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150字的寓言故事 正文 本文移动端:150字的寓言故事

150字的寓言故事

2017-05-07 06:28:3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古典寓言

水蛇装神

池溏快干涸(hé)了,水蛇准备搬家。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您在前面走,而我在后面跟着,人们看了会认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恐怕会有人砸(zá)死我们;不如让我骑在您的背上,您背着我走,人们看见了就会把我当作蛇神,这样就没人敢伤害我们了。”于是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见了它们,果然都躲在一边,还相互提醒:“这是蛇神哪,别踩到它呀!”

画鬼最易

有位画师,替齐王画画。

齐王问他:“相比之下,什么东西最难画?”

“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画师回答说。

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最容易呢?”

画师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与人朝夕相处,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要画得惟妙惟肖,不能错一点点,所以难画。至于鬼,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所以画起来最容易。”

其父善游

有个人准备过江,看见一个大人托着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要把他扔到江里去。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两只小手死死抓住大人的衣袖不放。过江人急忙上前制止:“你疯了吗?这么小的孩子,扔进江里不会淹死吗?”那个人很有把握地说:“不会的。”

“孩子这么小,江水那么深,怎么不会淹死呢?”

“这你就不明白了,他爸爸可是游泳能手。”

利令智昏

从前,齐国有个财迷,一心想得到金子。

一天清早,他穿戴整齐后往集市上走,走到一个卖金子的处所,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结果被人扭送到了官府。官吏问他:“那么多人在场,你怎么敢公然抢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当时根本就没看到人,只看见金子了。”

再来一次

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只鳖(biē),想把它煮了吃,但又不愿意落个杀生的恶名。于是用猛火把锅里的水烧得滚开,在锅上横搁了一根细竹棍儿当桥,和鳖约定说:“能爬过这个桥,就让你活命。”鳖明知这人是用诡(guǐ)计骗自己,但还是费尽力气往前爬,勉强(qiǎng)地爬过去了。这个人说:“你的表演精彩极了!再给我爬一次,我还想看看。”

狮子和豺

从前有一只狮子,它在深山里捕捉到一只豺,准备吃掉它。

豺乞求说:“请大王饶我一命,让我替大王从森林里捉两只鹿来赎身。”

狮子听后相信了它,很高兴地放它走了。可豺走后,一年过去了,也没送一只鹿给狮子吃。狮子很生气,一天又把它捉住了。

狮子便对它说:“你吃掉的动物已经不少了,如今该轮到我吃你了,请你考虑考虑,还有什么好说的?”

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狮子张口把它吃了。

虎见橡果

有一只大老虎,早晨起来感到肚子饥饿,便到野外去寻找食物。

老虎发现一只刺猬仰天躺着,以为是一块肉,便走上前去衔起来,冷不防刺猬突然卷缩起来,把老虎的鼻子刺得鲜血直淌,而且卷刺着不放,吓得老虎惊慌而逃,不敢停下来休息。

一直逃到山中,老虎感到精疲力竭,不知不觉昏昏入睡。这时刺猬才放开老虎的鼻子,悄悄地走了。

老虎猛地站起来,庆幸刺猬总算走了。便走到一棵橡树底下,低头一看,有个橡果在眼前,连忙侧身让开,说:“令尊大人的厉害已经领教过了,恳请公子高抬贵手,让我一条路走吧。”

鲁人执竿

鲁国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长竿子进城。起初,竖着拿,城门不够高,他把竿子横过来拿,城门又不够宽。他折腾了半天,就是进不去。不一会儿,有一个老人来到这儿,说:“我不是什么天才,但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见过不少事情。你为什么不把竿子锯成两段再拿进去呢?”拿竿子的人想不出别的办法,就按老人的建议,把竿子截断,拿进了城门。

猫头鹰搬家

猫头鹰正忙着搬家,遇到了鸠(jiū)鸟,鸠鸟说:“你要搬到哪里去呀?”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鸠鸟说:“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儿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叫我怎么住得下去呢?所以我打算搬走。”鸠鸟说:“假如你能改变你的叫声,搬到东边去是可以的;要是改变不了,不管你搬到哪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叫声。”

医驼背

过去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还是像虾那样,只要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样直。”有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他要来两块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踏,驼背很快弄直了,可人也断气了。驼背的儿子要告到官府,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哪管他死活!”

