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戳脚第一趟
戳脚第一趟
戳脚翻子拳源于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子传流下来的四大名门《赤,博,春,温》拳种之一——温家拳术。历有传承,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尤其到了清朝中叶,直隶省保定府蠡县南刘氏村人魏老方根据温家历代前贤明师传下的五方鸳鸯脚,五行,八卦,太极拳系及温家武术理论,内外两家知识,黄帝的四空、八式之法,应敌交手之道,提其精华,以腿法为主,手法为辅,手脚并用,摔打擒拿相结合,创出叻独树一帜的戳脚翻子拳门派。
戳脚翻子拳门派的套路,具有比较严谨完整的拳术体系,它是按照《温家教育术》中黄帝传下的四空,八式之法而分清的,每一类套路演练不同,特点不同,习练内容也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既练手又练脚,拳法,脚法并用,毫无偏差。正所谓:“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足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门路清”。
戳脚拳法讲究灵活多变,干净利落,虚中藏实,实中有虚,虚实莫测,刚柔并济,攻防有序。拳理云:“出手似箭,回手似钩。”“眼似流星手似箭,腰似蛇形腿似钻。”“蓄力如拉弓,发力如射箭。”腿法讲究像胳膊那样灵活多变,运用自如,手领脚出,手到脚到,手防上,脚踢下,手脚并用上下配合。技击时:未曾出手先护己,五行要顺,六合如一。出势要疾,进退要灵,刚柔相济,拧腰滚身,手转螺旋,翻挫踢靠,明暗互用,连摔带打。拳理云:“拳打四面八方,脚踢三盘九点。”“手出脚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交手之道云:
“出手要求臂肘弧,钝锉开张向前钻。
拳好身借步法快,软弱迂回内藏奸。
侯彼力虚击中节,截击中流首尾连。
手肘不离肘膝对,前手出击后护肋。
前寸后踢明暗点,勾挂连环鬼探头。
“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于肋。”百发百胜。
戳脚趟子腿,是戳脚翻子拳的门户拳。它是以温家罗汉拳十八趟的腿法为基础,分上、中、下三盘,左右腿连环使用创编了九趟戳脚套路。前四趟为:白蛇吐信云摩手,后五趟为:黄鹰拿嗉鼍形掌。戳脚腿法:上盘踢头胸,中盘两肋挡腹中,下踢七寸膝盖下。腿法以:踢、寸、摆、查、前、点、圈、掀八腿为母腿,加上独、剪、扫、挂、提、踹、蹬、搓八暗腿法组合,明踢暗使,左右轮换,前后相连,高低衔接,腿腿连环,再加上戳脚的特定姿势:丁、戳、虚、实、撑、崩、胯、掩,可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令人防不胜防。
演练戳脚套路身体要求:中正、灵活、开合、济靠。
中正:架势中正,姿势端正,垂肘护肋,掩裆扣膝,如弩待发。
灵活:身体各部在运动时灵活自如。
开合:身体在各部位运动时疾开速合。
挤靠:挤进靠出。其劲发于脚,上传于臀,主宰于腰,宾辅于胯,由脊传出,形于手脚。
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实打实作,无一定势,一步一腿手脚并用,势势相连,各趟动作不等,可互接互练这九趟趟子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戳脚明家潜心研究的心血、精华。
第一趟戳脚特点:架子中式,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刚柔相济,速度节奏清晰,发力迅猛,攻防性突出,实用性强。
拳谱:
寸踢挑打稳如山,搬查捋带快如电。
四肢翻转随身走,迎面侧封上下观。
第一趟九翻鸳鸯腿谱:
上使掰筋下寸踢,双挂戳丁旗鼓齐。
上照砸捋翻臂进,寸踢戳丁旗鼓封。
云摩三手紧急剪,攉崩三锤赶的疾。
搬拦带捋疾前进,挑炮寸踢顾打急。
迎面引手虚实用,回身照打右鸳鸯。
左搬右拦疾带捋,挑炮寸踢急向前。
迎面引手虚实用,回身照打左鸳鸯。
迎面双钩雕手进,提膝翻臂寸踢进。
查砸连珠急加疾,翻臂引手虚实用。
回身照打左鸳鸯,迎面劈砸六阳手。
寸踢侧封戳丁旗,狸猫洗脸拨转带。
撤步归门双合手,气归丹田把功收。
第一趟戳脚动作说明
第一段 前行路线
上使掰筋下寸踢
预备式,并步站立,面向正西,身体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1>,存神气静片刻,双手前移腹前,图<1-2>。
要点:头要端正,下颌内收,扣齿闭唇,舌顶上腭,含胸拔背垂肩,气沉丹田,气贯四肢,运用腰脊之力, 曲蓄待发,准备进攻。
