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017初中语文总复习 正文

2017初中语文总复习

2017-02-24 06:08:1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7中考语文知汇总

干货|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中考常见错别字汇总

2016-09-16 陈颖语文陈颖语文

莫明其妙 (名)

变本加利 (厉)

流光溢采 (彩)

坚苦朴素 (艰)

神态安祥 (详)

仰扬顿挫 (抑)

两全齐美 (其)

抑扬钝挫 (顿)

无精打彩 (采)

白壁微瑕 (璧)

如法泡制 (炮)

一张一驰 (弛)

迫不急待 (及)

相形见拙 (绌)

手屈一指(首)

殉私舞弊(徇)

声名狼籍(藉)

因地治宜 (制)

(璧)中考常见错别字汇总 说明:括号里为正确写法。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沤心沥血 (呕) 大相经庭(径)不醒人事(省)锐不可挡 (当) 粗制烂造 (滥) 鞠躬尽粹(瘁) 清洌可鉴 (冽) 墨守陈规 (成) 张灯接彩 (结) 甜言密语 (蜜) 绿树成阴 (荫) 反应情况 (映) 打架斗欧 (殴) 不可思意 (议) 鬼鬼崇崇 (祟) 不知所错(措) 改斜归正 (邪) 错落有志 (致) 沓无消息 (杳) 痛心疾手 (首) 出类拔翠 (萃) 卑躬曲膝 (屈) 互相推委 (诿) 关怀倍至 (备) 英雄倍出(辈)佳宾满堂 (嘉) 巧装打扮 (乔) 病入膏盲 (肓) 好高鹜远 (骛) 破斧沉舟 (釜) 陈词烂调 (滥) 趁心如意 (称) 语无论次 (伦) 直接了当(截)毛骨耸然 (悚) 名列前矛 (茅)丰功伟迹 (绩) 残无人道 (惨) 挺而走险 (铤)声色俱历 (厉) 天翻地复 (覆) 汗流夹背(浃) 穿流不息 (川) 一愁莫展 (筹) 一口同声 (异)记忆尤新 (犹) 貌和神离(合) 珠连壁合

原驰腊象(蜡) 挑拔离间(拨)雍荣典雅(容)原形必露(毕) 锐不可挡(当) 改斜归正(邪)如火如茶(荼)不屑置辨 (辩)披星带月 ( 戴 ) 莫不关心( 漠 ) 咳不容缓(刻)五体头地 (投)

默默无蚊(闻) 兴兴向荣(欣) 题纲挈领(提)按步就班(部)

不记其数(计) 重峦叠障(嶂) 臭名招著(昭 )噪动不安(躁)

相儒以沫(濡) 见义思迁(异)

不可思义(议) 深恶痛极(疾)

甜言密语(蜜) 来势凶凶(汹)

委屈求全(曲) 才输学浅(疏)

世外桃园(源) 消声匿迹(销 )

性格炯异(迥) 相题并论(提)

相形见拙(绌) 舍身取义(生)

一愁莫展(筹 )蜂涌而至(拥)

重蹈复辙(覆) 错落有至(致)

唯妙唯肖(惟) 汉牛充栋(汗)

变换莫测(幻) 安然无样(恙)

坦荡如底(砥) 巧妙绝纶(伦)

害人听闻(骇) 因地治宜(制 )

破斧沉舟(釜) 弱不惊风(禁)

朝气篷勃(蓬) 慢不经心(漫)

走头无路(投) 同仇敌慨(忾 )

忧心重重(忡忡) 与日具增(俱)

甘败下风(拜 )无剂于事(济)

买椟还株(珠) 眼花潦乱(缭) 无机之谈(稽) 踹踹不安(惴) 惩前毙后(毖 ) 草管人命 (菅) 循序渐近(进) 举一返三(反) 阴谋鬼计(诡)大声急呼(疾)故弄悬虚(玄 ) 脍炎人口(炙) 相辅相承(成)自出心栽(裁) 礼上往来(尚)一鼓做气(作)变本加利(厉)一泄千里(泻) 名符其实(副)直迷不悟(执 ) 朝辉夕阴(晖)关健环节(键) 蔽帚自珍(敝)万赖俱静(籁 ) 众志成诚(城)莫明其妙(名)妙手隅得(偶)目不瑕接(暇) 情不自尽(禁)意想天开(异)徇私午弊(舞)错手不及(措)坚苦卓绝(艰)勤劳检朴(俭) 前功尽气(弃)绿草如因(茵)滥芋充数(竽)手屈一指(首)