灭神无祸

有一个打柴的人走到山间一条水沟边。碰上涨大水,过不去。旁边有个神庙,里面有一个神像。这个人就把神像拿出来,横在水沟上走了过去。随后,来了一个采药的,看到这种情形,很虔(qián)诚地叹息道:“怎么能对神如此无礼呢?”于是他把神像扶起

来,用自己的衣服把它擦干净,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送回到神座上去,拜了又拜才离去。庙里的小鬼说:“大王住在这里做神明,享受村里人的祭(jì)祀(sì),如今被无知的人侮(wǔ)辱(rǔ),为什么不降灾祸惩(chéng)罚(fá)他们呢?”大王说:“那么灾祸就降在采药的身上吧!”小鬼奇怪地问:“打柴的用脚践(jiàn)踏大王,真是胆大妄(wàng)为,大王却不降灾给他;采药的那样尊敬大王,反要给他灾祸。这是为什么呢?”大王说:“打柴的已经不信神道,我哪里还敢降灾祸给他呢?”

买鸭捉兔

从前,有一个人想学打猎,可是他不认得猎鹰,结果错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一只兔子猛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掉在了地上。他再一次扔出去,还是掉在了地上。那个人非常生气,就破口大骂。这时候,鸭子一瘸(qué)一拐的走到主人面前,替自己辩解说:“我是鸭子,只会下蛋,说到捕猎,只会捉些小鱼小虾,哪会追什么兔子啊!”同时举起脚掌给猎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逮到兔子吗?”

与狐谋皮

从前有个周国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大衣,于是他就跑进森林,找到一只火狐狸,仔细打量过它的皮后,便慢声细语地与狐狸商量说:“我要用你的皮做一件皮袍子,你看怎样?”狐狸吓了一跳,一溜烟逃进了深山。

还是这个周国人,有一次,他想想宰些牛祭祭祖宗。就跑到山坡旁,从吃青草的山羊中挑了一头最壮的,对它说:“山羊,我要用你的肉去祭拜祖先,你看如何?”山羊吓得撒腿就跑。

藏虱(sī)

乡里有一个人,偶尔坐在树下,从身上摸到一个虱子,用一片纸裹好塞在树洞里就走了。过了两三年,他又经过那个地方,忽然想起了那件事,看看纸包还在那儿。打开一看,虱子已经薄得像一片麸(fū)皮了。于是放在手掌里仔细地看它。一会儿,掌心奇痒,而虱子的肚子却渐渐地饱满起来。他放掉虱子,回到家,痒的地方起了一个硬包,肿了几天,他就死了。

伊索寓言

北风和太阳

北风和太阳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威力大,最后他们决定比一比: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

北风开始使劲地刮,行人赶紧裹紧衣服。北风更加猛烈地刮,行人冷和直哆嗦,就穿了更多的厚衣服。终于北风刮累了,就让给太阳。

太阳先是暖融融地晒,行人脱下了添的衣服。太阳越晒越猛,越晒越毒,行人热得吃不消了,就把衣服脱光,跳进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这个故事是说,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

家鼠和田鼠

田鼠邀请家鼠来作客,摆出了地里的无花果、葡萄等果实请他吃。家鼠认为田鼠很穷。便回请田鼠第二天到自己家里去赴宴。

第二天,家鼠把田鼠领进一个富人的库房里,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鱼肉和馅饼来款待他。他们正准备放开肚皮饱餐一顿的时候,库房的管家婆走了进来,把他们吓跑了。于是田鼠对家鼠说:“你享受这种有鱼有肉的生活吧,我宁愿去过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穷日子。”

