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

2016-12-12 07:34:2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设计

口 技

宁夏彭阳县冯庄九年制学校 祁 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5、使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自学古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熟读课文,揣摩语言,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理解写声时由远及近,由外及内,有小及大,由微弱至喧闹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对口技的解释: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的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表演者用口发出的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的声音。现在的相声就是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2、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另外大家在电视中也看到一些用嘴发出的各种声响的杂技等。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对民间的艺术有一个更新的认识的。

二、作者及课文背景

1、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有《铁崖文集》、《湖航存诰》等书。

2、课文背景

本文原是《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仁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

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三、本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和识记文言虚词和实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2、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副词,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写作顺序;

3、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句子,学习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

三、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 ) 叱( ) 倾( ) 顷( ) 哗( )者

齁( )声曳( )屋许许( )声呓( )语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辨音

huì 会宾客大宴ān 衣帽间

会间ài 会 计àn 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ǔ许多ǐ所剩无几

许几hǔ许许声 jī几欲先走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进行分析比较。

4、思考课后“一、二题”。

三、新课研习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范读(有条件的可下载有关口技方面的影视资料和学生一起观看)。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重点理解的词语:“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

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

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事物的数量词,比较古今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同音异义字(一词多义) 以为妙绝: 极,副词妇扶儿乳:喂奶,动词 绝乳群响毕绝: 尽,消失,动词儿含乳啼:乳头,名词

不是时:这,代词众妙毕备:妙处,形容词 是妙不知木兰是女郎:时,半段动词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手有百指:手指,名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动词 指名不能指其一端:指出,动词自为其名:姓名,名称,名词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或是一词多义字进行分析比较。

10、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恰逢 今义:聚集,见面,理解,集会

当是时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微小,细微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丢失

稍稍正座 古义:渐渐地 今义:稍微

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方位名词

虽人有百手古义:表假设,即使 今义:用作连词,表转折

几欲先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自己进行分析比较。

11、通假字

满座寂然(“坐”通“座”,座位,名词)

12、特殊句式

①固定格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②省略句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数词与名词之间的量词)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这样的特殊句式或是其他的特殊句式进行分析。

13、重点虚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者:??的人,的

于厅事只东北角于:在

少顷: 一会儿

而以: 罢了

其夫呓语其:代词,指代人

夫亦醒 亦:也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即而: 不久,紧接着

未几: 不久

俄而: 一会儿

14、问题研究(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①文中都用了那些表示时间的词?有什么作用?

②课文是如何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的?

③课文中哪些地方是以动写静的,找出原文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施:设置。厅事:厅堂、大厅。屏障:指屏风,帷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坐”通“座”,座位,名词。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交待了叩击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道具以及开演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精彩表演的铺垫。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2、第二部分(2—4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②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一语:说梦话]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篇二: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具:生字词卡片、小黑板、问题卡片、录音机。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三、揭示目标:(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林嗣环sì呓语yì狺狺yín叱chì伸颈jǐng

嘿叹m?齁hōu中间jiàn意少舒shū

曳屋许许声yèhǔhǔ几欲先走jī

①教师领读②学生齐读③学生领读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五、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串讲课文:(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了解课文大意)

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

(3)指名翻译。

(4)教师点拔:

①善:善于。②会:适逢,正赶上。③于厅事:在客厅。④施:设置。⑤闻:听见。⑥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总结:介绍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场合、设施、道具、以及开演之时的气氛。

(5)指导背诵

第二段:

(1)学生齐读。

(2)教师点拔:

①惊觉:被惊醒。②呓语:说梦话。③既而:不久。

④抚儿乳:乳,喂奶。⑤儿含乳啼:乳,奶头。

⑥是时:这时候。⑦凑:会合,聚集。⑧妙:妙处。

⑨毕:全。⑩嘿叹:“嘿”同“默”,默默赞叹。⑾绝:到了极点。

(3)学生串译本段并指出难点。

(4)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总结: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和听众的反应。

(5)指导背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②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妇手拍儿声()

遥闻深巷犬吠声()

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

②表示同时发生

③表示相继发生

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八、板书设计

口技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林嗣环清代

一段: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

会宾客大宴:场合。

施八尺屏障:设施。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

满堂寂然,无敢哗者:开演时的气氛。

二段:遥闻深巷犬吠声??众妙毕备: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也:写听众的反应。

[1][2]下一页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设计

口 技

宁夏彭阳县冯庄九年制学校 祁 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5、使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自学古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熟读课文,揣摩语言,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理解写声时由远及近,由外及内,有小及大,由微弱至喧闹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对口技的解释: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的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表演者用口发出的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的声音。现在的相声就是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2、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另外大家在电视中也看到一些用嘴发出的各种声响的杂技等。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对民间的艺术有一个更新的认识的。

二、作者及课文背景

1、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有《铁崖文集》、《湖航存诰》等书。

2、课文背景

本文原是《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仁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三、本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和识记文言虚词和实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2、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副词,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写作顺序;

3、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句子,学习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

三、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 ) 叱( ) 倾( ) 顷( ) 哗( )者

齁( )声曳( )屋许许( )声呓( )语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辨音

huì 会宾客大宴ān 衣帽间

会间kuài 会 计 jiàn 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ǔ许多ǐ所剩无几 。

许几hǔ许许声 jī几欲先走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进行分析比较。

4、思考课后“一、二题”。

三、新课研习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范读(有条件的可下载有关口技方面的影视资料和学生一起观看)。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重点理解的词语:“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事物的数量词,比较古今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同音异义字(一词多义) 极,副词妇扶儿乳:喂奶,动词 绝乳 群响毕绝: 尽,消失,动词 儿含乳啼:乳头,名词

这,代词众妙毕备:妙处,形容词 是妙 不知木兰是女郎:时,半段动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动词 指名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动词 自为其名:姓名,名称,名词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或是一词多义字进行分析比较。

10、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恰逢 今义:聚集,见面,理解,集会 当是时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微小,细微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丢失 稍稍正座 古义:渐渐地 今义:稍微

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方位名词

虽人有百手古义:表假设,即使 今义:用作连词,表转折 几欲先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出类似这样的字自己进行分析比较。

11、通假字

满座寂然(“坐”通“座”,座位,名词)

12、特殊句式

①固定格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②省略句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数词与名词之间的量词)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这样的特殊句式或是其他的特殊句式进行分析。

13、重点虚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者:??的人,的

于厅事只东北角于:在

少顷: 一会儿

而以: 罢了

其夫呓语其:代词,指代人

夫亦醒 亦:也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即而: 不久,紧接着

未几: 不久

俄而: 一会儿

14、问题研究(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①文中都用了那些表示时间的词?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4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设计口技宁夏彭阳县冯庄九年制学校祁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