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正文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2016-12-12 07:17:0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

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

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

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

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

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

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

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

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

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

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

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

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

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

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

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

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

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五)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

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篇二:(赛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

四课时,第1、2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3、4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导入

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 美景吧!

(二)学生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四)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篇三:新人教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一、活动的提出: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的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开展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收集、拍照、搜集查阅资料,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美的熏陶,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二、活动目标:

课程标准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精神。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拟订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

⑴ 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⑵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语言表达能力。2、2、过程和方法:

实地观察法、活动竞赛法作品才能展示法 欣赏陶治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提高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活动分析与设想

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在春季,活动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活动一名之为“探寻春天的足迹”,活动二名之为“春天的赞歌”,活动三名之为“诗情画意的春天”。为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我力求能通过活动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和口语交际训练,故安排学生必选活动二,任选活动一、三。

四、活动方法

在阶段性活动中指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活动,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观察现象、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搜集资料,向学生介绍正规的内容丰富的网站,以及正确的搜索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再创作,然后与同学交流,合理、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五、学习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步搜集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自主搜集,然后进行交流,遇到问题时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

六、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1个月左右,课内活动3课时。

七、活动过程

课外活动:

1、三月五日雨水至三月二十日春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

自然日志”。

2、搜集、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词语、诗文、歌曲、美术作品,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为画题诗或为诗配画。

3、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4、办一期以“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春天的文化知识。

课内活动: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春天的踪迹──春文化:

1、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春天的文化知识,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如:二十四节气知识、自然日志、谚语、成语、诗歌、散文、歌曲、诗画故事,图片??2、展示其他形式的成果(例如图片等),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以上内容鼓励学生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手抄报”。

4、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个环节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成果展示是着重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二:春天的赞歌: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并进行评价:

例如:成语连句描春色

诗文赏析话春光

诗词名句品春韵

??

2、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项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⑴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方式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

⑵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情。

活动三:诗情画意的春天──“诗画”创作绘春景: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

(三)自我反思

学生自己畅谈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人生收获。(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师小结

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总结。

(这个环节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提出建议,以便今后开展活动时更上一层楼,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八、资源共享

1、推荐搜索网站:

2、推荐网站:

/history/jq/jqb.htm二十四节气

/qqzx/xs/gs/index.htm诗配画

/sucai/HTML/sucai_2796.shtml

/library/zxwx/duilian/023.htm

课后反思: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遐想、自主体验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我们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8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