狮子和狐狸

狮子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再去捕捉野兽了,他就决定靠计谋去获取食物。

他钻进一个山洞,躺下装病。野兽们纷纷前往探望,结果全被狮子抓住吃了。狐狸看穿了狮子的诡计,便远远地站在洞外,大声询问狮子身体怎样。狮子回答说不好,并问狐狸这什么不进洞来看望他。狐狸说:“如果我没有发现进洞的足迹有很多,而出来的脚印却一个也没有的话,那我早就进洞了。”

聪明人根据迹象预见到危险,就能避开危险。

龟兔赛跑

乌龟和兔子争论谁跑得快。他们约定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就出发了。兔子认为自己天生腿脚快,丝毫不把比赛放在心上,竞躺在路边睡大觉。乌龟知道自己爬得慢,便兢兢业业,一步一步往前爬,毫不停歇。这样,乌龟从睡着的兔子身边爬过去,取得了胜利。

骄傲自满的人怎么会不失败呢?

狮子和公牛

狮子打算吃掉公牛,决定用计谋来收拾他。

狮子便邀请公牛说:“我杀了一只羊,如果你愿意,我想邀请你一同享用。”狮子想趁公牛坐下来吃东西的时候把他咬死。

公牛到了狮子那儿,发现瓦锅很多,铁叉也很多,却看不见绵羊。公牛便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狮子责问公牛为什么走开。公牛说:“狮子老兄,我不是无缘无故走开的,我已经看出,你作的一切准备不是要吃羊,而是要吃牛。”

坏人的伎俩最终瞒不过聪明人。

克雷洛夫寓言

橡树下的猪

猪整天在老橡树下狼吞虎咽地吃着橡子,吃饱了,就躺在树阴里呼呼大睡,终于睁开沉重的眼睛醒来时,又站起身来,用猪鼻子挖掘起树根来了。

“喂,你不明白吗?这样会损伤橡树的。”躲在树枝上的一只乌鸦责备它说:“如果让树枝都暴露出来,树就会枯死的。”

猪答道:“得了,让它枯死好了。我看不出它有多大用处,如果它永远没有了,我决

篇二:小寓言故事

篇一:小寓言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哲理小故事汇总

【寓言典故】负暄献曝

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厦温室和丝袄狐裘。他回头招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哩。”

教学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简要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也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密切相关。这个农夫有这样的想法,是由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社会存在决定的。

【寓言典故】马价十倍

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整整站了三个早上,连上来问个价钱的人也没有。这人便去求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消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小人定有酬谢。”伯乐就踱到集市上,在经过马身边时瞟了两眼,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听说了,蜂涌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立刻提高了十倍。教学内容:实践的特征

简要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客观物质性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卖马人为什么要去求助于伯乐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伯乐的活动来提高马的知名度,从而顺利的把马卖出去。这正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寓言典故】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愚公,年已九十,立志要把阻挡门前交通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率邻子孙开山垦壤,用锹挖、用肩挑,用箕畚运到别处去,一年往返一次。智叟劝他不要白费劲。愚公说:“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吗?”愚公的这种干劲,感动了上帝。上帝就命令神把两座山搬走了。

教学内容:实践的特征

简要分析:这个故事的本意在于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我们深为愚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的同时,也不免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现代化的机器和运输工具呢?”因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其手段是客观的: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寓言典故】秀才断事

有个乡下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说:“我要是有一百亩稻田就心满意足了。”邻居听了,心生嫉妒,便说:“你要是有一百亩田,我就养一万只鸭,吃尽你的稻子。”于是两人争吵不休,便去衙门告状。他们不认得衙门,经过一座学堂,见是红墙大门,就扭打着走了进去。正好有个秀才在大堂上踱方步。他们以为是县官老爷,便跪在地上,各诉状情。秀才说:“这样吧,你们一个买起田来,一个养起鸭来,待我做了官,再给你们审理这件案子。”教学内容:在奋斗是实现理想

简要分析: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又可以转化成现实。但理想要转化成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就主观而言,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秀才所言,正是此意。【寓言典故】爱钱忘命

永州地方的人都很会游泳。一天,江水暴涨,有五六个人划着一只小木船横渡湘江,船到中流,被大浪打翻,拼命向岸边游去。其中一位使出全部的力气,也游不了几尺。同伴问他:

