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路遥人生 正文

路遥人生

2017-04-19 07:10: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念的青年形象。他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他既可爱,又可悲。在他身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品质: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朴实,虚荣,坚毅,浮躁等。在他身上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高加林这个形象,内涵丰富,又具有较大普遍性,他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性格矛盾又统一的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遭际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过去那些先进的新农村青年那样,脚踏实地的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奉献力量,也不是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或者为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庸碌之小辈。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交织着时代变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1]P540

高加林是幸运的,他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学校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为他打开了另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对现代文明怀着炽热的向往。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极想有所作为;他又是那么不幸运,他毕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儿子,理想同现实间存在太大的距离。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闷,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土地和亲人,但他十几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他深知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也从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却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却违背了现实。毕竟他不应该蔑视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失败者。当然小说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没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艰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处在急剧的变动中,而不是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失败者。日后,他经过正确人生观的指引,他是可以成为推动生活前进的一种力量的。[2]P2

通过阅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高加林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一) 自尊与自卑

高加林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从小又受父母的娇生惯养,父母用辛勤汗水换钱供他上学。他身上的泥土味已冲刷得差不多了。因而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在他被撤了教师职务后,表现极为强烈,他想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楼他们更强。去县城掏粪时与克南妈争吵后,眼里噙着了泪花,望着悄然寂静的城市,心里暗暗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的年轻人那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3]P32此时反映出高加林如此强烈的自尊。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连高明楼这样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种威慑,不能不感到“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高加林是优秀的,自信心可使他进取,但也可扭曲他的灵魂。于是我们在他自信的背后,发现了一种隐藏更深的自卑感。在他第一次去卖馍,却因为是熟人,而不愿去做那笔生意。当遇到老同学张克南和黄亚萍时,对他们所说的话非常敏感。即使他们是很真诚的,但在他看来,是在他面前夸耀自己的优越性。高加林的自尊心太强了。因此精神处于一种藐视的状态,说话时不时的讽刺、挖苦。最终老同学不欢而散。在卖馍的过程中,他后悔不该来。感到自己象一个真正的乡巴老。觉得周围的人

都在看他,他低着头,什么也不敢看,连叫卖也不敢。心里难受得象无数个虫子在咬。在城里掏粪时,紧张防备周围,鬼鬼祟祟象做贼一样,恐怕被熟人看见丢面子。每当看见骑自行车的县上和公社的干部们,从河对面公路奔驰而过,雪白的的确凉衬衫,被风吹得飘飘忽忽的身影时,他的心就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苦涩的味儿顿涌心头。就像吞了一口难咽的中药,难受极了。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会认为那是堕落和消极的表现。他的自卑是强烈的。

高加林之所以有这样的自卑感,与他的思想意思是分不开的。他一心想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不愿象他父亲一样当一辈子土地的奴隶。害怕的贫困、愚昧。他始终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负“。因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在当教师时,不断发表文章,刻苦钻研。并且得到了认可—他是一个很受尊敬的教师。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有抱负、有上进心的青年,周围的人没有去承认他,发展他,而是让社会的不良之风,深深伤害他,使他回到了黄土地上。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我们社会的肌体是健全的,假如社会主义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那么高加林周围的环境力量就有可能不段完善他的性格,而他本人或许能够避免他的悲剧命运。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的青年。由于社会尚不是由他们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就显得过于狭窄,往往容易被生活表象所迷惑。而当他们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这一影响就更不能低估。在以高加林为典型意义的青年形象中,自信和自卑彼此排斥却又紧密胶合在一起。这正是他性格中潜伏着的悲剧性的危机。

(二) 脆弱与勇敢

高加林是自信的。而当现实扼制了他的“欲望”,他又变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他有的只是“欲望”本身,没有的恰恰是把“欲望”本身化为现实的真正动力。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貌似强者的外衣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脆弱的、不稳定的自我。

