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正文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2017-02-24 06:13: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

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

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

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

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

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

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

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

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

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

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

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

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于是,

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展开。它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

段历史。

【设计意图】引出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二)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1.《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袁世凯祭孔和祭天坛的影像资料。

教师设问:为什么要祭孔、祭天坛?

学生回答:为了复辟帝制。

教师点拨: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民主共和观念是势不两立的。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当时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学生回答:结合教材53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政治方面: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再让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

原因。

(2)概况

要求学生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设问: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

了怎样的办学方针?

学生回答:学生依据教材54页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

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点拨: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

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影响作铺垫。

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前期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教师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

倡什么吗?

学生回答:学生结合教材54页的注释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

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

与愚昧。这也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此外,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

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

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即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

来。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教材P55之资料卡片)

材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

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教师设问:这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学生联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学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

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

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学生活动:同学们开始情不自禁地朗读这两段材料。

教师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

方面有哪些区别?

学生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

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

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二者的区别,很容易

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师生合作探究: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2.后期内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应图片和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材料并思考。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

极力宣传十月革命。1918年,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的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师设问:我们应如何去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

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认真地读材料并联系教材思考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先相互讨论,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图表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归纳小结,情感提升

课堂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意义)。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四)学以致用,巩固创新

1.教材后的测评题和材料题。

2.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非常丰富,有人说,这又是一

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圾。你对此有何看法?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小结

(一)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问题情景和反馈练习中设置了

不同的思维含量,引导鼓励学生整体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激励功能,促使学

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体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

历史课题研究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衔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

篇二: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二次备课人:

主体参与课堂(学案)

一、课前自主学习 1.预习教材必。

主体参与课堂(教案)

三、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四、小组合作、师生质疑

1、探究: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材料看ppt)

2、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 何为旧道德?为什么要打到“孔家店”?

3、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1: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2:《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3: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李时岳

材料4:“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结合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本课总结:

六、学后反思

篇三:《新文化运动》讲课教案

导入:

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半期考试之前呢,我们学习了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思考一下,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轰然洞开之时,一些中国人就开始提出要向西方学习,于是呢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做了多次尝试,想一想这些尝试都有哪些呢?(若学生无反应则提示他们根据图片提取信息或者翻到目录)很好,首先是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其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中,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什么啊?技术。而维新派和革命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于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终于一命呜呼,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呢也终于结束了。这人们头上的辫子咔嚓一声剪去了,可心里的辫子呢?是不是也真的随之剪去了呢?我们来看一副对联,这是辛亥革命后,百姓在自家门前贴的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我们看这幅对联上最突出的两个字“皇帝”,这说明什么?说明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所以当时北大的著名教授辜鸿铭,在民国成立后,他执着的留着辫子,猪尾巴,不将它剪去,当走进教室学生们哄堂大笑之时,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了,这些都告诉我们,民国建立之初,百姓的思想里还残留有许多封建的、专制的东西在里面,启蒙民众,解放人们的思想迫在眉睫。于是,此时,一些爱国青年决定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一场解放人们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第8课新文化运动,请大家翻到教材的43页。迅速浏览一下导言部分。

(板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说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但革命党人与掌握军事力量的袁世凯妥协,只要袁世凯让清帝退位,则保举袁为临时大总统,于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抬出了一个古人,那就是——孔子(板书:尊孔复古)。他开始大肆的倡导尊孔、祭孔,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请同学们在43页把这句话勾画出来。(指导学生看图)为什么抬出孔老夫子呢?(板书将孔字圈出)因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者进行专制统治的基础。袁世凯是准备打着尊孔的旗号,企图复辟帝制,什么意思?袁世凯想要当皇帝!你说这历史不是倒退了吗?赶走了一个皇帝,又来了一个土皇帝。于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还专门制定了所谓的中华帝国国旗,一度取代了民国刚成立时所使用的五色旗。到了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的年号。算起来,袁世凯这皇帝仅仅当了80来天,实足的是一场闹剧、丑剧。他本人也于1916年6月6日病死,据说是患的尿毒症,(年仅57岁)。当然,这是后话。言归正传,所以,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袁世凯尊孔复古,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新旧思潮激烈交锋。新文化运动由此掀起。

2、时间、标志:让我们在书上找一找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及标志。同学们在书上的44页能找到吗?(板书:2、时间、标志)请一个同学来回答。很好,就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请同学在教材上标注一下。这里注意一下,《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那么这一时期的弄潮儿(指勇敢而有进取精神的人)除了陈独秀以外,还有另外的四位。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代表人物:陈、蔡、胡、鲁、李,五个哥,都很酷。其中,我们先来说说老陈,陈独秀,他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看左边这个,他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大家可以看看。而右边这则材料,则意在告明大家,青年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的

