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考莫言小说《放鸭》阅读及答案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湖西王庄。”“老王呢?”“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上、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投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
8.围绕着放鸭姑娘,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
9.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0.莫言笔下的青草湖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湖水绿得像翡翠”“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盛开,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这样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11.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⑴“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2分)
⑵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荷花。(2分)
12.作者对姑娘的神态、动作、语言做了生动细腻地描写,使人物形象美丽可爱。
⑴请根据相关描写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姑娘最初问起李老壮时郑重其事,当老壮反问他“你问他干什么”时,姑娘
1分);当姑娘知道在她面前的大伯就是李老壮时,1分)?在李老壮点邮“偷鸭”事件时,姑娘(1分)。匆匆鞠躬后,没命地逃了。
⑵揣摩所填,说说文末热情开朗的放鸭姑娘有这一系列羞涩举动的原因。(1分)
【答案】(一)8.(3分)姑娘放鸭时与老壮相识(1分);姑娘打听李老壮时提起老壮当年偷鸭游乡的事,让老壮心生反感(1分);暴风雨后,姑娘寻她的良种鸭,老壮还鸭,说起老壮姓名,姑娘羞涩逃走(1分)。
9.(3分)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李老壮当年偷鸭的原因及偷鸭的经过和结果(1分);作用:一是为了反映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或用以衬托现在政策好了。二是为了塑造李老壮老实憨直的性格,让读者明白李老壮并非品德败坏,偷鸭是时代所迫。三是让文章情节完整。(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10.(3分)首先,环境描写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也让文章有意境美(1分);其次,用优美的环境烘托人性的美(1分);第三,从大处反映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好了(1分);第四,环境的美衬托了人物心情的愉悦(1分)。(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
11.(4分)⑴本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简短的回答,“掉”“撵”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壮因姑娘戳到了他的伤疤而内心不痛快。
⑵本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姑娘内心的羞涩与紧张。
12.(4分)⑴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1分);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1分);惊叫,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1分)。
⑵姑娘有可能正在和李苇林谈恋爱。(或者:老壮有可能成为姑娘的公爹)(意对即可)(1分)
篇二:莫言小说《放鸭》阅读
莫言小说《放鸭》阅读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但当他知道这个有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2)小说第一段对青草湖及湖边人家生活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B D (A
“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无依据;C“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错; E
“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不当。)
(2)对青草湖的环境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
(3)勤劳能干。“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爱面子。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善良无私,乐于助人。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豫还给别人。
