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 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

2017-04-19 07:09:2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要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要点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是()。

A.2013年11月9日到12日 B.2013年11月10日到12日

C.2013年11月9日到11日 D.2013年11月10日到11日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共有()内容。

A.15项,50条B.16项,60条 C.15项,60条D.16项,50条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开放 C.全面改革开放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 )。

A.稳中求进B.提质增效 C.又快又好 D.多快好省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点是()。

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实现中国梦 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A.基础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关键性作用 D.核心性作用

9、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 )。

A.经济 B.财政C.税收D.科技

10、审核预算的重点是( )。

A.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B.由支出预算、平衡状态向赤字规模和政策拓展;

C.由政策拓展、支出预算向平衡状态和赤字规模;

D.由赤字规模、支出预算向平衡状态和政策拓展。

11、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

A.增值税B.间接税 C.消费税 D.直接税

12、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

A.户籍制度B.土地制度C.城乡二元结构D.城乡资源配置

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

A.支柱性地位B.重要性地位 C.基础性地位D.保障性地位

14、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 )。

A.科学的税收体制B.科学的财税体制 C.科学的经济体制D.科学的管理体制

15、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 )。

A.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B.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C.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D.各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16、在坚持和完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A.最严格的城市用地制度B.最严格的建设用地制度

C.最严格的商业用地制度D.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7、鼓励()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A.承包经营权 B.土地使用权 C.宅基地收益权D.家庭经营权

18、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A.住房使用权B.住房财产权 C.宅基地用益物权 D.宅基地财产权

19、建立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A.要素流动交易B.产权流转交易C.特色产品交易D.资源产品交易

2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

机制,研究建立()。

A.城市基础设施金融机构 B.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C.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D.股份合作金融机构

21、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C.常住人口社会保障体系D.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化

22、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 )开放相互促进。

A.对内 B.对外 C.对内对外 D.对外对内

23、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A.培育参与 B.引领 C.培育参与和监控 D.培育参与和引领

24、放宽投资准入,加快( )区域整合优化。

A.海关特殊监管 B.海关 C.特殊监管 D.一般制造业

25、建立( )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A.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B.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C.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上海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26、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

A.自由贸易园(港)区B.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C.自由贸易试验区D.贸易自由区

27、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完善()体制。

A.领事保护B.财产保护C.知识产权保护D.国有资产保护

28、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扩大()空间。

A.投资促进 B.合作 C.投资合作 D.促进投资

29、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同各国各地区( )。

A.利益汇合点B.利益共同点C.意见共同点D.意见汇合点

30、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重新布局机遇。

A.第三产业B.全球产业C.朝阳产业D.新兴产业

31、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互联互通建设。

A.基础设施 B.区域基础设施 C.沿海沿边 D.全球

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为根本。

A.党的领导 B.公民权利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3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A.基本政治制度B.基本经济制度C.根本政治制度D.根本民主制度

34、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平等团结和睦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平等团结进步 D.团结奋斗繁荣发展

3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以()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A.党委全委会 B.党员代表大会

C.职工代表大会D.党支部委员会

36、畅通(),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A.民主渠道B.民主途径 C.民主路径 D.民主治理

37、()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

A.党章 B.法律 C.宪法 D.民族区域自治法

3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A.县以上 B.市以上 C.市以下 D.省以下

3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建立与()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A.行政区划 B.辖区 C.地域 D.辖区区划

4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尊重和保障()。

A.法权 B.人权 C.公权 D.治权

4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废止()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A.信访 B.双规 C.拘役 D.劳动教养

4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的根本之策。

A.依法治国 B.依法行政 C.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D.把权力关进法制笼子

4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A.党的领导 B.依法执政 C.民主执政 D.民主集中制

4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对()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A.主要领导干部B.党委常委会 C.党委书记 D.党政一把手

4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行( )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A.所有领导干部B.所有公务员

C.新提任领导干部 D.县处级以上干部

4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 ),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A.公开竞争、优胜劣汰 B.公正公开、自由运作

C.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D.公开竞争、参与建设

4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 )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C.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D.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

4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 )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A.为民务实清廉 B.实事求是 C.反腐倡廉

49.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A.价值取向 B.精神追求 C.政治灵魂

50.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集中力量办大事 B.党管干部原则 C.群众路线

51.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篇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问答题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答: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是:

答: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3、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5、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哪六大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 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8、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和坚持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什么? 答: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9、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经济体制改革

10、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1、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答: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2、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13、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4、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5、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6、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部署了哪些方面? 答: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

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我国基本经济形式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19、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是什么?