“平日你最会游泳,今天怎么了?”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枚大钱,重得很,所以游不动了。”同伴说:“怎么还不丢掉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头。不一会儿,更加游不动了。已经上岸的同伴对他说:“你好愚蠢,被钱迷得太深了!命都顾不上了,还要钱干什么?”他还是摇头,最后,沉到水下淹死了。

教学内容: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简要分析: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如不加以自觉的抵制,必象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会被金钱淹死。

【寓言典故】凿壁偷光

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教学内容: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简要分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匡衡之所以终成大学者,是与他的个人主观努力分不开的。

【寓言典故】再作冯妇

从晋国有位勇士,名叫冯妇,善于打虎,闻名全国,被提拔作了士人。一次,冯妇和许多士人乘车经过一座山头,有许多老百姓举着锄头、木棒,正在追杀一只老虎。这只猛虎背靠山崖,面对众人,怒跳狂吼,吓得众人不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发现冯妇,大家连忙迎上来,请她打虎。冯妇二话没说,振臂下车,老百姓看了一起欢呼叫好;而车上那些士人都在嘲笑冯妇身为士人,却不成体统。

教学内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简要分析:老百姓欢呼叫好,并不是因为冯妇成了士人,而是由于冯妇下车打虎为民除害,这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而车上的其他士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寓言典故】一目之罗

有一群鸟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结果网到了不少鸟。有个人在旁边仔细观察,发现一个鸟头只钻一个网眼,于是心里就想:何必那么麻烦,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他回到家里,就用一截一截的短绳子结成许多小圈圈,准备也去捕鸟。别人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他回答说:“去网鸟用的。反正一只鸟头只钻一个洞,我这种网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多么?” 教学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简要分析: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这个典故正说明了这一点:捕鸟用的网固然是由一个个网眼构成,但如果离开了整张网,靠个的网眼是肯定捕不到鸟的。

【寓言典故】不死之药

有人来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走进内宫,迎面碰到卫队射击手。射手问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以吃吗?”传达官说:“这是不死之药,怎么不可以吃?”射手听了,一把夺过药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命人将那位射手斩了。射手托人到楚王面前辨白:“射手是问了传达官可不可以吃’,传达官说可以吃’,他才吃的,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传达官的罪过。而且,这客人送来时说是不死之药,可是射手刚吃下肚,就要被大王杀掉,这就明明是催死之药嘛。这说明是客人在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射手,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宁愿听别人欺骗自己。”楚王听了这话,就把那个射手放了。

教学内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简要分析: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总是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但历史上总有些人妄图长生不老,到处寻求不死之药。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死之药是没有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具有自然性。

【寓言典故】盗牛者说

衙役押着个偷牛的犯人经过大街,有个熟人见了犯人很惊讶:“你犯了什么罪啦?”犯人回答说:“悔气撞出来的,上次在街头上闲走,见地上有根草绳,以为有用,顺手拾了起来。”熟人回答道:“拾根草绳也犯法?”犯人回答:“说不清楚,我哪里知道草绳那头还拴着一头小牛呢?”

教学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简要分析:这个犯人实属极端个人主义,但却还要给自己找美丽的借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寓言典故】埋两头蛇

孙叔敖还是小孩时,有一次出去玩耍,看见路上有一条两头蛇。他把这条蛇杀了埋到了地里。回到家里,他就哭个不止。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我听人说看见两头蛇的人就会死。刚才我看见了两头蛇,恐怕要死了,再也看不到母亲了。”他母亲问:“两头蛇现在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看见,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听了说:“你做了一件好事,上天会给你好报的。后来,”孙叔敖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全国人民都相信人的仁德。 教学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简要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确利益。孙叔敖面对“死亡”,仍能做到“怕别人看见,把它打死埋掉了”。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寓言典故】子夏胜肥

