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2017廊坊中考成绩查询 正文

2017廊坊中考成绩查询

2017-03-21 05:36: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河北省廊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河北省廊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顿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式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评,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

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评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使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称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最高形态,其对美的鉴赏和崇尚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治国原则,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仅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更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摧残。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久同志览存钱钟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班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来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扬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媛身体羸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

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媛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就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30岁,她听了笑笑说:“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应该梳理,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就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至今,她依然如此。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节)

4.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被打爆了,表明读者对杨绛先生很是尊重。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进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即使年代很是久远,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忆犹新。

5.这篇传记没有介绍传主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只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并以“院子里的杨绛先生”为题,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6.杨绛先生在文中体现的“读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左二老爷

青铜

桥镇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旗幌蔽日,每逢集日,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撂地儿说书的、打竹板唱莲花落的……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说的唱的,样样俱全。 这正是热闹的时辰、热闹的场合,平地里忽然钻出一个细小的声音:“左二老爷来了!”你再看,书不说了,戏不唱了,做买卖的也不讨价还价了,齐刷刷地闪到街边。打人缝开处走来一个矮小精瘦的老者,病怏怏的一副起色,倒比不上他身后跟着的那两杆快枪来得气派。

左二老爷似一阵小风吹过长街,两旁的人便像倒伏的麦浪,齐刷刷地鞠躬致意。左二老爷只微微领首,眼皮也不抬地走过去。知道那老迈佝偻的身影走出很远,人们才醒过神来,该干啥的还干啥。昨儿老爷何许人也?非耕非读、不官不商,手上却有丁当哗啦花不完的银钱,眼前有跑前跑后使不完的跟班,外头有甩得开叫得响的威风和脸面,用桥镇人的话说:“手不捉笔,脚不踩地,头不戴纱,不耽误吃香喝辣。”他凭什么?!

这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杂处之所,免不了生出些事端,骗钱昧货伤人打脸,闹得风波汹涌天昏地暗,只要找到左二老爷,就风平浪静云住雨歇。也因此,不管是江浙大贾,还是沧州豪客,乃至各家店铺,街头摆摊炸果子、卖菜的小贩,只要踩着桥镇的地面,都要孝敬左二老爷一些日用钱,桥镇人管它叫“地皮税”。

这一日,左二老爷赵丽转完了街,正在富春楼喝茶,突然来了个推独轮车的少年人,一头拜倒在左二老爷身前。原来,这是个打北乡过来卖馍的,头一回来桥镇, 刚交了“地皮税”,车子还美扎稳,馍就被哄抢一空。这满街的人,问谁要钱去?左二老爷细细地抿着茶,眼皮也不抬。末了,把茶碗往桌上一顿,说:“去吧,少不了你馍钱。”少年人前脚走,管家后脚上街,提一面响铜锣往十字街口一站,“咣咣咣”三

篇二:2016-2017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5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2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o第11届常委会通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日常生活中,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对天气和农业生产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总结。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这一历史文化。众所周知,我国是从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农业大国,在封建统治阶段,我国的主要经济是农业生产。自古以来,不少务农人员都会对天气、季节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其坚任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俗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主要映了一年中不同时令的主要天气变化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立”就简单明了地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时间。大小暑、大下雪则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情况。而惊蛰,清明等则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更替与发展,我国的科技、经济、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能在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清楚地知道现在相应的时节与主要的天气变化,来及时的调整作息习惯或安排相应的衣食住行以适应节气。“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意义是用来针对性指导农业生产的,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农业生产以及季节气候相适应的经验总结。

虽然“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带来不少的益处,但是在千百年传承的同时,通常伴有着或多或少的迷信内容,有些不科学的内容至今还没或者部分教育水平过低的民众。在科学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古代,每当遇到当时科技以及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祈求于神灵,将某些灵异现象附会到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中。所以我们在继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民俗时。应当保持辩证的眼光传承传统的节气文化以及风情民俗。

尽管现今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以及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但“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使“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二十四节气”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被国际气

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B.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气和

农业生产的观察总结也是多方面的。

C.“二十四节气”作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离不开我国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

意志以及勤劳智慧。

D.能和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被很多人认可,此次

申遗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2.下列各项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时间知识体系,它的形成离不开我们祖先对

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

B.一年中不同时令的天气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都能得到体现如立春、立冬的就简单明了的反映了

季节的更替时间,而惊蛰则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C.农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所以“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意义是用来针对性指导农业生

产的。而o农业生产是应该和季节气候相适应的。

D.在调整作息时间观和安排相应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了解相应

的时节与主要的天气变化,来进行合理的安排。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和很多事物一样,“二十四节气”也有其两面性。“二十四节气”一方面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不

少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迷惑着部分受教育水平过低的民众。

B.在科技、经济、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能在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

活中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

C.在古代,人们有时将某些灵异现象附会到某些民俗活动中祈求于神灵,是因为当时科技科学技术不

发达,人们无法用当时的科技以及知识去解释。

D.尽管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但其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抓住契机,使“二

