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心灵养生的相关文章推荐 正文

心灵养生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6-10-22 14:10:1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

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 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遍地宣传健身养心的方法,世界各处都有演讲养生中心,但许多人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煅炼身体,包括瑜伽,这实在是一种浅薄之见。心理学认为养生有四种性质:即物质性、动物性、人性和灵性。健身只能作用于人的物质及动物层面,对人性及灵性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健康可分为三种: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他们提出“全人心理学”概念,认为人就是具有身、心、灵整合的“大健康”的人。并且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只注重某一方面,往往效果不佳。并且有时其他两方面不发展,光锻炼身体甚至会引起肌肉拉伤,或者伤害到他人。另一方面,心情好了,生活过得有意义,人有时不锻炼身体也无妨,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长期压抑紧张本身会引发各种心身疾病。藏医也提出养生必须兼顾三层:健身、养心、培灵。从大乘佛法象雄耳传法门使人健康可分为三种,即身体健康、语言健康、心灵健康。这是世上最完美的健身养心方法。

语言健康指的是语言方面,在耳传里云:“管好自己的嘴”,说明两个基本点,其一,在佛教的戒律里讲的是不要造口业,管好自己的嘴,因此,语言的戒律定了四条,都是针对身体健康和消除口业;其二,俗话语:“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吃食物”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疾病和我们吃的食物有密切关系。不爱说话,或话语过多本身就是在生病。在耳传里气脉的修法都是健身和净语的特殊法门。另外,多说废话还不如诵经持咒,对于语言有帮助,而且能获得金刚不坏语,《菩提心九密篇之认证束缚法简介》云:“若念诵如长河般的心咒,则得金刚语之成就。”

健康心灵指的是养心,佛学认为许多疾病是心理引起的,比如,生气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种不良心理会对应一种疾病。有时我们只需改变心态,对应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在佛经里贪心等五毒叫做五大病魔,因为五毒引起五脏六腑的病。真正的良医就是我们的心,因为人的身体本身是身心合为一体的,这方面上述已讲过。实际上,有时休息能够保健,自然性能够治疗疾病,有些书里云“百病由心生,百病生于气也”。在治病方面,药补不如食补,而食补又不如静心也。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养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心。静心超越心理学所讲美好、高尚、圣洁、完善、永恒和极乐等的体验。静心是人类的一种“高度”心理健康,更崇尚高峰的体验。

静心才能达到高度的禅定,禅就是养心证悟的特殊法门,通过禅能达到无惑乱乃至无分别境界,意识成为金刚心,《菩提心九密篇之认证束缚法简介》云:“若实修大地禅定,必得非惑乱、非无明的,则得金刚意之成就。”心理学最多是“通心”交往而治病的,佛学是“悟心”而治病的。目前西方人热衷于东方的冥想、瑜珈和太极;东方人热衷于西方的西药和心理学。实际上,佛法就是最高心理学,也是人类最“高度”的健身养心方法。密乘里讲三健康之中,底层牢固则身体健康,中层平和则语音健康,上层高深则心灵健康。三者整合谓之“全人”,三者和谐谓之有“大健康”之人。三大健康的根源就是身语心三门清净乃至平静,身语心平静就是身心安康。

很多人认为,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心灵平静下来,你也可以活得很快乐与幸福,那么就能保持内心宁静和安详非常重要。有很多人是需要靠着外在的麻醉和热闹,来感觉自己的存在,这是短暂的寄托,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我们内心平静不下来的话,心灵根本找不到目标,就会迷失,治疗身躯的疾病也没有大的用处,因为,拯救不了自心,犹如身强力壮的疯子。如果能够拯救自己的心灵,比得到全世界更有价值。

13

篇二:关于养生的文章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小国百姓是很少的,要使百姓不用先进的兵器,使人们看重死,从而不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活。尽管国内有车有船,也没有必要乘坐,尽管具备很好的器械,也没有必要打仗。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虽然和邻国相距很近,甚至可以听到鸡鸣狗吠之声,但两国的百姓却并不相互往来。

可以说,这是老子对生存状态的一种设想,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尽管只是一种幻想,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但是其中有些观点却在今天依旧让世人受益匪浅。

老子的理想养生境界是将身体纳入到心灵的精神活动之中,以“无欲”来化解掉“有欲”,从而进入到一个至善的生命境界中,对应着天地的自然之道,无欲无求,使自己的身体在质朴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状态。这时超越出被祸患与疾病所困的身体,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现如今,我们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常常会忽略了传统而又耳熟能详的养身。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 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 阳。知其一,万事毕。

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 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 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篇三:文学与养生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文学与养生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生活化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2级

文学与养生

摘要:养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保养健康的方式,中国古代的人就特别注重养生,尤其是文人注重在精神上的宁静,也就是所谓的士大夫情怀。文学自古以来就与养身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文学 养生 精神与物质污染 读书 写作

养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象征着東方智慧与文化。所谓养生即是立足于我们的生命实存现状开展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人生实践,具体地说,就是要自觉调整和保持身心之间、身心互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谐与顺适,实现延续现有生命实存、改善生命境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受用快乐的目的。[1]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那么养生究竟与文学有何内在联系呢?这里我主要谈的是文学与修身养性的关系。

