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 正文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

2016-12-08 07:34:2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中数学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

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讲、议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二、活动尝试

1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x3?2x2?x?2?0} {-1,1,2}

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

11111{1,,,,{x|x?,n?N*且n?5}n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2345

4.用列举法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x?Z||x?2|?3}={-1,5}

5.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

(1)A={-1,1},B={-1,0,1,2}

(2)A=N,B=R

(3)A={xx为北京人},B= {xx为中国人}

(4)A=?,B={0}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三、师生探究

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

(1)集合A的元素-1,1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

(2)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3)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也是B中元素.

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

四、数学理论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

合A.记作A?B(或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

的真

子集,记作:A或B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这应理解为:若A?B,且存在b∈B,但b?A,称A是B的真子集. 3.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B(或BA).

如:A={2,4},B={3,5,7},则AB.

4.说明

(1?A

(2若A≠Φ,则Φ(3A?A

(4)易混符号

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 1?N,?1?N,N?R,Φ?R,{1}?{1,2,3}

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如 Φ?Φ={0},Φ∈{0}

五、巩固运用

例1(1) 写出N,Z,Q,R(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Φ?A ②Φ③A?A ④A 解(1):N?Z?Q?R

(2)①正确;②错误,因为A可能是空集;③正确;④错误;

思考1:A?B与B?A能否同时成立?

结论: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如:{a,b,c,d}与{b,c,d,a}相等;{2,3,4}与{3,4,2}相等;{2,3}与{3,2}相等. 问:A={x|x=2m+1,m∈Z},B={x|x=2n-1,n∈Z}.(A=B)

稍微复杂的式子特别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要认真分辨.

思考2:若AB,BC,则AC?

真子集关系也具有传递性若AB,BC,则AC.

例2写出{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分析:寻求子集、真子集主要依据是定义.

解:依定义:{a,b}的所有子集是?、{a}、{b}、{a,b},其中真子集有?、{a}、{b}. 变式: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解:Φ、{1}、{2}、{3}、{1,2}、{1,3}、{2,3}、{1,2,3}

猜想:(1)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2?16)

(2)集合4?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2n)

注: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有n个,那么这个集合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六、回顾反思

1.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

2.性质:(1?A

(2(A≠Φ) (3A?A

(4)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非空子集数为2?1;真子集数为2?1;非空真子集数为2?nnnn

七、课外练习

1.下列各题中,指出关系式A?B、A?B、AB、AB、A=B中哪些成立:

(1)A={1,3,5,7},B={3,5,7}.

解:因B中每一个元素都是A的元素,而A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是B的元素, 故A?B及AB成立.

(2)A={1,2,4,8},B={x|x是8的约数}.

解:因x是8的约数,则x:1,2,4,8

那么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故A=B. 式子A?B、A?B、A=B成立.

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x|x≤10}

解:不正确.因数2不是集合,也就不会是{x|x≤10}的子集.

(2)2∈{x|x≤10}

解:正确.因数2是集合{x|x≤10}中数.故可用“∈”.

(3){2}{x|x≤10}

解:正确.因{2}是{x|x≤10}的真子集.

(4) ?∈{x|x≤10}

解:不正确.因为?是集合,不是集合{x|x

≤10}的元素.

(5) ?{x|x≤10}

解:不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 ?{x|x≤10}

解: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4,5,6,7}{2,3,5,7,11}

解:正确.因为{4,5,6,7}中4,6不是{2,3,5,7,11}的元素.

(8){4,5,6,7}{2,3,5,7,11}

解:正确.因为{4,5,6,7}中不含{2,3,5,7,11}中的2,3,11.

3.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4.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该题中集合运用描述法给出,集合的元素是无限的,要准确判断两集合间关系.需用数形结合

.

解:将A及B两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要使A?B,则B中的元素必须都是A中元素

即B中元素必须都位于阴影部分内

m

那么由x<-2或x>3及x<-4知 m

-4<-2即m>8

故实数m取值范围是m>8

5.满足

?

解析:由

?