是非常宝贵的,而青年人对于社会来说,其重要性犹如人身上新鲜活泼的细胞。(联合国于1985年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之间的人。而我国国家统计局则将11-34岁之间的人定为是青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里所界定的青年年龄为14岁—28岁)所以你们也算是半个青年了,至少是青少年了,看看满足这些希望吗?好了,接下来看下一位——蔡元培蔡先生。说起蔡元培,那就不得不提到国内著名的一所大学——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大家看左边这幅图是北大的校门,古香古色的,而右上角这个就是北大的校徽,细心的同学已经在发现了校徽的下方有个1898年,因为北大的前生是京师大学堂,1912年以后才改名为北进大学,1917年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其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办学思想,那就是这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观察左边这幅图。这幅图上画的都是当时北大的教授,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奇怪之处,那就是这些教授们既有西装革履的又有长袍马褂的,我们看这位就是,眼熟不,就是陈独秀。当时他出任的是北大文科学长,相当于现在北大文学院的院长。所以若你是当时北大的一个学子,那么这节课给你上课的可能是一个仪表堂堂,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他可能会大肆宣扬西方文化如何如何好,而下一节课可能进来的就是一个拄着拐杖,戴着瓜皮小帽,拖着长辫子的老者,他给你讲的可能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三纲五常什么的,辜鸿铭就是这么一个人,图里红衣服这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正是这位,人称“怪杰”,共精通9门外语,当时北大还有许多洋教授,辜老先生是把他们各个都不放在眼中,见英国人,用英文骂英国不行,见德国人,用德文骂德国不好,见法国人,则用法文骂法国如何不堪,那些洋人个个都被骂得心服口服。所以,北大把这些风格各异的教授们集中在一起,鼓励各学科自由发展,充分体现了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所以,第四,北京大学连同《新青年》这本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大家在教材的44页下边把这句话勾出来。五位代表我们讲了两位,剩下的三位(鲁迅、胡适和李大钊)我们等会再给大家介绍。

4、主要阵地

5、两个大旗(口号):先来看看新文化运动的两个大旗或者说口号。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才能救中国,这两位先生是谁呢?怎么有真么大的本事呢?有同学知道吗?那老师告诉大家吧,赛先生我们同学们应该认识,就是SCIENCE,科学的意思。德先生则是Democracy,是民主的意思。请大家把45页的注释勾出来,打上重点符号。那么什么是民主呢?什么又是科学呢?我们来看一看,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政治,科学则是与封建迷信相对的。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其实是分为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前期的主要内容,在书上45页能不能找到?恩,很好,我们说可以将前期的内容归纳为4提倡4反对,我们来看一下,“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书上没有新道德这个,请同学们在45页空白处补上这句。

那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四提倡四反对,第一个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这则材料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政府把重税强加于民,腐败又专制,百姓却贫苦不堪。当时又有一副对联,是“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所以我们要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什么是民主?就是独立、平等与自由。(标注自课本上)。

第二则材料,我们看,陈姨太的这种观念和做法正确吗?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正确的应该是将产妇送到医院。所以封建迷信害死人,能不能要?不能。这里还有鲁迅的一段经典的话,他说??你看,用火药来敬神,用罗盘针来看风水,也显示出了中国人愚昧迷信的一面,这些都是我们要杜绝的,所以,反对迷信,我们要提倡什么?科学。科学是指?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祥林嫂,祥林嫂死了丈夫以后,她本来想“不嫁二夫”,保住自己的名誉,结果她的丈母娘容不下她,觉得她是一个克星,让她嫁给了何老六,于是人们觉得她不守节,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最后祥林嫂在冻饿中悲惨死去。从这可看出什么?祥林嫂最后在冻饿中死去,但夺走她生命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封建旧道德,旧观念!什么是旧道德,注意旧道德是指??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子女一切都得听从长辈的安排,不允许反抗,夫为妻纲——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前段时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放在古代,那可能是正常的,但现代社会进步了,所以人们都在谴责李阳,申讨他的这种行为。所以,对于旧道德,我们要有选择的摈弃,提倡新道德,包括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力平等等等。

好了,接着来看第四个,有关新旧文学的,这里有个秀才娶妻的故事。这说明文言文有时候容易产生歧义,带来不便,甚至闹出笑话。文言文就是旧文学,所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胡适这个人也很有才,他一共获得了30多个博士学位,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等,真的算是个“博士爷”。话说有一次胡适在讲课的时候大加赞扬白话文好,一个同学就站起来反驳胡老师,他说:“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学生们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来拒绝这个邀请,然后我用白话文编写,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15分钟过后,胡适从从同学们写的复电中挑选一份了一份用字最少的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你看,这个干不了,谢谢,既言简意赅,又多了一层礼貌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胡适等人提倡要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他说??所以,新文学总的特点是新鲜、平易、通俗易懂。怎么个通俗易懂法,举个例子,胡适写了第一首白话,我们来看看??好了,主张进行文学改革,提倡白话文的,除了胡适,还有一位我们很熟悉的人物,那就是鲁迅。鲁迅以前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中国人病得不轻,医人身体上的病没什么了不起,而要医治人们心灵上的病,所以他弃医从文,开始用笔来解释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他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这里面有一段话,请大家看看??他把统治者所倡导的那些封建旧道德比喻为吃人的礼教。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4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相关文章
  •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情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