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组织文化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概述
摘要:本文将对与组织文化产生及兴起的背景、组织文化的定义、功能和作用以及各国组织文化模式及管理特点相关的文献做一个简明扼要的综述,通过对组织文化这些部分内容的总结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组织,文化,文献,综述
1 组织文化产生及兴起的背景
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及Pondy&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也成为了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标题报道“组织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组织文化”问题。从此,组织文化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从而提高竞争优势。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传统的理论仅仅关注组织结构、职业类型、任务设计、动机方案,这样的理论过于简化,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复杂的、考虑到意识、符号处理以及体系的复杂属性的模型。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同时,美国的管理学界
还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管理思想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及人的感情因素,二是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三是过分强调定量分析。这促使美国的学者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从而形成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2组织文化的定义
2·1 国外学者的定义
(1)普遍的观点。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2)Schein的定义。
Schein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对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组织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统合问题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可以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向。
2.2 我国学者的定义
我国学者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现象等。我国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1) 冯文俊、张冠生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企业的“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构成。
(2) 管盏昕、郭廷建认为: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等。
(3) 陈春花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它以企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哲学、管理行为产生紧密的联系。
(4) 朱筠笙认为:组织文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组织文化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个人中。第二,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看待组织有关。
(5) 陈亭楠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组织成员所认可。
综合以上定义,张德给出了组织文化的确切定义。张德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广义的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两部分。狭义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
3 组织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3·1 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的功能是指组织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就是组织这一系统在组织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1·1 组织文化的正功能
(1)导向功能,即组织文化能对组织整体和组织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
(2)约束功能,即组织文化对每个组织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3)凝聚功能,即当一种价值观被该组织员工共同认可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即织文化具有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5)辐射功能,即组织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组织内发挥作用,对本组织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6)调适功能,即组织文化可以帮助新近成员尽快适应组织,使自己的价值观和组织相匹配。
3·1·2 组织文化的负功能
(1)变革的障碍,即如果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不相符合时,它就成了组织的束缚。当组织环境正在经历迅速的变革时,根深蒂固的组织文化可能就不合时宜了
(2)多样化的障碍,即组织决策需要成员思维和方案的多样化,而一个强势文化的组织要求成员和组织的价值观一致,这就必然导致决策的单调性,抹煞了多
样化带来的优势,在这个方面组织文化成为组织多样化、成员一致化的障碍。
(3)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3·2组织文化的作用
(1) 整合作用
传统的科学管理法或科学管理职能约束住员工的行为,但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而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却能成为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员工全心全意工作的动力。在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组织文化中,组织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员工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愿意为了组织目标共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员工和组织融为一体。
(2) 提升绩效作用
科特和赫斯科特(1992)经过研究认为:
a 组织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
b 组织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c 对企业良好的长期经营业绩存在负面作用的组织文化并不罕见,这些组织文化容易孳延,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企业中也是如此;
d 组织文化尽管不易改变,但他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组织文化。
(3)完善组织作用
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也就是说,组织文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
篇二: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班 级 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年 11月 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 “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2.组织文化的形成
Schein(1996)[1]是首先提出组织文化形成问题的研究者,他认为组织创建人借初级植入机制与次级勾勒、增强机制来创造和传递组织文化。初级植入机制包括创始人的资源分配标准、创始人所厘定的奖酬、招募、甄选、提拔和调职标准等。 次级勾勒、增强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和体系、 组织的典礼和仪式、组织中的故事和传奇、组织哲学、价值观以及正式章程等。
来自领导:O’Reilly(1989)[2]认为组织文化最初来自于组织领导的语言和行动,领导者不断向下属灌输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如果这些信念和价值观与组织中的奖励体系相符合,组织文化就逐渐形成了。
来自政策:Allen(1985)[2]提出组织文化是通过灌输清晰的组织战略、价值体系、管理哲学给员工形成的,同时组织政策也会通过强化员工行为来影响组织文化的形成。
3.组织文化的构成
流行的文献(Peters and Waterman,1982;Schein,1996)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Peters and Waterman(1982)他们认为组织文化有七种要素组成: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共同价值,这七种要素称为“7-S 结构”。
Schein(1996)提出,组织文化的构成有3个层次:
(1)深层的默认假设(基本的隐形假设)。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基本信念和理念,是指被组织成员之间作为当然的信条来接受的传统、惯例、常规行为和行为方式等,这种信念在组织成员那里内在化。
(2)价值观(外显价值)。价值观是影响人类选择其行动的规范,表现在组织的目标和组织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并提供从组织角度判断正确与错误行为的标准,并依此呈现给公众它所希望的形象,它是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哲学。
(3)日常行为(人为饰物)。包括行动方式、象征、仪式、办公室的结构、常用词汇、组织结构、组织的口号等,体现了默认假设和价值观与现实情境的需要之间的复杂妥协或折衷,揭示了组织的一些重要特征。
与以上观点形成对比,Hofstede等人(1990)[14]基于文献回顾,把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由深及浅分为4个层次:价值观、仪式、英雄、符号,就此他们对20个组织单位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根据测量结果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推定组织文化是可以测量的,进而得出结论:组织文化的核心不是共同的价值观,而是共同的实践。
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个: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组织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化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观念文化。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组织制度,组织形象等。
上述是国外学者对组织文化构成的研究,而我国学者根据我国文化背景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1基于Schein的三层次说,台湾学者郑伯埙[4]提出测量组织文化的九个维度:科学求○
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信、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
2清华大学刘理晖[4]提出组织文化结构的十个组成因素:长期-短期导向、道德-利益○
导向、创新-保守导向、客户-自我导向、制度权威-个人权威导向、员工成长-员工工具导向、集体-个人导向、结果-过程导向、沟通的开放性-封闭性和关系-工作导向。
3占德干、张炳林[4]抽象出我国组织文化是一个由经理哲学和组织控制制度所构成的○