又由A?{a,b,c,d}的集合A有多少个? A可知,集合A必为非空集合; A?{a,b,c,d}可知,此题即为求集合{a,b,c,d}的所有非空子集。

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

{a},{b},{c},{d},{a,b},{a,c},{a,d},{b,c},{b,d},{c,d},{a,b,c},{a,b,d},{a,c,d},{b,c,d},{a,b,c,d}共十五个非空子集。

n此题可以利用有限集合的非空子集的个数的公式2?1进行检验,2?1?15,正确。 4

答案:15

x,y。 6.已知A?{x,y},B?{1,xy},若A?B,求

解析:A?B,即A.B两集合的元素相同,有两种可能:

?x?1?x?1?x?xy?x?R?????y?xy解得?y?R;?y?1解得?y?1

∴x?1或y?1。

答案: x?1或y?1。

八、教学后记

本节讲子集,先介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并引出子集的概念,然后,

篇二:数学:1.3《集合的运算》教案(1)(沪教版高一上册)

1.3 (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可以借助代数运算帮助理解“且”、“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方程

的解集的并集。

本小节的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简单的性质和推论,并会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维恩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掌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知道交集、并集的基本运算性质。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概念理解与解题中运用; 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流程设计

的解集,则是求方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2、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 3、空集的特殊意义。 二、讲授新课 关于交集 1、概念引入

(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课本p12)

10的正约数} B={xx为15的正约数} C={xx为10与15的正公约数} A={xx为

解答:A={1,2,5,10},B={1,3,5,15},C={1,5}

[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中元素是A与B 中公共元素。 (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

A2

,,2、概念形成 ? 交集定义

一般地,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让学生用描述法表示)。

? 交集的图示法

B

??

A?B?A,A?B?B A?B?A?B A?B??

? 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 3、概念深化

交集的性质(补充)

由交集的定义易知,对任何集合A,B,有:

A∩A=A,A∩U=A ,A∩φ=φ;②A∩B?A,A∩B?B;③A∩B=B∩A;④A∩B∩C=(A∩B)∩C= A∩(B∩C);⑤A∩B=A?A?B。 4、例题解析

例1:已知A?{x?1?x?2},B={x?2?x?0},求A?B。(补充)

解:A?B?{x|?1?x?0}

[说明]①启发学生数形结合,利用数轴解题。②求交集的实质是找出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 例2: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

A∩B。(补充)

解:A∩B={x|x是等腰三角形}∩{x|x是直角三角形}

={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说明]:此题运用文氏图,其公共部分即为A∩B

例3:设A、B两个集合分别为A?(x,y)2x?y?10,B?{(x,y)3x?y?5},求A∩B,

并且说明它的意义。 (课本p11例1)

??

?2x?y?10?解:A?B??(x,y)?={(3,4)}

3x?y?5??

[说明] A?B表示方程组的解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两条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的坐标集

合。

例4(补充)设A={1,2,3},B={2,5,7},C={4,2,8}, 求(A∩B)∩C, A∩(B∩C),A∩B∩C。

解:(A∩B)∩C=({1,2,3}∩{2,5,7})∩{4,2,8}={2}∩{4,2,8}={2}; A∩(B∩C)={1,2,3}∩({2,5,7}∩{4,2,8})={1,2,3}∩{2}={2};A∩B∩C=(A∩B)∩C= A∩(B∩C)={2}。

三、巩固练习 练习1.3(1) 关于并集

1、概念引入

引例: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

A={xx?2?0}, B=xx?3?0, C={x(x?2)(x?3)?0} 答:A=?2?, B={-3} ,C={2,-3}

[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中元素由A或B的元素构成。 2、概念形成

??

? 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 并集的图示法

????