十四节气”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4.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大器晚成的侯仁之

跑出人生新气象

侯仁之从小体弱多病,仅仅初一,就读读停停地“蹲”了两年。第三年,还读初一。这样的环境,即使身体完全康复,也是不宜再待下去的了。侯仁之有个堂兄,叫侯成之,东吴大学体育系毕业,在山东德州博文中学执教。因是之故,1926年秋,父亲让侯仁之离开家乡,跟堂兄到博文就读。

2

博文是一所教会学校,体育风气浓厚,各种项目之中,篮球尤为大家喜爱。班班有篮球队,经常举行班际比赛。侯仁之受堂兄的鼓舞,也想上场一试身手。一天,他壮着胆子找到本班的篮球队长,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队长看看他,矮而且瘦,而且黄,一副病怏怏的神态,岂能硬碰硬地打篮球?摇头,断然拒绝。其实,不要说班代表队,就是本班同学玩球,大伙分成两拨,哪一拨也都不要他。侯仁之被孤立在篮球运动之外。他感到绝望,由绝望中又生发出豪气:既然玩不了球,我就练跑步跑步,是不要别人恩准的。从此,每天下了晚自习,他就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跑。坚持了整整一个冬天,风雪无阻。转过年来,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体育委员找到他,说:“侯仁之,你参加1500米吧,怎么样?”侯仁之感到突然,他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呀。”体育委员说:“你行,你肯定行,我看见你天天晚上练来着。”侯仁之于是硬着头皮报了1500米。比赛开始,发令枪一响,侯仁之就拼命往前冲,跑过一圈,又一圈,转弯的时候挺纳闷:怎么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回头一看,哈,所有的人都被他甩得老远!侯仁之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冠军。

侯仁之应该感谢博文,感谢这年的春季运动会,经此一赛,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开朗而活泼。侯仁之的灵魂苏醒了,生活真正像新潮报刊一样在他面前摊开。从那时起,侯仁之除了跑步,又踢起足球。他跑得快,跑不死,这就是他的资本。在篮球上失落的,从足球上捞回来,侯仁之一路踢到校队队长。侯仁之还演过话剧,剧名《山河泪》,反映朝鲜的沦陷和抗争。你们不是觉得我矮而且瘦吗?嘻嘻,那就演个女孩给你们看看。结果,空前的轰动,哗哗的鼓掌。侯仁之还参加全校演讲比赛,夺得头名。喜讯报告给母亲,母亲感到无比欣慰。母亲希望侯仁之将来成为一名教员,她在回信中说:“等到有那么一天,我能坐在最后一排位臵上听你讲课,该是多么高兴啊!”遗憾的是母亲不久病逝,她没有能等到那一天。在丧母的大悲痛里,侯仁之动手写作剧本《基甸救国》,说的是以色列人争取自由解放的历程。这是悲情的一次大宣泄,大释放。写好后,有人帮他把稿子拿到济南,发表在齐鲁大学的《鲁铎》杂志

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

侯仁之的小学、初中晚了几拍,一步晚,步步晚,到得侯仁之研究生毕业,已经是1940年,时年29岁。1938年本来有留英的机会,又因二次大战的烽烟而阻隔。如此蹉跎复蹉跎,直到1946年8月,在落后杨绛、钱学森、陈省身、季羡林、黄万里五位同龄人十一二年之后,才重续前缘,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

利物浦大学不是名校,但是,没关系,侯仁之在燕大的导师是洪业,洪业的观点是“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根据这一师训,侯仁之此番留学,原来打算投奔的是利物浦大学的地理系主任、著名学者罗式培,然而,因为二战耽搁,待到侯仁之出发时,罗式培业已退休,不在岗位上了。

侯仁之是幸运的。罗式培固然优秀,罗式培的继任达比更为出色,后者开创了一门历史地理学,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方兴未艾,大有用武之地。侯仁之决定投在达比门下攻读博士。

一年后,侯仁之开始撰写博士论文,题目是《北平的历史地理》,材料,是在国内早就准备好的。绪论既毕,呈交达比“斧正”。达比一读之下,大为欣赏。达比看出侯仁之绝对是可造之才,而且他的论文,仅仅从绪论就可把握,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贡献。达比见才心喜,这才决定担任侯仁之的导师。

3

利物浦三年,侯仁之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机会,就到城里或郊外游览用达比的话说,那是一个地理学家必不可少的“散步”。侯仁之的目光渐渐具有双重功能,既能看到表面(地理的),又能看到纵深(历史的)。任何景物,他只消溜一眼,就能迅速演绎出它的来龙去脉。甚至闭眼不看,也能确知它的来龙去脉。这种“第二视觉”,助他在现实与历史中自在穿行。

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侯仁之获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二多方奔走,终于使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都生活在北京,倘若问你一个问题:“北京城有多大年纪?”你肯定回答不出。作为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责无旁贷,他必须回答。侯仁之经过多年艰辛的探索,终于在1990年,报出北京城的诞辰。他说:“北京建城的时间可以上溯到30个世纪以前,故1990年是北京建城3035周年。”

