作其间,否则便不能恋爱。

4、相互依存性。恋爱伊始,彼此吸引,彼此弥合,双方把各自的灵魂袒露出来,纳入恋爱的心理平衡模式中去。这种依存关系是由异性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决定。

5、离群性。恋爱是封闭的人际关系。它游离于社会,游离于集体活动。

6、欢愉性。恋爱使人感到高度的兴奋和愉快,以审美愉快为最突出。恋爱继续的最基本条件是从恋爱中所得到的快乐的感觉。

7、牺牲性。发展到了极度的恋爱方式会成为一种完全无我而利他的冲动,可达到为了对方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强烈程度.

三、 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1、志同道合型。这是在理想、信仰、信念、事业、情趣、气质等方面都能得到满足的类型。这是一种较高尚的追求类型。

2、纯感情型。这纯粹是为了达到情感满足为目的的爱情追求类型。在相爱期间,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手足之情,即使毕业分配在天涯海角,也能够心心相印,相亲相爱。

3、痴情迷恋牺牲型。恋爱双方坠入爱河,陷入痴迷状态,即使一方已无行为能力或人身自由,另一方也情愿等待,忠心地为爱情献出自己的一切。

4、感官满足型。这是以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为心理特征的追求类型。渴望对方的拥抱,对方片刻的分离会使他(她)吃不下,睡不着,学不好。

5、功利满足型。这是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理家能力、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前提的功利主义类型。对方的条件能达到自己要求的一半,也能得到满足。

6、单恋型。不管对方反应如何,自己一味地求爱,这叫单相思。这类学生有不少推崇"勇敢+死皮赖脸=求爱成功"的信条。

7、性幻想型。这种人常在幻想中,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他(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随心所欲,自编自导自演带有性色彩的"电视连续剧",充满着浪漫情调。但是一旦从"梦"中醒来,热情便化为泡影。

以上恋爱类型划分是为了便于表述和进行理论讨论,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恋爱类型大

多属于复合型。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恋爱才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另人眼花缭乱。

对583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和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无师自通占主导方式;恋爱比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上存在差别;恋爱态度总体是严肃认真的,但也存在着随意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抗恋爱挫折能力欠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建立自信是基础;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进行恋爱艺术、技巧教育是关键;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修课,性教育应走进高校课堂。(著者:李鑫 题名: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来源期刊:《教育科学》2007年 第4期 74-77页 )

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大学生心理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9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大学生心理论文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爱情大学生爱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摘要: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