神采弈弈(奕)誓志不移(矢) 骄健如飞(矫) 眼急手快(疾)出谋画策(划)出奇不意(其) 娇阳 (骄) 骄健 (矫)签定 (订) 署假 (暑) 浪废 (费) 帐蓬 (篷)暑名 (署) 峰烟 (烽)通辑 (缉) 急燥 (躁)松驰 (弛) 凛洌 (冽)

干货|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二):中考重点读音汇总

2016-09-17 陈颖语文陈颖语文

中考重点读音汇总

白皑皑 ái 狭隘 ài

煎熬 áo

纵横捭阖bǎi h?

剥皮 büo

并行不悖 bai

投奔 ban

包庇 bì

奴颜婢膝 bì x?

复辟 bì

针砭 biün

摒弃 bìng

猹 chá

谄媚 chǎn

羼水 chàn

徜佯 cháng

风驰电掣 cha

惩前毖后 ch?ng

鞭笞 ch?不谙水性 ün熬菜 üo鏖战 áo 稗官野史 bài 薄纸 báo蓓蕾 bai lti 迸发 bang 麻痹 bì刚愎自用 bì 濒临 b?n 屏气 bǐng 参差cyn c? 刹那 chà 忏悔 chàn 赔偿 cháng绰起 chüo 瞠目结舌 chyng 驰骋 chtng 踟蹰 chí chú

奢侈 chǐ 炽热 chì

叱咤风云 chì zhà 忧心忡忡 chōng

憧憬 chōng 惆怅 ch?u chàng

踌躇ch?u chú 相形见绌chù

黜免 chù揣摩 chuǎi

创伤 chuüng

啜泣 chu?

瑕疵 c?

烟囱 cōng

淙淙流水 c?ng

璀璨 cuǐ

蹉跎 cuō tu?

逮老鼠 dǎi

殚精竭虑 dün

肆无忌惮 dàn

当年 dàng

缔造 dì

恫吓 d?ng ha

兑换 duì

阿谀 y yǘ

扼要 a

敷衍塞责 fū yǎn sa

随声附和 fù ha

佝偻 gōu l?u凄怆 chuàng 辍学 chu? 伺候 cì 从容 c?ng 一蹴而就 cù 忖度 cǔn du? 挫折cu? 逮捕 dài 虎视眈眈 dün档案 dàng 提防 d? 玷污 diàn 句读 d?u 踱步 du?婀娜 y nu?菲薄 fti 凫水 fú 提供 gōng勾当 g?u

篇二: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资料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

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

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篇三: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重点高中就靠它了!

这周我们班学生的期中考试已经出来了,大部分同学的成绩还是相当稳定的,不过从现在开始,初三的同学该为中考做准备了,很多同学的成绩还算可以,但是如果想要考进重点高中,还是需要努一把力的。

我们班上很多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学过的知识没有一个总结;错过的题目还是会错;课外知识积累的特别少。这类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就容易吃亏,现在中考语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像以前只考书本上的知识了。

一些家长感到很着急,经常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资料给孩子,让孩子平常回家多做练习,确实,我觉得也是,学生已经到了初三,是要给学生加强练习,弥补不足了,所以,我总结了中考语文的复习资料大全,各位家长可以打印下来给孩子回家当习题做!更多的学习方法可以在我的微信里查阅!


2017初中语文总复习》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2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7初中语文总复习
相关文章
  • 2017初中语文总复习

    2017中考语文知汇总干货|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中考常见错别字汇总2016-09-16陈颖语文陈颖语文莫明其妙(名)变本加利(厉)流光溢采(彩)坚苦朴素(艰)神态安祥(详)仰扬顿挫(...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