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楼一梦 独步千古
红楼一梦 千古绝唱
2013年4月20日周六,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带着湿漉漉的清新,聆听了来自复旦大学应必诚教授的精彩讲座《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对于红楼梦的印象,我全部来自于1987版的电视剧,依稀记得男女主角是欧阳奋强和陈晓旭。一直很喜欢作为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她古典的瓜子脸,忧郁的神情把林黛玉的感觉演得惟妙惟肖。对于原著,其实一直没有好好地细读过。所以当看到应教授讲座的名字时,耳边就不油得会回荡起那首荡气回肠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在应教授讲座前,我始终觉得红楼梦就是一部写得非常凄婉的爱情小说,其中也穿插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史,对于各地很兴盛的《红楼梦》学会,从来没有去了解过,但是今天我觉得应教授的讲座让我有了捧起《红楼梦》一读的冲动,同时感到汗颜,作为中国人,没有好好研究自己国家的文学瑰宝。
在教授详尽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红楼梦作为独步千古的中国古代小说之一的无穷魅力。无论是对于书中每一个人物细致的描写刻画;网状结构般大气的小说构思;语言的高度艺术化;还有书中若隐若现飘荡着对封建末世的窒息感,都以独特的光芒闪耀着。
有人评价《红楼梦》是千古一绝,让我从今天开始,捧起这部伟大的著作,好好研读一番.......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高壁茹
二0一三年四月
篇二:6“红楼一梦”终成空
“红楼一梦”终成空
红楼一梦,萦绕怀中,人生百态跃然纸上,如同陈年老曲,令人神伤,令人哀婉,令人喟叹。
一部红楼,看似满纸荒唐,实则无限辛酸;看似高堂喜乐,实则日渐悲凉;看似遍地繁华,实则透骨冷寂,终究落得伊人憔悴,美梦成空。
曾记否,宝玉的一场“红楼梦”。自那远处传来迎亲的喜乐声,潇湘院处竹梢风动,月影移墙,潇湘妃子焚了诗集,断了痴情,曾经的希冀从指尖流走,曾经的诗集已然化为灰烬。清冷的月华映照妃子苍白的面容,绛姝仙草的魂断在潇湘馆里,潇湘竹上的泪痕亦被风雨吞噬,残留下她的情泪干涸在泪火中。房内香魂消断,绛姝归天,他的梦破碎,徒留下徘徊、惆怅、孤独??
他,多少回梦巡九回惊醒时,枕边泪已成冰。天空星光已寥,边际只有一点点残辉点点滴滴地洒落在地,立于疏窗之前,见落木萧萧,耳听得秋风秋雨消磨,心里前尘旧事如灯影飘摇。停足在痴情儿女含恨离去的潇湘院前,忘不了伊人昔日笑声萦绕,眼含秋波,眉尖似蹙。
都道是金玉良姻,痴情郎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自以为前世的木石前盟,可以长依长偎长相守,谁知颦儿一缕香魂归愁天。如今,生死相隔,无处告别,茫茫碧落,恍如两河,悍然相隔,渡船时辰未至,人,无力穿越,凝望,悄然泪落。
时日飞转,已为翌年。颦儿,梨花雪舞,宛转细碎,散落一地,不见手把花锄泣泪收拾残红的多愁人。暮色四合,夕阳仅存的一点残光斜照在山林深处,推开湘帘,忍住堆积心中的愁伤洪水般倾泻而出,烛花摇影,寂寞而感伤,心花零碎落地成灰。人事如飘连,风吹浪卷。思絮如春草般孜孜滋生,在胸口最深处蔓延缠绕,思念无凭据,愁情如凄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道是无缘今生怎能相遇;若道是有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水中月,一个镜中花,想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禁
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对苦情人尽错在花期相遇,痴情郎盛于夏初,佳人却开于暮春。驻足孤寂的潇湘馆间,想起茫然大地曾经有她,感伤今生这段情。
宝玉,徒步,远行,不敢再回首苍茫之夜,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凉,沉溺于前世旧事任由伊人倩影在心境梦境徘徊。离去,离去,离开这不属于他们的伤心地。双手紧合,剃去青丝,跪在佛前,期祷来生再次相逢。绝不再是如花美眷,似水流连,付那般断井残垣;不再望穿夜空,寻找那如花的容颜;不再要她用眼泪还前世未了的债;不再红消香断无人怜,冰冰冷冷;不再一年三百六十日,刀霜剑严相逼。来生时,为她放下一切繁华,博得红颜一笑。清晨时分,望着她的的笑颜而醒,一生为她画眉;暮色临沉,伴着她依偎者欣然赏落日;夜深,感受体温而眠。窗外花落无声,这是孤独的他期待的来生??能否实现呢?
