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安徽高考复习资料 正文

安徽高考复习资料

2016-12-24 06:23:1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近三年安徽高考英语试题复习及2012年高考复

近三年安徽高考英语试题分析及2012年高考复习建议

2011年安徽高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和前两年相比具有稳定性,难中易比例为2:5:3。试题在全面考查了考生对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素材更加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一、 听力

听力部分仍采用全国卷听力考查试题,特点是语速较慢,浅显易懂。大部分题目可以从对话或独白中直接获取答案,少量题目次要信息较多,学生易于受到干扰,需要推断和概括。

数字类的题目还是安徽听力的传统听力题型,例如第3题,地点类例如6,9,13,14.推测判断类 7,8,12,15,细节类10,11。总体看来考生只要在平时保证了一定量的听力练习,并且注重一些基本单词的把握,就可以很好的应对。建议每天听二十分钟。 二.单项选择。

考查学生依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灵活地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思想,如基本语法、习惯用语、交际用语和各种常见表达法等。考查重点如下:

1.时态。2011年3题,一题一般现在时, 一题现在完成时,一题一般将来时。2010年3题,分别是一般过去式,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2009年3题,两题一般现在时,一题一般将来进行时。

2.情景交际题。2011年3题,2010年2题,2009年2题。 3.非谓语动词。2011年1题,2010年2题,2009年2题。 4.词组。2011年2题,2010年3题,2009年3题。

5.从句方面。2011年考了一题定语从句,没考状语从句。2010年考了两题状语从句,没考定语从句。2009年考了一题定语从句和一题宾语从句,没考状语从句。 6.情态动词。2011年没考,2010年和2009年都有一题。

7.其他考纲要求的语法项目在三年中轮流考查。如词性方面,2011年考了一个副词,“Thankfully"和一个反身代词 “itself"。2010年考了一个形容词作状语 "lighthearted and optimistic"。2009年考了一题介词。再如2011年考了一题主谓一致,2010年考了一题 "It's…that…"的强调句型,2009年考了一题 "There remains…"的固定句型。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一轮复习中要以词汇、语法、固定句型为重点,强调在句子中熟悉词汇,运用词汇。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学会缩句子和扩句子。

三.完形填空

2011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结尾有一小段议论的短文,难度适中。2010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怎样选购一支好的钢笔三个步骤,难度适中。2009年也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难度适中。从考点上看,主要考查实词,兼顾虚词。请看下表。

可以看出高考完形题重点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词组,而且形容词为六个左右。要求考生立足语篇,语义语境的深层次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高频词汇的积累,对于这些常考词的词性、词义和用法要有准确无误的把握。 四.阅读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六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事实细节、理解主旨要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下面是近

三年的阅读理解题的考点分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事实细节题从14个减少到5个左右,推理判断题增加到10个左右,主旨要义题增加到4个。题材涵盖说明文、夹叙夹议文、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人文历史类等不同文体或题材的文章,保持了自2005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的稳定性,知识性,趣味性,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彰显文化特色,同时具有一定的价值观教育作用。要做好阅读理解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词汇量、阅读量和基本的推理判断能力。那

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五、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2009年起高考新增的题型,今年是第三年考察,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用英语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典型的语言应用测试。题型设置中既有一定量的捕捉信息题(基础题),也有活用题和综合概括题。和2010年相比,今年的任务型阅读题难度有所下降。见下表: 在大一轮复习中要重视词汇识记,词性转换,同义词,反义词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六.书面表达。

2011和2010年的书面表达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2009年的提纲式作文有较大的区别。提纲式作文内容固定,考生不能遗漏要点,不能过多发挥。开放性作文自由度较大,写作

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容易言之有理,易于发挥出水平,同时也能够多角度展现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各种疑难症状,考生也能多方面的发散思维。书面表达能力同样是功夫在平时。在一轮复习中要注意规范性练习,规范写单词,规范写句子。背诵固定句型,翻译句子,一句多译,背诵词组,用词组造句,句型转换等等。

根据以上分析2012年高考英语复习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过词汇关。对1-8册课本词汇进行拉网式的复习。可以制作有中文无英文的词汇表,要求学生填上单词和词组并造句或找个句子。再印发考纲英文词汇,要求学生逐一识别和思考,对陌生词做上标记,重点记忆,并给该词补充信息以强化记忆。在课堂上老师要将每个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进行讲解、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运用,在运用中记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过语法关。一轮复习要让学生构建语法知识体系。整个英语语法体系大致可分为十六个模块,分别是1.名词2.介词和介词短语3.冠词4.代词5.数词6.形容词和副词7.动词和动词短语8.时态和语态9.非谓语动词10.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11.定语从句12.名词性从句13.状语从句14.并列句15.主谓一致16.特殊句式。在复习课本的同时每周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语法模块,有针对性的训练某一个语法模块。各备课组老师可以进行分工协作,根据考纲深入研究,编制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语法训练题,在做题和讲解中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一些重点模块如非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等要加大训练力度,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弄懂和运用,大面积丰收才有希望。

三.狠抓阅读训练。有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不等于语言能力就高。阅读训练是整合内化语言知识的必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词汇和语法知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用英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乐趣。达到一定阅读量以后,学生对文意理解的准确性大为提高,速度也上去了。一轮复习中老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大有讲究,太难或太易都不利。要选择一些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材料,逐步提高难度。还要注意选材的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问题。有时还要对材料进行一些处理以适应本班学生。

综上所述,2011年安徽高考试题难易适中,稳重求变,通过语篇考察学生语言、思

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试题。对于下一届高考考生来说,更多的应该从考试中吸取经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要研究历年真题,从真题中领悟复习策略。通过不懈的努力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篇二:安徽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学资料12

《琵琶行并序》教学资料

1.关于 “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

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

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

变化,可多次换韵。行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背景资料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

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

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

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

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

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

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

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

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

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

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

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

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三、字词归纳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①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遂命酒 ②命??命曰《琵琶行》 ?

