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正文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2016-12-08 07:31:5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青岛版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解说游戏

师:伸出左手跟我数,从大拇指开始数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再回到大拇指按顺序数6、7、8、9、10,这样反复数下去??

生一边数一边报数理解游戏规则

师:请你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就能说出你说的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名字。 生说

师: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说出来吗?

生想或说:记住了,或者发现规律了。(生答师评价:一颗代表智慧的小花送给你)

师:认真听完这节课,你就会识破其中的奥秘了。 上课?!

【设计意图: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使枯燥的计算课焕发灵动和生机。学生自觉联系生活经验,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

的学习中。】 一、

复习引入,再次唤醒已知经验

师:根据以前所学细心解答两题: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生答

师: 15根小棒,能摆几个

生答:能摆3个。

【设计意图: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延续游戏中与5有关的除法,做到承上启下,顺水推舟。】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 生说:15÷3=5(根)

生说:“15÷5=3(个)(课件示)生齐读。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生答:被除数()表示( 要分的数 ) 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的个数) 商表示(分得的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正在野营的一帮小朋友也在分东西?看看分享哪些食物? 生答

设计意图:从已知经验出发,引入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迁移能力。】 二、

讨论操作,探究新知

?(课件示)

1.认识余数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样吧,今天我们与“5’这么有缘,咱就把这些物

【设计意图:关于分给的人数,为了课堂连贯性的需要定为“5”,使这一环节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珠联璧合,学生易于迁移,掌握新知。】

大屏示

师:我们先一起来读明白表格的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填一填。看看哪组填的又快又准确!

师:每人先选一种物品分分看,如遇困难借助小棒分一分,分完后把你分的结果填在表中。如遇争议和错误先在小组内解决,比赛开始!(教师巡视,给小组合作情况以评价和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有余数

除法的意义。比赛的方式进行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生汇报分面包的过程大屏示)

师:9个面包平均分给5个人,怎样分呢?

生说

师追问:为什么不全部分完?

生答:不够每人再分一个了。

师结:9里面只有一个5,每人分一个后,余下4个。 2.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方便面平均分给5个人,结果怎样呢?

生答正好分完。(将速度最快的小组的记录表投影展示) 师引导:嗯,10里面有2个5,正好一人分2个。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呢?生说师板书

师:看着这张记录表,哪个小组说说你是怎么分的饮料?

生1答:1个1个地分,分了两圈后,还剩1瓶。

生2答:两个两个地分,这时叫学生到黑板演示(师备11根磁力小棒)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直接两个两个地分?

生:11里面有2个5,平均每人分2瓶,余1瓶。

【以上教师的“引导”和“追问”让学生体味两种不同的除法——平均分和包含除,潜移默化地引入知识点。】

师:又余下了,其实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余下不够再分的数,像上面这个“4和1”你能给余下的这些数起个名字吗?

生答:余数。

师:好!数学家也是这样定义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3.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师:快来想一想,11瓶饮料,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2瓶,还剩1瓶。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生答老师板书并讲解余数的写法:

生2:列式为11÷5=2(瓶)??1(瓶)师板书 师:这个算式读作;11除以5等于2瓶余1瓶。

生齐读→个别读

师:你能把火腿肠、香蕉、橙子、苹果及酸奶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一下吗?

选一个写在练习本上。

生汇报,师板书:【生汇报时师应不断追问:这个算式的计算可以直接怎样去想?为下一课竖式试商埋下伏笔】

12÷5=2(个)??2(个) 13÷5 ?? 3(根) 14÷5 ?? 4(个) 15÷5=3(个)

18÷5 ??3(个)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18÷5=3(瓶)??3(瓶)各部分的名称吧。 生说师板书“余数” 三、

新知巩固,探究发现。

师:数学的智慧呢是在变化中也能抓住问题的根本,用思想解决问题,想不想挑战下面的问题?一定要聚精会神呀! 1. 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第一个题目,“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课件示18瓶酸奶,生想后回答。 生答课件示

18÷4=4(人)……2(块) 18÷5=3(人)……3(块)

18÷7=2(人)……4(块) 18÷8=2(人)……2(块)

师:(你真棒啊!一颗奖励的小花送给你!)结合大屏幕和黑板上的算式,想一想:对于余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答:余数比除数小

师再问:在这里余数能是5吗?能是6吗? 师再问:为什么?

生答师板书“<”

【设计意图:弄清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应在解决了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后,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这一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师:挑战第二题,利用刚才所学迅速判断!

判断:(大屏示) 10÷3=2?? 4 16÷4=3?? 4 21÷5=4?? 1生答,师问:为什么? 四、

全课小结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你能揭秘课前老师的小把戏了吗?

