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韵幽香
书韵幽香
——谈我们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
临朐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魏静
某省教科院于2005年4月对6所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晚上与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个别学校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45.6%的中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或“比较重”,46.7%的中学生认为学习生活“太累”或“比较累”。这表明,由于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中学生普遍感觉疲劳。(2)从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原因分析,52.8%的中学生对课程兴趣“一般”;从教学态度与教学手段等原因分析,有62.6%的高中学生认为听课效率“一般”;有43.1%的中学生对学习状态“不太满意”;还有27.3%的中学生对学习状态表示“失望”。 这些数据显示: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不只是身体上的“累”,更是心理上的茫然。从学习内容到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他们都很失望,对这种被动的学习、枯燥的学习、为了高分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是一种毫无激情的“工作”。中学生活死气沉沉,学生大多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不能让中学生获得一种意义所在,精神的荒芜也在所难免,校园生活缺失意义。 我总在想:怎样尽一己之力,让我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我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灭的教学热情,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情态。 我自己喜欢读书,秋日的午后,在阳台上坐在温暖的阳光中,泡一杯花茶,氤氲在书香里,不觉间黄昏悄然来临,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我更喜欢引导学生“悦读”,让他们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我又极喜欢上课,课堂上的我神采飞扬,追求卓越;我更喜欢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书的世界,引领他们在书海里领略祖国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自己的品味和修养。
在教学中白话文相对简单,我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自己讲讲读课文,教学时间相对宽裕。针对课文中的字词读写、语段背诵、写作练笔以及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言文和我市的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在教学白话文的时候,我指导两个班的课代表共同排课,让语文课堂呈现多样性。
我让课代表一周给我两节课,这两节课由我来讲;其他五节语文课由两个课代表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文诵读比赛课、经典内容推介课、古文讲析比赛课、写作讲评比拼课、汉字听写大赛课等,课下还有“书法家”评选、“采蜜册”展示、演讲比赛、小报比赛、征集读书名言、征集自制课件等多样的活动。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热情高涨,主动而积极,思维极其活跃,每堂课都能带给我出乎以外的惊喜。
具体课堂形式简单介绍如下,请大家商榷:
(1)诗文诵读比赛课。课堂上进行诗歌、散文诵读,诵读篇目由两个班的课代表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主题学习丛书中选定。课堂上讨论方法、切磋技艺、师生比拼、巩固所学经典篇目。作为教师,我负责指导学生诵读、评价学生发言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加分表彰。
(2)经典内容推介课。如:美文共享、经典回味、好书推介等,此项活动以推介为目的。学生根据《语文素养提升工程推荐篇目》开展小组自由阅读活动,每组每周选择并精读一本好书,做一张读书卡,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读书目做推介,轮流做推介人,推介人课前写出充足的推介理由经小组修改后课堂展示。下课前集体评价确定每堂课最优推介内容,最优推介内容的数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给相应同学和小组量化加分。并将优秀推介稿张贴上墙,发挥“读书墙”的作用。
(3)汉字听写大赛课。每天由所教两个班的课代表共同确定书写内容,书写内容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主题学习丛书中找,等到下一周周一集中听写。听写形式参照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有集体听写、抽号听写、小组比拼、班级比拼、个人比拼等,鼓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深度。作为教师,我的作用仅仅是对优胜者加分表彰。
(4)写作讲评比拼课。写作课上,小组互评、班级展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班内选择优秀文章打印存电子稿并张贴上墙,发挥“读书墙”的作用,作为教师,我负责课堂总结并对作文优胜者加分表彰对学生精彩的点评加分表彰。
(5)古文讲析比赛课。每周五由两位课代表从主题学习丛书中选定古文篇目布置给同学们,长的文章选一篇,短的文章选两三篇。学生周日查找资料自主学习,找出五个重难点问题写在书上,等到下一周上课时先小组交流,进一步筛
