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

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

2017-05-07 06:34: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毛概重点内容2017

毛概考试资料

1.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是6.5%~7% 2. 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

3. 我国最早一个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部分的人:李大钊

4.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5.(多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7.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立:在一大上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上升为指导思想 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

9.(必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1.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1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13.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理论标志:中国革命道路的标志 15.毛泽东理论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18.(单选)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9.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0.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1.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 2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内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5.科学发展观内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6.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

27.四个全面的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依据: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3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3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新要求、行动纲领

3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两个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92年南方谈话》

3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6.(必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3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 39.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0.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4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没有变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 1.1956年——2050年左右 2.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实现现代化的时期 3.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45.(多选)新常态下的现阶段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7.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8.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49.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0.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1.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人是:邓小平

52.社会主义本质是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

53.我国现阶段依然存在剥削

54.(单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 5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57.两个百年目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100周年)

58.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59.(多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0.(多选)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61.(判断)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对)

62.(多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单选)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63.改革的原则和目的: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4.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体制

65.(多选)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进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

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6.(单选或多选)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67.(单选)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8.(单选)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69.(多选)“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惠普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7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71.(单选)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72.(单选)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4.(多选)选择经济制度的依据: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75.(多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6.(单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7.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78.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79.(单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0.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81.(多选)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多元 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4、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

82.(单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3.(单选)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8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85.(单选)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主当家做主

86.(多选)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

87.(多选)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

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88.(多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89.(单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90.(单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91.(单选)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92.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实质:香港 澳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9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94.“一国两制”内容: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5.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

96.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97.我国外交方针的演变: 1、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 2、60年代,“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3、70年代,“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4、80年代,“真正的不结盟” 98.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99.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100.(单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 101.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02.我国国家大数据中心在贵州

103.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 10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05.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6.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7.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

108.党的建设包括那几个领域?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做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

109.(单选)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1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2.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13.我国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114.(多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5.(多选)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116.1952—1956年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7.农业改造成功的经验: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118.互助合作的三种方式:互助组、初

级社、高级社 119.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2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哪些?分别是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提出的?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122.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是:毛泽东 123.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要走一条正确处理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关系问题的道路

124.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 辩证统一关系 (1)、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2)、有区别的 (3)、进行有机的统一

125.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2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27.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128.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

1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30.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13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革命的革命性质相同)

133.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4.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篇二:2017考研毛概复习资料及试题

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 C )以后

A、抗战胜利 B、党的七大 C、延安整风D、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五中全会 B、七届五中全会

C、七届六中全会 D、六届六中全会

3、( B )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刘少奇

4、( 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A、延安整风 B、党的七大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5、经过(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A、延安整风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6、( A )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D、周恩来

7、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A ),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南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 A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 D )

A、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

B、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南

C、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0、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C )

A、思想形式 B、指导形式 C、民族形式D、理论形式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 A ),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 C )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

B、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

14、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 C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胡锦涛 B、邓小平 C、江泽民D、温家宝

1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 A )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

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7、在当代中国,( C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A、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8、( B )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将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 A )

A、十个结合 B、九个结合 C、八个结合 D、七个结合

20、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 B )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邓小平理论D、毛泽东思想

21、在当代中国,只有( A )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2、( D )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A、发展问题 B、建设问题 C、民族问题 D、道路问题

23、( C )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A、邓小平B、江泽民C、毛泽东D、胡锦涛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 B ),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三个代表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5、党的( B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五大D、十四大

26、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历史根据是( A )

A、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对国际形式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D、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7、( D )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A、发展理论建设 B、创新理论建设 C、科学理论建设 D、思想理论建设

28、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C )

A、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B、坚持毛泽东思想

C、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D、真正坚持邓小平理论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D )

A、邓小平理论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 B )形成的时代背景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列宁主义

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 B )形成的实践基础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1945年( A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C、党的六大 D、六届六中全会

33、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 A )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4、( B )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

35、1981年党的( A )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A、十一届六中全会B、十一届五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36、( B )曾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A、江泽民 B、邓小平 C、胡锦涛 D、叶剑英

37、( A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8、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C )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发,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A、经济与建设 B、和平与建设 C、和平和发展 D、发展与建设

3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B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理论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路线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思想

40、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了( D )。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制定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C、解决建国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D、拨乱反正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A )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4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 B )的命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43、1987年( B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4、1992年初,邓小平在( D )中,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篇三:2017毛概下最新版重点大全

第七章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地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总目标

原因: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社会系统得以运、秩序得以维护的途径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第八章

1.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了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方面。

3.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4.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5.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以上就全国而言的,有些产业,有些地方可以有所区别。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控制力。

8.为什么要按劳分配?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还有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如全民所有制经济,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根椐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技术特点,分别实行国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

(4)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该分配制度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分配关系上能够调动各方面进行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生产要素分两类:(1)物质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2)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

10.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1)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群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1.四化同步发展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1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14.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5.全面依法治国的五个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各种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的自觉实践能力。

(4)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5)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2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培养高度文化自觉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1.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22.和谐社会三大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23.如何创新和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2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4、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5、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7.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8.【P224思考题】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3)两岸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需要两岸同胞、全世界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十章

1、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问题。

2、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 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3、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澳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其他都是第三世界。

4、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

5、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问题。

6、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7、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8、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并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五项和平共处原则完整表述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9、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冷战共处”状态,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20世纪70年代,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确定了“真正不结盟”战略,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

10.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11、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2、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1)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2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
相关文章
  • 2017年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重点内容2017毛概考试资料1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是6 5%~7%2 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3 我国最早一个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部分的人:李大钊4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