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

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

2017-05-08 07:05: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郦道元《三峡》优秀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三峡

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2. 能说出作者写作的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领略三峡的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共同领略三峡的美景,学习动

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7)林寒涧肃( ) (8)哀转久绝() ..(9)属引凄异(

) (10)春冬之时( ) ...

4. 熟读课文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翻译课文 探究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有人给课文第一段加了“山峻”的小标题,请你说说加小标题的好处,并给其他三段也分别

加上小标题。

2.这几个段落的位置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第二课时

探究一: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请你说说,三峡的 美,美在 。

探究二:欣赏课文,揣摩笔法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你能从语言、

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远近等)来作赏析吗?

探究三:说说各段的朗读语气语速,并背诵。

我的收获

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三峡的山 ,三峡的水;但山水中有穿插其间,寓于 之中,写出三峡整体富于动感的美景。

23.三峡

自主学习 1.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地理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tuān yǎnxiàozhǔ shù

3.逆流而上 冲上 急流的水 冲刷 奔驰的快马 太阳 萎缩 断绝,消失

连续不断 季节

4.略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略

探究二:

1.使用小标题能概括主要内容,使行文条理清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②段水急;③段水清; ④段水枯。

2.顺序不能打乱。三峡的地貌是造成水急的原因,必须先写;夏天的水是承接山势而写,再者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点,所以先写;春冬的水特点相似,所以放在一起写。秋天的水量最少,较凄清,所以最后写。这样安排是按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的顺序,可以突出夏水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探究一:

例:三峡的山美,美在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探究二: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如描写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是动态,“绿潭”“倒影”是静态,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探究三:

①段稍高昂,语速中; ②段语速快,突出奔放美; ③段语气舒缓,稍慢; ④段低沉,稍慢。 我的收获

高峻 清澈(水势浩大等) 四季变化 静态 动态

篇二:三峡教学案

《三峡》教学案

一、前置性任务:

1、读刘白羽《长江三峡》,余秋雨《三峡》思考,三峡的美美在哪些方面?

2、了解“三峡大坝”的修建,带给当地怎样的变化?

二、预习作业的布置:

1、完成练习册1、2题。

2、自读课文读熟。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章读完了,读出了些什么?

二、找学生读课文,检测预习情况。纠正读音。断句情况。

三、范读,让学生学会读美的方式。思考,古文朗读需要掌握什么?

四、自读,学习。

五、小组里选出一个读的最好的展示读。

六、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句子,理解和研讨。

汇报要求:先读原句,再解释重点字词,第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第四,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一人一个方面)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③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⑤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⑦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⑧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个小组,每个小组1句。其他组汇报时注意听,第二轮顺延往下,别的组赏析过的地方,不要重复,另外选地方赏析。第三轮,每个小组自选句子,完成。

七、试背三峡。

小组成员轮着背,一人一句,看哪个小组背的又快又准。

篇三:《长江三峡》学案

《长江三峡》学案

作者:丁萍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04期

【课文背景】

三峡,是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千米,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楚动人。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语文教材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与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正音

瑰丽(guī) 震慑(shè) 启碇(dìng) 停泊(bó)

怪诞(dàn) 踱步(duó) 草坂(bǎn) 旋涡(xuán)

婀娜(nuó) 澎湃(péng pài) 白皙(xī) 轮廓(kuò)

叠嶂(zhàng) 对峙(zhì) 汨罗江(mì) 夔(kuí)

滟滪(yànyù) 隽(jùn)秀 崆(kōng) 秭归(zǐ)

2. 辨形

夔(由“首止巳八夊”五个部首组成):夔州。

汨(形旁“氵”,声旁“日”):汨罗江。

汩(会意字,右边是“曰”,整个字意为“水在说话”):水声汩汩,汩没。

3. 释义

碇:系船的石礅。 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 坂:山坡、斜坡。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二) 整体把握

1.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明确】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 说出本文的两个写作特点。

【明确】 (1)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与描形、绘色、拟声等写景方式来描写三峡奇观。(3)情、画意、哲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本文引用了一系列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并从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中得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哲理。

(三) 重点研习

1. 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9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
相关文章
  • 长江三峡教学案(附答案)

    郦道元《三峡》优秀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三峡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2 能说出作者写作的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