生答:一个数除以5后看余数,余数是1,这个数就会在大拇指,是2就是食指?..

师:嗯!很多游戏里藏了数学智慧呢,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一切都很简

篇二:1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2-4页,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吗?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提问:认真观察这幅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说: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

2. 追问: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

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⑤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 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预设:①一个一个地分

②两个两个地分。

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

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剩下1个?这一个还能不能再平均分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

5. 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列示,教师注意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6.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 (板书)

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一个,就叫“余数”。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二、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

预设:①分苹果:15÷4=3(个)??3(个)

②分香蕉:13÷4=3(个)??1(个)

③分酸奶:18÷4=4(个)??2(个)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许多分一分的问题,体会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很多,从而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除法问题。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呢?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看哪组想得全,分得对。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

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②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等。

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

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

结合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应在解决了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后,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这一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注重了这一点。】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首先观察图意,然后自己填一填,反馈交流。

交流时注意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

2. 自主练习第2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对,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板书课题)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并能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提问的意识。】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2. 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 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篇三: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次修改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90-93页,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让人交流思考;

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吗?都会带些什么东西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课件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瞧,小伙伴们到达了野营地点,仔细观察这幅画,看看大家都带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

同学们找的可真全,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猜一猜接下来4位小朋友要干什么?(分食物)这么多好吃的能不能让一个小朋友全都霸占了?(不能)是的,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那么这些食物要怎么分呢?

2. 追问:根据刚才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注意把问题说完整,谁来试试看?

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

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评价:你说得可真完整;你说的真准确;原来你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谁能像他一样再完整的提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那么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好吗?

【具体实物分一分】

今天老师把情景图中的面包带到了咱们教室,瞧,这是什么?(面包)数一数一共有几个?(9个)现在老师就来找4位同学充当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再另请一位同学将这9个面包分给大家。负责分的同学,注意边分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注意学生站位)

预设:分面包的同学可能是一个一个的分,也可能两个两个的分,当最后手里还剩一块面包时,追问:台下的同学们,台上的某某某遇到了出现了一个状况,他分着分着突然停了,

请问同学们某某某把9个面包分完了吗?没有

还剩几个?还剩1个

那为什么某某某不再继续分下去了呢?(因为不知道把最后一个给谁了。)

哦,最后这一个面包无论分给谁,其他同学都不乐意,该怎么办?每人再分一个还能继续分吗?

(让学生直观感受将剩下的一块留在那,不能再分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面包每人再分一个不够分了。)

嗯,通过几位同学精彩的展示,我们知道这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同学的过程,谁能起来再说一说分法?(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2个,还剩1个,,每人再分1个不够分了,要留下。)

【借助学具分一分】

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演示的是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你还有其他分法吗?别着急,动脑筋想一想,借助我们的手中小圆片代替面包把你的分法演示出来行吗?看谁分的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预设: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边摆边介绍分法。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你从这两种分法中有什么发现?

(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

还剩1个,这说明分完了吗?(没有)还能继续分吗?为什么? (不够分了)

不够分,我们要怎么办?(留在那,谁也不给)

谁能把他们分的过程再完整的说一遍(板书过程)(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

4.你能把刚才分面包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开动脑筋想一想,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要用什么方法?(除法)那么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应该怎么列算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写。

师: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面包,(板书:9÷4=2(个))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板书)。把余下1个,还能分吗?把不能再分的1个,也就是剩下的1个写在“??”后面(板书:??1),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生:余数。)

师: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说一遍分的过程。

生:9表示9个面包,4表示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2表示每人分2个面包,1表示还余下1个。(指名回答)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除法家族里的其他成员?(生: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一位新成员——余数。

师: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9表示什么?除数4表示什么?商呢?余数呢?

师:这个算式我们把它读作:9除以4商2(个)余1(个)。(生尝试读,个别读) 师: 那?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起说?

齐读: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面包,还余下1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面包的过程,弄清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三、小练习

1.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并和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算式的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看学业纸第二题,我们同位两人合作,左边的同学负责摆圆片,右边的同学负责记录摆后的结果,看看哪个同位俩配合的最默契,最快的解决问题。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

预设:①分苹果:15÷4=3(个)??3(个)

②分香蕉:13÷4=3(个)??1(个)

③分酸奶:18÷4=4(个)??2(个)

投影汇报,随机抽出两题,指名答算式的意义并正确读算式。

3.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独立思考,同位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除数都一样;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

有余数的除法可真多,大家也有了很多的发现,到底有余数的除法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去探索。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7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相关文章
  •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