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正文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2017-04-19 07:10:1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 《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 《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高鹗)。 《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1. 玉皇大帝让其做弼马瘟得可笑职位(剧中所谓的马夫),猴子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2,玉皇大帝再次邀请猴子上天做看管蟠桃园的看守,美其名曰:齐天大圣。

3,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邀请了所有

神仙除了齐天大圣这只猴子,猴子盛怒破坏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再次返回花果山。

4,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盛怒,派遣天兵天将前来捉拿猴子。天兵天将伤害猴子猴孙无数,猴子被抓。

5.各种刑法都没能支付猴子,以至于猴子踢翻炼丹炉,后又在如来佛祖的诱骗下被压在的五行山下。 孙悟空三大白骨的经过

第一变成美女妇,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并遭悟空棒打。

第二妖精再变老婆婆,孙悟空再打,妖精元神又逃。

第三妖精三变老公公,孙悟空经过思

想斗争,决心除妖,在众神的照应下,最终打死白骨精。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机智、好动、活泼、勇敢、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惩奸除恶、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哈利波特的形象

性格坚韧、勇敢,善良、勇于承担重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从前,宋国有个人在地里耕作,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从地里惊慌窜过,恰巧

撞在树桩上折断颈骨而死。农人扔下工具,把兔子捡回家去。从此,这个农人为这个意外收获而想入非非,放下农活不干,成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捡到,地地却荒芜了,他的行为成为人们谈笑的话题。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篇二:199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1997-2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五) (T)

【藏品名称】1997-2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

【发行日期】1997年【图案面值】

【齿孔度数】11度 【邮票规格】

【整版枚数】28枚

【整版规格】120×135毫米

【版 别】 影写版

【设 计 者】周峰【防伪方式】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责任编辑】

产品图片

【邮票介绍】

《水浒传》是中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它是依据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史实而创作的,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作者通过描写高俅等无恶不作的上层权贵和蒋门神等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以及林冲、武松等被迫走上起义道路的曲折经历,点明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水浒传》结构比较完整,人物与情节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勾连。其写作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本套邮票共4枚。 4-1为“史进习武”。画面左上角身材魁梧、持棍而立者是因遭奸臣高俅迫害、逃到史家庄以教武术为生的王进;裸背舞棍者则为史进,他正在王进的指点下习武。故事选自《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是《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位梁山好汉,他在落难教头王进的指点下,刻苦习武,半年之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后,他大闹史家村,最后归顺梁山泊。4-2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画面反映的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看管菜园时,为震慑群小,将墙边一株大柳树连根拔起,赢得众人喝彩的情形。画面中,鲁

智深的人物形象较为沉静,腰间甩动的直裰,体现他正在运力拔树,与围观的众泼皮惊诧的表情和动作形成强烈对比,体现了鲁智深勇悍不凡的个性。4-3为“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是京中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教头,优越的地位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效忠皇权的性格。但奸臣高俅却并不放过他,为了替自己的干儿子抢夺林冲之妻,高俅几欲置林冲于死地。最后,在草料场的风雪之夜,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仇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画面以大片的白雪为背景,左下为山神庙一角,交代特定的环境。画面正中,林冲的花枪正斜刺在倒地的差役身上,林冲则背身而立,夸张的动势和飞扬的大红披风表示林冲此时愤怒至极。整个画面隐含一种悲壮的气氛。4-4为“宋江义释晁盖”,说的是晁盖等人劫取大名府知府梁中书送给丈人、朝廷宰相蔡京的祝寿礼物后,被官方察觉。此时宋江正任山东郓城县押司,他与晁盖为故旧知交,得知州府官员捉拿晁盖的消息后,飞马报告晁盖,使晁盖等人幸免于难。画面中刘唐的粗犷,吴用的精细,晁盖的豪爽与宋江的侠义相互映衬,颇有意趣。本邮票设计者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为主,吸收其它画种的优点,并借鉴宋代绘画和造型之长,大胆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使整套邮票体现出一种写意性、时代感和生活趣味的巧妙融合,出色地展示了水浒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整体关系上,作者刻意通过对比和呼应,加强邮票的节奏感和连续

性。在运笔和设色上,作者也别具匠心。从图形的勾勒到线条的处理,在稚拙中透出生气,在灵活变化中显出力度。其中人物的衣带折纹纵横相间,刚柔相济,疏密相应,既表现了动态,又有很强的质感,而且装饰意趣浓厚。整个画面以黄、棕、灰为基调,间以红、蓝、绿,于浑然古朴中见鲜明。

1997-21M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小型张)

【商品单位】:枚

【全 套 数】:1枚

【发行日期】:1997-12-22

【 规 格 】:120mm×135mm

【齿孔度数】:11度

【设 计 者】:周峰

【 版 别 】:影写版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小型张规格:120mm×135mm

小型张邮票规格:50mm×

40mm

邮票介绍:

篇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

1.形象之比较分析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堪怜咏絮才: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玉带林中挂: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圈玉带”看,可能又喻黛玉泪枯而死,宝玉为怀念她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1)但我以为选取宝钗和黛玉,应一个重形象,一个重气质,一个在形似,一个在神似。

林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再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一个鲜艳妩媚,一个风流婉转。

(2) 宝钗也曾有过黛玉的叛逆时期。虽同是才华横溢的贵族少女,钗黛二人的个性可谓迥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二人的思想没有交集。

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一回中,宝钗劝黛玉别看杂书时。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其实宝钗也曾有过黛玉的叛逆时期,只是黛玉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性格逐渐定型,而宝钗则不同,“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渐渐按封建淑女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走向了与叛逆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在另一方面,她们都无法脱离封建礼教的控制。她们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3)从钗黛词观其性格差异

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她们之间围绕着与贾宝玉的恋爱婚姻产生的矛盾纠葛,也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是构成全书情节的基本线索之一。

1、从黛玉《葬花吟》和宝钗《咏白海棠》看其性格特征

《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

轻沾扑绣帘??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正是她对世间的凄楚之情,黛玉的柔弱和身世的悲凉正预示了她的悲淡结局,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与黛玉不同,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咏白海棠》一诗的首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即可以看出宝钗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所以诗成后受到了评卷人李纨的夸奖:“这诗有身分。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胭脂洗出秋阶影”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顺时,喜欢素朴淡雅、洁净无华,遇到旁人会见怪的事情,她能浑然不觉,因而博得贾府上下夸赞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表明了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薛),一个是美玉无瑕(林)。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薛);若说有奇缘,如何把心事终虚化(林)?一个枉自嗟呀(薛),一个空落牵挂(林)。一个是水中月(薛),一个是镜中花(林)。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就是贾宝玉生命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女人,判词中着重写的是薛宝钗是一个有着诸多贤惠品德的女人,所以,她是一个好妻子的典范;而着重写林黛玉的是才情,她给贾宝玉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钗黛是完全不同的两中人生观的代表。其共同点在于,她们都有自私的成分在其中---谁敢说自己没有的一面呢。 宝钗的自私在于时时计较自身的利益和立场,黛玉的自私是时时捍卫自己的理想(爱情和人格尊严。 就是在自私这一点上,两者的根本立场都有不同之处。宝钗敢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争取,哪怕这种争取的表现是那样的含蓄,但始终达到了目的,应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而黛玉“自私”的争取只能是在内心深处的不断挣扎,因为她争取的是那时

社会的伦理道德无法接受的东西,根本无法公于众。

黛玉是个情感过敏的女孩子,宝钗则是一个思想高度理智的成人,蹈玉多疑善妒,宝钗则机智深沉。在黛玉的一生中,知己只有宝玉一个,而宝钗则是贾府上上下下最受欢迎的人。套说黛玉是孤臣,那么宝钗俨然是个闲妻良母。黛玉好比是个落塌诗人满腹牢骚,宝钗好比逢时巧宦,大紫大红。

宝钗与黛玉,一儒一道,一“圣”一“仙”,似乎是理想中的人物。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一个可敬,一个可爱。在我看来,谈恋爱是黛玉好,因为她浪漫;而娶妻则要宝钗这样的,因为她现实。黛玉是理想的情人,宝钗是理想的妻子。两者不可兼得,是古往今来男子的一大遗憾。因此,“钗黛合一”可能是作者的一种理想。 但实际上,这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可卿名为“兼美”,身兼黛钗之美。可卿之死,象征着“兼美”理想的破灭。

(4)从对宝玉的爱分析形象

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2.浅谈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一)、性格叛逆、不读书、不求上进、厌恶八股文、反对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

(1)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

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

在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第五回 ]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然坚持着不去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宝玉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可以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认为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但宝玉平素却“杂学旁搜”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淫词”。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他明确地表示鄙弃功名利禄,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而且还对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文死谏”、“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官”道路。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

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第二十二回]又一次,当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第三十一回]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三十六回],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

四、总结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思想者,他是作者对宗法礼教的背叛和对女性主义张扬的代言人。是作者对一切美好的赞叹和美好毁灭的悲伤的表现者。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终结的产物。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贾宝玉的背叛,是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正是这一双重叛逆决定了他背叛的彻底性,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而鲜明。再以贾宝玉对男性的态度为例,《红楼梦》全书中,贾宝玉对于男性的态度主要基调是反感的,而他之所以同秦钟等人往来十分密切,以往红学家们基于阶级背叛的观点,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贾宝玉反感的男性是上流社会的人士,而他的朋友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贾宝玉对他们的喜爱,表现了男性对俊美同性的欣赏,且这种欣赏又不是基于性爱的。而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女性对美丽同性的欣赏受到认同和理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性身上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会立即由此联想到同性恋。所以引入男人解放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面体察,以及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3且说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5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相关文章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