选有深度有难度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们写在教室的两块黑板上(重复的问题不写),各小组长写完后由各组选派组员提问同学们,如过大家都不会就由这个同学讲析。学生在课堂上人人争做先生,人人争着讲解,这就极大地唤醒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每堂课他们所讲授的知识都有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和感叹。作为教师,我负责给学生精彩的提问和准确的回答加分,还根据他们的理解随时对文章的解读和某个问题做出讲解或引导。
(6)每周展示“采蜜册”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汇编成册,给小册子取一个个性化的名字,每周经过评比,选出10本最优“采蜜册”,给予加分表彰。
(7)每月举行一次“我爱读古诗”小小书法家评选,将学生的钢笔字在两个班张贴展评,由所有同学和上课教师张贴小星星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加分表彰。
(8)每月举行一次“读好书,荐好书”手抄报比赛,在两个班张贴展评,由所有同学和上课教师张贴小星星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加分表彰。
(9)每学期举行两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读的是哪一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通过互相推荐,好书传阅的范围更广,学生对好书的理解也有了总结、深化的机会。作为教师,我负责总结并对优胜者加分表彰,并将优秀推介稿张贴上墙,发挥“读书墙”的作用。
(10)每学期征集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把这些优美的名言集结在一起配上音乐制成漂亮的幻灯片,供学生欣赏,以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积极性。
列举部分学生名言:读书不觉累,阅读越有味。书籍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好工具。漂在书海里,快乐每一天。书是五谷,书是清泉,书是心灵的使者。读书是快乐的,我们需要读书。读的书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勤奋读书+合适运用=迈向成功。书籍使人生绽放出光彩。
(11)每学期征集一份自制课件,可以是美文讲析、习作展示、家乡风俗、生活画面等,要求文图搭配,独具心裁、制作精美。课下学生自主交流,选出最优课件10份课堂展评,加分表彰。进一步营造书香氛围,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高雅情趣、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除了多样的课堂,我们还有多样的活动,丰富着学生的生活。多彩语文课堂多样语文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组织、策划更多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并且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加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课堂,他们期待着,我也期待着;这样的学习,是他们的享受,更是我的享受!
我们师生在书韵幽香中漫步!
篇二:苦茗幽香
苦茗幽香
“别来了,油藏物理课你蹭不了,教室每次都满”,正是冲着吕文贺这句话,一下课我就赶忙冲向油工基地11101班的教室,二十多分钟后会有汪伟英教授一节油工院的精品课程。
“小心翼翼”地走进B教308教室,迎来的是同学们一片好奇的目光,我快步走到最后一排在角落里找了个座位坐下,却发现有人还在瞅着我。“你是新来听我们油藏物理课的?以前没见过你呀!”,听到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那些同学把我当做来蹭课的新生了啊!
熟悉环境之后环顾教室,发现身后还有一排椅子,“那都是从其他教室搬来的,来蹭课的人太多坐不下!”,同桌很善解人意地说。“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吗?”,我自言自语。距上课还有几分钟,教室的空座位也陆续被填满,晚来的同学望了望我这陌生的面孔,然后很坦然地搬起空椅子在过道坐下。
油基11101班40人,实到58人,我开始有点期待。
“是不是你昨天打的电话问我问题?解决了没?”汪老师和蔼地问,“那就再讲一次相对渗透率吧!”此时,会者倾耳细听,不时“随声附和”,难者眉头紧锁,时而会心一笑,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仿佛都早已习以为常,一节课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状态。
“汪老师在国内外名气很大,但她耐心、和蔼、负责,其实上她的课是很轻松的”,旁边的同学轻声地对我说道。
在一节陌生的课堂上听高深的知识,可老师所讲的于我也能听懂七八分。不过听多了自然开始糊涂,索性就不再去听讲的内容,而是细致地观察老师和同学——这样一节颇受欢迎的课的主角。
放眼望去,所有的同学都在侧耳倾听,来蹭课的研究生也不例外。侧身关注我的临时同桌,虽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依然是很认真地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习,时而深思,时而俯身匆匆写下一些重点,密密麻麻的课本和笔记本向我证明一个小道理:坐在第一排的是学霸,坐在最后一排的不一定就是学渣!只要有心学习,外界因素是不足为虑的。
负责讲,细心学,很普通,但却很难做到!
这是和我所处学习状态不同的一节课,虽然于我来说很难很深奥,但给我更
多感想的还是他们的上课状态。一节精彩的课,要有老师和学生的态度共同支撑。
独自一人回到寝室,捧一杯香茗品其甘苦,思绪飘飞。不懂茶的人埋怨茶太苦,大底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品茶倒不如说是吃茶叶;其二,品不出舌底苦涩后的余香。事实上,有些理工科的课程比茶要“苦涩”得多,很多知识晦涩难懂很难掌握,烦躁?逃课?若是能把握其重点,感受得到钻研时的乐趣,学习也会如品茶一样苦尽甘来乐趣横生吧?
