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初中历史课件 正文

初中历史课件

2016-10-26 00:25:0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历史课件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

?

? 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C(2070)至公元前5C(476年)。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771年—公元前476年)

? 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C(1840年)。包括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1、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

(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

手工业: 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后母戊鼎最为著名。

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代甲骨文和金文;

一、西周的分封制

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如鲁、燕)、异姓功臣(姜尙,齐)、姻亲、先代贵族(微子,宋)

内容①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①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锄耕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二、西周的宗法制

1、概念和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2、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世卿 世 禄 )

?

? “大宗”和“小宗”既是一种家族等级关系又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1)凝聚宗族;

(2)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4)对中国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强调认祖归宗,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长幼有序,家长制抹杀人的个性;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平等与法治意识)。

三、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制度。(礼乐制度是维护两者的工具)

总的特点: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大国争霸兼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

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获得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私学兴起。

《诗经》“楚辞”

小农经济

含义: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具有不稳定性,易于两极分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百家争鸣的影响

? 性质: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量深渊影响。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曹魏建立)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 建立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秦汉时期的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

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1)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

(1)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3)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

?

(1)区别

? 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

(2)联系: 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总特征】: (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

经济: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书法、绘画、农业科技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史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成为唯一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战乱多发生在黄河流域,相对安定的江南开发较快。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地主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在江南开发过程中,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发展起来,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与劳动力。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乱、分裂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都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

(4)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知识延伸】 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

隋唐时期(581——618——907)公元6—10世纪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一.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农业达到新的高峰;开通大运河,交通发达;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南北经济趋平衡。

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二)经济:全面发展,南北经济趋平衡

农业:土地和赋税制度:均田制在隋和唐初继续推行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商业:城市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长安城的坊市制;邸店;柜坊和飞钱;

对外贸易: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三)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世界领先

1. 思想:三教并行,佛道挑战儒学正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2. 科技:①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文学:①唐诗繁荣(代表:李白、杜甫;) ②词出现、 ③唐传奇

4. 书法绘画:

篇二: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为帮助全党系统学习习近平同志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和思想观点,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继2015年1月编辑出版《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后,又于2016年1月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推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共分七个专题,每部分的内容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习,抓住要点,加深理解。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今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尤为重要。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我们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来落实,光靠觉悟不够,必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这就是纪律。

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他多次引用毛泽东同志讲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句话,说明在革命战争年代加强纪律是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

当前主要的挑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大量事例说明,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从一些腐败分子的忏悔录中可以发现,“破法”无不从“破纪”开始。在中央狠抓作风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规定还置若罔闻,搞“四风”毫无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习近平同志强调: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要在纪律上进一步严起来,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总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习近平同志特别解释了为什么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他说:这是因为,对我们这么一个大党来讲,不仅要靠党章和纪律,还得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些规矩看着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但都是一种传统、一种范式、一种要求,是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他强调: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对没有明文规定的党内规矩,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懂的。不懂的话,那就不具备当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觉悟和水平。没有明文规定的能不能遵守,关键看党的观念强不强、党性强不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

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实际上你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说到底都是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因此,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

强调政治纪律是针对现阶段党纪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案件看,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非常严重,务必引起重视。习近平同志列举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种种表现,使全党警醒。比如:有的政治野心膨胀,背着党组织搞政治阴谋活动,搞破坏分裂党的政治勾当;有的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把党派他去主政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有的乱评乱议、口无遮拦,一些所谓“铁杆朋友”聚在一起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不敢亮剑、耍滑头;有的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等。他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要求全党时刻保持警惕,经常对照检查。

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习近平同志严厉批评了那种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他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

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等。习近平同志强调: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政治纪律,守好政治规矩,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

全面从严治党要以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组织观念、组织程序、组织纪律不严起来,就是一盘散沙。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习近平同志强调: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以身作则很关键。要推动各级一把手自觉坚持集体领导,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要正确认识组织意图和领导个人意图的联系与区别,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请示报告是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检验一名干部合格不合格的试金石。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是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有组织观念、程序观念,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决不能我行我素,决不能遮遮掩掩甚至隐瞒不报,要少些“迈过锅台上炕”的做法,少些“事后诸葛亮”的行为。他指出:请示报告不是小事,不要满不在乎。该请示报告的不请示报告,或者不如实请示报告,那就是违纪,那就要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就不能当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是请示报告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一定比例中抽查,如果填的和实际情况不一样,就要说清楚为什么,不能糊弄党组织。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从严治党,必先从严治吏,要抓住管权治吏的要害,严肃查处用人腐败。从巡视的情况看,对用人腐败问题的反映很突出,违规用人问题十分普遍,干部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地方拉

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严重。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

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强化组织意识。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对党组织忠诚老实。要把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视为生命,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党的纪律规定,把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实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依规治党,首先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只有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堤坝”,才能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在腐败存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要以治标为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同时也要治本,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篇三:历史课件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从夏开始出现世袭制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封邦建国——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拱卫王室(奴隶主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同姓亲族)、功臣 姻亲、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派劳役为王

室服务。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臵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

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弊端: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西周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世卿世禄)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体系(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大小宗是相对的。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神权加强皇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的建立

1、 宗法法分封制破坏

2、秦灭六国统一 公元前221

3、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①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家天下,皇位继承制(世袭)

②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三公

之下重要官职—九卿)

③ 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④ 加强皇权的措施:法律制度,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 血缘关系 王位世袭,独立性 割据

郡 地域划分 官职任免 没封地 中央集权,统一

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演变)

1.中枢权利体系变化:三省六部制

作用:三生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

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公九卿?中朝?尚书台?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秦汉 东汉唐 宋 元

三省六部示意图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诏令 负责执行封驳审议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二府三司 相权被分割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

选官:西周的“世卿世禄”(血缘)?战国时“军功爵”(军功)?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东汉末年“九品中正制“(门第)

科举制:隋朝分科举人是科举制(成绩)的来历

科举制的先进性:

1.公平考试

2.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人才

3.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4.重学习的社会风尚形成

5.对选拔及任用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3.监察与谏议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月份越小,力量削弱,列后门人人系的所愿,拥护中央,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政治制度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皇权的不断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2.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清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积极: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消极:个人独裁 滋生腐败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唯上是从 失去创造力

抵御侵略,民族交流 钳制思想扼杀人性

在近代阻碍了新兴经济因素的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公元前2000——1700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政治:小国寡民 民主政治

经济 商业贸易发展

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

民族精神 海外殖民 勇于开拓

古希腊城邦政体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职 公民权利少基本没有

贵族制 贵族(议会)执政 公民权利上升

民主制 公民掌权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 公民没有权利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 公民有一定权力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知识结构:

1. 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初中历史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初中历史课件
相关文章
  • 初中历史课件

    历史课件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奴隶社会:公元前21C(2070)至公元前5C(476年)。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