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文化运动 正文

新文化运动

2017-02-25 06:51:0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新文化运动

浅析新文化运动

1840-1945,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年代,百年的屈辱带来了百年的激荡,百年的压迫激起了百年的抗争。当兄弟姐妹被随意戕害的时候,站起来拼命的是整个民族。而这个民族觉醒的那声号角,便是新文化运动!

一、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概述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也没有理论对革命进行指导,使人们的斗争成效甚微,中国没能摆脱被凌辱的半殖民地的命运,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历史呼唤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而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猛烈冲击,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纵观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具有很多原因。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工人阶级不断成长,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新文化运动之意义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的腐朽部分,大大促进了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面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和伴随之的“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伦理和宗法,要求思想自由和真正的民主,收到青年知识分子的广泛拥护,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为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二,新文化运动早期提倡科学思想,拥护“赛先生”,传播了科学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三,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新青年》率先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并刊登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和一大批新诗,使得白话文的使用在全国蔚然成风,促进了全国范围的文字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文字的推广和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李大钊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使得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准备,启发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三、 新文化运动之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在推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中,青年学生和热血知识分子,他们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己任,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子,他们不顾高压,不怕流血,不怕坐牢,奔走呼号,始终冲锋在最前面,拉开了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序幕。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从新文化运动中感悟到精华:科学与民主。虽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总地来说歧义不大。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也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至于民主,那更是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都要争着抢着要戴到自己头上的桂冠。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崇尚和发展科学,实行和发扬民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国力强盛,才能不受他国的欺负,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生活得幸福、有尊严,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反过来说,如果不提倡和发扬科学和民主,社会就要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国家就要衰弱和腐朽,许多人就会为着自身地或集团的利益去叛国、卖国,象汪精卫和李鸿章那样,哪里还会有什么社会进步和爱国主义?

所以,新文化运动,首先和根本的不在于进步和爱国,而在于科学与民主。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也没有过时。

但是,新文化运动同样给中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疤。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新文化派,我们需要承认,新文化运动确实给当时中国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让科学、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而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并且这种影响就是在今天,还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其消极

影响,也是伴随而至,直到今天,流毒不绝。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历史的、文化的虚无主义。

我们知道,世界任何民族的起源历史,其一大特点就是具有神话色彩,神人不分,这本不奇怪。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以堪称愤青鼻祖的顾颉刚、钱玄同为首的“疑古派”派,对中国上古史全盘否定,称“三皇五帝”史为伪古史,夏也是不存在的(“大禹是条虫”就是这位老先生的杰作),殷商王朝若非安阳甲骨资料的出土.也几乎难逃被抹煞的噩运。甚至西周初年也被看成是“本无信史””的传说时代。流毒至今,仍然有人否认夏代的存在。既然这些历史是不存在的,那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诗》《书》诸文化经典也就是伪经典了。

就连以 “小心求证”求学术的胡适,也说,“东周以前的历史没有一个字是可信的。”这里,我们看到的只剩下他的“大胆怀疑”了,而“全盘西化”就是这位“小心求证”的胡适老先生提出的。

在这种学术气氛下,可想而知,作为传承中国文明精髓的诸经和其建立的历史实践基础的被打倒,中国人的精神,就失去了其自强不息的源头动力了,经典失去了其解释系统,其存在不过是活的化石而已,只能让人欣赏。而经典及其历史实践的被打倒首先是中国人自己倒下了,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往往会产生对其它文化盲目崇拜。于是,出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者,居然闹出了将孟子当外国人崇拜的笑料。

消极影响之二,以偏激代替理性。

新文化运动,标榜科学和理性,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但事实上,新文化运动挟庸俗的进化论观点,宣扬优胜劣汰,偏激偏进,几无理性可言的。 新文化运动标榜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反对儒家,歌颂法家。而鲁迅,被时人歌颂为中国的尼采。如果说,儒家专制的话,法家思想起码比儒家专制的多,历来为人所垢病;而尼采本人,后来被视法西斯理论的先驱。理性何在?

新文化派否定中国传统是从文学开始的,号称“文学革命”。后来,这种否定和怀疑的思潮,发展到否定中国的一切所谓旧的东西(和文革何其相象!),甚至于中国人。阿Q就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代表。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

一、废除汉语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

二、废除汉字

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

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

汉字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鲁迅);

三、废除中国戏曲

四、废除中医中药

五、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改良变而为革命,标榜所谓国民文学,将传统的文学等同于贵族文学,封建主义的文学。陈积极鼓吹他的所谓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种对文明及其载体贴标签,一棒子打倒的做法,和后来的给人随便戴高帽,无限上纲之间,是否有某种冥冥中的幽暗通道在沟通着?

六、??

七、??

废除!废除!废除!??

