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低碳经济考试答案(完整版)
低碳经济试题答案
篇二:2015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题及答案
考生考试时间: 13:37 - 14:12 得分:100分 通过情况:通过
低碳经济 考试结果
()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低碳经济
B.绿色经济
C.循环经济
D.传统经济
答案:D
()于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
A.丹麦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D
我国水泥产业低碳转型的路径不包括
A.淘汰落后能
B.推广燃料替代技术
C.推广余热发电
D.增加产能
答案:A
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的着力点
A.农业文明
B.工业文明
C.生态文明
D.原始文明
答案:C
()外交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外交的焦点议题。
A.气候
B.文化
C.贸易
D.军事
答案:A
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低碳消费的范畴?
A.采用节能照明设备
B.在夏天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
C.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产品
D.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C
下列废旧产品中,哪种属于法律禁止直接再利用()
A.报废汽车
B.废旧电视机
C.废旧家具
D.废旧报纸
答案:A
美国政府的能效政策主要包括()。
A.严格的能效标准
B.提高汽车能效
C.实施需求侧管理(DSM)
D.能源之星计划
答案:ABCD
南昌市在()成为世界低碳大会举办城市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答案:B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答案:B
1995年英国为保护环境出台了()法律
A.清洁空气法
B.空气污染控制法
C.环境法
D.空气质量战略
答案:C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65年第一台()的诞生开始
A.蒸汽机
B.汽车
C.轮船
D.火车
答案:A
气候变暖的成因起源于()的假说
A.冰川融化
B.温室效应
C.阳伞效应
D.热岛效应
答案:B
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以()为主
A.水电
B.火电
C.核电
D.风电
答案:B
重庆市低碳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低碳交通
B.绿色建筑
C.绿色照明
D.节能减排
答案:B
伦敦发展低碳城市的起因是()
A.交通拥挤
B.空气污染
C.水质太差
D.垃圾遍地
答案:B
根据2008年日本提出的(),其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A.冈田蓝图
B.京都协议
C.福田蓝图
D.广岛协议
答案:C
下列那个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太阳能
答案:D
经济发展要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结合起来
A.循环经济
B.农业经济
C.工业经济
D.宏观经济
答案:A
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转型重点不包括
A.改变生产方式
B.发展低碳技术
C.提高产业集中度
D.扩大产能
答案:D
篇三:史上最全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答案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气候)。
2.中国在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3.“恒温消费”, 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4.(碳交易)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5.(生态文化)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6.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领跑者”制度)。
7.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2009.1.1)
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二氧化硫)
9.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 (油--电混合动力)。
10.(环境监测技术)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技术含量。
11.(森林)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12.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低碳革命)。
1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节能减排)。
1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尤为重要。
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16.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17.“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18.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造纸)。
19.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95%)。
20.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原子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22.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可承受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
2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顺应发展趋势原则,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生态环境友好原则)。
2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的改变)。
2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能源管理,能源服务,能源监测,能源监督 )的能力和水平。
26.《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27.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 (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
28.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2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众、中介机构,自然界、太阳能 )。
30.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绿色发展,科技进步 )。
三、判断题
3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
32.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有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33.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 (√)
34.推行低碳技术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 (×)
35.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要求的一种体现。 (√)
36.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
37.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森林水资源、能源、物种等方面。 (√)
38.发展循环经济应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资源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
39.坐公交车出行不属于绿色消费行为。 (×)
40.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依据。(×)
41.生态补偿本质上是让生态破坏者承担外部成本,让生态投资者享受生态投资的无偿回报。(×)
42.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
43.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44.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有利因素。 (×)
45.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
46.《京都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47.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
48.世界上最早出台有关循环经济法律的国家是日本。 (×)
49.废墟下的钢筋清理出来后仍可以送回钢厂回炉再炼。(× )
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气温侯)
2.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3.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是? 丹麦
4.目前世界上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有着“风电王国”美誉的是 (丹麦)。
5.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福田蓝图”)的提出。
6.“恒温消费”, 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7.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节能减排)。
8.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
9.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用开放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0.长期来看,(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
1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13.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再利用)
14.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 (95%)。
15.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太阳能)。
16.(碳交易)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17.(低碳技术)是对现有高效节能技术的总结和归纳。
18.(森林)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1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0.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 (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
2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挑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住房;多去健身房运动锻炼;)。
23.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 )、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2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主要有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合作;制度创新 )。
2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26.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 (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循环利用 )。
27.对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功能常见误区有 (环保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
28.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确定公益最大化原则;限制开发原则;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29.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各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0.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绿色发展;科技进步)。
三、判断题
3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错)
32.在分业种减排方法下,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拥有着先进节能技术的国家。(对)
33.颗粒物是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对)
34.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年美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错)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参考答案较全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7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