浮生如梦,富贵如云,终于是红楼一梦,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梦断红楼,梦醒成空。人生天地间,无非有情之灵物。情生于心,心动于物,物形于色,色终归于空。
篇三:红楼一梦千古愁
每次读红楼,都有不同的感觉,其状难于言表,虽千言万语难及其一。想想,自十二三岁始捧红楼,时至今日也过去了七八个年头。历时虽长,期间也只是间断翻翻,更自读书尚不刻意赏玩品读,只是打发时间尔耳,所以至今也未懵懂不同,甚至不及初读者,真真是汗颜。 最近,各科相继节课,闲暇时甚丰,便重新拾起了红楼,看起了电视剧。一来,也来打发无聊之时光,二来,也算是重温经典了,前些日子,水浒已经看完,自觉的,这样的日子,虽平淡,倒也殷实。 红学,本就是一门大学问,有多少大家学者,至今仍未有通实者,百家纷纭,可见其于文学之地位。某乃一毛头小子,不敢妄言,谨晒自己之心得。 宝玉,痴儿,愚儿,但确是智者。生在留意孔孟,委身经济的仕途经济时代,他却反科举厌仕途,终日大观园中,读书写字下棋品茗猜枚饮酒,同姐妹们戏耍。诚然,在世俗人眼中,他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说他沉醉酒色胭脂水粉。可只有他知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他无才可去补苍天,这样也好,大观园就是他的世界,平等自由,超凡脱俗。可喜,世界中还有知己,他的林妹妹,在众人都劝说他考功名入仕途之时,只有他的林妹妹支持他。因为黛玉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黛玉就是他的天。所以,当林黛玉命殒潇湘院魂归离恨天之时,顺带也带走了宝玉的心,所以宝玉也便就死了。他的世界也倒塌了。 说起黛玉,褒贬不一。小心猜忌多疑爱哭鼻子性格率真敢爱敢恨富有灵性等等。提到黛玉,自然少不了宝钗。有人喜欢其端庄大方,有人则心忌她深厚的城府。说起宝黛,不过是同一个人的两面罢了。不似大家评判,说起大环境大社会。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春思萌动,偏偏宝玉又是一位优秀的白马王子。黛玉爱宝玉,宝钗亦然。只是黛玉爱在心,而宝钗爱在身。不论前世灌溉报恩之说,也摈弃金玉良缘之论,其结局也注定。且不论黛玉之性能否为时人所接纳,其性格注定其不会长寿,而对同样爱他的宝玉来说,都是悲剧。而无疑,宝钗无疑是符合时人标准最好的人选,然也是悲剧,因为他只是得到了一个不完整的宝玉,一个把心给了黛玉的宝玉,甚至最终连躯壳都没有得到。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而红楼梦无疑是最悲情的。 这这里,想独说说林家之香玉。林妹妹生就是凄美的,可能她是来还泪的吧。自幼丧母,不久丧父,自此寄人篱下,虽说是祖父家,可难免生分。也难怪她多思细腻,满腹的情思可不是要生根发芽嘛。今天看了黛玉葬花的情节,漫天飘落的谈过,好美,却也凄凉,美若黛玉,飘忽不定凄凉也若黛玉。想必聪慧之至的黛玉定是也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拖着病身,却拓花冢。可是,落花有她为之僻冢,那她呢,会是何人?宝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啊。 浩浩宙宇,任凭你权势滔天慧若神明富可敌国才高八斗,
不过那又如何,你还是如尘埃般渺小卑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一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3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