高加林的脆弱性在他两次大的人生转折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当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务,第一次复归到土地上当农民时,他感到理想破灭。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无法冷静下来。三年的教书生涯,美好的梦想顷刻间就变成了泡沫。他的脸痛苦的抽搐着,一只手很很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流下来。他不思茶饭,用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自己。或许他的拼命劳动只是希望用极度的疲劳来消弥骚动的“欲望”。当他走后门当了县委通讯干事,而事情败漏,他又一次被谴回农村时,又一次感到孤零零的自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不知自己从什么路上走来,又向什么路上走去…。想到破灭的不仅是那远走高飞的幻想,也是与黄亚萍那并不牢靠的“爱情”。又想到自己以后贫穷的农民生活,他痛不欲生,想叫叫不出,想喊喊不出。他甚至想到死。。然而这一切怨谁呢?想来想去,反而恨起了自己:他两只手疯狂地揪着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纽扣“崩崩”地颗颗飞掉……。在波涛起伏、曲折不平的人生道路上,高加林就是这样地失败了。当他孤魂般走在大马河川道上时,山坡上传来的是孩子们辛辣而直率的信天游歌声:“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这利剑般闪射着冷峻真理光辉的古老歌谣,虽然从孩子们口里唱出,但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他感到惊心动魄。只有在这时,他才如梦初醒,有了五内俱焚的痛悔。高加林是一个彷徨与人生十字路口,生活阅历还不丰富的青年。遇到挫折不能积极面对,只会痛苦、流泪、抱怨、后悔。表现出极度的脆弱。但只要受到别人的安慰,鼓励,他会作深刻的自我反省,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正因为如此,他还会振作起来,前途还是美好的。[4]P542

尽管在逆境中高加林往往表现的很脆弱。但在顺境时,他往往表现的很勇敢,积极进取,具有一种冒险精神。

高加林痛苦于农村落后,渴望现代文明的春风吹到这闭塞的地方。因此,在他当上农民以后,与因循守旧的古老生活方式发生了反抗力。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特有的力量与农村旧道德观念和庸俗舆论挑战:他鼓励巧珍刷牙;闹了一场“卫生革命”;藐视农村“明媒正娶”的传统道德,和巧珍大胆公开彼此的爱情,公开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巧珍骑着一个车子去逛县城。可见,高加林是以一种勇敢、挑战的姿态,冲击着农村的平静,和古朴的生活方式。憧憬着现代文明的生活。

在到南马河公社采访时,他的勇敢精神表现的也很明显。南马河几个村庄都被洪水淹没。高加林没有骑车子,黄昏才出发。没走几里,天就黑了。此时他并不害怕,他精力充沛、动作敏捷。一刹那间需要牺牲什么,他就会献出什么。到了南马河,脚上流着血,但没有休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高加林这种勇敢精神与他自身的性格和经历有关。首先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受过新思想的影响,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当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一种责任感让他冲在了前面。再者,高加林是一个要强、好胜、狂热、有自尊心的人。这一次采访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表现机会……。当他听到那篇没被改动的第一篇报道时,一种幸福顿涌心头,忍不住轻轻地高吹起了口哨。

[5]P542

(三) 朴实与虚伪

高加林由于受到父辈的影响,他具备天下农民所特有品质—朴实。如小说上所描绘的那样:在劳动时,他手磨起了水泡,流出了血,他仍然挺着。在县城掏粪时,哪个厕所要是没粪,他立刻失望丧气,哪个厕所粪多,就高兴想笑,像是发现了金子。在失去教师职业后,他抽的烟由纸烟变为旱烟,表现出他生活的节约。他憨厚、老实,当他第一次和巧珍在大马路上并肩行走时,心呼呼直跳,感到很难为情。也是这种朴实,才使巧珍和他走近。也正是这种朴实,使他主动上地里给父亲帮忙;给母亲拉风箱。并且还养了兔子,想搞点副业。。他忙忙碌碌,俨然象个过光景的庄稼汉。也更是这种朴实,使他感到,他不该那样害怕在这黄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6]P90

