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雾凇》教学设计 正文

《雾凇》教学设计

2016-12-11 10:51:4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雾凇》教学设计(带PPT)

《雾凇》教学设计

屯昌县屯城镇黎村小学 陈丰武

教学目标:

1、了解雾凇,了解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原因。

2、欣赏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雾凇,了解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播放幻灯片)。

2、以题引入,检查预习。

同学们,雾凇是什么?

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出并回答。

3、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下面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我们祖国的北方,去欣赏一下那迷人的景色。

二、精读课文,抓重点理解

1、指名朗读课文

读后思考并回答:

雾凇是不是在我国北方随处可见?

2、引导学生了解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

3、学生读课文、交流,师板书:

水汽——遇冷——凝结

4、这就是雾凇形成的条件,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必须读的清楚。学生各自读,指名后齐读。

5、以上是雾凇一般的形成过程,那么著名的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想了解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归纳:

(1)、吉林雾凇是在什么时间形成的?

(2)、雾气是哪里来的?

(3)、这雾气遇冷后有什么变化?

(4)、雾气怎样凝结?

6、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想,在文中找出句子,朗读、交流。 指导:

(1)、“当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间”,“水温在40C左右”,“遇冷,气温降到零下300C”……了解雾气和遇冷。

(2)、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体会雾凇的凝结是逐步形成的。

7、师介绍课外知识:丰满水电站大坝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外 长1000米 高91米 其上游为松花湖,冬季水面会结冰,但是电站的水是从水下走的,其实冬季江水只是表面结冰的,即使是北冰洋也只是表面结一定厚度的冰,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是4摄氏度时最大,所以江底的水是

高于0度的,也正因为如此,电站下游的美丽江城——吉林市的松花江水在冬季零下20多度不会结冰,也正是因为如此,(4度的水从电站流出,足以维持流过吉林市区)所以才会有吉林雾凇的美景。

8、大自然真是神奇啊!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带颜色的字,再一次感受雾凇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第二天一大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只见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动人。同学们,假如你此时站在松花江畔,欣赏着如此的雾凇奇观,你会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述说,师帮助补充。

2、导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这雾凇是一夜之间产生,银松雪柳相白色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2)、齐读句子。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在本课里学习到了什么?

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美的雾凇,你们能不能在课后将你今天学到的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呢?

板书设计:

23、雾凇

水汽———— 遇冷 ——————凝结

水温在40C左右 零下300C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篇二:《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美丽的雾凇。读好课题(生读:雾凇)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它被人们称为(板书:奇观)

▲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出示:

什么样的景象才能称作奇观?(特别美丽的、奇特的、罕见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把称雾凇为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找到重点词语圈圈画画。

3.讨论交流:

你雾凇怎样?(板书: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读词,说说你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真美,怎么读?还有谁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指名读)那霜花晶莹剔透,你再读。

洁白晶莹的霜花本身已经够美了,在阳光照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变得银光闪烁,更美,读!

▲霜花不仅美,还缀满了枝头,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缀满”?真多呀!(板书:多)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说)是呀,那美丽动人的霜花挂满了所有的枝头,(再读词)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霜花多的?(十里长堤)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读好词。十里相

当于5000米,5000米长的堤岸上,所有树木的枝头都缀满了霜花,霜花真多呀!读! ▲把词放到句子中,读出你的感受。谁来?(指名读)(真美,读出了你的感受,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美丽的雾凇)大家一起来。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了枝头,真美呀!你用些词来夸夸雾凇。(生说)(真美,你的词儿真多,这些词都是说雾凇美,说说表示雾凇多的词语)

▲老师也有些词语想送给你们,读好它们,记住它们!(课件出示: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精雕细琢、美不胜收)

▲①枝头上的雾凇洁白无暇,晶莹剔透,真美,难怪人们要称之为(奇观) ②阳光照耀下的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特美,这当然是(奇观)

③十里长堤上的青松柳枝上缀满了雾凇,如雪一样洁白,似银光一般闪烁,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它是当之无愧的(奇观)

(这??)出示接读第三句话。

4.把你对雾凇的感受带进课文,读好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你了解了它的形成,你更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饱和的水汽)

2.交流:

你从哪看出吉林很冷??