上身微向左转,面向南,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右拳向前打出,紧接左拳向前劈出,右拳回搬,右脚同时向前寸踢,图<1-3>
要点:转身要灵,出手起脚要同时一致。
预备式 起式 掰筋寸踢
双挂戳丁旗鼓齐
左戳丁旗鼓式:接上式,落右脚双手向右画弧,同时起左脚向前寸踢,双手不停由胯向上挑出,右脚落下,脚前掌落地戳丁,图<2-1>。
要点:上臂摆动画弧要连贯,寸踢扭胯戳丁快速协调,眼观左拳。
左戳丁旗鼓式
上照砸捋翻臂进
捋带寸踢,接上式,身体左转,双手向左胯捋砸,同时寸踢右脚,图正面<3-1>。
要点:转身捋砸寸踢要迅猛,眼视前方。
捋带寸踢
寸踢戳丁旗鼓封
右戳丁旗鼓式,接上式,双手由左胯向上迎面侧身右击,同时右胯内裹,右脚前掌落地戳丁,图<4-1>。要点:同左戳丁旗鼓式。
右戳丁旗鼓式
云摩三手紧疾剪
云摩手,接上式,两拳同时变掌,以右手腕为轴,掌心向上托起,左手掌心向上穿过右肩与右手当中,图<5-1>,然后左掌翻成掌心向下,向右手外侧划圆扒压而回,同时右手剪动回带,图<5-2>,左右两掌如前穿翻扒压剪,连做三次,此式亦称“白蛇吐信,三剪手,搓球捻殿”。
要求:身体及下肢保持不动,两手掌心相对,同时划圆,前左后右旋转,始终保持高与肩平,目视双手转动。 攉崩三捶赶的疾
此势由攉手寸踢,左戳丁旗鼓式,攉崩三捶组成.接上式,第四次穿掌腰向右拧,仰掌向前穿出,右手回攉于左腋下,同时左脚向前寸踢成攉手寸踢,图<6-1>,然后,双手向下绕过右肩像车轮一样甩向左肩磕砸,左脚
前掌落地戳丁,眼视左拳,成左戳丁旗鼓式,图<6-2>,然后左拳抽回如钩,身向左拧,涌身向前,右拳变掌向前探出,伸直后回攉护肋,同时左拳由肋处向前击出,图<6-3 6-4>,如此三次,即为攉崩三捶。
要点;左手仰掌穿出涌身要送,力达手指,右手回攉要稳,左拳要螺旋打出,两脚站势要稳。
云摩手1 云摩手2
搬拦带捋疾前进
此势由右搬势,左拦势组成.接上式,左脚不动,右拳自裆腹向上划弧迎面向右外搬挂,同时左腿微曲,右脚面贴至膝后成右搬式,图<7-1>,紧接左臂曲肘,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用小臂拦截,拳心向上至胸口前,右腿回落,左脚后跟成虚步,左脚尖点地,成左拦式,图<7-2>。
要点:右搬回带,左拦之式下沉,手脚动作要协调。
右搬式 左拦式
挑炮寸踢顾打急
此势由左挑炮寸踢,捋带式,右挑炮寸踢三式组成,接上式,左右拳收自胸前中心线处,双肘护肋,左拳螺旋向外翻转钻处,架至左鬓角太阳穴外五寸处,拳心向外,右拳自心口位经下颌,向前方打出,顺势右脚向前寸踢,成左挑炮寸踢,图<8-1>.随后上身左转,双手向怀捋带,成捋带式,图<8-2>,紧接双拳收于胸前中心线处,双肘护肋,然后双拳同时向前螺旋滚动而出,右拳挑至右鬓角太阳穴外五寸处,拳心向外,左拳向前由下颌打出,与鼻尖相平,顺势左脚向前寸踢,成右挑炮式寸踢式,图<8-3>。
要点:挑打之手与寸踢之脚要同时发出,挑打时,身要向前拥力,挺膝、挺腰、挺胸,寸踢之腿,要合胯、掩裆手脚相合如一。
左挑炮寸踢 捋带式 右挑炮寸踢
迎面引手虚实用
接上式,身向前探,左拳变掌向前一晃,左脚内扣落地身体向右后180度突然而扭,左手按掌而下,左手提掌上搂,翻成掌心向上成引喂式,图<9-1>。
要点:左手一晃要快,晃是引逗对方,身体扭转要突然,是诱敌深入,上下要协调一致。
引喂式
回身照打右鸳鸯
接上式,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右手向后劈砸一晃,左手紧接上照于头顶上方,右扭身回头侧脸用眼之余光而后望,与此同时,右腿向后撩踢而起,脚心向上,头脚相平,成自然弧度,成右鸳鸯脚,图<10-1 10-2 10-3 10-4是正面图>,右脚落地戳丁,目视右后方,图<10-5正面图>。
要点:右腿向后撩踢时,上身向后侧身、仰背、拧腰、顺胯、手脚相合,落脚时腿要迅速,力达于脚掌,戳地要有力
右鸳鸯脚1 右鸳鸯脚2
右鸳鸯脚
(正面)
右鸳鸯脚3 右鸳鸯脚
(戳丁脚)
左搬右拦疾带捋
由左搬式,右拦式组成。接上式,身向后右180度扭转,右脚后跟向左撇,左拳自裆部向右上划弧过中线向左外搬挂,右腿微曲,左脚面贴至膝后,成左搬式,图<11-1>,同时右臂曲肘右拳右裆部向右上划
篇二:河北定兴戳脚翻子拳名家刘德福简介
河北定兴戳脚翻子拳名家刘德福简介
刘德福(1896~1980),定兴县王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天
资聪明,禀赋极高,早年拜“神拳”王合为师,专心习练戳脚翻
子拳,虚心好学,悟性高敏,深得宗师钟爱,倾囊传授其真功绝
技,坚持子午真功数十载,集软、硬气功于一身,而立之年已名
冠京城,江湖人称“铁腿快手刘”,是近代著名武学大师。