高加林还拥有农民儿子质朴的责任感和内疚感。虽然他在精神上承受压抑和痛苦,但看到在劳动中的母亲满头的白发;瘸腿的父亲一轻一重地出山……。想到庄稼人的吃苦精神,眼里流出了泪水。在作品下篇,我们看到,当他和黄亚萍在一起时,猛然想到巧珍,心如刀绞,情绪的热情忽至冰点。内心深处,是一种深深的愧疚与谴责。

我们知道,高加林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不甘不如人。始终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负”,其目的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这在高加林思想上显然是相当模糊的。于是,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其虚荣心得到了极度膨胀:当巧珍要把狗皮褥子拿到县城给他时,他有点严厉地说:“我不冷!你千万别拿来,人家笑话哩!”[7]P35在县通讯处的那些日子里,他不断陶醉在事业的成功中。他内心里每时每刻都充满着骄傲和自豪,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甚至和同志们说话都言词尖刻,才气外露,得意之情溢于表。但他有时也会警告自己不要太张狂,他有更大、更高的抱负和想法。不能满足于这个县城所达到的光荣……。甚至在省城的大街上,看到公园里一队对挽胳膊走路的青年男女,也幻想着自己

令人神往的富于彩色的大城市生活。高加林的内心是虚荣的,他的所谓个人抱负和个人前程,始终是他内心深处最萦绕关注的东西。正是这个日夜困绕着他内心的幽灵,指使着他走错一步,再走错一步。人生的道路是复杂的,社会的矛盾也是错综的,然而决定一个人性格面貌的,毕竟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8]P32当他和黄亚萍旧情复萌,重新恋爱,以及在这种爱情矛盾的厉害权衡中,“远走高飞,到大地方去发展自己的前途”成为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砝码”。于是“权衡了一切后”他“决定要和巧珍断绝关系,跟黄亚萍远走高飞”。纯真的爱情终于被压倒在内心的虚荣之中。他无情地抛弃了巧珍这个天真纯洁姑娘赤诚如火的爱情,卑劣地伤害了一颗纯正坦直的心灵,也暴露出他灵魂深处潜伏着很不美妙的污垢!我们可以看出高加林对刘巧珍和黄亚萍的选择,并不是由爱决定的,而是由内心的虚荣决定的。谁能满足他的虚荣,他就会选择谁。思想意识的错误,致使最终陷入痛苦深渊。

高加林这些性格特点,有时是孤立的,有时又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高加林以上性格形成,与他生活的社会、家庭、自身思想意识是分不开的。高加林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的空气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的习俗的城镇郊区,一个交织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生活环境。也是现代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碰撞最激烈的时期。他的理想与现实、性格与环境交织的错综复杂,又显得格格不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副令人不可思议的画面:一个明明有才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知识分子,却被别的有权势的人同过“合法手续”而从教师队伍中除名;随后他又依靠自己的“关系”,进入县委大院,而“纪律检察委员会”又以合法的途径将他重新除退。生活在这样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环境中,高加林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有的只是一连串失败的记录。还有家庭环境、自身思想意识对他性格的形成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农村的落后、贫穷及父母对他的精心培养,创造了他一心离开黄土地的自身条件。我们从作品中可看出,形成他复杂性格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身的思想意识。由于刚步入社会,对生活认识不清。错误地把个人的欲望当作理想,不能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过分强调个人的需要。缺乏扎根土地,在家乡的土壤上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这些思想意识,促使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矛盾重重,徘徊不前。[9]P321