篇三:一盏清茶,十里幽香
我是一个喜欢茶的人,只是纯粹简单的品尝。忘了尘世间还有这样一个女子,素妆淡抹,清新鲜亮。是那样的寻常,一杯疏影,几点落花,浅浅斜斜的幽谧。是那草长莺飞的三月,嫩绿的田园初沐细雨,柔柔蒙蒙的晕开初春的羞涩,怀上那份微暖的不安,在浓寒里苏醒。就是这样漫山遍野,随意可见。等山茶荼糜后,烂漫剥开了青苍,一枝碧翠凌莞而舒,略带懵懂。像那娉娉袅袅的少女,连微笑也是那般青涩。淋过细雨,浸染山的灵秀,把天地间那份淡雅冲泡在水里,洗濯尘埃,只留那一丝淡淡幽幽的情怀。自古,人们所钟爱茶,品茶如品人。在那瘦一杯里尝出酸甜苦辣,一片细薄的茶叶道出人生百味。那透亮的一页,散发着诗意的幽香,清淡的一口,初开是苦涩的蔓延,再而细微咀嚼,那含苞的香味瞬间破裂在舌尖,丝绸般的飘流到心底,是那样的清醇,浓而不腻,淡而不白,仿佛暮春之野邂逅一位女子,一见心动,再见钟情。品茶是要用一种淡然的心境,不急不躁。只是丝丝缕缕的浸入,从灵魂深处到舌尖,都溢满了那一股出尘的味道。一把紫砂壶,几盏青花瓷,月下独坐,有清风来伴,花香飘过。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茶是一位淡雅的女子,酒是一位刚烈的女子,咖啡一位火辣的女子。品茶是修身养性,一口一口的斟酌,是需要唐人那种豁达开明的态度;饮酒是消愁助兴,一壶一壶的疏狂,是要有水浒里那种爽朗干脆的性格;喝咖啡是消除疲劳或小资情调,一杯一杯的消磨,是要带着无所适从或浪漫优雅的感觉。酒太过浓烈,快乐只是一种神经上的兴奋与麻木,沉淀在心里的最终是苦涩与忧愁;咖啡太过凶猛,快乐只是一次次疲劳的摆脱或者精神上的慰藉。终究是茶,那样清新宜人,含蓄温婉。品茶,从那透亮的茶水里荡漾着初春的涟漪,仿佛自己置身田园乡村间,踏过沾满晨露的野草,带着弥蒙的雾气,把茶叶昨夜的泪水一同拾藏在眼里。那茶叶,如同婴儿恬谧熟睡,轻盈的呼吸间飘出朵朵清亮,让人不忍去触碰,甚至倍感怜爱。茶叶是春天里的婴儿,初见就让人怜悯。最是那清凉的一口,总在最后的不经意间,蓦然的让人感动。原来,只有尝尽苦涩,才可以品到最后的甘醇;只有经历平淡,才可以等到最后的美丽。生活就像一杯茶,每个人都会尝出不同的味道。有的一开始便是苦涩,有的最后才是甘甜。最好是清淡的茶叶,过于浓烈就会醉人。最好是汲取山泉,过于干净就流失了纯真。我们应该是一枚单薄透亮的茶叶,漂浮在芸芸众生的水里,用自己最鲜明的颜色,为其他的茶叶带去一滴安慰。有的一开始便沉入杯底,有的永远飘浮在水面,那些沉淀的便是岁月精华;那些漂浮的便是时间尘芥。不管沉浮,我们都应该做最真实的那一片,经得起岁月的冲刷。我喜欢咀嚼初采的新叶,那种微涩的味道让人精神一振,倍感清新。这就是茶,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却把红尘里的精华所吸吮,化作淡淡的清香,感人无声。有谁,会在有月的晚上煮茶,微红的烟火里飘散着清醒的纯澈,即使心里再多喧嚣,再多的羁绊,也照样举杯邀约,共饮年华?有谁,会在热闹的街口,简陋的小茶馆里隔帘听雨,即使情绪惆怅,十分落寞,也一样静心而坐,尝尽悲凉?有谁,会去细腻的品尝,不是为了消暑解渴,也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真正的把茶融入到生活里,那种淡然的心境浸透到骨子里,即使生活的开水再怎么冲刷、消磨,也不会减退那份从容淡定的品性?只有酒精,只有毒品,只有粗糙滥制的低俗文化,只有金钱诱惑下的灵魂堕落。我们,站在人来人往中,又该何去何从?我只是纯粹的喜欢茶,爱她詹泊,爱她的淡雅,爱她的清新亮烈。最是那清清一杯,便醉倒了三生,永远,永远生根发芽在心田,一直新鲜。
《幽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3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