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正文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2017-03-20 05:33:2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现代文课内阅读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

中的具体作用。(3分)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

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羚羊木雕》 张之路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2.有人认为,万芳的父母是见利忘义的人。假如你是这种观点的反对者,

会用文中哪些内容去说服对方?(4分)

3.具体谈谈“插叙”的内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3分)

4.朗读下面两个句子时,重音各应放到哪个词上?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分)

(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5.本文开头、结尾的写法有怎样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散 步》 莫怀戚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至结尾。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

作出这样的决定?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

为什么?

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

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

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秋天的怀念》参考答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

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

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

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

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

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

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

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5、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

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6、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

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

乐观生活的象征。

《羚羊木雕》参考答案:

1.示例1:记叙了在交往和支配财物方面子女(儿童)与家长(成人)之间产

生的矛盾。

示例2:“我”把父母给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又在父母的强烈要求

下要了回来,为此心中特别难过。

示例3:讲述了由“羚羊木雕”而引起的家庭矛盾与朋友间的矛盾。

2.示例1:一块点心,一盒糖,儿童可以自作主张送人,但要把贵重的东西送

人,就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

示例2: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示例3:“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

示例4:“我”的父母反复强调木雕的“名贵”、“贵重”,万芳的母亲也认为木雕

是“贵重的东西”。

3.示例1:写出万芳对“我”的无私帮助,为“我”要回木雕的难为情做了铺

垫,加剧了矛盾冲突,使情节波澜起伏。

示例2:具体表现了万芳的做事仗义,为送木雕的在理和要回木雕的为难提供了

理由。

示例3:交待了与万芳友好交往和送木雕的细节,完善了故事情节。

4.(1)重音放到“给”上,强调了“我”对木雕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为把木雕送

人寻找理由。

(2)重音放到“全”上,承认自己有责任的同时,认为成人也有责任。(只答“成

人也有责任”也可)

5.开头的特点:

示例1:对话开头,开门见山,造成了悬念。

示例2:不作铺垫,直接进入情节。

结尾的特点:

示例1:反问句结尾,言已尽而意未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示例2:提出一个两难的问题,令人深思。

《散步》参考答案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

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2.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

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

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

当。

3.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

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5.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6.略。(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题

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老师排除我们的小

纠纷

2.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

要位置。

3.“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4.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纯洁(或“单纯”“纯朴”等)的意

思。

5.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阅读《我的老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经典事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

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

师。

7.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

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

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8.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

是什么意思)

“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

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

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10.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老师

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烈地

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教“water”一词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5.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

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

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

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

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

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救“我”

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第三单元课内阅读题

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1.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 春花图 ② 春风图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

你觉得还像什么?

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4.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

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2)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雨图

5.文段抓住了春雨 的特点来写。

6.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B )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7.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C )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8.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景 到 景 ,从,从

近 到 远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

9.“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

轻盈、细密

1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

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

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11.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 。

1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分别形容雨丝B 、 A、 C。

A、闪光 B、紧密C、细长

春花图

13.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 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成语来概括即 春华秋实 。

14.选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 视觉的角度写春花色彩纷繁,而“ 花

里带着甜味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又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1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6.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花多、花艳、花甜的特征,

桃树、杏树、梨树??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根据树上--花下—遍地的写景顺序划分)

17.文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能说明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微风在吹拂着? 斜织

春花图

1. 全段共5句话,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句意。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 ①百花争放 ②花色鲜艳③花味香甜 ④蜂蝶闹春 ⑤野花繁多

2. 用两个成语概括“春花图”的特点。万紫千红、姹紫嫣红(或繁花似锦、花

团锦簇等)

3. 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上 到下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竞相开放)、色彩绚

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方面来写的。

4、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

花有什么作用?

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5、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

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

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

篇二:人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练习及答案

《羚羊木雕》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g( )羊 jī( )角树chà( ) 脸jiá( )

非zhōu( ) sā( )谎点rán( ) yǔn( )许

zuàn( )着 发dǒu( ) 抗jù( ) zhànɡ( )义

寒zhàn( )怦怦()yān( )喉 dài( )捕

2.选词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 (瞪、看、盯)着我。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镇定、坚定、坚决)地说。

(3)“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 (严肃、严格、严厉)。

(4)爸爸的声音一直很(沉静、平静、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抵抗、违反、抗拒)的力量。

(5)“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 (好奇、奇怪、惊奇)地看着我。

3.品评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式:

(1)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

(2)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

(3)这个小东西,昨天一夜都在瓶中飞,难道它不累吗?( )

(4)它分明在呼唤,呼唤朋友,呼唤自由,呼唤大自然!( )

(5)它没有谢我,就那么轻轻的,悄悄的,像一朵花。( )

4.给句中的划线词找一个近义词写在后边的括号中。

(1)有时来的客人走路极庄严,讲话声音响亮,……( )

(2)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

(3)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羚羊的贵重。( )

(4)两人经过一天的商议,还是哥哥慷慨地说:“金盒子还是交给你保管吧!”()

1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20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现代文课内阅读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2...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