答: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答: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2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答: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26、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篇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鲜明提出了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宣言书。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三中全会《决定》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办”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对过去的改革怎么看,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对不对,行不行;二是今后的改革怎么办,探求的是路径选择,改什么,怎么改。这两个基本问题,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决定》精神应该把握的要点。

(一)《决定》的结构组成

在框架结构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60条,2.1万多字。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1-4条),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即怎么看的问题。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另外四个必须长期坚持,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2-7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8-10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11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12-13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14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15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5+2的改革布局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点。

1、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标就是指引,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思想的统一,汇聚改革的目标。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这个总目标着眼未来的发展,体现了改革的决心,解释了改革的方向。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衔接,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的引领,也是我们必须要把握好的第一位的要求。我们的总目标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这个总目标强调的是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捷径,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的自

我调整,自我完善,更好的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生机与活力。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一新的思想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核动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决定》第一次提出来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谈话时候讲过,说再过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把国家制度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具体化。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治理能力建设,运用制度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如果我们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就很难达到。

3、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标志,支柱性理论。最大、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亮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特点。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全会的要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政府和市场这个关系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体现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发挥什么作用,政府发挥什么作用,所以这实际上是我们改革的基本问题。

第二,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所以这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是说,发挥市场作用标志着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政府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4、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突进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身要求和价值趋向,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汇聚人民群众,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拥护,获得深厚的源泉和持久的动力。

第二,要加快制度机制的创新,切实把蛋糕分好。蛋糕小的时候,需要分好,大的时候更需要分好。改革那些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抓紧解决那些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更好地保障人们平等参予,平等发展权利。 第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体现到各项具体改革的措施中,从根本上抓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好这样的要求,就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让人民更多公平地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5、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这三个结合既阐明改革的条件又明确了改革的目的。

第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每一次改革的重大突破,每一次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

第二,社会生产力能够充分释放,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改革要求的举措千条万条,最终都要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体现。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让人民相信社会主义,就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上高出一筹,胜出一筹。

第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束缚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的障碍。最后的目的就是《决定》里面讲到的两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真正做到三个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

6、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运用,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立足国情,深化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

二、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与三大关系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其最为突出者,有六大亮点。而要将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必须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大关系

1、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

亮点1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改革决心坚定不移。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

亮点2: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

此次全会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的提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 第一,全面,而非局部,预示着改革将横向铺开,不再留下死角。发展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领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既相互制约,亦相互促进。在某一特定时期,单一领域的改革或可立见成效,但为长远计,各个关联领域的整体推进、全面改革,方能达到最佳效果。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第二,深化,而非浅进,预示着改革将纵深推进,不再遇难辄止。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刚开始,一般总是选择“应改”且“好改”的领域下手,剩下有些难啃的“骨头”,不妨向后搁置。正因此,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容易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而所面临的利益博弈,也会越来越激烈。一味拖延,迟疑不决,只会丧失改革时机。也正因此,此番改革,可谓背水一战,不留退路。

第三,全面深化,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说明十八大后开启的新一轮改革,已不再是单兵突进,也不再是倚轻倚重,而是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几乎所有关键领域的全面纵深展开。

亮点3: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上即有议论和揣测,既然要全面推进改革,需不需要设立一个统领改革诸多事项、类似过去体改委那样的专门机构?

会议决定给了人们预期外的惊喜,不但成立专门机构,而且是级别非常高、超越国务院一般部门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决定明确指出,改革领导小组具有四项职能,即,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作为级别如此之高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则进一步将其职能由“搞设计”拓展到了“抓落实”,这样一种创新设计,在过去也是从未有过的。

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脱节的局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亮点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

我对这个新目标有几层理解:

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

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

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

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亮点5: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三中全会召开前,人们对“土地改革”议论颇多,也抱有较大预期。全会决定并未提及“土地改革”,但是,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此一提法,字面表述虽不一样,但实际也是“土地改革”的一部分,在观念和体制上已有很大突破。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城市是国有土地,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二者处于相对隔绝的两个市场,农村土地不能进入市场直接交易。

正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农村建设用地,转手后又用城市建设的市场价格售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热衷于“以地生财”、“以地套现”,使得农民被动上楼,被城镇化。

在现阶段,广大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将会改变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不能公平同权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4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
相关文章
  • 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要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要点一、单选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是()。A 2013年11月9日到12日B 2013年11月10日到12日C 2013年11月9日到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