1991年,侯仁之又提出“北京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侯仁之分析,这三个里程碑代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向,但都围绕着中轴线。北京城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紫禁城。想想看,世界上有哪一个封建帝王的首都建筑如此宏伟?没有,绝对没有第二个。这就是无比。而且紫禁城的设计,左祖右社、面南后市,完全符合中国上古的理想。它代表了封建时代的北京走向世界。第二个里程碑是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开辟。新中国成立,宣告封建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开国大典放在哪儿?就在天安门。天安门广场整修一新,东西长安街成为通衢。西侧建起人民大会堂,东侧建起革命历史博物馆,标志中国进入民主时代。第三个里程碑是奥林匹克中心。申奥之前,考虑选址,斟酌来,斟酌去,还是北边最适合。因为北边空着,任何一个大工程,首先要考虑发展的空间。奥林匹克中心由中轴线向北延伸,象征北京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三千多年的北京重新焕发青春。三千多年的遗迹有多少得到认真保护?侯仁之为此倾尽心血。这里面的例子太多了,且举其中一个:九十年代初,首都修建西客站,侯仁之听说有人要放弃莲花池。这怎么行?你们知道北京是怎么来的吗?一次,他给北京市的领导做报告,题目就叫“从莲花池到后门桥”。啧,啧,若以故宫为中心,莲花池在大西南,后门桥在正北,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且听侯仁之娓娓道来,他告诉在座的诸位:北京最初修建的城,名为“蓟”,莲花池的水,是蓟城的生命之源。建城如同造房,一般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莲花池西北方有一处高地,名叫“蓟丘”,蓟城就筑在蓟丘上,并因此而得名。这段经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有相应的记载。不过,那时不叫莲花池,叫“西湖”。莲花池的水源,左右了一个古代城市一步步成长,至金朝,扩展为中都城,这就是北京建都的开始。

侯仁之的晚年持续辉煌。1999年10月,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月,获得美国地理学会“乔治〃大卫森勋章”;2001年10月,荣膺美国地理学会“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他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节选自《济南时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4

A.本文总体上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侯仁之的中学阶段、国外求学和晚年时期三个时间段,展现了他

作为学生和学者的不同生活侧面。

B.侯仁之从小体弱多病,多次留级。1926年秋,父亲让侯仁之离开家乡到博文中学就读,因为博文是

一所教会学校。体育风气浓厚。

C.侯仁之在燕大的导师认为“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按照老师的的安排,侯仁之去英国留学,

投奔的是并非名校的利物浦大学的著名学者达比。

D.达比之所以决定担任侯仁之的导师,是因为他通过侯仁之的博士论文《北平的历史地理》,看出侯

仁之是可造之才,认为他的论文对历史地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E.北京城要焕发青春,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便是一个难题。西客站修建时,莲花池到后门桥一段北京

城的古老风貌得以再现。这不仅离不开侯仁之倾尽的心血,也离不开相关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2)结合选部分概括侯仁之成功的原因。(4分)

(3)如何理解“侯仁之的灵魂苏醒了,生活真正像新潮报刊一样在他面前摊开”这句话?请简要分析。(4

分)

(4)大器晚成的侯仁之一生始终离不开“晚”字,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三、古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16分) 陈尧咨字嘉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

始合三部勾院兼总之。擢右正言、知制诰。崇政殿试进士,尧咨为考官,三司使刘师道属弟几道以试卷为识验,坐贬单州团练副使。复著作郎、知光州。寻复右正言、知制诰,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

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改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

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长安地斥卤,无甘泉,尧咨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仗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不能堪,求解去,遂徙尧咨知河南府。既而有发尧咨守长安不法者,帝不欲穷治,止削职徙邓州,才数月,复知制诰。 .

尧咨性刚戾,数被挫,忽忽不自乐。尧叟进见,帝问之,对曰:“尧咨岂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谓遭谗以至此尔!”帝赐诏条其事切责,乃皇恐称谢。还,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坐失举,降兵部员外郎。丧母,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边臣飞奏唃厮啰立文法召蕃部欲侵边,以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以先朝初榜甲科,特诏班旧学士蔡齐之上。

换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位丞郎上。尧咨内不平,上章固辞,皇太后特以只日召见,敦谕之,不得已,拜命。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葺完之。然须索烦扰,多暴怒,列军士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建请浚新河,自鱼山至下杷以导积水。拜武信军节.

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所居栋摧,大星霣于庭,散为白气。已而卒,赠太尉,谥曰康肃。 . 5

篇三:2014年安徽各市中考成绩查询

2014安徽各市中考成绩查询

2014安徽中考已拉开帷幕,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安徽中考成绩查询、2014安徽中考查分,祝您步入理想的高中!


2017廊坊中考成绩查询》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2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7廊坊中考成绩查询
相关文章
  • 2017廊坊中考成绩查询

    河北省廊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河北省廊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