刘德福先生在潜心习武的同时,深入研究拳法理论,创新拳
术技击实践,不断总结吸收历代戳脚武术家的实践经验,并博采
其他拳种之精华,使戳脚翻子拳的技术内容更加丰富完善,攻防技法更加全面实用,先生在武术技艺和武学理论方面均达到了新的高峰。先生演练的戳脚翻子拳,动作舒展大方,力气浑然一体,根基扎实,功力深厚。先生尽管武功精湛,技艺超群,但从不炫耀自己,绝不以武欺人,平素谦虚和蔼,倘不得已与人交手时,他亦以艺赢人,以德服人,总是点到为止,表现了一个武术家的高尚品德。先生性情耿直,疾恶如仇,抱打不平,弃恶扬善,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公道赴汤蹈火,见恶霸恨之入骨,见孺弱出手相救,在武林中赞誉有加,影响颇大。
民国21年(1932),时任河北省武术联合会主席、著名武术家尚云祥来定兴举办由各界名人参加的演武大会,观看了刘先生表演的戳脚翻子拳后赞不绝口,当即颁发聘书,任命刘先生为河北省国术馆宣传员,并聘请刘先生作河北国术馆职业教员。为弘扬中华武术,振兴国粹,先生于民国23年,成立国术馆,任馆长兼总教练,教授戳脚翻子拳及各种器械,慕名前来习武者络绎不绝,弟子遍及京、津、豫、鲁等地。民国末年,曹昆总统的带兵元帅吴佩孚曾把刘先生接去,专门学习戳脚翻子拳;石家庄督军万福林曾差专人持公文邀请先生去督军府,做由500人组成的武术队教官,并委任为团长;随后,吴佩孚、赵玉昆等不惜重金,多次诚聘先生作私人保镖,都被刘先生婉言谢绝。解放后,刘老先生曾被国家领导人邀请至中南海,为中央首长及外国来宾表演中华武术,并用按摩医术为中央领导治疗各种顽疾,屡见奇效,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和热情款待。
刘德福先生注重拳术的发扬光大,一生广收门徒,深受弟子敬佩。先生晚年,运用从师所学正骨、推拿绝技救治四方患者,特别是运用气功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堪称妙手回春、手到病除。为造福人类,惠及万世,先生将平生所学及独创推拿手法悉数传于后人,在弘扬中华医术和戳脚翻子拳继承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篇三:近代真实的武林高手
近代真实的武林高手,最后两位是八极名家 1、
蔡龙云。绰号神龙大侠,山东人士,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悟性极强,擅长拳法和腿法,青年时代在上海参加过中外拳击对抗赛,击败过俄国力士,后又在擂台赛上击败过美国黑人重量级拳击手,一时间享誉上海滩,被媒体称为神龙大侠,晚年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系主任、教授
2、
曹晏海,河北沧州沧县芦家园村人。十几岁师从连阔和尚学拳术,1928年去南京中央国术馆在教授班学员。二十几岁就得了个“草上飞”的浑名。
3、 陈长兴,温县(今属河南)人。陈氏十四世孙。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立身中正,形若木鸡,人称“牌位先生”。精于陈氏世传拳术。
4、
陈子正,著名武术家、一代武术大师,世人颂誉“鹰爪王”,今河北省雄县李林庄人,自幼酷爱武术,生性倔强。陈子正尽得刘氏鹰爪、岳氏连拳,是继刘士俊、刘成友之后的长于“岳氏鹰爪拳”的武林巨擘。
5、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杜心武。绰号传奇武侠,湖南人士,早年习文尚武,得到过江湖武术奇人徐大侠的点拨和真传,曾任孙中山保镖,后创立自然门。
7、
郭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幼年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后拜李洛能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后来练就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
8、 韩慕侠,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擅长“形意八卦”,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
9、
黄飞鸿,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