?使快弹数曲 ?③数???一曲红绡不知数

??凝绝不通声暂歇 ④暂??如听仙乐耳暂明 ?

??转轴拨弦三两声 ⑤拨???曲终收拨当心画

2.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虚词

转徙于江湖间 ??4.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委身为贾人妇 ??霓为衣兮风为马5.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初为《霓裳》后《六幺》

三、句式

6.送客湓浦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转徙于江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感斯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长安倡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探究

11.初读课文,填空。

(1) 七言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并序》用“ ”将琵琶女和

诗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文章脉络分明:小序交待写作动机,以下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江

头送客闻琵琶; ; ;同病相怜伤迁谪;重

闻琵琶青衫湿。

(2) 琵琶女 是贯穿全诗的主线:第一次是暗写,其余两次是明写。同时,作者

设计了明暗双线:明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及其身世自述,暗线是 。两

条线索,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体现作者严谨的构思。

(3)这首诗有多处景物描写,贯穿全诗,使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

里,凄美哀人。如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了秋夜的江水、枫叶、

荻花,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 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 的

感情基调。再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 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

12.小序有何作用?

13.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14.第3段“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15.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叹呢?

参考答案

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2.①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②“因为”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连词,表示原因。“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叫做长句。今义:长句子。③古义:整理。今义:整治,治理。④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⑤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⑥古义:刚才。今义:朝前面。⑦古义:突然,一下子。今义:暂时。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4.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5.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

6.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

7.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8.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9.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

10.省略句。使其快弹数曲。

11.(1)同是天涯沦落人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2)三次演奏 诗人的感受及其共鸣 (3)凄凉愁惨 悲凉 冷落凄凉 孤寂悲凉

12.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13.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

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乐声极富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乐声的繁密、粗重,急聚;“小弦切切如私语”描绘出乐声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通过手指灵活交错的拨弦,突出乐声的圆润、立体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则突出乐声的清脆、婉转;“幽咽泉流冰下难”把乐音的哽咽、艰涩表现得恰到好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则是休止后的一江湍流奔涌而出。在对音乐的描写中,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14.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15.诗人和琵琶女虽然出身、经历大相径庭,但也有相似之处:琵琶女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篇三:安徽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学资料10

《琵琶行并序》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转徙(tú 移动) 迁谪(zhé 降职)

B.悯然(mǐn 忧郁)贾人(jiá 商人)

C.冷涩(sè 滞涩)铁骑(qí 骑兵)

D.虾蟆(hámá,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惟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凄凄不似向前声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商人重利轻别离

C.同是天涯沦落人D.小学而大遗

6.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并序》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1)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

①堤建西湖 ②心在苍生 ③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神归东洛 ⑤笔诤时政 ⑥万户争传新乐府

(2)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春风等闲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今夜闻君琵琶语”中的“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琵琶声中塑造了诗人和琵琶女怎样的形象?

(4)结尾一段,诗人重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又为何“泪湿青衫”?

课外提升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诗中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颔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写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高考链接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2分)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D【解析】A.转徙(xǐ 移动)。B.贾人(gǔ 商人)。C.铁骑(jì 骑兵)

2.A【解析】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 D.“翻”应为“反”。

3.A【解析】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4.D【解析】D.不得志:志向没有实现。古今同义。A.突出:突然突出。是两个单音词/今义:一个词,特别,与众不同。B.向前:原来的,以前的/将来,前面。C.明年: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5.C【解析】A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D项,“小”和“大”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C【解析】C.相逢何必曾相识:偶遇不必曾经相识,往往用于悲凉的氛围。

7.(1)上联:①④;下联:②③

(2)上联:⑤②⑥;下联:①④③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找出结构相同的短语,组合成句,再根据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确定出上下联。

8.(1)枫叶荻花秋瑟瑟 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3)此时无声胜有声 唯见江心秋月白 (4)今年欢笑复明年 门前冷落鞍马稀 (5)相逢何必曾相识 往往取酒还独倾

9.(1)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是”表明诗人的遭遇与琵琶女类似,可从他们两人均有才华却老来伤悲入手,结合诗人被贬谪的遭遇作答。诗人听了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之后的感叹,因此有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备受打击的苦闷与凄凉处境的伤感。

(2)“语”既指曲声,又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语”和“曲”的区别在于词义的范围不同。前者宽泛一些。

(3)全篇写音乐共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惨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根据题意,需从对琵琶声的描写中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即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及对音乐的描写中找寻答案。

(4)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一问,“不似”不是“不如”而是“不像”的意思,琵琶女知道诗人的身世后,既悲自己,又悲诗人,因此乐声更加悲戚。反过来,诗人得知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联想到自己无辜被贬谪,悲从中来。

10.(1)本诗塑造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由“颜如雪”“娉婷十七八”可知主人公年轻美丽,由“发调堪愁绝”“泣”“咽”等可知其孤独凄婉。

(2)相同点:都写了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不同点:本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并序》不仅写了琵琶女的身世,还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可知,《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但写了琵琶女身世,也有自身不幸的深切感怀,意义也更为深广。

11.(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目中的“分别”表明应分别作答,“写了什么”指所写的内容。“一挥手”写姿态,“万壑松”写音乐。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烘托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诗句可从诗句写了什么(“碧山暮”“秋云暗”),怎么写的(表达技巧,此处为侧面烘托),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作用,此处突出了诗人沉醉于琴声)几个层面作答。

12.(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2分)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5分)


安徽高考复习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35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安徽高考复习资料
相关文章