A?B?A,A?B?A,A?B?B, A?B?B,A?B?B,

? 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 3、概念深化

? 并集的性质(补)

①A∪A=A,A∪U=U ,A∪φ=A;②A?(A∪B),B?(A∪B);③A∪B=B∪A;④A∩B?A∪B,当且仅当A=B时,A∩B=A∪B;⑤A∪B=A?B?A. [说明] 交集与并集的区别(由学生回答)(补) 交集是属于A且属于B的全体元素的集合。 并集是属于A或属于B的全体元素的集合。

x∈A或x∈B的“或”代表了三层含义:即下图所示。

4、例题解析

例5:设A={4,5,6,8},B={3,5,7,8},求A∪B。(补充) 解:∴A={4,5,6,8},B={3,5,7,8},

则A∪B={4,5,6,8}∪{3,5,7,8}={3,4,5,6,7,8}。

[说明] ①运用文恩解答该题。②用例举法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只需把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不重复的一一找出写在大括号中即可。

例6:设A={a,b,c,d},B={b,d,e,f},求A∩B ,A∪B。 (课本p12例2)

解:A∩B={b,d},则A∪B={a,b,c,d,e,f }。

例7: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求A∪B。(补充) 解: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x|x是斜三角形}。 例8:设A={x|-2<x<2},B={x|1>1或x<-1},求A∪B。(课本P12例3) 解:A∪B=R

[说明] 本题是集合语言及运算与简单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解题中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体现抽象与直观的完美结合。

例9、已知A={x|x=2k, k∈Z或x∈B}, B={x|x=2k-1, k∈Z},求A∪B。(课本P12例4)[说明]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1.3(2) 补充练习

1、设A={ x |-1< x <2}, B={ x |1< x <3},求A∪B. 解析:利用数轴,将A、B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解:将A={ x |-1< x <2}及B={ x |1< 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篇三:必修一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第2讲 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1、定义: A ∩ B = {x︱ x ∈ A且x ∈ B}

说明:(1) x ∈ A ∩ B ? x ∈ A且x ∈ B

(2) x ? A ∩ B ? x ? A或x ? B

(3)A∩ B 实质上是A、B 的公共部分

图示:

2、性质 ;;;

例题

1、设集合M={1,2,4,8},N={x|x是2的倍数},则M∩N=()

A.{2,4}B.{1,2,4}C.{2,4,8}D{1,2,8}

2、若集合,,则=()

A. B. C. D.

3、设A ={(x,y)︱y = ?4x + 6}, B ={(x,y)︱y = 5x ? 3},求A ∩ B

4、已知集合A = {x︱︱x ? a︱ ≤ 1}, B = {x ︱x2 ? 5x + 4 ≥ 0},若A ∩ B = φ数a 的取值范围?

(二)并集:

1、定义: A ∪ B = {x x ∈ A或x ∈ B}

说明:(1) x ∈ A ∪ B ? x ∈ A或x ∈ B

(2) x ? A ∪ B ? x ? A且x ? B

(3)A∪ B 实质上是A、B 凑在一起

图示:

2、性质 ;;;;

例题

1、若集合,,则_____________

2、已知集合,,且,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3、集合,,若,则的值为( )

A.0 B.1 C.2 D.4

4、,且,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D. ,则实

(三)补集:

全集:由(所考虑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通常用U表示

补集:

显然:

当心:考虑补集时,一定要注意全集;但全集因题而异。

注意:德?摩根定律(图示证明,问逻辑证明步骤)

例题

1、如果集合,,,那么()等于()

(A) (B) (C) (D)

2、若全集,集合,则= .

3、设全集,,

思考题:已知集合A={x︱x2+3x+2=0},B={x︱ax?6=0} ,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使得 A∪B=A成立? 试说明你的理由。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把看成一个整体,化成,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其中

无实根

的解集

的解集

课后练习

1、已知,则_________

2、设,,则A(B=

3、已知集合A={x|-1≤x≤2},B={x|x<a ,如果A∩B=A,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集合,若,则实数=.

5、已知集合A、B,若用A、B的式子表示右图中U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则这个表达式可以为

6、已知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B={3},B∩A={9},则A=(

(A) {1,3} (B){3,7,9} (C){3,5,9} (D){3,9}

7、设集合 M ={x|},N ={x|1≤x≤3},则M∩N =()

A.[1,2) B.[1,2]C.( 2,3]D.[2,3]

8、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B

C

D

9、设全集,设全集,,

求:(1)(2) 。

10、设集合,,

若,求 。

11、已知全集U=R,集合A={x|-3<x5},B={x|-a<x<a,a>0}

(1)若,求a的取值范围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7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

    高中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子集、全集、补集教学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