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正文 本文移动端: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017-04-29 05:40:4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学号:125012011001 姓名:陈凤凰

【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法律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根;法律需要有源之水,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活水”。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稳定,需要以法为浆,以德为帆。扬帆弄浆,必将实现和谐社会的宏愿。

【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相辅相成

我们知道,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提倡“德政”。法律与道德是治国的两大无形的“武器”,是社会的强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根支柱,社会将难以运转。因此,弄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握两者的结合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理解一下道德和法律的涵义和本质特征。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

1.1什么是道德呢?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意识。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归根结底,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圣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推崇德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道德经》中也有关于德治思想的记载,“遵道而归的,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1.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从主观方面看,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一种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从客观方面,它又收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象而制定的一种对全国公民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文。我国的八荣八耻中就明确提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那么,道德与法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道德和法律都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最有用的"武器”,他们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国家文明和文化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其本质联系是:

①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②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之一

③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三、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是自发自律的形为;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形为约束,是外发外律的形为。道德是法律的外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3.1道德和法律的本质区别:

道德主要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且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调节范围的特殊性和判断对象的特殊性。它是没有国界的。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阶级色彩。它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且这些权利与义务是国家确认和加以保障的。

3.2违反道德与法律造成的后果也有所区别

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妖收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自身的精神拷问。而违反法律的人是要受到相关法律处罚的,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律明确规定给予违法人相应的法律处罚。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夫子把道德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是值得肯定的,道德所产生的良性效应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法律。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行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因为,只有道德而没有法律,温则有余,历则不足,刚则萎靡,柔则精神;只有法律而没有道德,则反之。

3.3

因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自觉,但它在实践中又具有不能回避的尴尬境遇,因为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就人文而言,我们不能强制要求人们都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并且在各种地区和宗教中的道德要求又是不一样的,就导致了交流的不便捷。所以说,道德是法律最基本法理的来源,但不能替代法律而存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了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这也给我们以启示。只有把道德和法律相结合,发挥他们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总之,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连结的,共同联系,但同时他们也是相互独立的。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庭长著)

2、《论语》述而篇第二章(2.6)及第七章(7.6与7.12)

3、《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老子著) 百度百科中,道德与法律的词条解释

4、谷歌教案课件:《什么是法律》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四章到第七章的相关内容。

篇二: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关系

浅谈道德与法律

一. 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

(一) 法律的概念:

1.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 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二) 道德的内涵:

1. 定义: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 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三) 明确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产生条件的不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2.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3. 调整范围不同:

(1)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

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法律尽管也

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

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

在“思想犯”。

(2) 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

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

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

二. 法律与道德联系

(一)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

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

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二)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没有道德基础的法

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的。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三)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

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三. 具体事件分析

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在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判决书中还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的判决不禁让人深思: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道德与法律。

四. 分析如何将二者相辅相成

(一) 对于法律效果的肯定:法律具有强制力,具有至高无上的

约束力。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是能助一臂之力。

(二) 对于纯粹使用法律产生的效果的否定:法律是一锤定音的,是不以人情世故为中心的,甚至是冷酷的,如果社会只存在法律这一种约束力,那这个社会必定是无情的,也是失败的。

(三) 如何运用法律传播道德: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法与道德的矛盾关系,采取"自相矛盾"方法,用一方制约另一方,以达到双方平衡发展的最终目的。

篇三: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的《论语》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更是贡献不少······

这些都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也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常言道:“以德服人,以法治国。”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之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他们的产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

法的说法,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此,法律的产生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在一种社会形态之内,通常只能存在一种同一性质的法律。却可能存在几种不同性质的道德。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和道德的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但是,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范围有所不同。在现代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仅

限于人们的外在行为,单纯的思想或动机不是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在古代社会曾经有过“腹诽”、“莫须有”等以思想定罪的荒谬案件这种情形与现代的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的。而道德所调整的范围也比法律要广泛。例如婚姻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共同调整的对象,但是爱情关系、友谊关系通常只受道德的调整不不受法律的调整。

第三、法律与道德表现的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

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后果是行为人要受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在现代国家,法律规范则必须规定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与行为后果。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四、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相同。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

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找通常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反道德,当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所以道德的评价标准比法律的评价标准更加广泛。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他们都是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他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

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总之,法律与道德互动机制的另一方面还有法律的道德化。因为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法律所适用的范围与道德相比狭窄得多,而且法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用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的“个案”。这就需要道德的补充,无论立法、执法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可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因此,科学地评价法德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现实而深 远的意义。

但愿人人都以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四有公民!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05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关文章
  •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011001姓名:陈凤凰【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

  •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011001姓名:陈凤凰【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

  •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011001姓名:陈凤凰【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