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一个名人的故事 正文

一个名人的故事

2016-10-20 12:24:0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一个名人的故事

一个名人的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读名人故事有感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名人故事,有宋庆龄讲信用的故事,有郭沫诺苦学的故事,有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一个个名人故事都让我十分感动,令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爱数星星的张衡》的故事了。

《爱数星星的张衡》主要写的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小时候的故事。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是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他小时候很爱数星星,有一次观察到了北斗星是怎样移动的就高兴得不得了。从而迷上了天文,开始苦读天文,研究天文。

他不知经过了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创造出了一个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接着,他刻苦钻研,又研究出了地动仪,他成了家喻户晓,妇妇孺皆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张衡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爱科学。他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离不开他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的刻苦精神。从今以后,我要像张衡一样勤奋学习,仔细观察,努力读书,奋发图强。我要学好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多出一份力,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读《中个名人故事》有感

今天,妈妈从图书馆买来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我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的读了起来。 哇!这本书的目录上有这么多名人呀!不光有中国的名人,就连外国的名人也不计其数,其中就

有爱迪生、瓦特、达尔文、爱因斯坦??名人,这当中最吸引我的属爱迪生了。

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我想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因为爱迪生一生中有2000多种发明,

其中有许多发明是我们这个时代很普通的东西,可是他们那个年代很罕见。爱迪生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喜欢问一些问题,这也使他变得比常人更加聪明了。

《中外名人故事》中的名人都是靠着勤奋学习而成为名人的,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的态

度,长大后当一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读名人故事有感

前几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激励世界的101名人故事》的书,里面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

在这些科学家中,最让我敬佩(pei)的就是居里夫人了。居里夫人小时候名叫玛丽,从小家里就

很穷,但她学习一直很认真,每门功课都考第一名。上课时她专心听讲,下课后她常常捧着书一坐就是半天,不管周围多么吵闹,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从书本上移开。

由于居里夫人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学问都始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gou),她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成为惟一一位在两个不同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所发现的“镭”(lei)元素,给世界癌(ai)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做作业、看书、玩游戏也应该专心致志,只有做事认真,将来才能取得好成绩。

读名人故事有感 说到名人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要算王羲之吃墨的故事了。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书童给它送馒头和蒜泥,让他趁热快吃,王羲之不理不睬,专心致志地继续练字,书童只好去请他母亲劝他。母亲来到书房,看到王羲之左手拿着沾了墨汁的馒头吃得津津有味,右手还在写着字,弄得满嘴乌黑,见到母亲,还笑着说蒜泥真香。这真是让人哭不得,但又让人十分敬佩。王羲之家门口有一池碧水,经过他长年累月的洗涮笔砚,变成了一池墨,可见他练字花了多少功夫呀,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名人成长故事》有感

名人成长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牛顿的,我看了之后深受它的启示。

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由于太过专注,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他的助理便拿了几个鸡蛋,送到了他的实验室,对他说:“这儿有几个鸡蛋,饿的时候你就自己煮来吃吧。”牛顿专注地看着仪器,头也没顾得抬,只说了句:“好,谢谢你,你把鸡蛋放在那里吧。”说完,便继续做自己的实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牛顿感觉有点饿了,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午餐。于是,他随手拿了一个小锅,接满水,把“鸡蛋”放进锅里,往炉子上一放,点上火后,便走向实验室继续做实验。 两小时候后,牛顿的实验做完了,这时,他才想起来灶台上的锅。牛顿跑进厨房,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水早就烧干了,但是,里面没有鸡蛋,只有一个怀表,他拿起怀表,发现已经不能用了。牛顿大吃一惊,心想,怎么回事?抬头一看,发现桌上的怀表已经不见了,可是鸡蛋还在桌子上。原来牛顿脑子里一直想着实验的事,煮鸡蛋时拿错了,把怀表当成鸡蛋给煮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也许光有专注不能让一个人成功,但如果没有一种专注的精神是很难取得