▲“当年12月至第二年”、“严寒季节”、“ 零下30摄氏度”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出示

今天的最低气温是6度,感觉怎样?那零度呢?我们这里冬天最冷是零下5度左右,同学们穿什么?那零下30摄氏度呢?这么冷的天,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真冷,说出了你的感受,你都在发抖了)多冷呀,读好它们。

你怎么理解“过于饱和的水汽”?你从哪看出水汽是过于饱和的?

▲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涌向、笼罩、淹没、模糊)为什么这么说?读好句子。还有谁来补充?读读这段话。 这么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呢?指名读。雾凇就是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而成的,我们一起来读。

3.“渐渐地”是什么意思?(慢慢地)雾凇是怎样慢慢形成的呢?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齐读。

▲ 请同学们关注这个字,点红“镀”,试试把它换成别的字,能换吗?为什么? ▲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

从哪看出是“ 一层又一层地”地镀的?(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还有谁要补充的?

(雾凇是慢慢镀上去的,雾凇是轻轻镀上去的,)

(你这是镀上去吗?好象是盖上去的)

(你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读出来了)

▲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感受,读出文字描绘的画面。让我们用心读好这段话

▲(引读)这雾气慢慢地镀在松针柳枝上,最初---------,这雾气轻轻地镀在松针柳枝上,逐渐------------,这雾气一层又一层地镀在松针柳枝上逐渐------------,最后----------------------。

好一幅寒江雪柳图啊!(板书:寒江雪柳)

4.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雾凇就形成了,真是奇妙呀!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能写得这么清楚,他是怎么写的呢?(仔细观察,按顺序,用上了表示顺序的词语)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是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把作文写得条理清楚、语言明白。让我们再次回顾雾凇奇妙的形成过程

5.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美,缀满十里长堤上所有的枝头,真多,已经够奇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奇妙,那就更奇了,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呀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一夜之间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清早可是欣赏雾凇的最佳时间。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

▲你欣赏到了什么?(生答)

▲读词“琼枝玉树”, 琼是什么意思?(美玉)给你什么感觉?(板书:琼枝玉树)读

好词语。

2.我们来欣赏这琼枝玉树

(课件出示图片)

师述:

看着眼前的美景,你想说什么?(生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3.此时此刻,人们置身在这美景中,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谁来读好这句诗。看到这么美的雾凇,老师太欣喜了,(师读诗句)你想吟诵吗?你也想吟诵。大家一起来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

4.雾凇如花似玉,怎能不说它是——奇观呢!把这份赞美之情融进课文。

五、总结全文

1.雾凇,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看过雾凇的人都说,走进雾凇的世界,就像是走进了冬天里的春天,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真是(完成板书:寒江雪柳日新晴,琼枝玉树满目春。)齐读。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雾凇,哪段文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读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国有四大自然奇观,雾凇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它们。

板书:雾凇

奇 观

美 多 妙

寒江雪柳日新晴,

琼枝玉树满目春。

篇三:《雾凇》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课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雾凇的特点,感受雾凇的奇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思、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

(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

(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 )!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用填一填的方法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生齐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 看着投影美丽的画面,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设计意图:以读促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

(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

(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

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

(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齐读。

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

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

紧扣“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

“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

(4)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 (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图片、雾凇形成的示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精妙凝练的语言,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总结练笔,升华美景

1、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观看雾凇影片。

2、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练习)

(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重视听、读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说、写的训练。设计写导游词、说导游词的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

(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课内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银光闪烁

景观

琼枝玉树

雾凇

形成 水汽——遇冷——凝结

【教学反思】

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贯穿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反复的读,通过自读,让学生潜心发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读,思维产生碰撞;通过看图读,把想像插上翅膀;通过配乐读,让学生走入诗一般的意境。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梦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更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再现了雾凇这一奇特、壮丽的奇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孩子们会在语文课堂上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雾凇》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7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雾凇》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带PPT)《雾凇》教学设计屯昌县屯城镇黎村小学陈丰武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了解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原因。2、欣赏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有...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