(4)观点一: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放鸭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通过放鸭连结到一起展开活动。青草湖只是背景。 小说主要通过李老壮、姑娘两代人的放鸭生活,揭示了不同时期生活的变化,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观点二: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合适。
青草湖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展开的场所。放鸭只是故事情节。
放鸭只是两个人的活动,“青草湖的故事”则更明确地揭示出所有人的生活变化,直接表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
篇三:莫言小说《因为孩子》阅读
莫言小说《因为孩子》阅读
因为孩子
莫言
“金桂嫂,您家秋生把俺家大胖的爬犁摔坏了,还把俺家大胖的鼻子打破,淌了那么多血,您也不管教管教他。”莲叶站在半人高的土墙边,恼怒地向邻家院里说。金桂正在院子里喂鸡,听到莲叶的话,把手中的高梁往地上一撒,两条眉毛刀一样竖起来,说:“莲叶,看在姊妹的份上,看在邻墙隔家的面儿上,我没好意思去找你,你倒找上我来了。真是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孩子打了人,还不让找啊?你讲理不讲?”“谁家孩子打了人?明明是你家大胖把俺家秋生的脸抓得净是血道子,衣裳也撕破了,你倒反咬一口,真是好意思!““谁不知道你家秋生是有名的小恶霸,专门欺负人。”“谁不说你家大胖是个小土匪,打人骂人!”两个女人靠在墙边,脸对着脸,喷吐着唾沫星子吵起来,仿佛是两只斗架的公鸡。 战争的引起者秋生和大胖从各自的家里跑出来,向着对方的院子里投掷石头瓦片。秋生扔出一块石头,正打在莲叶额头上,顿时出了血。莲叶惨叫一声,捂着脸坐在地上,呼天抢地地哭起来。大胖一看娘受了重伤,抄起弹弓发射飞弹,差点击中金桂的头。莲叶的男人二毛听到老婆的哭声,从屋子里出来了。女人吵架,男人们是不应该介入的,这是青草湖边的规矩。但是事态发展到流血的地步,也就顾不上规矩了。二毛蹿到墙根,把莲叶拉起来一看,天哪!白净净瓜子脸上血糊糊一片,二毛心中仿佛被戳了一刀。要知道,他和莲叶可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小两口好得蜜里调香油哩。于是,不由火冒三丈,挽袖子攥拳头要上前参战。 “你赖不着俺,自己抓破脸,想赖着俺呀.”金桂还站在原来的阵地上,丝毫不甘示弱。“好啊,打了人还不认账!”二毛的脚下像安了弹簧,一个箭步冲上去,隔着墙,掮了金桂一个大嘴巴。金桂一个后滚翻仰倒在地上,一把扯散了头发,没命地嚎起来:“哎哟,二毛你个强盗,你打死我了??”自家的孩子自家管,自家的老婆自家打,这也是青草湖边的老规矩。二毛的巴掌掮到金桂的嫩脸上发出的那声脆响引出来金桂的丈夫黑头。黑头五大三粗,为人极重义气,平日里与二毛也不错,光屁股时就在一起捞鱼摸虾,还从来没有翻过脸。今日他也忍不住了。“二毛,你小子要找死是不是?我的老婆自己都没台得打一下,用得着你来打?好吧,今天咱们就拼个你死我活吧!”黑头抄起一柄鱼叉跳过墙来拼命,二毛也顺手摸过一张铁锹准备迎战。
局部战争就要扩大成全面战争了。这时,二毛家院子里涌进了一伙婶子大娘,连劝带拉地把战争平息了。“哎哟哟,邻墙隔家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何苦呢?”“小孩子打架没有真事,随打了随好,大人掺和进去就不值了。”“就是嘛,以后谁还不见谁了?”黑头说。“咱们两家向来相处得挺好,这是何苦呢?”二毛后悔自己刚才不该冒火。
第二天早饭时,莲叶对大胖说:“今儿不准你下湖跑爬犁,在家做寒假作业。要是你再敢跟那个小恶霸一块儿玩,我就砸断你的腿!”西边那家也在进行家庭教育,金桂对秋生说:“记住没有?要是我再看到你和那个小土匪一起跑爬犁,我就把你填到冰窟窿里去喂老鳖!” 一上午,秋生和大胖都没有出门,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焦躁不安。
青草湖边的人家现在也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都像心头肉一样金贵。下午,大胖要下湖跑爬犁,不让去就哭,莲叶说:“好吧,别和小恶霸一起玩,记住了?”“记住了!”大胖一边高叫着,一边扛着爬犁往外跑。西院里秋生听到了大胖的声音,也要去跑爬犁。金桂不许,秋生就躺在地上打滚儿。金桂无法,只好嘱咐一番,放他去了。
秋生和大胖下了湖。湖上没有人。两个孩子各自玩了一会儿,孤单单地,没劲极了。往常里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两人一块儿比赛,比速度,比花样。昨天刚发生血战呢。 冬日天短,太阳眼见着就挂到柳树梢上了。一群大雁嘎儿嘎儿地叫唤着,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降落到湖面上。两个孩子看呆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地划着爬犁向大雁冲去。临
近雁群时,又各自把手中的撑棍像标枪一样投出去。雁群惊飞。
“嗨,差一点就投着了。”大胖说。“我也差一点!”秋生说。“秋生,你家有土枪吗?”“有,俺爹挂在墙上,不让我动。”“俺家也有。”“秋生,明儿晚上咱们扛枪来打雁好不好?”“你会放枪?”“当然会。”“俺爹说,小孩放枪,会把耳朵震聋的。”“你爹骗你呢。”“秋生,咱们比赛,看谁先划到湖边。”“好。”
两个小伙伴连连挥动小胳膊,爬犁飞也似地向前冲去。拐弯时两人碰在一起,爬犁翻了。两人都摔了屁股墩儿。他们搂抱在一起笑起来。“这次不算,再比一次。”秋生说。“比就比!”大胖说。两人又往前划去。湖上,有砸冰捕鱼时留下的一些冰窟窿。窟窿上结冰很薄。秋生没注意,唿隆掉了下去。大胖吓呆了,没命地哭嚎起来。天就要黑了。莲叶做好饭,到湖边来找孩子,隔老远就听到了大胖的哭声。她边骂着边往湖边跑去:“没记性的东西,不让你跟那个小恶霸一块儿玩,偏不信,又被打哭了??”大胖一见娘来到,哭得更凶了。“你嚎什么?”“秋生掉到冰窟窿里来??”“光哭有什么用?还不回家去叫你爹!”莲叶早忘记了昨天的仇恨,跑到冰窟窿前一看,不见秋生的影子,便大声呼救起来:“来人啊??孩子掉到冰窟窿里啦??”
