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刘基《活水源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正文

刘基《活水源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1-08 06:15:0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尚节亭记 刘基 阅读答案附翻译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名:命名,起名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3分)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之亭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4.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参考答案】

1.C

2.C

3.A

4.(1)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2)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而已。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态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茎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竹子,(否则)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那里就做对了,在季子那里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选择得不精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篇二: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率:全,都。

B.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中间。

C. 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室:筑舍定居。

D.间则蹑屐登崖 间:闲暇。

16.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积水成山,风雨兴焉

B.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燕坐于华堂之上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彼之苦,吾之乐 句读之不知

1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写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18. 用/给文中第二段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洩 水 皆 啮 石 出 其 源 沸 沸 汩 汩 瀄 滵 曲 折 注 入 大 谷 其 中 多 斑 文 小鱼 状 如 吹 沙 味 苦 而 微 辛 食 之 可 以 清 酒

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尚节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

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 比拟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似乎,大概

答案:D适宜

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樊哙侧其盾以撞

D、岂徒为玩好而已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案A(A特:只,不过; B而:连词,不译;连词,表转折 C以: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而 D徒:副词,只是;名词,类,一班人)

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喜好。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文中,作者认为,尽管世风衰败,道德沦丧,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答案D(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是少)

翻译: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刘基《活水源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7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刘基《活水源记》阅读答案及原

    尚节亭记刘基阅读答案附翻译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