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正文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2016-10-19 16:10:1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2012年6月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班规,也可叫班约,广义的班规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号、班徽、班歌等的规定。狭义的班规专指约束管理学生的制度条约。班规是一个班上制定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对全体学生的言行及学习有着规范性作用,可以制约、评价、激励学生。

2、农村小学特色班规,着眼点在“特色”二字上。何谓特色?即能体现出农村小学学生特点,能广泛适应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能有别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这种泛而统一的要求规定,能因材施教、因班而异的班级管理制度。

3、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内容。一个别具特色的班规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约束学生言行,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和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决定行动,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从事学习和其它活动的重要前提。学校一直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来抓。

班级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班规是一个班级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班规的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增多,学生自制能力、遵规守纪意识减弱,学生思想的问题增多,表现在行动上出现许多品德问题。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五花八门,家庭教育的缺失,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学校、教师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管不行了!现在的学生思想太复杂了!现在的学生早不把学习当回事了!”这说明学生思想的导和引,学生言行的管与规已迫在眉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学生如何管?班级如何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推及到“依法治班”,这里的法即为班规。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社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班规去约束和引导每一位班级成员,让他们形成自律能力。

2、理论意义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什么与其在什么样的环境、状态、方式下生活有关,不同的班级,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乃至价值取向。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行为决定习

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就是从小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养成好习惯既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学生个人的成功。小学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才能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让学生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操,成为合格的公民。

学校离不开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也离不开管理。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才能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德育、班级管理的显著地位,基于新时代下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所提出,目的就是要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2、农村小学班规内容存在的问题;

3、农村小学如何制定科学、合理、适用的班规;

4、农校小学实施班规的有效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如何调动农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如何培养班干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3、班规奖惩机制的落实;

4、班规实施的长效机制和改进机制;

五、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

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教师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的行为谓之“班级管理”。具体地讲,班级管理是管理者(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制定的目标,从班级具体问题出发,科学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学生顺利地达成班级教育、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性的协调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教育思想提出,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管理的兴趣,使他们担负起集体的责任,增强他们个人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自我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方式。

在班级管理领域进行研究的较多,如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万

篇二: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方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班级结构上来说,它是组建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从班级文化上来说,它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更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而且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加强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是顺应当今新课改精神的,它能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班级文化,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单一竞争,还是学校内在要树整体形象的多层面的竞争,也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氛围的竞争,这种竞争把文化渗入校园。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为谋求发展,本着“让每个学生成材”的教育理念,始终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班为单位全面、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活动,让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逐步养成。 我校地处皖江铜陵工业示范园开发区地段,

是备受关注的学校。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增多,其家长工作忙还不稳定,所以学生呈现出问题多,如个人卫生差,自学能力差,行为习惯不好等。针对其现状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打造“书香校园”、建立“班级图书角”、培养“小读者”、评选“小作家”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化班级美化活动,有着较好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重提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确实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受到学校的重视,应该视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在我校开展的《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明确提出:通过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特色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为了让本课题获得最佳成果,我们抓住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研究提出的目标,打好理论基础,并结合本校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亮点

着力于深入研究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期望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校本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成功的管理模式,从而让其模式起到普及和示范作用。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定要实现三个目标

1、工作目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是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是班风班貌的形成方式从教导灌输到引导生成;再者是班级文化从整齐划一到独具个性的转变。

2、培养目标: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提升班级精神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建立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开展集体活动, 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最终形成一种人人自觉向往的班级精神文化。

3、科研目标: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

五、研究内容

(一)特色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1、特色化品牌班级创建的研究;2、名言警句对学生教育的研究;

3、开辟园地营造班级精神氛围的研究;

(二)特色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1、制定特色化班规的研究;2、创立健康向上班级精神的研究;3、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的研究;4、形成良好班风和正确舆论的研究;

(三)特色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1、开展特色化班级主题活动的研究;2、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

围的研究;3、做好班级优秀传统传承的研究。

总之,在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品质的养成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六、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永丰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班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它也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2、特色化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特色化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支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是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活动的组织性与参与性、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心理气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学生群体的意志品质、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3.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等来熏陶和培育班级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级师生 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

八、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成员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科研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富有工作热情的一线老师担任。以行动、案例研究为主,通过观察法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班级的变化等情况;通过调查法分析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教师、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成果,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吸取他人成熟的经验,指导实践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数据,总结经验,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一)筹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向铜陵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好重点研究内容。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

1.实验教师根据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

①开张特色化的班级布置。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和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篇三: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永川区吉安小学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正如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小学是重要习惯养成的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 我们提倡培养人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东施效颦,着眼点还是德行品质的养成。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绅士淑女”应该是符合国家培养目标、胜任未来发展挑战。语言文明、行为文雅、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世纪新人。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规意见。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倍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研究基础

吉安镇连接永川区与泸州市,是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界镇,吉安小学位于吉安镇场镇,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现有22个班,学生1200人,教师56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为了改善生活,忙于耕种或外出务工,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疏于对孩子行为的指导,有的是夫妻一方外出,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朋友照管的“留守孩子”,每班约有80%以上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也就渐显突出:他(她)们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不良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现实问题。

我校立足农村实际,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需求,亮出真诚心,为他(她)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从2004年秋期起,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迈开探索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绩: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寄宿制管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从2009年秋期起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取消了学生寄宿制教育后,现把课题转向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该课题正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校内的各科室各年级组别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此课题通过对学校内部的实情分析,对学生现状行为能力的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并形成相应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2.校本管理理论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

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策略、管理的机制都应该发生转变。此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发现与发展,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总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此课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引导我们进行研究的有意义的有力支撑依据。

二、课题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

课题中“农村小学生”的是指居住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的小学生。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永川区吉安镇吉安小学校的所有小学生。

(二)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三)策略

“策略”从名词意义上讲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具体到本课题中,则是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新安所镇中心学校2012年6月《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

  •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新安所镇中心学校2012年6月《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