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优质课比赛课件) 正文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优质课比赛课件)

2017-01-06 06:15:2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实录与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实录与反思

(安徽省宁国中学 陈光辉 邮编:242300)

一、教学实录

[课前教师活动]

[板书] 政治好玩 政治有趣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多媒体展示]

1、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经济学道理: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回家的供电标准下动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经济学道理:给所有电器内置变压器,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

教师出示牛奶方盒子和可乐瓶子并提问,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完成问题。

[准备教具]

贝壳、辣椒、钢笔、银元、美元、港元、台币及“牛奶”、“盐”等五块纸图板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1分钟)

导入货币的本质

[板书] 1、货币的本质

[出示教具] 设问:辣椒、钢笔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 辣椒自己种的自己吃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设问]

买东西需要货币,那么商品和货币是不是孪生兄弟呢?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

[板书] 货币的产生过程:

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

[学生角色模拟]

请5个同学上台,每人手持一块图板相互交换产品(分别是:盐、 咖啡、红珍珠、牛奶),最先交换成功的同学发奖品。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交换过程可以发现,扩大的物物交换在交换中比较困难,大家要先换一件普通乐于接受的商品,然后再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那么这件普通乐于接受的商品起什么作用呢?

[板书] 一般等价物

教师活动:先后出示贝壳、银元等教具,师生共同完成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的本质等内容。

[板书]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格(观念上的货币→价格标签)

学生活动:看第5页探究活动四,思考回答课文中问题。

教师总结:价格是观念上的货币,即价格标签。

学生活动:回答探究五问题,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提问: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有什么不同?探究活动六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

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学生活动:课堂讨论、发言。

讨论结论:商品积压卖不掉,商品所有者就亏本破产,不能生存。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相关链接中的:货币流通规律。货币的另外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

手段、世界货币。

[板书] 纸币的产生

学生活动:阅读探究七

[多媒体展示]文图:纸币在哪些方面优于金属货币。

教师活动: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出示纸币:人民币、

美元、港元、台币、泰币等)

[板书] 纸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简要介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教师活动:

提问:(1)你会识别假币吗?你收到假币该怎么办?

(2)制造假币会受到什么惩罚?

(3)为什么要爱护人民币(有国徽、领袖像、经济血脉)

[设问] 什么是电子货币?

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作业:设法见识一下真正的信用卡

课后思考:废品是不是商品?

[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

含 义←商品→基本属性

↓ 产生过程←货币 ↓本 质←纸币→发行限度

二、设计意图与反思

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上好高中政治的第一节课通关重要。所以,政治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面纱”。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框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思考和安排:

(1)教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案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为了让学生消除对高中政治课的陌生距离感,在教案中设计了“课前活动”并板书“政治好玩,政治有趣”。

(反思: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板书的8个字感到新奇亲切,但“好玩”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削弱了政治学科的严肃性有待探讨。学生对课前设计的2个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这类问题来自于生活实际,他们很熟悉确没有思考过。实际教学中学生讨论热烈,并有多位同学举手发言表达看法。)

(4)正式上课后用辣椒、钢笔等实物教具导入新课,也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阅读并思考问题。

(5)5个同学的“角色模拟”活动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参入课堂活动,另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突破“扩大的物物交换”会产生交换困难这一难点。

(6)在介绍货币的产生过程中分别出示“贝壳”和“人民币”等教具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教材内容。

(7)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流通”等知识是通过不断设问和师

生对话来完成理解的,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知识难点则是靠教师的讲授分析完成的。

(8)请学生发言介绍如何识别“假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这一环节,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9)设计了课后作业“见识一下真正的信用卡”和课后思考“废品是不是商品”,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并引起悬念为导入下一框作准备。

(10)小结时通过板书知识结构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系统概括的认识。

(11)实际上课时,用时有些紧张,这需要教师的“时间意识”并对各环节用时加以控制来解决。

2012年5月25日

——————

[作者简介] 陈光辉(1954—),男,安徽省宁国中学总支副书记,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联系方式:电话:0563-4132385手机:13956576777

电子信箱:chgh1954@163.com

篇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预习

你知道什么是货币吗?货币与商品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货币有何职能?纸币是否就是货币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货币与商品、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B、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C、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A、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B、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

(1)物物交换的困难与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A、货币并不是与商品同时产生的,

B、由于物物交换不方便,所以产生了一般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一种商品能够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

(2)金银成为货币:

A、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

B、当贵金属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1)含义: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一种商品,但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5、本知识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A、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

B、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

C、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

D、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

因此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考点2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3)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

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1)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3)流通中所需的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的次数

(4)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A、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B、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3、货币的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3)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4、本知识点需注意的问题: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建议紧扣“衡量”、“表现”、“执行”。 考点3 纸币的含义、发行及影响

1 货币的演变与纸币的产生:

(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的产生: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A、金属货币的缺点:使用时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逐渐磨损 B、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不会磨损 C、货币的演变: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 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对纸币定义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A、纸币的发行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价值符号,因此需要强制使用;

B、发行纸币的除了国家,还有地区,像:香港、澳门、台湾都能发行纸币;

(2)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2)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认识:

篇三:《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优质课比赛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1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优质课比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实录与反思“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实录与反思(安徽省宁国中学陈光辉邮编:242300)一、教学实录[课前教师活动][板书]政治好玩政治有趣第一课神奇...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