10、 霍东阁,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元甲的次子,一八九五年二月出生于直隶静海县(现天津西郊)小南河村。自幼就酷爱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极受父亲宠爱。后来,其耿耿爱国之心与高超的武技,和父亲一样,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称颂。
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12、
李圣五,化名李化天,小名吉顺。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活跃在中国山东的著名飞贼,一代轻功高手。外号“李燕子”,民间讹传其亦为“燕子李三”。
13、
奇云大师,北京西郊上房山兜率寺少林密宗高僧,俗名史正刚。河北省保定人,自幼读书学剑,曾多次投师学习,得名师指点学习各派武功,如弹腿及查、花、炮、洪、少林等各家拳术,冠绝侪辈。
14、
释德根,近现代著名少林武功大师。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六岁出家巩县少林寺下院炒米寺,拜素端为师,赐法名德根。他十六岁回少林寺,从贞绪大师习武,又从著名还俗武僧寂勤之子吴三林大师习武,潜心苦练, 掌握了罗汉拳等,拳、械套路 一百余种及心意把等功法,成为当现代少林寺最知名的武僧。
15、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佟忠义,字良臣,满族人,出生于沧州。武术、摔跤名家,通正骨推拿。1925年移居上海,著有《武术之道》、《中国摔角法》等书,曾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的武术和摔跤裁判长。
17、 万籁声。绰号自然宗师,师从著名武术家杜心武。以快、准、狠著称于世。曾经参加过民国时代的国术比赛,获得过轻量级的散打冠军,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下属的中央训练团的国术总教练。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传授武术和伤骨医生为业,并曾经担任过福建武术协会主席一职,是一位精通传统技击精要的卓越武术家。
18、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19、
王芗斋,早年师从郭云深学习形意,后以形意为基础创立“意拳”。
20、 王子平,绰号神力千斤,河北沧州人士,出身武林世家,自小尚文习武,青年时代精通武艺、力能扛鼎,被江湖武林人士赞誉为“神力千斤王”,尤其精于弹腿,民国时代在北平曾经打擂击败过多位外国来华大力士和日本浪人。曾经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晚年定居上海,从事武术教育与中医研
许世友,开国上将。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师从云游武僧林子金。
22、
杨露禅,直隶省广平府人(今河北省永年县),[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23、
叶问,本名叶继问,是广东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4、 丁发祥,回族,字瑞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丁庄子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初练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后幸遇并受业于绰号为“邋遢道人”的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八极拳。后于燕京打死俄罗斯大力士名闻宫禁。
25、
李书文,八极门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以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出神入化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把八极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戳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9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