成功的。不管我们做什么事,专心都很重要,这一点,牛顿已经为我做了好榜样。

读《名人成长故事》有感 我最喜欢《名人成长故事》这本书,因为里面有很多名人们的成长故事,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我最喜欢李连杰的故事。李连杰2岁时,他父亲去世了,家里很苦,到7岁才上学。因为学习好,受到老师关注,结果因为打了一下小霸王,对老师认错,被体育老师发现是武术的“好苗子”,送进武术学校。李连杰在武术学校学习得很认真,各种辛苦都不和家人说,开始哭过几次,后来想:别人做不到的,我要做到。有很多学生受不了苦走了。李连杰却得了很多奖杯。

读到这,我想起了自己。我家庭条件不错,可是学习一般般,虽然我也学武术,可遇到困难就退缩,如果李连杰像我这样,一定不会成名。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遇到困难不会退缩。

读《名人成长故事》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读

了《伟人的足迹》这本书,了解了毛主席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毛主席的伟大革命精神所吸引,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他从小酷爱读书,一起床就是读书,而且半个床上都是书,以便想读书时就能读。

毛主席读起书来很认真,连响雷都听不到!而且他每次阅读总要拿笔标记重点,写下评论和感想,遇到不懂的,在段落旁边画上圆圈和圆点。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为中华民族不畏惧艰苦的精神,长征开始时他疾缠身,重病数月的毛主席走不动路,组织上为他配备了一副担架。毛主席在担架上不肯睡觉,而是开展了特殊的“办公”——他一路上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研究工作,主张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挺进,争取到大多数领导的支持,为最后长征的胜利铺平道路。

读《中个名人故事》有感

,妈妈从图书馆买来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我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的读了起来。

就有 哇!这本书的目录上有这么多名人呀!不光有的名人,就连外国的名人也不计其数,

爱迪生、瓦特、达尔文、爱因斯坦??名人,这当中最吸引我的属爱迪生了。

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我想这

有许多发明是他喜欢问时代很普通的东西,可是

恰如其分的,爱迪生一生中有2000多种发明,那个年代很罕见。爱迪生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可是聪明了。

名人的

,就要学习勤奋学习的

问题,这也使他变得比常人靠着勤奋学习而《中外名人故事》中的名人,长大后当一位对有用的人才。

读《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中外名人成才故事》的书,很好看。而且故事里的主人公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想征服世界的亚历山大帝,立志统一天下的秦始皇,谦虚好学的孔子,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坚持真理的伽利略??他们都勤奋努力,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海伦?凯勒,她一直在聋哑人、盲人和慈善事业中工作。童年时的她得了一场怪病,结果眼睛看不到东西,耳朵也听不到声音了。但是她并没有失去信心,因为她知道身边还有关心、喜爱的亲人。最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进了哈佛大学,出来后一直为残疾人服务??

读完这一本书,我由衷地为名人们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感到高兴,同时,他们坚强、勤奋的品质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如果我能够像他们一样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名人哟!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努力,相信成功的一天里我已经不远了!

一个名人的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二:12个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1 机智的高斯

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在幼年时代就显露出杰出的数学才华。高斯的父亲是位园林工人,而外祖父是泥瓦匠,家境贫寒。要不是一位公爵出钱资助的话,高斯连中学都上不了。

高斯在11岁时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引起了全校教师的注目。有位老师对高斯的才能有些怀疑,一直想找机会为难为难他。

一次,这位老师在学校大厅里遇到了高斯。当时已经是圣诞节的前夜,学校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大厅里布置了一棵高大的圣诞树,亭亭玉立,散发出阵阵清香。老师对高斯说:“你就是全校闻名的高斯同学吗?我要考你两个问题。不过,只要你能答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那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免了。现在听好,你先回答,这棵圣诞树上有多少根松针?”老师满以为无法报出答数,说完便笑嘻嘻的等着看他出洋相。不料高斯脱口回答说:“我知道,这棵树上有67534根松针。”这位老师被弄得莫名其妙,他忘记了原先准备好的更加刁钻的问题,赶紧问道:“胡说!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数出来呢?”高斯彬彬有礼的说:“老师,这已 经是您的第二个问题了吧?我记得按照您的条件,这个问题是可以免于回答的,对吗?”老师一时尴尬极了,没想到,自己连追问的权利都给“剥夺”了。他暗暗佩服高斯的机智。

