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风明月
曹瑞:
曹瑞 字正夫,河南渑池人。明代永乐六年中举人,出任霍州学正,先后任职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提倡修明圣学,以德治世,民以争讼为耻,官以贪贿为恶。其去世时,霍州商贾停业,街巷充满哭声,连孩童都痛哭流涕。因清贫无法归乡安葬,便留葬霍州。朱镕基总理推介的官箴“吏不畏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就出自曹瑞之笔。
张敞:
张敞 生年不清,公元前48年去世。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人,即今山西临汾人。张敞事汉宣帝,为官清廉,忠言直谏,执法严格公正,是治世能臣。昌邑王刘贺嗣立时,行悖无道,滥用私人。张敞为国上谏,批评刘贺过错。汉宣帝继位他多次上书指正时弊,见他忠心耿耿,擢拔他为太中大夫。先后担过山阳太守、冀州刺史、太原太守、京兆伊,每到一地都能打击不法豪强,安定社会。尤其是在京兆伊位上,严格执法,使京都长安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赵鞅:
赵鞅 生年不清,卒于公元前475年。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其对对中国法律的最大贡献是晋铸刑鼎。公园前513年,即晋顷公十三年冬天,赵鞅和荀寅率领晋国军队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滨修建城防工事,同时向晋国民众征收“一鼓铁”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造范宣子所制定的法律。将法律公布于社会,倡导广众监督实行。
皋陶:
皋陶 帝尧时期的法官,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其按照帝尧的意图,首创了中国的法律。其法律特点,民间最形象的概括是画地为牢。实际是大力推行虚刑,及象征性的刑法,保护底层人民的利益。其所处的时代,是原始社会正在走向奴隶社会的起点,一些大贵族肆无忌惮的残害被俘者,皋陶设立的刑法限制了他们滥施刑法。因而,他和尧舜禹并称为四圣。民间还说,皋陶有獬羊协助断案,准确无误。今洪洞县士师村为皋陶家乡。
篇二:找回清风明月
找回清风明月
找回清风明月
高三1班:申梦昕
指导教师:周传芬
五千年前,《诗经》《楚辞》缓缓向我们走来。伴着清风,和着明月,汉乐府、魏晋的文人五言诗、唐诗宋词一路蹒跚而进,竖起一座又一座丰碑。人们苦了,累了,会回到这心灵的家园,寻找片刻的宁静,安详。
可在不经意间,一切都变了,诗歌淡出了生活,诗歌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难以触觉。各类媒体渠道足以让我们快速浏览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脚步也跟着不停歇,我们没有时间静下心,去体悟诗人眼中的美丽无边,于是再没有人读诗。你说,把诗歌留给远方吧,那是再也抵达不了的境界。
可我们不该这样啊,诗歌才是生命的意义啊,你看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胸怀,你看杜甫'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的感慨,你看陆游'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无奈,他们用只言片语的演绎 足以让后人咀嚼春秋千载,是啊,诗歌就是这样,诗歌的意义就在于抵达最真实的自我啊,诗歌是历久弥新与经久不衰,是深刻且永恒,面对现实的敌意与不满,踌躇与不堪,我们又是否可以通过诗歌去到达生命中的灵魂彼岸,拥抱诗歌吧,去找回本属于我们的清风明月。不要颠沛流离,不要炉火纯青,愿用诗勾勒轮廓,灵魂赤裸;愿与诗禹禹独行,简单辽阔,去从诗中找回初心,获取静谧与希冀,去感受诗人的暗潮涌动和血肉感情,去抵抗社会的洗脑,去放弃逞强,去缅怀再也回不来的夏天与无奈,用这清风明月来相信、盼望、忍耐,我想,这才是诗歌的归宿吧。
就深深热爱诗歌吧,让它去同化盲目庞杂的噪音,去漠视模糊不清的姓名,把秘密藏到洪流里,就让来自地狱的诗人发出天堂的呐喊,你 听得到吗。
'你能够来,打扫我的枯萎,把凋零的花扔出去,黄了的叶剪除,但剩余的枝干暂且留着,芬芳过的途径要留着。我的暮年就交给你了,你不能够怪我,了这相遇,我们走了一生的路程。'
清风似诗,明月如歌。
篇三:找回清风明月
找回清风明月
于诗歌中,清风明月随处可见,于十五望月,渔樵于江渚之上吹风,清风明月与古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诗意,是美,是心灵片刻苏息的驿站,是独立于现实奔波之外的另一片精神天地??它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的一片自由的灵魂天地。
然而,斗转星移间,现代人把它遗失了。失眠,喧嚣贫瘠而干涸的精神打击接踵而至。我们尝到了灵魂不安的滋味。有人将这可怕的状态定义为发展的牺牲来安抚自己,可是人们啊,清风明月的回归并不需要你放弃所得的一切,它只需你慢下来,将那颗疲于奔命的心浸润于自然与美之中,享受那些你本该拥有的“小确幸”。这一代的清风明月便是在信息之海中的忙里偷闲。
英国一家电台曾在黄金时段不报新闻,不谈八卦,而只是播放一些鸟儿鸣叫的声音。这或许听来有些匪夷所思,可是收听率的不降反升却彰显出当下人对于自然的渴求之心。当代人正在用这样的方式在找寻自己心中的清风明月,安放自己的灵魂。诚然时光在流转,科技在发展,可是那些真正能为人类心灵带来抚慰的东西却一直没有变过,依然是古人心中的山林,彭泽笔下的桃源。清风明月才是城市中人真正需要的东西,被光污染纠缠太久的我们,需要月光来照亮心灵,再去坚持一天天的奔波。
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歌德看日出和卢梭于瓦尔登湖旁漫步的勇气来追寻心中的清风明月。这并非只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追求,更多的,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颗丰盈的心灵重回胸口,那个可以被小事打动的孩子再次住进你的心房。在这个表情单一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用清风明月来破冰,来温暖这个社会。心灵贫瘠是无法用物质来填补的,真正有用的,还是自然,只有它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再度丰盈饱满,还能再一次热泪盈眶。
在这个只能靠冷风吹走雾霾的21世纪,也只有靠清风明月才能荡尽心头的尘埃了吧。 高三(5) 欧阳瑞琳
《清风明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1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