子夏去见曾子,曾子对他说:“近来你胖多了。”子夏说:“我战胜了,所以我发胖了。”曾子不解:“你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我在书房里读到尧舜禹的道德仁义,十分羡慕;走到街上看见世俗的富贵荣华,也十分羡慕。两种心思在心中斗个不停,未知胜负,茶饭不思,人也瘦了。”“那现在谁战胜了呢?”“先王的仁义战胜了。所以我就发福了。”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简要分析:以追求利润获取自身利益去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驱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换句话说,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人们为“富贵荣华”而奋斗。但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手段必须正当、合理、合法。这个故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很有借鉴意义。【寓言典故】聪明的鸟师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把这些鸟儿都收拾了。

教学内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简要分析: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这就需要集体主义来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否则,象这网中之鸟,最终肯定是什么事也办不成。

【寓言典故】反裘负薪

魏文侯出去游玩,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反穿着皮袄,毛向里,皮向外(古时候的皮袄穿时都是毛在外的),背了一捆草。魏文侯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反穿皮袄背柴呢?”那个人回答说:“因为我爱惜皮袄的毛。”魏文侯说:“你这样做,难道不知道皮弄掉了,毛就长不住的道理吗?”

教学内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简要分析: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两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当然,两者相比,社会集体利益更具有根本性,占首要地位。人个利益必须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没有集体利益,也就不会有个人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寓言典故】子罕不受玉有个热衷于拍马的宋国人弄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来献给子罕。子罕不要。那个人说:“这是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受贿的小人可不配用。”子罕说:“你把这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当作宝贝。”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简要分析:这个宋人把这块玉视作宝贝,而子罕则把严以律己、不贪污受贿视作珍宝,这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致。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寓言典故】儿子也善泅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简要分析:这个母亲之所以得出“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得错误结论,是建立在她的“儿子必定象父亲”这个错误前提上的。我们在思维中进行推理,要获得新和正确知识,必须注意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

【寓言典故】儿子也善泅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简要分析:这个母亲之所以得出“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得错误结论,是建立在她的“儿子必定象父亲”这个错误前提上的。我们在思维中进行推理,要获得新和正确知识,必须注意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

【寓言典故】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简要分析:在叫维中作出正确判断,基本要求是: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判断应当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能够指导人们去进行实践活动。王安石之子的回答,表面看来,倒也没错,可究其实质,是废话一句,因为它没有回答任何具体问题。现实生活中也常有此情形:大块文章,洋洋洒洒,大会报告,滔滔不绝,但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寓言典故】鲁王养鸟

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把它捉来,供养在宫殿里,把宫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

它听,用最丰盛的膳食招待它。可这只鸟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

教学内容: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简要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否则,就会象这个鲁王一样,用他供养自己的那一套办法来供养海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来养鸟,结果是把一只鸟活活养死了。

【寓言典故】扣盘扪烛

有个人生来瞎了双眼,从来没见过太阳。他想知道太阳的模样,便去问明眼人。别人拿来一只铜盘,告诉他:“太阳的形状象脸盆,是圆的。”瞎子接过铜盘,敲了敲,发出了当当的声音,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过了几天,瞎子在街上听见当当的钟声,高兴地说:“和知道,这就是太阳!”旁人对他说:“不对,太阳是会发出亮光的,就象点燃的蜡烛。”同时拿来一支蜡烛给他摸了摸。瞎子便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箫,便对别人说:“这肯定是太阳!”

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简要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但要实现这种上升,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否则难免会闹出“扣盘扪烛”式的笑话。

【寓言典故】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篇二:小学生成语(寓言故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篇三:寓言故事精选

拔 苗 助 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 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郑 人 买 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 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鹬 蚌 相 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原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亡 羊 补 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战国策·楚策四

画 蛇 添 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南 橘 北 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 子(?--前500年)不祥。名婴,字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史称晏子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曾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相国,以节俭、善辩闻名于世。《晏子春秋》共8卷250章,都是后人摭拾他的言行轶事,辑录而成,语言生动,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

井 底 之 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

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原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 子《庄子·秋水》

庖 丁 解 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


150字的寓言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9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150字的寓言故事
相关文章
  • 150字的寓言故事

    经典寓言故事中国古典寓言水蛇装神池溏快干涸(hé)了,水蛇准备搬家。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您在前面走,而我在后面跟着,人们看了会认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恐怕会有...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