二维结构君子人格、成就欲望、人际伦理、奉献精神、领导接纳、环境支持。
4.组织文化的类型
从现有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组织文化有四种类型:权力文化、角色文化、任务文化、个人文化。
权力文化:此文化下,组织中流行个人主义,风险大,成功或者失败都能迅速获得反馈。 角色文化:风险低、反馈慢,员工不知道工作效果如何,个人权力不被赞许,价值观集中在按章程办事和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组织稳定时能取得成功,但是组织发生重大变动时则会失败。
任务文化:风险很低,反馈及时,对员工来说工作是一切,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个人文化:以人为中心。
与上述不同,Cameron和Quinn(2006)[14]从与绩效相关的组织文化维度入手,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划分组织文化类型的理论框架:竞争性价值观框架(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简称CVF)。CVF利用两个综合性的维度把组织文化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团队型、层级型、市场型、活力型。
Hofstede(1990)则用 6个维度来描述组织文化。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文化,工作导向与员工导向文化,专业导向与本地导向文化,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文化,严密控制与松散控制文化,实用导向与规范导向。
二.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
在一个组织中,组织文化对绩效的影响,可以从组织内的主要价值观与信念被深刻且广泛地接受程度而定,其影响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文化的方向性,是指文化影响组织运作方向的正确程度;2)文化的渗透性,是指文化被组织成员所共有的程度;3)文化的强度,是指组织成员对文化信守的程度。较大的影响力就是其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较深远的影响强度,此时成员目标一致,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组织成员会满意于其所做的事,而更能投入工作。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总结出组织文化对绩效的两个影响因素:员工的态度与行为以及顾客的态度与行为。
如此,我们便能有了研究的方向——行为与态度,下述组织文化匹配性理论与组织文化认同度理论便都是说明人与组织的行为以及态度相匹配从而使组织绩效提高的。(即都是从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做阐述)
1.组织文化匹配性-组织绩效
(1)组织文化内部匹配性
当组织文化的内部匹配实现时,组织内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员工感知到的组织文化是没有显著差异的。领导作为企业文化的传达者和创建者,组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者个人文化的体现,组织内部文化匹配意味着员工感知到了这一点,如此,组织才真正实现了价值观和思维系统的统一。
组织文化不能直接引致积极的组织行为,只有组织文化的内部匹配性实现时,符合绩效导向的组织行为才会出现。较低的内部匹配度将引致组织不认可、不需要、无效、甚至有害的组织行为产生,而当组织文化呈现较高的内部匹配性时,组织全员才会对该表现什么样的行为有统一认识,并更大程度地激发全员的行为表现。
篇三: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课 程 论 文
作 者:
学院(系):
专 业: 题 目:
学 号: 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任课教师: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挑战。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提高组织绩效的意义重大。本文对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要素及其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求系统地理解管理理念,进而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精神财富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erprise Cultur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make business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a big challeng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and valuab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of busines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on corporate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s and measuring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combing, and strive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i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spiritual wealth
一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这两大职能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认同感。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两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研究
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经过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商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始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初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要求和特征。所以在界定企业文化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的内涵做出归纳,从而更加清晰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美国的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最早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他于1981年出版了
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书名《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中,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从企业文化提出到现在,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始终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总体而言,学者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1)从企业文化的构成角度来定义
美国的Deal和Kennedy(1982)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Martin等(1983)等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八要素,即哲学、价值观、意识形态、假定、期望、态度、信仰和道德规范。Ouchi(1981)提出由传统和风气构成的公司文化,其作用是确定活动的意见及行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传递新的价值观等。Pastale和Athos(1981)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公司制度,并以顾客政策为宗旨的价值观。Williams等(1989)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态度。Peters和wateman(1981)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与职工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观。综合各位学者的意见,学者们对于企业文化的关注点在于其内涵的构成上。与国外学者对比,我国学者大多从宏观角度探讨企业文化。郭纪金(1995)认为企业文化是在其目标形成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各种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以及管理方式等的总和。刘光明(1999)认为,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意识表现。
(2)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的角度来定义
Neuhauser等(2000)提出企业文化同心圆,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个层次,即核心层、中间层和表面层。核心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处于同心圆的中心;中间层代表着企业的习惯和具体行为,处于同心圆的中间;外在表面层是指体现着企业文化的风格和品位,对组织成员具有引导和教化的作用处在最外层。Lewis等(1995)提出企业冰山文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由冰山下的深层和冰山表面的行为层构成,表面的行为层是可以看得到的东西,而冰山下的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可以感知的理念,即宗旨、价值观等等。Schein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基本假设层、价
值理念层和人工物质层三个层面所组成,其划分的依据是三者的抽象程度各异。在随后的研究中,沙因在1985年和1992年对三个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他认为基本假设层是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层次,它可以使组织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相应的价值判断形成组织的价值理念,组织依据这个判断而产生外在的一些行为。而在外在的组织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结果又会反作用于原先的价值判断,进而是组织对固有的价值判断进行修正或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张旭,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2007:13
will Jams等(1989)认为态度、价值观等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具体行为是可以观察得到的。周三多(2003)提出企业文化的次,即深层文化、中介文化和表层文化。深层文化由组织宗旨、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等表现;中介文化由管理制度、组织生活等表现;表层文化由物质文化表现。
(3)对企业文化内涵定义的简评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的多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管理过程出发,偏重于把企业文化归为是一种特定的信仰观念、价值观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与企业经营相联系的观念。而我国学者在对企业文化进行研究时,由于整体上起步较为落后,所以导致相当部分的研究者仅仅是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成
《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综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7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