2 于谦考书童

明朝政治家、人于谦有个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的书童,于谦很喜欢他,经常给他指定书目让他读来培养他。

一天,于谦闲暇,想考考书童,便挥笔写了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好后,命书童按诗中所写去买东西。书童拿着单子,边走边想,走着走着又回来了,原来他走了一圈也没想出谜底。于谦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明天去买也不迟。

书童想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到街上买回一块磨刀石,一斤铁钉,一斤麦子和十斤黄豆。于谦看了,笑着说:“不对!说说你为什么买这几样东西?”书童说:“磨刀石不是‘千锤万凿出深山’吗?铁钉不是‘烈火焚烧若等闲’吗?麦子磨成面粉,不是‘粉身碎骨浑不怕’吗?豆子做成豆腐,不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吗?怎么不对?”于谦说:“看来你是动脑子了,你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我是叫你买一样东西。再想想看,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去买。”书童又苦思冥想了一天,终于想了出来,他高高兴兴的上街买了这样东西,交给于谦。你,想出来了吗?

3 李白暗斥县官

唐萧宗乾元年间,李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他经常骑着他心爱的毛驴四处游访。一天,他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因天气炎热而浑身无力,口干舌燥,差点从毛驴上掉下来。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家店,门前挑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两个大字“佳醋”,原来是一家醋店。李白心想:没有酒,有醋也能解解渴,别有一番滋味与风情,于是他将毛驴拴在树桩之上,迈步走进店内。

只见店内已端坐一人,看那人的穿着打扮似乎是一个七品芝麻官,李白也没搭理他,直奔柜台,对掌柜的说:“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碰巧那店家也颇有些才学,听了李白的话,就仔细琢磨起来,只一会功夫也就明白了李白的意思,他想:“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他忙拱手作礼,说:“你问这是‘何等好醋’,让我来告诉你吧!此乃山西陈醋,客官您不妨尝一尝。”李白没想到店主竟是个知音,便和他攀谈起来,不一会儿,就喝完一壶醋。放下壶,李白又随口吟道:“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冰不来。”店家略加思索便知道李白的意思是“我要回去”。他对李白说:“客官既然要回去,我也不再挽留,祝你一路顺风。”李白忙施礼道谢,转身要走时,只听背后有人高声说:“来客慢走,不知你是何许人,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舞文弄墨的?”李白转身一看,说话之人是那个县官摸样的人。原来,他见店主和李白谈的甚是相投,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感到不满,才如此大声质问。李白根本就不把一般的当官之人放在眼里,他不紧不慢地说:“生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打柴不见木,无理是一家。”说完,李白骑驴扬长而去,那县官一个人傻愣愣的在那儿呆了好一阵儿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值得尴尬的离开。那店家却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谜底是“岂有此理”。

3 永远的诺贝尔

诺贝尔奖,代表着无与伦比誉满世界的最高荣誉。但更为世人所推崇、称道和大力弘扬的是诺贝尔无私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诺贝尔全名叫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发明家兼企业家庭。他的父亲酷爱发明创造,鼓励诺贝尔兄弟三人从小学习各种科学技术。诺贝尔勤奋好学,8岁时,全家迁居俄国首度彼得堡,诺贝尔在家里学完了中学全部课程,成绩全优,而且小小年纪就精通了英、法、俄、德四种语言,尤其在化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诺贝尔17岁时,父亲让他周游世界,结识了不少科学家、教授、学者,使他大开眼界,坚定了走科学研究道路的决心。

1858年,诺贝尔着手研究炸药。当时液化硝化甘油极易爆炸,人们都视为畏途。1863年10月的一天,“轰”然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飞”到了天上,他也被炸得鲜血淋漓。但诺贝尔从

烟雾弥漫的瓦砾中爬了出来,大胜狂呼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诺贝尔冒着生命的危险,以高昂的代价发明了引爆装置——雷管,可以很容易的使火药确凿无误的爆炸。1864年9月,他的弟弟爱弥尔带领四个工作人员,在炸药实验中引起了爆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室也化为灰烬。但诺贝尔并未被吓倒,他决心要发明一种“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进行 了二百五十多次危险的实验,发明了“胶质炸药”,不仅安全而且其爆炸力更强。但诺贝尔并不以此为满足,最后又用了7年时间,研制出了“无烟炸药”。诺贝尔一生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权,其中有关炸药的有127项,被誉为“炸药大王”。