(一)健康的定义以及人们对文学作用的质疑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人们常常提到修身养性这个词,它专指人在精神方面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学对人精神塑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学的潜移默化通过感情在读者的头脑里激发起一种明确的欲望,去追求高尚的和崇高的东西。同时他又间接地作用于人的身体。我常常在想文学有什么作用呢?事实上也有人经常问到:文学有什么作用呢?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给让你钱财滚滚来吗?能让你过上纸醉金迷的日子吗?韩少功很遗憾地告诉我们:不能。在著书立说没有利润可图的古代,不过仅仅是依靠口耳相传和手书传抄,文学也一直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能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外寻找点什么。[2]

(二)现代人受到的物质与精神的污染

我们所处的物质环境遭到污染。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交通四通八达,商场到处都

是,商品琳琅满目,凡是我们能想得到并要求购买的商场都有,甚至于我们想不到或根本不想得到的商场也有,并且会千方百计提醒你说服你乃至诱惑你使你想到并想获得。总之,从衣食住行所关涉的生活必需品到更高级的诸如精神安慰、心理分析乃至性欲满足,只要你肯掏腰包,从不同种类的市场上都能购买到。我们整日熙熙攘攘,被名利所淹没,渐渐失去了原来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精神文化环境亦遭到污染。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知识极大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时代,与此事实相对应的是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空虚、精神越来越疲惫,内里空虚疲乏则外求依赖,由此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越来越丧失自主性和判断力。各种虚假的广告词不绝于耳。当我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广告词时,我们实际上是受到了严重污染,这种污染的后果是使我们的心力转为外向偏执,堕落为不知名他者的奴隶,从而神不守舍,心灵背离了对自己肉体的关注和照顾,对自发良知的呼声和要求不能作出有效回应和遵从,违反了传统养生学形神相依的原则,使我们的生命表现出枯竭和衰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找到精神家园呢?如何修身养性,做到遗世独立。我想这是一个不得不求助于文学的问题。真的请慢慢走,不要忘了沿途的美景。养生现在已经成了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但它又是循序渐进,不可违反规律的。

(三)为什么文学能够养生?

首先,我们与文学的接触是一件静静的事情。在你阅读的过程中,排除了与外在的联系。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轻松而愉悦的活动,当然这里指的不是学术研究。阅读的时候读者会卸下所有的疲惫与功名心。在书的面前,读者可以静静地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你不必为太多的事情烦忧。所以读书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其实把文学当成养生手段的情况,早在庄子就己经有了萌芽,5寓言6篇曰:“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其大意是说,每天都讨论一些问题,但这些讨论没有什么实际功利目的,不过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也就是为了消解生活中的烦恼。这样看似无功利的态度,实则有养性之功。养生莫先养性,行者,神也,神易燥而难静。[4]郑板桥说:“读书将以开心明理,内有养而外有济也。他视四书五经为“世间最可宝贵者”,能“用以养德行,寿考百岁期”。他博闻强识,四书[3]

五经未尝时刻而稍忘,曾日默数纸,“语句之间实无毫厘错谬”。他时时刻刻都未忘读书,所以能有那么一番作为。到了魏晋,玄学盛行,养生思想既已普遍为社会认同,而读书创作以助养生的观念也逐渐流行开来。陶渊明亦复如此,其《五柳先生传》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在他看来,文学就同饮酒一样,全然是为了消愁取欢。

其次是文学作品反映了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毫无疑问,文学作品作品比其它干涩专业的文字更具有感染力。《经》中的国风展现了许多隽永的深情,我们许多人看到都会不自觉的感动,或许有的读者还会设身处地地去想,心中柔软的一角总会被触动。读者也许会想到他自己生活的悲欢苦乐。读者会试着模仿书中人物的敢爱敢恨,找寻最真实的自己。我想无论是谁,所以有人才会认为读书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有利于养生的,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自然不行。

再者,文学作品会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传达各种价值观念,包括我们道德观的形成。文学作品所说的是非曲直给我们的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对错观念。所以人们常说,读书是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四)通过文学养生的主要途径

第一个是读书,最好是能读一些纯文学的书。上面已经说到过读书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国人读书量实则堪忧。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很不符,因何当前中国国人陷入阅读危机?不读书,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心浮气躁的状态。

第二个是写作。《庄子》中曾记载: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5]第168页庄子假借颜回之口说弹琴、读书是足以自娱自乐的事情,还说自己每天编点“卮言”,搞点创作,不过是用来打发时光、聊尽年岁的一种办法而已。这虽然未必是实话,但至少说明庄子已明白读点书,搞点创作可以消忧解愁,有利于身心健康。创作是最好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它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当你抑郁,

写作几乎可以使你忘掉所有烦忧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命途多舛的文人爱写文章。其实不是文章憎命达,而是文章救了那些处于痛苦深渊的人们。文学不分贫富贵贱,只要跟它有缘它都不会对一个受伤的心袖手旁观。所以,放开了去写吧,不为别的,只为放飞你的心灵。

第三个结合其它艺术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比如说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形式,其实它们本身与文学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结语:笔者认为文学与养生有着莫大的联系,而且文学在未来社会的养生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领略文学的魅力吧!既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养生,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1] (李国红,现代养生与禅——论明心见性为养生之本,兰州学刊,2007(5)) 韩少功,文学的作用,语文新圃,2010(1)

谭曜歧,《庄子》的养生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朱杰,慧里聪明长奋越 静中滋味自甘腴——郑板桥养生思想新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3][4]

2002(2)


心灵养生的相关文章推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1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心灵养生的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
  • 心灵养生的相关文章推荐

    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遍地宣传健身养心的方法,世界各处都有演讲养生中心,但许多人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煅炼身体,包括瑜伽,...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