二毛得到儿子大胖的报告,扛着铁镐冲下湖来。他抡起铁镐,噼哩喀喇,几下子就把冰窟窿扩大了许多。水很清,能看到水中的秋生。二毛一个猛子钻下水,把秋生抱了上来。金桂和黑头听到儿子掉到冰窟窿里的消息,急着往外跑,一出门就碰上二毛抱着秋生走来。放在炕上一看,早没气了。金桂顿时大放悲声。“嫂子,别哭,我学过急救法,试试看。”二毛说着,很麻利地剥去秋生的衣裳,俯下脸对着秋生的鼻孔吹气,然后用力挤压秋生的胸脯。好久,秋生的胸部翕动起来,脸色也红润了。秋生活了。大胖欢跳着说:“秋生,你可好了。别忘了,赶明儿咱一块儿下湖去打雁。”金桂一下子把大胖搂在怀里,呜呜地哭起来。莲叶也跟着掉眼泪。黑头说:“行了,行了,真是娘儿们眼泪多,还不快找几件衣裳给二毛换上。” 这时候她们才注意到,二毛满脸青紫,浑身哆嗦成了一个蛋。
(有删改)
14.小说开篇描写金桂、莲叶两家打闹争斗,这样写有何作用?请分析(6分)
15.小说标题为“因为孩子”,请分析大胖、秋生两个孩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文章多次提及“青草湖边的规矩”,请结合“青草湖边的规矩”分析青草湖边的人物形象(4分)
17.曾说“写作文就是编,发挥想象力去编”,而这篇由虚构的小说情节却生动形象,真实逼真。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14.(6分)内容上,交待两家因为孩子矛盾而演变成大人打斗的原因,引出后文两家因为秋生溺水,二毛不计昨日仇恨,不顾冰冷的湖水,救援邻家孩子而和好如初的内容; 结构上,呼应文题《因为孩子》,为后文两家因为孩子从反目大打出手,到不计前嫌和好如初设置悬念,与下文秋生不慎落水,二毛援救相而和解的结局相照应。
15.(6分)两个孩子是文章内容的中心。两家人由于孩子的打闹引发了两家人的纷争进而上升到反目大打出手,但由于后来秋生不慎落水,二毛却不计前嫌,挺身而出解救孩子,最终两家又因为孩子而和好如初;
两个孩子是文章内容发展的线索。通过两个以孩子从打闹产生的怨恨,到不久又一起嬉闹,再到秋生落水之后的求救为明线,以大人介入孩子纠纷而大打出手,到邻家孩子秋生落水后,二毛不计仇恨挺身而出救人,最后两家和好为暗线,描绘了青草湖边团结和睦的风气。
16.(4分)独立自主、热血草莽、不计前嫌、率真执拗(言之有理即可)
17.(6分)从青草湖的日常生活着笔,极力表现文中人物真实的生活感受,从平凡百姓的嬉笑怒骂描绘出青草湖的风土;
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生动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两家的典型形
《莫言小说在线阅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7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