诺贝尔在炸药研究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为此,1868年瑞典科学院把最高的科学荣誉奖——“雷特斯泰奖”颁给了他们父子。诺贝尔的炸药工厂遍布五大洲20多个国家,他成了19世纪欧洲最大的富翁。

为了发明创造,诺贝尔终生未娶。晚年,病床上的诺贝尔静静的回顾着他的一生:我的“妻子”是研究,而我的“孩子”就是发明;即使我的肉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仍然想为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此,即使献出我的全部财产也在所不惜。1885年11月27日夜,诺贝尔郑重的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的“诺贝尔遗嘱”,将其遗产设立基金会,奖励每年在科技文化及和平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1896年12月10日,62岁的诺贝尔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临终前,诺贝尔用他可爱的瑞典话缓慢的说:“给世界以和平!”

4 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宋太祖赵匡胤年轻时原本是一个市井的混混儿,仗着有一身好武艺,与人三言不和便大打出手。他头脑聪明,常常设下陷阱诱人去上当,使本来无理的事变成了有理。

有一年夏天,赵匡胤出远门,行至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只觉得饥渴难耐,头昏眼花。搭眼一望,猛然见不远处有一片西瓜地,一个老农正在瓜地里忙碌。赵匡胤喜不自禁,可一摸口袋,身无分文,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思忖片刻,一拍脑袋:有了!只见赵匡胤快步向瓜地走去。

走至老农跟前,赵匡胤一拱手说:“老人家,我想买个瓜吃。”老农挑了个瓜递到他手里。赵匡胤将瓜掂了掂,故作谨慎的说:“这瓜如果不熟不甜,我可不给钱。”老农爽快的说:“哪里话,客官尝尝就知道了。”

赵匡胤一拳将瓜砸开,取出瓜的中央部分,哪里去品尝味道,三口两口便连瓤带籽一起吞进肚里,然后皱着眉头说:“这瓜熟是熟了,可是不甜。”老农看了看他,一言不发,弯腰又挑了一个。赵匡胤又一次吃完瓜的中央部分,说:“这瓜更是生的。”就这样,赵匡胤专吃瓜的中央部分,转眼间被他糟蹋的瓜已堆成小山。他扔了一个,老农就耐心的为他再选一个,不急不躁,仿佛面对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赵匡胤终于吃饱了,心里想:这老头以为我有钱,肯定会狮子大开口,敲我的竹杠。到那时我就骂他讹人,一文钱不给,打马就走。于是他抹抹嘴巴,轻松地说:“最后这个瓜是熟透了的,多少钱?”老农慢条斯理的说:“客官给一文钱就足够了。”

这下轮到赵匡胤傻眼了,窘在那里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万万没想到老头只要一文钱,这总不能说对方是讹人吧。情急之下,他拿下腰刀,说:“这把刀值几两银子,抵给您吧。”老农摇摇头:“杀鸡宰鸭何用此物。”赵匡胤又指着身后说:“那边树林中有根镔铁齐眉棍,是我须臾不离身之物,抵你的瓜钱想必足够了。”老农还是不住的摇头:“烧火担柴也太重了。”赵匡胤真急了,去树林里拉过自己心爱的枣红马,说:“先把马抵押在您这里,等我去城里取来银两再加倍奉还,这总行了吧?”老农还是摇头,一点也不让步:“我只要你一文钱,难道你一文钱都没有吗?”