高加林的悲剧不是偶然,大量的偶然性中显示出了生活的某种必然性:传统的生活已经容纳不下这一代青年对人生的追求,而他们又往往不太理解通往新的生活的正确而又艰难的道路。他们理想大于现实,盲目追求实际上不能得到的东西,得到的必然是一种对人生扭曲的认识。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像高加林这样的青年也并不少见。文学是一面镜子,高加林这样具有丰富内涵和典型意义的形象,无论他的逆境、顺境、长处、弱点、教训和悲剧,都具有发人深思的鉴戒的力量。希望那些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们从高加林的形象中得到启发,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让人生的理想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篇二:浅析路遥的《人生》

第三组 文学院1102班 叶锦玲 学号:111040084

浅谈路遥与《人生》

路遥的《人生》于1982年发表在《收获》,这部中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在看《人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感悟,为什么路遥的《人生》可以经得起时代的磨洗,为什么《人生》经得起人们的琢磨?我想这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因为它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作者的缘故,也不止是因为作品的深刻主题,还因为它可以真正指导人们。

路遥说过,在《人生》中,他写得就是“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青年分子为了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多番波折历程。在小说中也的确如此,高加林,一个农村的知识分子从城市回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再由城市回到农村,他的人生可谓是“三起三落”,但这真的就是高加林的人生吗?或者说路遥就希望高加林做回本分的农民,最后让高加林扑倒在黄土地里?有不少人在分析作品时,都说这是路遥的“农村情结”。但是我却不敢苟同,我不断在思考,这篇作品发表在改革开放不久的1982年,而不是

发表在改革开放前,或者改革开放的十年后,我想这是和路遥的本意有很大关系的。

先看1982年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刚实行,西方现代文明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农村知识分子向往着现代文明,渴望得到知识,渴望获得自由平等民主,然而在强大的传统文明面前,这批知识分子的力量是薄弱的,在旧的社会体制下,他们要在短时间走向现代文明,是不可能。但是他们又是一股冲击牢笼,奋勇直上,向往文明自由的冲击力量,所以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才会是充满梦想,敢于拼搏,脾气倔强的人,在这里我认为,路遥是在赞扬鼓励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心怀理想,要用一股拼劲去迎接新时代。再看作品中高加林的“三起三落”,作者为何要做这样的安排呢?那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时代触觉,他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病,那就是体现在高加林身上的极端个人主义,过分追求名利,浮躁自大,忘恩负义。这不仅仅是高加林,而是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每一个中国人,“三起三落”不单是给高加林一个耳光,更是给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沉痛的教训。

“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到城市发展,然而当时的体制让他们不得不止步城市,他们比城市人更有才华,更有能力,但是“农村”这个枷锁却束缚着他们,这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迷茫的,失望的,这让所有读者都惋惜不已的,对于高加林的不幸,我们是给以同情的,但却是从一种更潜在的力量批判着当时体制不足,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改革开放时期,如何对待人才,如何改善体制?小说的最后是高加林扑倒在黄土地上,这就是他的人生吗?回到农村,努力生产?显然,作者是有更深层的看法的,高加林人生还有那么长,这只是走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在改革开放时代里,知识是要被尊重,人才是要被重视,正因为时代在变,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像高加林这种有梦想,有拼劲的年轻人,黄土地禁锢不了他们的理想,套不住飞翔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大步大步地走向城市,在城市里面奋勇拼搏,在城市里发光发亮,等他累了的时候,回到那淳朴的土地里,吸收更多的能量。

如果说高加林代表着梦想和拼搏,那么巧珍和顺德老汉就是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品质,一种高尚的传统道德。路遥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我认为巧珍和顺德老汉就是体现作者“黄土情结”的结晶品,巧珍,一个不识字的、没有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农村妇女,却那么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充满灵性;顺德老汉,一个单身汉老农民,却那么勤劳、无私、正直不阿、对爱情至情至性。这些都不可能是一个普通农民身上的品质,巧珍和顺德老汉都是路遥对农民、土地的情感浓缩,他们不仅是作者所赞美的农民,还是作者寄托的理想美德,更是作者对美好传统道德的赞赏和高扬。在这里,路

