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2017潍坊中考成绩查询 正文

2017潍坊中考成绩查询

2017-03-21 05:39: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

1.养成默读的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速读的方法阅读一般现代文;2.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能够理解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对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和评价。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好品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散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

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串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手法,才能既理解其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结合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对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中往往会运用象征的手法。象征就是托物寓意,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言志,即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托物言志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可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可先说他的不足等,然后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突然转变看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常常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通过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等来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散文,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1.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时不能与文章中心联系在一起。

2.在做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等的理解的题时,存在着答案不完整,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能力不够强,不能抓住每段文字的中心句,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够等问题。这样答题只答一点而漏了其他几点,就容易失分。

3.在做散文欣赏题时,有些学生不着边际,抓不住要点,答题思路不清晰。

4.在品析抒情散文这类作品的深层含义时,有些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把握不到所托之物的特征,那么,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也就模糊不清了。

5.在做尝试探究题时,答题思路单一,解题角度不够新。如“对作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究”,做这样的题目时有些学生往往只想到一面,而忽视了其他几个方面。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的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是怎样过渡和照应的,如何开头和结尾的,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可以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作者的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与之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作者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此在描写人物、记叙事件中也常常会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个地方: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6.悟意蕴。散文中深刻的意蕴往往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通过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等来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散文,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各考点答题要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概括散文内容的方法是:(1)如果能使用原文词语,应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使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既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要点。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通过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来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材料的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作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确线索是什么。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如下内容:

(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推断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含义,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该词语对表现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查,有时,也会单纯考查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现手法

解题规范:确认所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句内容具体作答。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篇二:2016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卷

篇三: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古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同学们在诵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应做到:1.能筛选诗歌信息;2.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能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感知型

古诗词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个方面。感知形象,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把握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或人物形象的特点。

(1)鉴赏人物形象

诗词中的诗(词)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词)人自己。但也有诗歌中的“我”不是抒情主人公,只是作品中的一个意象的。常见命题方式是“这首诗(词)(或某一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9)爱民惜才的形象;等等。

(2)鉴赏景物形象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出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

象”。常见命题方式是“简要分析诗(词)中的某一意象”。

(3)鉴赏事物形象

物象,诗(词)人往往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常见命题方式是:“某某指什么?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2.语言品味型

古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的语言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等风格特点。古诗词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鉴赏名句欣赏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等。

(1)炼字型

古诗词的语言很凝练,往往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炼字型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在赏析时要联系诗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词“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常见命题方式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2)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凝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词)的线索,奠定全诗(词)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词)的思想。分析诗(词)眼往往可以考查出考生对全诗(词)的把握程度。

常见命题方式是“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3)名句欣赏型

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等方面为人称道之处进行品评分析。对古诗词中的名句进行鉴赏,能培养同学们感受美、咀嚼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这类题目常见的命题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4)语言特色型

古诗词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词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

常见命题方式是“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等。

3.表达技巧型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的概念,它是指使古诗词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主要考查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1)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作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2)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鉴赏古诗词中的描写方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衬托等手法。

(3)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词很注重修辞。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为了突出古诗词主旨,常采用夸张、反问等手法;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常采用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

(4)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古诗词中的用典、抑扬、象征、首尾呼应、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铺垫等。

常见命题方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等。

4.分析评价型

分析评价的重点是“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点有:概括古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等。

(1)主旨领悟型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含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命题方式是“某句蕴含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2)情感体味型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命题方式是“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诗(词)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3)评价观点态度型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或者融志于事。“评价”就是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这类题目常见的命题方式是“这首诗(词)体现了诗(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等。

【例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问题: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解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了,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诗意就不难理解了,对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示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木芙蓉”是两首诗共同题写的物象。首先应当从诗歌的内容着眼,明确把握诗中“木芙蓉”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诗中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作深度分析。吕本中的诗写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在雨后霜前开得艳丽无比,它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诗人以“木芙蓉”自喻,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范成大的诗写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独开放,它不像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样,而是不畏艰辛,不惧寒冷,向霜神致意。该诗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回答所提问题,包括推断、概括、分析三个过程,其答题核心是对形象特征的揭示。

【答案】(示例)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的形象。

【例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山中流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诗歌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写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澹”,写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答案】(示例)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例4】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①


2017潍坊中考成绩查询》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28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7潍坊中考成绩查询
相关文章
  • 2017潍坊中考成绩查询

    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1 养成默读的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速读的方法阅读一般现代文;2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