赵匡胤这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老农正色道:“客官不知道你吃瓜是要付钱的吗?既是一文钱没有,客观有为何如此呢?早和老夫讲明,送你一些便是。”老农顿了顿,又说:“老夫观客官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若好自为之,必能成一番大事也。不料却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可惜可惜了。”说罢老农连连摇头,转身而去。

赵匡胤沮丧的跨上枣红马,扭头看看瓜地,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地方。自此以后赵匡胤潘然醒悟,痛改前非,终于成了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得到众人的尊敬和拥戴。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大宋开国皇帝。

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特地派人访到老农,赏其良田千顷、金银万贯。从此也留下了“一文钱憋倒英雄汉”的故事。

5 做好人与写小说

二战时,美国海军炮艇“塔图伊拉”号停泊在英国威尔士,莱德勒少尉在炮艇上服役。一个星期天,他在一个“不看样品”的拍卖会上,用30美元拍得一个密封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两箱威士忌。许多围观的人愿出30美元买一瓶,莱德勒婉言谢绝,因为他不久将调走,他想留着这些威士忌开一个告别酒会。

喝酒的海明威当时正好在威尔士,他找到莱德勒,希望买6瓶酒,莱德勒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海明威掏出大把的美钞说:“卖我6瓶,你要多少钱都行!”莱德勒沉默了一会,说:“好吧,我用6瓶酒换你6堂课,你教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如何?”海明威答应了。海明威认认真真的为莱德勒上了5堂课,准备上最后一堂课时,他临时有事要离开威尔士。莱德勒陪他去机场,海明威说:“我决不会食言,现在就给你上第6堂课。”海明威说:“在描写别人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人??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莱德勒疑惑不解的问:“做好人与写小说有什么相干?”海明威一字一顿的说:“这对你的整个生活都是重要的。”

临别前,海明威突然转过身来说:“朋友,为你的告别酒会发请柬前,务必把你的酒抽样品尝一下!”回到炮艇内,莱德勒打开威士忌,发现里面装的全部都是茶。莱德勒不禁为海明威的宽厚深深感动。

6 心中的名画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它在一生中共完成了九十本长篇小说,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勤于写作。

由于他的思绪敏锐而又充沛,所以在写作时不需要参考任何材料,似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脑海之中,他只是用纸与笔将它们倾泻而出,一篇篇的佳作就是如此问世的。

他的书房内挂着一幅没放画的画框。朋友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你要挂一幅空白的画框呢?”巴尔扎克回答说:“你知道吗?我只要用一点想象力,世界上任何名画就会出现在画框里了。” 7 作曲家与司机

一天晚上,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樊尚·斯各托来到一辆出租车旁,请司机载他回家。但司机正用罩子盖住汽车的计时器。声称他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斯各托许给他一笔可观的小费,司机仍然无动于衷,而且说道:“您知道,先生,我要在8点钟以前到家,今晚收音机里要播放樊尚·斯各托的歌曲。”

“您这样喜爱斯各托的音乐而竟连一笔丰厚的收入都不要了吗?”作曲家亮出一张高面额钞票说,“你去听你的斯各托,我去找另一辆出租车。”

司机一把拦住了他:“您这位乘客可真怪!快上车吧!我送您回家。去他的樊尚·斯各托吧!” 8 半月依旧照乾坤

刘凤浩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西萍乡人,官至吏部右侍郎。当年,刘凤浩进京赶考,排名第三。对他高中探花,乾隆心中不快。原来,乾隆认为考中进士的人,特别是前几名,不但要有才华,人长得也要差不多。而刘凤浩在长相方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于是乾隆单独出题,再考刘凤浩。如果刘答得好,也就罢了,否则,还要往后站站。乾隆先出句: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乾隆以东西南北四方星斗为题,题目出的确实不同一般。刘凤浩不愧为饱学之士,随便对出下句: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刘凤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对,可谓对的精巧,“臣为探花郎”一句一语双关,令人叹为观止。乾隆暗暗佩服,还想再试一试。刘凤浩一目失明,让乾隆难以忍受:堂堂一个探花,为全国上下所瞩目,怎么能点一个“独眼龙”为探花?乾隆帝便以此出一句:

篇三: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 fǔ ch?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发 音: bān m?n n?ng fǔ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w?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

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

发音:w?i wai jiù zhào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

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故事: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而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7、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人物:蔺lìn相如)

拼 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释 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久假不归

【造句】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xiá cī,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

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jiǎ xīng xīng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shuǎ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zhāijia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wú nài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8、图穷匕见的故事(主要人物:荆轲jīng kē)

拼 音: tú qi?ng bǐ xiàn

释 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 (今河北某县)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一个名人的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8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一个名人的故事
相关文章
  • 一个名人的故事

    一个名人的故事一个名人的故事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