遥是充分体现了他的“黄土情结”,同样,这也是他想告诉高加林,甚至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不管时代如何文明发展,我们不能忘本,不能丢失我们民族美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热爱土地,坚守我们美好的传统道德,我们才不至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迷失自我,忘却我们的民族之本。在浮躁和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下,我们每个人心里要有属于自己的故土,要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要心存善念,学会感恩,才能真正使我们成功。

《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所以引起那么大反响,不仅是因为作品反应当时知识青年分子的状况,更是以高加林给知识青年分子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教育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如何在如今浮躁功利社会中,坚守传统美好道德,坚守自己的价值底线,这才是我们当代知识分子从作品中要思考和领悟的。

篇三: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品味《人生》

人生,就是各种矛盾与选择的结合体。面对矛盾,我们总要学会取舍;作出选择,就该承担一切后果。

一气呵成的看完了路遥的《人生》,我发出一声叹息继而陷入了一阵沉默,为书中主人公高加林矛盾式的爱情,戏剧性的前途,悲剧色彩的人生。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亦或是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不断的交替给予我们惊喜与失望?还多人说高加林的悲剧是他错误选择的悲剧,我觉得不然,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权力的社会,贫瘠的农村,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主动权!我想,那个原本很美好的男子的悲剧,就是那个混沌时代的悲剧,就是那个权势与压迫社会的悲剧。

高加林,是那篇昏暗黄土地上的一抹亮色,这个才华横溢、满腔激情与活力、有着理想与追求的俊朗的男子,终究是与那个精神世界贫瘠落后的农村格格不入的,他经历过学校教育,受着文明的熏陶和知识的涵养,骨子里有种“文化人”特有的清高,他向往外面广阔的天空,渴望完全的实现自我价值,那方矮窄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是他的追求,最终却悲哀的变成了他的归宿,生活还真的是爱开他的玩笑啊!

第一次因权势的黑暗被判回黄土地,高加林无法改变这不公的安排,他用一种近乎“自虐”式的疯狂体力劳动去掩盖内心世界的失意

——干农活,任双手血肉模糊,任全身精疲力竭,同时这也是对权势无言的反抗,但是也是一种无力的反抗,游离在沉沦边缘的加林,幸在有巧珍爱的抚慰,才安静下来。第二次因命运的捉弄彻底的被判回黄土地,失去了前途,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光明的人生,可怜的加林哪堪如此致命的打击!但所谓现实,就是这样一种即使你根本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去接受的东西。任加林悔恨交加,歇斯底里,痛苦绝望,但除了接受这命运的安排,也别无选择了!唯一让我感觉有一丝欣慰的是他最终还是强迫着自己面对了这看似毁灭性的现实,而没有选择放弃生命。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镣铐在舞台上跳舞,要是妄想冲破枷锁的束缚,尽情的自由舞蹈,势必会摔的无比惨痛。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一些宿命式的东西,也就是在饱满的理想之下必须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狂妄者自称是命运的主人,谦卑者自称是命运的奴隶,然而我们要做另外一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当走运时,揶揄一下自己的好运吧!倒霉时,调侃一下自己的厄运吧!不要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命运的价值。记得塞涅卡说过:“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其实,我们还可以做第三种人,与命运结伴而行,让理想的种子在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诚然,命运有时候是有点不公平,她会让我们的人生错过并失去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难免会遗憾而痛苦,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就豁达点

面对呢!只要希望不死,信念不灭,不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就算倒下去也能重新站起来!就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很多时候现实总不是按着预想的发展,计划好的人生轨道可能就突然发生变轨,想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那么漫长,只不过换一条道路而已,只要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努力,或许变轨后的道路上又有别样的意想不到的风景呢!

教科院1001班张祎


路遥人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5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路遥人生
相关文章
  • 走近真实的路遥

    走近真实的路遥2014-11-17历史每天学一点点击上方「历史每天学一点」一起中立读史只求历史真相,不歌颂贬低任何政治势力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

  • 路遥人生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