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 正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

2017-04-14 06:26:4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试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创新人才及创新人才具备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速度与效率的竞争。 关键词: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创新精神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存在的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

篇二: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 教电馆[2011]55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

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各计划单列市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基础教育二司的指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现将本次论文大赛的具体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教育二司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二、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2011年7月1日-2011年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2011年9月10日

省级评审时间:2011年9月15日至10月7日 集中报送时间: 2011年10月8日-10日

全国评审时间:2011年10月17日至31日

全国颁奖大会:2011年11月上旬

三、参加对象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者。

四、征文范围

此次征文活动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实践与研究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3.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6. 中小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7. 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8. 数字化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9. “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10.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

11. 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研究

12. 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五、征文要求

1.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字—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2.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评审费用。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六、论文大赛的组织和投稿方式

1. 论文大赛的组织宣传:请各地电教馆转发并在电教馆网站主页上发布“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活动的补充通知,积极宣传、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论文大赛。

2.在线投稿方式: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 ,或登录各省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

七、评审方式和报送方式

1.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各地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省级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获奖比例和奖项设置由各地电教馆自行确定。中央电教馆负责组织全国评审,并制定全国评审标准。

2.大赛组委会为各省电教馆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月中旬,各省电教馆用该账户可登陆FTP平台下载各省参赛论文,组织省级评审。省级评审后,各省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参加全国评审。

八、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电教馆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评选对象包括各省电教馆和学校。

2.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

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在评审结束后将召开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3.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九、联络方式

1.投稿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单位: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400-890-0086

2.大赛活动详情咨询

联系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李 馨 010-66490927

宋灵青 010-66490925

焦 阳 010-66490925

活动详情请登陆以下各网站查询:

“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cbern.gov.cn);各省移动校讯通网站。

中央电化教育馆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篇三:吴秀英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蔡家村校 吴秀英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

例如,关于数学“垂直”概念的交流课,教师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水的动画,当画中的人物成功地跳入水中后,其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当人物没有成功,斜插入水后,计算机即传出“啪”的一声,学生几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所有学生几乎同时喊道:“不垂直”。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本课的主题“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垂直”的概念。如果光凭教师用嘴来说就显得太空洞,其效果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积极探究的认知心理,所以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花肥,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二、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常,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圆》这节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用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五边形和圆形分别制作成马车的轮子,让一只小猴坐在马车上,通过点击鼠标,逐个演示运动过程,这样不同车辆行驶的过程就自然逼真地展现出来,很快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使猴子“平稳”地坐着前进呢?由于有了疑问,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圆》的知识学习中,主动分析各种图形的特点。通过学习与思考,明白圆周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心的运动轨迹相对“平稳”,而其它图形

周边上的点到它的中心距离相差较大,所以不能使车子平稳前进。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跃想象,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前面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组Flash动画:(1)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补法;(2)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均分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想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拼补法或均分法来推导呢?学生经过对比联想,发现平行四边形也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梯形,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欢呼雀跃:这是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于是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情景中,能很自然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鼓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例如:生物课中教学《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课件,感受胚胎的发育过程:通过一个受精卵的不断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分化成各种器官、系统,最后生长成胎儿。课件观看完毕后,教师适时的穿插展开,联系科学界所运用的克隆技术,让学生据此描述克隆羊或牛的过程,以及说说对克隆人的看法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的讲授性课堂教学中一味说教、讲解、学生难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过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克服了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鼓励,将问题开放化,来触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方法去探索,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从而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芳.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2006,(4). [2]潘云泽,王以宁.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3]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1.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74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试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