打倒!打倒!打倒!?? 这种疯狂,真叫人怀疑,是要拥抱文明呢,还是自绝于文明?倘若这些个废除都彻底实现了,中国还剩下什么?我们中国人恐怕真不认识中国人了!但是倘若没实现或没完全实现呢?那新文化派就有话说了,你做的还不够彻底! 这种偏激带来的另一大弊端就是造成学风轻浮,学者追求轰动效应,广告效应;而文学革命,带来的就是革中国文明的命,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毁于一旦,文丧道绝。1912年,蔡元培废除了小学“读经科”,1920年,小学语文科全部改成了白话文。今天,能读懂文言文的国人已经少之又少了;而读文言文的人,多数也只是将其当做一种个人爱好,抱着欣赏的态度读的。中国文明失去了发展,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永远的停留在了过去,成了无生命力的东西。

消极影响之三,反道德主义。

新文化派反礼教,打倒孔家店。在鲁迅看来,中国的书中,就三个字――“人吃人”, 藏在仁义道德的缝里。中国几千年唯一不变的就是道学家虚伪的仁义礼智。新文化派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明灿烂的博爱的新道德的社会,以便让人们认清所谓狭隘的旧道德的社会: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陈独秀)这种墨子先生兼爱的老调,早已经证明不合人性了,反倒成了新文化派手中的宝贝。雷锋精神可谓博爱之至矣,国人也学习实践多年,反倒是这个社会时时出现孟子批判的“率兽食人”现象,人给狗下跪的事时有耳闻。

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只有深查人性的微妙,从符合人性的的路径出发,才能真正实践道德。不合人性的道德,必将不能长久。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名赐,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有一次,他赎回了一个沦落在国外为奴的鲁国人。根据鲁国的法律,国家是要给赎买人相应的赔偿金的,但是,富有的子贡却没有去领取自己应得的赔偿。他认为,君子应该扶危济困,况且自己又有钱,这点赎金算得了什么呢?

子贡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赐,这样做,就是你的过失了。”子贡有些诧异,问为什么?孔子说:“从官府取你应得的赔偿金,并不会对你的德行有什么损害。你不取赔偿金,就会暗示别人,取赔偿金是道德不够高尚的表现。我担心,从此以后,鲁国人不再赎自己的同胞了。”孔夫子可谓至察矣!

当人们把道德标准提高到需要人仰视才能看得见,做得到的时候,这个社会的道德实践,就只能被人阳奉阴违了。

否定的终极,就是否定否定自身。如今,否定所谓封建的道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到了否定当初那些鼓吹否定道德的人所鼓吹的道德的地步了。“不要拿道德说事”,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

四、 今天再看新文化今天再看新文化运动,无论是谁都要暗道一声可惜,可惜什么?可惜我上下五千年的道统!可惜我泱泱大中华的礼仪!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的的确确为已经濒死的中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是,这剂强心剂却也是确确实实的“西药”。从此之后,洋药即为药中药即为妖;洋房即美观中式即封闭;洋人即聪明国人即愚笨。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重现了一个祖宗五千年都没有用过的词语——“崇洋媚外”,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为什么今天我们又开始重提孔子?为什么今天我们又开始蒙学教育?为什么今天我们普遍缺乏文化内涵?就是因为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愈来愈丧失了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内质,中国也愈来愈没有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特征。

我一直在想如果鲁迅活在今天会是什么?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破而后立,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中间有转折却无停顿,然而周老爷却只破不立。中国现在很多的怪现象和新文化的这种破而不立的半拉子工程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了,我们看待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要将其还原到其特定的历史年代之中,在那个国人蒙昧而群狼环伺的时代,先辈们会有如此选择也就无可厚非了。

附件:

五、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陈独秀等。

倡导的思想和观点:

陈独秀:

关于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蔡元培: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胡适:

篇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

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参考资料: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鲁迅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意义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篇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概念: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

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兴起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 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意义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工人阶级,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人运动也不断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

1917年俄国十月社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均告失败。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与此同时,国家的境况愈来愈坏,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瓜分愈演愈烈,国内复辟狂潮、官僚政争、军阀混战接踵而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事实表明,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中国不想继续沉沦下去,如果革命要走出彷徨绝望、屡战屡败的阴影,必须要有一个面貌全新、朝气蓬勃的政党充当历史的火车头,而这个政党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已经到了不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再度推向前进的地步了。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成熟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具备了其诞生的客观条件。即是说,这些条件1一旦具备,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是势在必然的。

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在华企业、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发展而成长壮大的。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全国产业工人达到200余万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外,还有其特殊优点:(1)具有极强的反抗性和革命性。(2)很集中,便于组织,便于团结战斗,容易在斗争中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3)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优点, 必然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工人阶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后,工人斗争的内容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可见,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榜样效应。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三篇文章,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并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人民开始从向西方寻找出路,转向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得出“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五四运动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纷纷走上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们创办刊物,组织团体,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李大钊的宣传带动下,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一批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也都先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总之,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之成为引领中国思想界前进的先进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2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新文化运动
相关文章
  •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回顾

    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摘要: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得中国的历史展开了崭新的...

  •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情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

  • 新文化运动

    浅析新文化运动浅析新文化运动1840-1945,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年代,百年的屈辱带来了百年的激荡,百年的压迫激起了百年的抗争。当兄弟姐妹被随意戕害的时候,站起来拼命...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